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win7纯净版和旗舰版的区别)
流行性感冒病毒疫苗临床研究综述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刘研 王旭 高虹 陈江婷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近三
个世纪,流感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流感的第一次流行早在1510
年的英国,但直到1580年人类才对其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二十世纪五次全球
范围的流感大流行,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其中,1918-1919
年H1N1型流感的重度大流行,导致2000万-4000万人死亡
[1]
。随着现代化交通不
断发展,由新流感变异株引起的流行将以更快的速度传遍全球。
我国是流感高发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957、1968和1977年引起世界范围大
流行的三个新亚型病毒,均首发于我国
[1]
。现在已知的人类流感病毒属于RNA病
毒,分为甲、乙、丙3种,其中甲型及其亚型病毒是引起人类流感传播的主要型
别,乙型病毒仅会引起局部小流行及散发,丙型主要侵犯婴幼儿造成散发病例。
目前,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流感病毒不断变异的原因,仍是困扰人类预防控
制流感的主要障碍。
二、流感疫苗的研究概况
尽管流感预防控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接种流感病毒疫苗仍是当今预
防流感疾病发生、流行的最有效手段。20世纪40年代,第一支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在美国批准使用,但由于其制造工艺粗糙,接种后副反应极为严重。20世纪60
年代纯化技术与裂解方法在疫苗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纯化裂解疫苗1968年在美
国首次批准使用。到20世纪70和80年代,研究者又开发了亚单位疫苗。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流感DNA疫苗和佐剂疫苗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流
感减毒活疫苗的问世已50余年,其中包括冷适应减毒活疫苗和重配减毒活疫苗,
但至今对于病毒快速有效的减毒方法和准确的减毒标准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减毒疫苗仍不能广泛应用。
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流感病毒疫苗以纯化、多价的灭活疫苗为主,而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又可分为三大类,即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亚单位疫苗。
前者虽然制备简单,但接种后易引起不良反应;后者安全性好,但免疫效果稍差,
1
同时造价高;而裂解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免疫效果好,因此仍是流感
疫苗的主流产品。
三、流感疫苗国内外临床研究
多年来世界各国专家对流感疫苗进行了广泛的临床研究,并采用1991年欧盟
制定的流感疫苗临床试验评价标准,作为全球流感疫苗临床研究的依据。
1. 流感减毒活疫苗的临床研究
减毒活疫苗的临床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
ZANGWILL
等
[2]
在12-36个月的婴幼
儿中分五组接种不同毒株的流感减毒疫苗,结果证明474名完成两针免疫的婴幼
儿对疫苗耐受性良好,各组间发热和局部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全程免疫后
B型血清阳转率较低(62%),但疫苗总体有效,故2003年美国FDA批准了流感减
毒活疫苗LAIV的使用。若干篇文献报道了冷适应减毒活疫苗的应用, Glezen 等
[3]
采用重配构建的减毒冷适应三价疫苗(CAIV)可以通过鼻腔或喷雾免疫,此
种疫苗总体上对儿童及成人是安全的。 R. Bergen 等
[4]
在15-35个月的幼儿中
应用冷适应减毒疫苗有增加哮喘的倾向,其他的副反应包括骨骼肌痛、渗出性中
耳炎等, 因此不建议3岁以下儿童使用。S. Block
[5]
等进行了25例小样本6-36个
月儿童接种CAIV-T与灭活三价疫苗(TIV)的比较研究,中和抗体4倍增高的血清
阳转率分别是79%与15%。尽管减毒活疫苗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用于减毒
疫苗生产毒株的减毒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减毒疫苗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2.流感全病毒疫苗的临床研究
灭活的流感全病毒疫苗早在20世纪60年就已研制成功。Mazrou A等
[6]
在一
家儿童护理医院对约2200名医院职工中的333名志愿者进行了流感裂解疫苗
(SVV)与全病毒疫苗(WVV)的比较研究。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率WVV 组显著高于
SVV组。因此,SVV与WVV相比,降低了接种后的副反应,对于儿童医护工作人员
来讲,可以更好的照顾儿童。现在国内也有全病毒疫苗的使用,唐伟等
[7]
曾经
对全病毒疫苗做过研究,结论认为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全病毒疫苗中含有流
感病毒表面抗原(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内部抗原(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和来
自病毒包膜的双层类脂质。其中的类脂层常引起较严重的副反应,因此已逐渐被
裂解疫苗所取代。
3.流感裂解疫苗的临床研究
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4475320a245369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