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发(作者:mysql数据库菜鸟教程)
影响国内电影市场票房的几大因素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跌宕起伏的百年历史,新的百年已经拉开了序幕。中国人似乎从来
没有象现在这样,迫切而坚定地强调电影的商品属性和产业建设。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一直
处于“电影艺术的不断突破与电影经济状况日趋窘迫”的失衡状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电影企业被推入市场经济轨道,电影以商品的形态步入市场,已成为很自然的
事了。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对观众下过这样的定义:观众是一个易于波动的、广大而充满活
力的流体。简言之,观众就是一种“流体”,它可以“流”向任何对其有吸引力的地方,可
以是足球场、篮球场、体操房,也可以是戏剧、话剧、儿童剧,还可以是博物馆、美术馆、
图书馆。那么,如何增强电影对“流体”的吸引力,就成了电影人的头等大事,提高影片在
电影市场上的票房,也就成了电影人实实在在的课题。 常有影片制作方向电影市场运作方
咨询,什么题材的影片会有市场?什么规模的投资在市场上容易收回成本?哪位明星的市场
号召力大?哪位导演的观众吸引力强?什么档期上映最合适?哪种宣传策划方式最有效?
凡此种种,不足而举,都想在电影市场中找到一个1+1=2的简单易行的公式。其实,回首
看看近几年的电影市场,我们会发现,同一种题材的电影,同一位导演的作品,同一个影星
的影片,同一规模的投资,同一方式宣传„„在电影市场上的实际反馈都会是不同的,没有
公式可寻,没有秘笈可觅,只有一个共识――在电影市场上票房就是硬道理。 那么,一部
影片要经受市场的检验,要在市场上争取最大的票房效益,由哪些因素决定呢?笔者根据自
己长期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实践,粗糙地罗列几条,以供电影制片、发行、放映“流水
线”上的同行作研究参考。
一、影片自身质量是影响电影市场票房的首要因素
中国有句民谚,“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电影市场上,电影的叙事方式、故事结构、
艺术特点、音乐舞美等等,其市场评判标准,都被观众浓缩成两个字:“好看”。普通观众没
有国产片与进口片、商业片与艺术片、战争片与爱情片之类的区分,只有“好看”与“不好
看”之别,只要被市场公认为“好看”的电影,其票房走势必然会节节高,否则,其票房走
势则只能是“难看”了。由此可见,在电影市场上检验影片自身质量的标准只有一个,影片
是否“好看”。 现在电影观众的年龄大多数是在16岁——35岁的层面上,其中的高级白领
可能处于“有钱无闲”状态,而其中的外来民工可能处于“有闲无钱”的状态,去掉这两头,
绝大部份观众心目中“好看”的电影,应该具备情节、情感、情趣和情爱(俗称“四情”)。
情节:把“情节”作为好看电影的条件,似乎有点荒唐,但现实中确有不少电影已经无情节
可言,还冠以“探索电影”、“艺术电影”的美名。一般观众对电影的第一要求就是要有一个
好故事,至于这故事用“首、身、尾”还是“起、承、转、合”来叙述并不重要,甚至还可
以艺术性地用倒叙、插叙的手法。不是还有导演故作已见地面对看不懂自己电影的媒体和观
众说:“我的电影就是拍给我自己看的”吗?这样的电影连常规的情节也讲不清,在市场上
能有票房吗?可喜的是,像冯小刚这种在国内外已有极大知名度的导演,也在不同的场合强
调电影一定要有故事,没有情节的电影不会是好电影。 情感:看电影的第一步是凭票入场、
对号入座,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中,观众面对银幕上叙述的故事,也把自己的情感进行了“对
号入座”。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具有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大脑思维,所以我们常会在放映厅里
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黑色幽默的《疯狂的石头》,场内平均不到二分钟就会发出一次哄堂
大笑;冯小刚贺岁片中的葛优一开口,就会引来笑声连连;放映韩国影片《爱有天意》时,
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使不少女观众纷纷掏出纸巾,擦抹着不时滴落的眼泪;《泰坦尼克号》
中出现冰山沉船一幕时,观众们只能叹为观之;情感越丰富的电影,越能赢得观众的共鸣。
情趣:有人作过研究,一部让人从头笑到尾的喜剧片,或者一部让人从头哭到尾的悲剧片,
