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正定古建筑维修发中现的文字题记初步研究

近50年正定古建筑维修发中现的文字题记初步研究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显卡排行榜)

维普资讯

l殳物春秋 20O6年笫1期 i

、 

壅 

近50年正定古建筑维修中发现的 

文字题记初步研究 

5t0友恒 樊瑞平杜平 

( 定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正定050800) 

【关键词】正定;古代建筑;文字题记 

【摘要】古城正定素以古建筑众多而闻名,近5()年来在对古建筑进行的维修工程中,相继发现了一些文 

字题记,对鉴定、研究和修缮这些古建筑提供了可靠而有价值的文字资料..蕾文综合概述了这些文字题记的发现 

及其内容,并结合志书及碑文等原有资料的记载就相关问题做了考证和论述 

甫城正定素以古建筑荟集而享有“古代 

建筑博物馆”之美誉,从绵延12公里的古城 

墙,到佛道儒之寺观庙宇、名人故居、望族宗 

在古塔地宫的石函上。这些发现大大补充了 

原有资料,为后人对该建筑的鉴定、研究、修 

缮提供了可靠而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祠、民居大院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上起李 

唐,下迄民同,纵贯1000余年,在中国古代建 

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正定古建筑的维修步入了一个黄 

金时代。近5()年来,共投资4(】1(】()余万元,对 

隆兴寺、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开元 

隆兴寺转轮藏阁、摩尼殿、大悲阁题记 

隆兴寺位于正定县城东隅,是一座驰名 

中外的佛教名刹。自宋太祖赵匿胤于开宝四 

年(971年)在龙兴寺基址 敕造一尊高达七 

丈i尺的铜质千手观音立像并盖大悲宝阁 

后,便以此为主体进行扩建,基本奠定了现有 

的格局。此后元、明、清各代均曾对隆必寺进 

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清代中叶这里还是佛 

阁巍焕,钟鼎灿然,烟火缭绕,游僧云集,直到 

清后期至民同年间,隆兴寺才因失修而渐渐 

颓败。新中国成立后,自1954 ̄1999年,相继 

对寺内的转轮藏阁、慈氏阁、摩尼殿、戒坛、祖 

寺钟楼、广惠寺华塔、县文庙大成殿等重要古 

建筑进行了科学全面的修缮,使一座座濒危 

的古建筑得到了妥善保护。 

在对古建筑进行维修的过程中,相继发 

现了一些僧官和匠师们在肇建和维修时及游 

人观览时留下的文字题记。这 题记有的写 

在木构件、【 ,有的书写或刻划在墙壁L,有的 

模印、书写或刻划在砖瓦上,有的墨:拈在一块 

木板上置放于建筑的某一部位,还有的镌刻 

师殿、龙泉井亭、大悲阁进行了落架复原性修 

缮,并在转轮藏阁、摩尼殿和大悲阁发现了相 

43— 

维普资讯

殳物春秋 2006 41-:第1 

关的题记 

1、转轮藏阁题记 

转轮臧I 是隆兴寺建筑群I 1佝一个 

殿,于主体建筑大悲阁月台前两f!J!JJ 尔而 , 

是一座平面近方形的歇I I顶二层楼阁 .此阁 

之梁架结构 柱 布局、-q.拱配置被梁思成先 

牛誉为“水构建筑之杰作”llI干¨“建筑中罕有 

的珍品”121 阁1人J底层正中置放… 白:径6.9米、 

具有藏经}_j传教双重功能的木制转轮藏,其 

时代之_同_ 体 之大为围1人J所罕见。1954年9 

月至1955年8月,围家投资1 6厅元,并派专 

家主持,埘转轮藏阁进行r落架复原性重修, 

之后义X41 ̄]内的转轮藏做了饕修。l炎于修缮 

过程中发现的题记,据余鸣谦先生 r程资 

