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发(作者:如何隐藏应用图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对电脑技巧的探索
3、提高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教学难点:畅想、设计未来的计算机。
3、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
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
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
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二)计算机的发展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
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
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
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
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
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
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
机。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
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
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
秒。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
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
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
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
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运算速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234065a258654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