或者一部从头打到尾的动作片,总会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产生“审美疲劳”,必须加些“调
料”,才能让观众保持住观影欲望。生活需要情趣,再现生活的电影也就不能缺少情趣。十
年前引进的分帐大片《真实的谎言》,除了枪林弹雨、垂直起落飞机之外,施瓦辛格主演的
特工将真实身份瞒着妻子,结果影片中就呈现出一系例带有情趣的小细节,让观众跟着情节
紧张十五分钟左右,就出现一段趣味性插曲,使观众张驰有度。去年的《史密斯行动》也是
一部既充满火药味,又充满情趣的影片,票房当然也名列前茅。 情爱:爱情被称之为电影
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取之不尽的爱情故事,被无数次地搬上银幕,甚至被再三翻拍,此举
正是验证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十年前的《泰坦尼克号》,正是把一场冰山沉船
的真实事件,与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有机地融合在银幕上,才创下了近十年来我国电
影市场的票房记录。一般人无法经历五花八门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偷窥”心理会唆使自
己身不由己地去了解别人的恋情和婚姻,就连报刊杂志为了提高发行量都深信不移地辟出
“情爱专版”,增加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电影这种形象化的艺术怎能舍弃情爱素材。 电影
的自身质量,不局限于这“四情”,也不是说包含“四情”的电影就是“好看”的电影。电
影的剧本基础、投资规模、导演水准、演员选择、音响舞美、特技剪辑、后期制作等等,都
将影响一部电影的总体质量。目前普通观众对电影艺术还不是十分了解,他们可能不太懂蒙
太奇,分不清长镜头与主观镜头的区别,听不出DTS与SRD立体声的差异,他们的注意力
比较集中在明星饰演的主人翁在影片中干了些什么,影片叙述的故事与自己是否产生共鸣,
直观的感受将决定他们对影片的口碑。因此,作为大众艺术的电影,首先要在这“四情”上
下点功夫,千万不要跨越大众需求,去追求什么迎合小众的“艺术”电影。
二、影片排映档期是影响电影市场票房的重要因素
为一部影片,寻找合理有效的排映档期,是致关重要的。何谓档期,一般认为是电
影的首映日期至落画日,这是影片的绝对档期。一部影片上市放映,真正的有效市场寿命是
短暂的,仅一、二周而已。档期内要与续映影片比拼,档期后要与新上档片比拼,没有一个
档期是“真空”的,也没有一个档期是不会受其他影片影响的,选择的档期是否合适,将直
接影响到一部影片的实际票房。 档期除了时间概念外还有一个空间的概念。包括档期内在
院线放映规模,具体到多少影院多少块银幕放映,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厅的座位数量。时段
加规模构成了档期的全部内容,为了追求市场票房的最大化,电影就得挑选一个好档期。 什
么样的档期才是好档期呢? 国内市场,暑期档和贺岁档(含寒假)是一年中的两个大档期,
前者时间长,占六、七、八两个半月;后者辞旧迎新气氛浓厚,文化消费集中;不少有影响
力的影片会选择在这两个档期,如今年的《金刚》和《霍元甲》选择在贺岁档,《超人归来》、
《碟中谍3》和《龙虎门》选择在暑期档,票房飙升,效果明显。其他的档期是围绕节假日
为轴心的,如五一劳动节黄金周、十一国庆节黄金周等。其间有个现象颇有意思,一些西方
文化现象不断被年轻人接受,西洋节日的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节日,最典型的是12月
24日的平安夜圣诞节和2月14日的情人节,饭店、花舖都视之为不可多得的商机,电影院
的票房也会呈全线飘红的状态。(联和院线05年12月24日的票房为395.78万元;06年2
月14日的票房为196.58万元)。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则相反,中老年人特别起劲,也是早
有计划,其基本形式是各家聚拢到一家,男女老少围一桌,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
吃月饼、除夕年夜饭,对着彩色电视机,以聚餐叙旧为主,因此每年除夕的电影票房总是当
月最低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的节日也多起来了,五月的母亲节、六月的父亲节、七月初
七的中国情人节,再加上元旦、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电影消费的机会也随之多起来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5114106a256813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