料《正定县隆兴寺转轮藏殿建筑的初步分析》 

中所记,在殿内转轮藏大小悬朴和悬 I-有 

墨书多处,其中lJJ 看 ‘¨年代者=fj.了亡 正二I‘ 

五年游人题记和清 匠题记两处。另外在拆 

落转轮臧阁时,于上檐南山LIJ花板1人J侧发现 

有白漆书写的“清康熙重修”宁样. 檐斗拱 

拎木有“顺治卜且年”题记。 

在隆兴寺现存碑刻中,与该建筑卡『1关的 

碑文有蒙古宪宗几年(1259年)《巫修大龙兴 

功德记》、元延 元年(1321年)《含财施永、 

地转大藏经功德记》和清顺治t 六年(1 659 

年)《重修转轮藏记》。《重修大尼兴功德记》记 

述了时任寺院件持的同师南无1人I “出囊金 

金饰其像(即大悲苫萨像),随令补修经藏 

……

《舍财施永业地转大藏经功德记》碑文 

剥泐殊甚,内容难以辨知。《重修转轮藏记》则 

记述厂真定府郡守佟彭年与地方官吏于清顺 

治十五年重修转轮藏阁卜j转轮藏之事宜。另 

外,清康熙四…f1二 ,巾至四十八年(1703 ̄17()9 

年)曾奉皇帝之命闹寺大修,康 I 年 

(1713年) 《御制隆必寺碑》以 ,此主要殿 

阁当在熏修之列、 

上述资料虽未载H月此建筑的始建年代, 

但至少说日月蒙古宪宗九年以前此『 已经仔 

44一 

丈物介绍卜j研究 

… 内的转轮藏已有残坏之处 参照隆兴 

寺If_j人悲阁、摩尼殿这些有确切纪年的建筑, 

井结俞此阁之结构特7iF.,许多专家学者均将 

年代定为北宋。祁英涛先生具体指…:“从 

结构上分析,两座建筑(轮轮臧阁与慈氏 ) 

应同时建fJ匕宋时期,时代 应晚于J I—J,但 

比摩 殿略早,即公元1《¨)世纪末 公冗11 

世纪初。” 对于I各'J内之转轮藏,梁思成先生 

确认足“宋 原物无疑” 祁英涛先生也将 

其 为“朱代小l小作的稀有遗存物”151。而}j 

本学者火野贞在 世纪2《)年代考察时认为 

转轮藏足清代所造,对此,梁思成先 Ii在 

1933 4r:实地渊查后认为,转轮藏之结构“无 

不与《营造法式》符合” 并发出“不知关 

野先生何所根 m 说它是清代所造” 的质 

疑 由此,转轮藏上发现的冗至正年IhJ的游人 

题记 是否定父野贞观点的可靠文字依据。 

2《)ttl:fg 50年代转轮藏阁与转轮藏维 

修过程中发现的题 碑文所记基本吻合, 

屉研究该建筑沿革nJ‘参考的文 t:资料。 

2、摩尼殿题 

摩尼殿足降必寺现存朱代建筑I f1面积最 

大的一廊,面阔、进深皆七问,重檐歇llI顶,四 

而均f…【1花向前的抱 ,立体布局重叠雄伟, 

是宋I_【f 此种式样建筑的唯一实物展现 殿 

正中佛坛上供泥棚释迦牟尼,迦叶、阿难二 

弟了和义殊、普贤■ 萨, 槽背蹙通壁塑五 

彩悬ILI{ntlj巾观音,内端满绘佛教题材擘删 

『』n此恢 的一一座岂术殿堂,JJj经自然和人为 

的破坏.到2(J世纪70年代时整体梁架向尔 

南倾斜,局部墒体坍塌,柱根糟朽,乳袱断折, 

屋顶漏 1973年围家文物局批准落架大 

修,1977年…』j丌l:,历时3 4t:-,投资¨力‘ 

余元,于198()年竣 在落架过程I -1 程技 

术人员以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数以 

万计的构件逐・进行弹细的检查,共发现带 

有史宁题i 的构什246什,均进行r编号整 

理. 其中木构件8件,檐墙砖、望砖186件,筒 

维普资讯

兰 鸯秋……2O—O6 堕 … … 文物介 与研究 

确定摩尼殿创建年代的 

绝好证据。在未发现这 

题记之前,学术界对 

摩尼殿的创建年代一直 

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 

种认为隆兴寺是北宋初 

皇帝敕建大悲阁后扩建 

而成的,摩尼殿不仅坐 

落在中轴线上显要位 

置,而且规模宏大,平面 

布局和立体造型也都具 

有宋代风格,故而将其 

定为宋代建筑。另一种 

则认为摩尼殿补间斗拱 

图一摩尼殿宋代题记(一) 图二摩尼殿宋代题记(二) 

