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发(作者:微软官网咋下不了win7了)
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ESP
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简称ESP。一种超心
理现象,不受书籍感觉过程的支配而发生的知觉。超感官知觉现象有
多种:(1)心电感应,又称传心术,是一个人不使用物质媒介而直接
传递信息于他人的现象;(2)灵感,是反映在无直接感觉下产生对具
体事物的知觉现象;(3)遥视,是指不依赖传播媒介而能知道距所在
地很远处发生的事情;(4)预知,是指当事件尚未发生或别人尚未表
露思想之前而能预先知晓该事件的发生或别人的思想;(5)心灵致动,
是反映以心灵的力量来影响或控制物质对象的现象;(6)倒摄认知—
—看到久远过去的能力;(7)灵媒能力——与死者灵魂交流的能力;
(8)触物感知术——通过触摸实物来获悉有关人或者地点的信息的能
力。
据B.R.吉尔斯基的报道,超感官知觉现象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
纪初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当时人们看到有些个体可以在身体并未接触
物体的情况下令物体运动,或在事件尚未发生时能预知某事件确切发
生的时间等,于是把这些现象归因于“超越物质的脑力”。欧洲的一
些大众传播媒介甚至不异重金聘用这些人员,以预言者的身份发表每
年的预报。虽然在当时的科学领域,这些预报被当作江湖编子或算命
先生的编术而遭到拒绝,但仍有许多相信ESP真实性的人,特别是那
些致力于超感官知觉研究的学者,冲破重重阻力发展出一门心理学分
支学科,即心灵学。为使心灵学获得科学的认可,他们对这些现象以
及类似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初的实验是让具有这种能力的人蒙
上双眼,向其呈示各种颜色的纸片,然后要求其说出这些纸牌的颜色;
或者向其呈示各种布料,要求说出这些布料的质量和名称。结果表明,
被试确实具有这种能力。于是,当即引起了一些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的注意。本世纪20年代末期,J.B.莱因采用大规模的纸牌测验进行研
究。这种纸牌叫齐纳牌,每副5张,每张均有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
图形分别为士字、星号、三道波纹、圆圈和方块。实验时用5副纸牌,
共25张。在没有对照组的条件下,不让被试看见纸牌,而请他猜出纸
牌上的图形。如果猜牌正确率大大高于纯粹的机遇,则可认为是ESP
存在的证据。例如,在心电感应实验中,传递者从洗过的牌中取出一
张牌,并在发出信号时集中注意这张牌。其时接受者在另一房间(不
能相互看到),力图形成传递内容的印象,并指出这张纸牌的图案形
状;在灵感实验中,要求被试猜测一副经洗过的纸牌中某些纸牌的图
案形状;在预知实验中,要求被试在某一纸牌被抽出之前,预感这张
纸牌的图案形状;在心灵致动实验中,则要求被试以心灵控制骰子某
一面朝上。这些实验一般都采用统计方法来判定被试的猜测是否超过
了机遇期待的水平。结果发现,被试的猜测高于一系列尝试的机遇,
这些高猜测得分被看作为被试没有使用正常感官获取信息的论据。由
于任何一种猜测既可能导致高分也可能导致低分,因此把得分平均成
系列趋向,大于6或7的任何均数即是对ESP的支持。
虽然许多实验结果证明了ESP的存在,但是多数科学家仍然怀疑
其真实性,并提出种种质疑和批评。例如,在实验中,并未真正排除
被试侥幸的可能性,从而使高猜测率的均数得以出现;实验对感觉线
索控制不严,有可能无心地为被试所得用,甚至作出欺诈行为;实验
结果也屡屡表明,被试的猜测不是始终如一的,如果实验保持相当一
段时间,那么得分将倾向于接近机遇值;被试的这种能力是永久的,
暂的,还是曾有这种能力但将永久地推动了它;如果严格控制实验情
境,排除ESP,单纯让机遇起支配作用,结果又会怎样;被试在实验
中对纸牌进行比较的时间,有否可能造成高猜测率均数的得分趋势;
不同实验者提供的证据颇有出入,经不起重复性的科学试验等等,都
无法在理论上得到解释。尽管如此,它仍促使一些学者有志于从事超
感官知觉的研究。
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此能力
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亦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
得的推断无关。正常感官包括眼、耳、鼻、舌、肌肤或是其他现今科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4162938a239375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