2024年5月11日发(作者:系统之家雨林木风)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精析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
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但真空不能传声。振
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 消失 。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
(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 声速 ,声速大小跟 介质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
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在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回声 。
考点概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声现象的基本内容,也是声现象重要知识点。中考题中,考查声音的产生与
传播的考题出现频率也较高,但一般不会只考查“声音的产生”或“传播”单一知识点,结合对声音
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或噪声控制等内容的考题较多。
1.声音的产生: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发声体是什么,声音来源于什么物体的振动
是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迷惑学生,会考查一些诸如“高科技产品的声音不是由物
体振动产生的”之类的问题,但无论怎么出题、如何表达,所有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考
生需要牢记的,例如:手机声音是手机膜片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等等。当然,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多了解一些有关发声体的知识。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没有介质,即便物体振动,我们
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声音能不能传播出去和我们能听到声音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为了考查学生对此知
识点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太空中宇航员与地面通话,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电磁波的传播与声波的传
播等考题。对这些问题加以理解和关注,对解答此类问题大有益处。
3.声速:对声速的考查也曾出现,但考查此知识点的考题较少,出现的频率也不是太高。作为知
识点需要考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声速,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在15 ℃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3)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3.中考题型分析
本部分中考题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1.5分~2分之间。选择题考
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并经常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身边常见现象进行
分析解答;判断声源和传播介质。填空题一般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填入空格内,个别考题
考查声速和利用声速、回声进行简单计算。
5.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分类
常考热点
一般考点
冷门考点
考点内容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速及其计算
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
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常见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常见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
考查声速概念和影响声速的因素,利用回声进行距离计算
典例精析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典例一:(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辨别发声体是靠声音
的音色;噪声的控制有三个方面:控制噪声的产生、控制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传入人耳。由此可知,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说法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只说声音传播速
度是340m/s是错误的;“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色分辨人的,不是音调,故C错;带耳罩是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
【答案】A。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控制。
◆典例二:(2016•深圳)深圳生产的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手机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手机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手机铃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A:手机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365534a2607104.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