为45噌斗拱,而在古建筑 

中大量使用斜拱是辽金 

瓦5件,铁钉1件,有年代者74件,为摩尼殿 

地区的建筑特征之一,正定历史上不属辽的 

始建、重修等方而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而可靠 

统治范同,同时金代对佛教 

的文宁依据。对此,祁英涛先生曾作过较全面 

也很推崇,故将其建筑时代 

的研究㈣,李哲元先生也曾对宋代题记作过 

定为金。这些题记的发现,无 

介绍 。_本文在此基础 对题记中个别字重 

可辩驳地解决了这一长时期 

新进行了辨识,并将题记 碑文和志书L的 

的争议。此外,第四处题记除 

记载对照,r以阐述 

纪年外,尚有当寺僧守文的 

(1)宋代题记 、这次发现的宋代墨 }5题记 名号。清乾隆十三年编纂的 

共有四处..笫一处 在L檐后明问西檐柱柱 

《隆兴寺志》中记载的本寺院 

头铺作:二昂底皮』 .题 两行为“ 褊四年二 

宋代高僧仅有一文、惠演和 

月二卜■H .小都料张德故}已”f图一)。第 

琼法,此题、己_为隆兴寺的历 

:二处写存内槽 … 补问铺作栌斗底皮上, 

史又增添了一位重要僧人。 

题记为“小郜料(成?)从(勿?)二:卜/ 直.皇 

前三处题记中,两处既 

图 

四年二二 - 。。 F1立柱口”(图二)。第7- 处写 

有时间,又有小都料姓名,一 

三 

在L檐内槽后明问东补问斗拱的斜散斗底皮 

处只有都料姓名。都料,即都 

摩 

尼 

卜,内容为“真定府都料 F跸”。第四处于内槽 

料匠之简称。据《汉语大词 

艘 

棠 

两次间两缝大闹额I 发现,其21字,每字约 

典》,占代称营造师、总工匠 

代 

题 

12厘米见 ‘,总长2.}{米,内容为“大宋皇祜 为都料匠。唐宋时期的都料 

记 

,、 

四 

四年二 廿六H克札 当寺僧守文故题”(图 

匠类似现在的建筑师。“真定 

基 

王)。此题记中“当”曾被炽为“常”,“文”曾被 

表 

府都料于跸”的题记明确告 

识为“义”。 

诉我们,当年修建摩尼殿的 

以上四处题记中,销---_、一:二、四题记均是 总建筑师为真定府人王跸。 

——

45—— 

维普资讯

文物春秋2006年第1期 

作为如此雄伟绝妙建筑的总建筑师,~F跸一 

定是一位设计施:l:方而的大帅,这也就为中 

国古建筑史和正定历史增添了一位杰出名 

人。另两处题记中的小都料张德、成从勿,当 

是王跸的下属。在我国现存的早期建筑中能 

留下建筑师姓 的极为少见,故这些题记既 

重要叉难得。 

(2)日月代题记。明代题记在施 L中发现最 

多,除木构件上的墨书题记外,还有刻划在板 

瓦、望砖、檐墙砖和角梁钉上的。其中,二处墨 

书题记“大明成化二十1._年二月口口口”写在 

北抱厦脊枋底皮上,一处“成化二十二年七月 

口口日”写在南抱厦罗汉枋上;一块长46厘 

米、宽23.2 ̄30厘米的板瓦底而卜刻有“真定 

卫中千所百户 余r王庆造成化二十二年五 

月十八El造”;在六块长43厘米、宽27厘米、 

厚4.5~5厚米的刻有年号的 砖中,题字最 

多的两块分别为“束鹿县郭西礼善人王奉肆 

月初三日磨砖成化■十■年四月初 El”, 

“大明成化二十二二年四月初I‘日蒿城井堂”; 

块檐墙砖上的题记为“闰盘砖二个成化二 

十二年F五月十四日”;东抱厦的角梁钉j面均 

有刻划题记,分别为“真定卫右所下下”,“余 

丁贵成丁二个”,“成化二十二 二月十二‘ 

I:f”。 

上述题记中,有“真定卫中千所”、“真定 

卫右所”。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丌始在全 

国实行军屯卫所制,“自京师达J 郴县,皆立 

卫所”…I,规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没所,连 

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干白 二十人 

为千户所……”[111。洪武三年(1370年)于真定 

城内设真定 ,作为真定、保定两府内驻军的 

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前所在卫治东,左右所 

在卫治南,中所在倒马关”l121。“中千所”、“ 

所”当是“中干户所”、“右千户所”之略称。再 

从这些题记的位置和内容分析,明成化二十 

■年题记分布在浚殿之屋顶、檐墙及四抱厦, 

说明当时对大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修缮,日. 

46一 

文物介绍 研究 

由真定_I 民捐资修成。 

檐墒砖刻划题}己为殿内壁画的绘制/巾代 

提供了佐证。rf1于此前摩尼殿壁画的绘制时 

问无文字呵考,人f『J只是从其风格上断定为 

明代,而此题记的发现汪明檐墙是明成化二 

}.二年砌筑的,壁i瑚i附着在墙上,且没有揭取 

重装的痕迹,说明它 墙:身的年代应是基本 

致的 ,另外,据明弘治八年《重修摩尼殿碑 

记》载,僧官梦堂丰持重修摩尼殿及佛像,经 

始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八月,落成于二 

q-(1485年)I.二月。碑记的落成时间与题 

的时『口J稍有出入,当以题记为准。 

(3)清代题 。在清代的题记中,有两处 

是写在板瓦上的,一为康熙十年,一为康熙十 

… 

年;写在 檐东次fbJ撩檐棉上的题记为“康 

熙四十七年四月儿日重修李吉题”;最多的则 

是道光二十 年的题记,除“大清道光二十四 

年_I_月I‘四日FnmJ_.k粱重修”写在脊枋下外, 

在琉璃筒瓦底而书写“道光甲辰重修”的有 

50多块,还有两块望砖上刻划有“重修摩尼 

殿道光 I‘四年■月吉”、“大清道光二十四 

年 月重修”字样。 

A-《隆兴寺忐》和碑义中,并没有康熙十 

年和康熙卜 年重修摩尼殿的记载,因其系 

写在板瓦卜,估汁是仅对屋顶进行了局部维 

修。清康熙四一t +年(1702年),吊祖玄烨自 

山西五台山回銮路经真定,入隆兴寺礼佛并 

宿仲寺1人J,见寺1人J殿阁倾圮,残破颓败,即应 

众僧之清,令殿字全部重修,并亲派官员看工 

fIt料,主持督修,需金数万悉m内帑。此次丁 

程历时六年,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告 

竣。对这次人规模的修缮,除《御制隆兴寺碑 

记》铭记外,地方官吏、寺院住持也纷纷立石, 

但在所有碑石rf1,对修缮过程均i 得很笼统。 

东次『口J撩檐樽f 发现的“康熙四} 七年四月 

九f-t重修李吉题”题 ,则明确指 了摩 殿 

这次重修的具体时间和建筑师的姓名。能在 

这样人规模的修缮 负责施工,李吉 然也 

维普资讯

文物春秋 2006年第1期 

是…位技艺超群的匠师。 

从发现最多的道光=十四年题记可知, 

当年对摩尼殿上檐局部和屋顶进行了维修。 

但随着清末政治经济的衰败,隆兴寺也每况 

愈下,未能对这次重修勒石铭记,故这 题记 

为研究摩尼殿的历史补充了新的资料。 

(4)无年号的题记。在发现的246个有题 

记的构件中,没有年号的以望砖为最多,刻划 

的内容多为造砖人、施舍砖人和磨砖人姓名, 

如“马氏造”、“饶阳孙杰砖”、“赵妙磨砖二个” 

等。另有一种尺寸较大的望砖,长4O厘米,宽 

32厘米,厚4.5厘米,砖面模印“大悲菩萨”四 

字,应原为大悲阁的构件。 

从1977年摩尼殿落架过程发现的大量 

题记分析可知,此殿自北宋皇祜四年肇建后, 

明成化二十二年、清康熙四十七年进行过较 

大规模的维修,清道光二十四年进行了上檐 

脊步的局部落架和瓦顶的翻修。而1977 ̄ 

1980年投资6f)多万元对摩尼殿的落架大 

修,则是迄今历史 最彻底的一次修缮:口翌。 

3、大悲阁题记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北宋初年 

奉皇帝之命而建,因阁内22米高的铜铸千手 

观音位居全国之最,故倍受历代封建皇室的 

重视,金、元、明、清曾多次奉敕重修。清朝末 

图四 火悲阁望砖上的一一文和尚k铭文 

期至民圉初年,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条件的 

限制而无力进行整修,致使大悲阁顶部坍塌, 

铜像饱受风雨侵蚀。民国二十年(1931年)纯 

三和尚来隆兴寺作住持后,目睹此残状,遂誓 

愿复兴,但因T程浩大力所不及,便于1933 

年采取权宜之计,在铜像下石须弥座上砌筑 

了一个30多米高的佛龛以保护佛像。民国三 

}.年(1941年),在当时的河北省长吴赞周、 

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的发起下,决 

定拆去佛龛,重修大悲阁。经过三年募集筹 

资,北京刘世铭居士代为设计绘图,北京阜民 

公司施工,工程始于1943年正月,落成于 

1944年3月。此次重修因财力不足,故拆去 

文物介绍与研究 

了两侧耳阁以 

利用旧料,结 

果不仅大悲阁 

的面积缩小, 

两耳阁也被夷 

为平地。关于 

这次重修,除 

大悲阁月台西 

侧有民国三十 

i年立的《重 

修隆兴寺碑》 

外,尚有住持 

纯 和尚写的 

《重建大悲阁 

因缘纪略》折页。由于1944年的重修缺乏科 

学性而未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1992年国家 

文物局派专家现场查勘后,决定重修大悲阁 

并恢复两耳阁。1997年8月24日举行落架 

仪式,1999年9月工程告竣。在1997年8月 

9日先期拆落大悲阁抱厦时,原本显露的带 

铭文望砖更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数量 

达近卣‘块,大多为长方形灰砖。砖长35.5 ̄41 

厘米,宽22 ̄26厘米,厚3.8 ̄5厘米。铭文分 

阳文和阴文两种,分别为“一文和尚”(图四)、 

“孤舟重修”、“梦堂重修”、“大悲菩萨”等字 

样。另外还有尺寸为38x23x4厘米、阴刻“民 

国壬戌重修,纯三和尚”字样的水泥砖。“一 

文”乃隆兴寺宋代高僧,“孤舟”、“梦堂”为陔 

寺明代高僧。 

9月18日,在抱厦明问脊檩与随梁枋之 

间发现了一块长153厘米、宽7.75厘米、厚 

O.5厘米的墨书题记木板。木板正背两面均有 

文字。正面为民围了十二年五月初一大悲阁 

抱厦上梁时寺院住持纯j写的《重修大悲阁 

始末》(图五),计4行,全文如下:“正定大佛 

寺古名龙藏寺,创于隋开皇六年,今已一千三 

百五十七年。大佛铜像及阁建于宋开宝四年, 

迄今亦九百七十二年。大佛原为观音菩萨化 

47一 

维普资讯

文物存秋 20()6年第1期 

像,旧为四十二 

臂,传为清高宗 

截去,故仅存二 

臂。纯三于民国 

二十年住持是 

寺,F1睹大佛暴 

露,阁殿倒塌,实 

觉心伤,奈修复 

兀力,徒唤奈何。 

虽经数度奔走, 

只以因缘未熟, 

故而终止。后于 

民围廿二年经程 

守初县长发起, 

募建小龛,暂避 

风雨。复于民国 

卅年蒙吴赞周省 

长代为提倡,复 

图 蒙千揖唐委员长 

立 亲为发起,首捐 

警 巨款以资倡导, 

誊 以致各省、市、县 

望 长官踊跃输将, 

翥 并代广为劝募。 

苎 乃于i十一年先 

修复天王殿, 

一 

口大悲阁因欲保 

存古建筑,且因 

¨l 程浩大,颇费 

计划。幸遇刘世 

丰f;_厂程师代为绘图、设计、监…l 等,纯为义务, 

志在完成佛事,至为可感 乃于民国三十二年 

夏J打l 月初七日开 [,至五月初一日辰抱厦 

上梁吉日。因特记其始末,以待后之有志者良 

以成住坏空 J,循环之定口。冈缘虽熟,亦待 

有志者之努力 . 既因往昔引生,今后犹期,今 

后远胜于fji]『。敬愿以此功德回向世界,早现和 

平,一切众生,同归安养。民国 1 二年同历 

48一 

文物介绍与研究 

六月三}==l、夏历五月仞一口,河北省正定县住 

持纯一i谨识。”背面为上梁时间,寺院僧官名 

号及建筑师、承造者0_『 师的姓名:“中华民国 

三’卜二年六月三H岁次癸未年夏历五月初一 

日大悲阁上梁吉日。隆兴寺副副笑然、监院昙 

瑞、住持纯=-、知客净春、悦众清林共同募修, 

建筑师承造者刘世铭、程子容、刘礼华,工师 

种志化、杨凤起、吴桂麟、孙玉盛、种永增。” 

1944年刻立的《重修隆兴寺碑》记述较 

空泛,涉及此次重修大悲阁内容的只谈到了 

发起人、设计监1二人和起止时问。而《重建大 

悲阁因缘纪略》及此《重修大悲阁始末》题记, 

均记述了隆兴寺大悲阁此次重修的缘起、发 

起人、募捐情况、没计施工人员及起止时间 

等。唯此题记中民围三十一年先修天王殿之 

举,背面所记具体的上梁时问及隆兴寺监院、 

知客、副司、悦众等僧官和承造者刘礼华及五 

位_[师的姓名是原来资料中所没有的。 

二、临济寺澄灵塔题记 

临济寺是中困佛教史上一座颇具影响的 

寺院,创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位于正 

定城东滹沱河畔的临济村。唐大中八年(854 

年),僧义玄在江西黄蘖l_lj得希运禅师真传后 

抵临济寺作住持,并于此创立了佛教禅宗五 

家之一的临济宗。据元《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 

公大宗师道行碑》记,正当临济禅院门庭隆盛 

的时候,适丁兵革,太尉墨君和于城中舍宅为 

寺,亦以临济为额迎师前往。未几,又拂衣南 

迈。唐成通八年(867年),义玄禅师于大名兴 

化寺恻寂,其舍利分而为二,建塔藏之,一塔 

建 于魏府(今河北大名),一塔建于镇阳(今河 

北正定)。建于正定临济寺的瘗藏义玄禅师舍 

利之塔,由久慕义玄禅师的唐懿宗赐名为“澄 

灵塔”。该塔自唐咸通年间建立后,历经200 

余年完好无损,金同兵兴,寺为焦土,塔被粪 

土瓦砾埋壅。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 

宗敕命于塔故址进二十步重树九级砖浮图, 

维普资讯

一 

查 堡箜!塑 

一…….

墨物介缎 

下的塔刹残片 这 残片上铸 

有铭文。较厚的残片残存铭文 

为“大定二二十 年平山县铸相 

一豁 , 

轮”(图六);较薄的残片残仔铭 

文断断续续为“大明旧弘治卜 

图六潜灵塔塔刹残片上的铭文摹长一= 

八年 月吉II钦差守备真定 

……

指挥f ……室人……霞 

建”( 七)。这螋残片显然分属 

两个时代,其铭文所i已的tl.-1f"J、 

官职与碑文所记基本吻合 金 

代塔刹残片铭文明确皆知,金 

大定 二 五年重建的临济寺澄 

灵塔塔利相轮为平j II县所铸 

命官吏率高行师德董其役,大定二十五年 

(1185年)工竣。今存之塔即为此时所建,元、 

三、天宁寺凌霄塔地宫石函铭记 

明、清各代均进行过修补。中华人民共和国 

图七澄灵塔塔刹残片上的铭文摹本三一 

天宁寺凌霄塔是一 以术构为_丰的砖木 

成立时,塔已是伤痕累累,1966年邢台地震 

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当地俗称“木塔”,高 

时塔剁坠毁。为保护这一在佛教史上占有重 

41米,位居正定四塔之首,为古郡之臣观 塔 

要地位的古塔,1985年宗教部门投资8万 

身四层以上中心保留着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 

元,修补了1 ̄7层塔身,拆除重修了8 ̄9层, 

的塔心柱结构形式,是研究我围 期木塔结 

并重新制作安装了塔刹。在维修过程中,从 

构的罕见实例。 

塔身八、九层取下铜镜3件,其中从九层南面 

为保护这一 塔,1981年 家文物局批 

取下的一件刻有铭文。此镜圆形,直径22厘 

准修缮,1983年】0月正式动L重砌了台 

米,钮左侧刻文字两行:“善人孙铎、室人杨 

氏、长男孙涌、室人张氏、顺城关金火匠杜 

宽、赵亨。”铜镜通常被认为是照面饰容之 

具,将其高置于塔上当为避邪厌胜之用,也 

说明了铜镜的另一个用途。从此镜的形制 

看.似为明代之物。据现存寺内的明正德十 

六年(1521年)《重修临济塔记》碑文记述,明 

弘治} 八年(1505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 

锦衣卫都指挥、真定守备颜泓相继捐资重 

修,这些铜镜当为此次重修后安于塔上的。 

带铭铜镜除告诉我们该镜为孙铎家人所捐 

外,尚可知顺城关这个与城毗邻的小村庄明 

代时有制作铜镜的作坊,杜宽、赵亨应是当 

时手艺高超且有一定名气的金火匠人。 

另外,在恢复塔刹时,参考了1966年坠 

圈八凌霄塔地宫垒正降六年石函铭支 

49—— 

维普资讯

享 塑登 望!塑一.…..———— 

文物介绍与研究 

基,剔补了1~3层塔体,4-9层拆除重修,重 

此外, 嘲锦还告知 位劝缘高僧的名号, 

装塔刹,恢复了楼板梯 等,1985年1【)月r 

分别是劝缘住持传法沙门惠领、劝缘西堂和 

程告竣。1982年9月在对塔基进行勘测时, 

尚道彦和劝缘河北西路管内都僧录住持传法 

于底层塔心事正中地而下98厘米处发现地 

特授赐紫通悟大师道昌。“劝缘”即“劝有缘之 

宫,并进行了清理。在 土的57件文物中,两 

人而使寄附净财也”It 。“西堂”,《佛学大辞 

件带铭石函尤为重要 

典)){已:“禅林称当寺前住之人为东堂,他【II隐 

凌霄塔地宫的平面为 形,砖彻直壁穹 

退之长老住本寺,名为西常,以西是宾位故 

隆顶,通高201厘米,外径76 水,正中置放 也,……K老称卜人,次称西堂。”“河北西路” 

金正隆六年(1161年)仰莲式 丽。此函系青 为地方建置,北宋雍熙四年(987 )将河北 

石雕制,形体较火,通高达92厘米。闷盖为内 

路分为河北东、西两路,真定府为河北西路首 

凹式圆盖,直径79厘米,盖 f;f】刻惜f5铭文: 

府.金沿宋旧名,又称真定府路。另据金代制 

“自唐代宗朝起寺建塔,至宋庆所 年重修, 

定的僧官制度,僧官位最高的号’称国师,住首 

又至大会皇统元年再建宝塔一席。时正降六 

都,其余四京各设僧录、僧正(郡设都纲),各 

年十月二}‘八日藏佛牙、含利塔铭。起塔功德 

县设维那,对佛教圣地别置僧官。僧侣考选三 

主张化主,起塔功德主窦化丰,朗缘件持传法 

年一次,就经、律、论一部fj课试,中选的授为 

沙门惠领,劝缘西堂和尚道彦,劝缘河北出路 宗法师,法师优异者由朝廷加名德称号,如 

管内都僧录伟持传法、特授赐紫通悟大师道 某某大师。“赐紫”即赐紫衣,唐朝对一些僧官 

昌。”(图八) 

封以赐紫衣赏号,始于武后之赐怀义等紫袈 

关:f天宁寺的始建及重修。《正定府志》、 

裟、银龟袋,后僧人以赐紫为荣。可见道昌是 

《正定县志》均记始建于唐咸通卡,J。明、清重 

佗学识超众、职位较高的僧官。 

修,而此石函铭义则明确记为“白唐代宗朝起 

另一方为宋崇宁二年(1103年)方形石 

寺建塔”,不仅确定 

了寺及塔的创建年 

代,也将志书所记 

天宁寺始建时J1|_J提 

前了约一个世纪。 

铭文“至宋庆历五 

图一0

年重修,又至大金 

皇统冗年再建宝塔 

座”,则补充了志 

书的记载。石函铭 

所记起塔功德主为 

张化主、安化主。 

“化主”为“劝化信 

徒布施以供二三宝 

也”l131,可见张氏、 

窦氏为劝化信徒布 

施修塔之佛弟子。 

50一 

凌霄塔地宫宋

凌霄塔地宫宋崇

图九

维普资讯

文物存秋 2006年第1期 文物介绍与研究 

函,置放于金正隆六年石函盖顶巾问。出土时 

函内盛水,水内浸泡鎏金楼阁式银片、水晶珠 

和璞玉。函盖青石质,作盂顶式,盖顶阴刻铭 

文7行:“睢阳刘曾奉为资荐先考大夫、先妣 

仁和县君宋氏、先妣焦氏生界舍所藏舍利置 

石函为早期塔下之物,此四宁乃金正隆六年 

建地宫移动此函时所做的标记。*i'L#tL文物中 

带文字的器物还有地宫顶部封口砖问央悬的 

“福寿满堂”文字铜镜和18枚“大观通宝”铜 

钱,对研究凌霄塔的历史均有一定的价值。 

慧光塔下,永充供养。崇宁二年九月丙戌曾谨 

记。”(图九)铭中“睢阳”为县名,治所在今河 

四、开元寺钟楼题记 

南商丘县南。刘曾之父官为“大夫”,唐宋以来 

高级文职阶官号大夫,北宋后期高级武官及 

医官亦号大夫。刘曾藏舍利置正定慧光塔下, 

推测刘曾之父或刘曾本人曾在正定一带为 

官。更重要的是,此铭告诉了我们天宁寺塔早 

期的名字为慧光塔,这是以前所有相关资料 

中所没有的。另外,函身两侧口沿均阴刻楷书 

行,右侧为“内殿承制真定府路走马承受”, 

左侧为“江洙施十方永泰堂头供使”(图一 

0)。“内殿承制”,官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009年)置,为武臣阶官七品。神宗元丰年 

(1(378~1()85年)改制,为正八品。“真定府 

路”,宋庆历八年(1048年)置,金代沿袭。“走 

马承受”,官名,为走马承受公事之简称,宋太 

宗时置于诸转运司及沿边各路,以三班使臣 

或内侍充任,员各一至i人,掌监察部内官 

吏,亲军政,察边事。无事则每年回京入奏一 

次,沿边有警则随时驰驿上闻,例许风闻言 

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定制,凡差拨军 

马、士卒私有陪费及将官措置乖失,皆须密具 

其事及时奏闻。据此,函身的雕制应不早于庆 

历八年,不晚于崇宁二年。由此盖铭可推知, 

凌霄塔或其地宫在崇宁二年时应做过重修。 

甬口右侧铭有“永泰堂头”宁样。“永泰”乃天 

宁寺早期名称。关于此,近年征集的一通宋大 

观二年十方洪济禅院的“敕文札子”碑文中 

载:“本府天宁寺原名永泰寺,近蒙敕改为天 

宁禅寺……。”此函铭文可与此相印证。“堂 

头”即住持。 

另外,金正隆六年石函内所置的长方形 

石函一侧面有墨书“塔下石匣”四字,疑lt'Lll' 

开元寺是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始建 

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兴盛时期寺内的 

建筑多达9座,现仅存砖塔和钟楼。二者于主 

殿前东西而立,是研究唐代寺院平面布局的 

重要实例,尤其是建于晚唐的平面方形的二 

层楼阁式钟楼,不仅是河北省最早的古建筑, 

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此钟楼虽经 

明、清、民国时期的多次维修,但至1988年重 

修前已是残破不堪,墙体酥裂坍塌,柱根糟 

朽,梁架、樽枋、斗拱、椽飞朽折严重。1988年 

1月钟楼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年6月便批准落架大修。存1 989年2月拆 

落过程中,于F层南lJ I面第二根柱上端发现 

明嘉靖二卜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清康熙七年 

月十一}=l墨书题记木板各一块。明嘉靖二 

十七年题记木板长90.3厘米,宽18.5厘米, 

厚5.3厘米,正面及右侧均有题记。正面文字 

6行,内容为:“重修开元寺钟楼佛殿塔记。孙 

真空、真来、真经、真礼、真纪、真成、真奉、真 

栾,慕(募)缘比丘僧网海,徒弟明保、明见、明 

辉、明彻、明堂、明住、明玉、明朗、明真、冗亮, 

住持僧义远、退印(隐),住持义端,都管祖深, 

库头净通,点(典)座大彻、惠兰,后缺都纲义 

在、本山、印惺、永宁、永安、ElJ堂、印受、真奉、 

祖山、祖敬、净太、祖官,泥水匠董志刚,男董 

经、董莫、董深,-f/l ̄董口丰尹、蕈口堂、董净余、祖 

林、义亮、普成、义隆。嘉靖二十七年八月二十 

八日同记。木匠赵保、赵玺、赵隆,琉璃匠王计 

先、王经,泥匠高大、高廷锐。”(图一一)右侧 

字为:“口_r=刘住等五十名。”清康熙七年题记 

木板长47,3厘米,宽22_2厘米,厚2.3厘米, 

1一 

维普资讯

文物春秋 20{16年 1蚓 

图一一 开元寺钟楼嘉靖二十七年墨书题记一局部一

题记为:“开元寺重修钟楼记。募缘比丘僧自 

成,号开化,寂学号秀峰,自成师叔来堂,徒件 

定、性玉、件才、性和,点(典)座巩窑,本寺住 

持僧玄恭,徒妙饮,孙思洪、思满、思法、思治, 

重孙修文,总理修建真定旦儒学生何性治,号 

理初,木匠雨逢现、云真,徒弟蔡名印,泥水匠 

张真、陈喜龙,小 头杨有才,上_l_I _人贾道。大 

清康熙七年! 月十一-H之古记。”(罔一二)

图=一 开元寺钟楼康熙七年墨书题记一局部一

 

《正定府志》、《正定县志》、《河朔访’ 记》 

中仅列‘丹元寺作J,简单介绍,均未谈及钟楼 

的创建和重修。已失的明万历二f 八年(1600 

年)《重修真定开元寺记》和清嘉庆十四年 

(1809年)《重修 冗寺碑记》碑文分别记: 

“真定郡城中央有寺,创自后魏,其名解慧,宋 

元祷问更今名,……毗卢『刮左有伽监,给孤 

堂,前有门楼,后有雁塔,则齐之遗迹, 凌青 

霄实众大筏殿,血侧有 钟楼……。”“正郡开 

元寺之建也.历 久远,递坏递修,迄于围朝 

相沿不坠,左钟楼,有浮图,前天 殿、伽蓝 

52一 

文物介绍与研究 

 

殿,后法船jE殿,栋宇参差,互相辉煌……。嘉 

庆卜年九月钟楼忽颓,邑人触目怆心,惺惺 

图之嗔也,爰倡议捐修。因钟楼之修而兼及其 

余,缺者补之,敝者新之,又gJ], ̄tt卢、韦陀殿 

i楹,愿制较前为备。工始于嘉庆十年九月, 

成于十四平F四月……。”现存石碑尚有清康熙 

七年《真定开元寺重修浮图记》,清光绪七年 

《重修开冗寺碑记》和民国十一年《重修开元 

 

寺碑记》。以I 所有资料中均没有明嘉靖二十 

七年重修的记载。这次发现的明嘉靖二十七 

年题记为研究该寺院的重修、建置、僧官名 

号、匠师姓名等情况增添了重要资料。 

据清康熙七年《真定开元寺重修浮图记》 

碑文的记述,开元寺塔重修后,以其余材既饰 

前后殿宇,复修钟楼;碑阴也记有修塔募缘比 

丘、住持僧、总理T事、泥匠头之名号。发现的 

木板题记町与碑文相互补充,从题记中可知 

募缘比丘僧自成、寂学的号分别为扦化、秀 

峰 

维普资讯

文物春秋2006年第1期 

五、广惠寺华塔题记 

花塔是我国古塔艺术造型中的一种,其 

主要特征是塔身上半部以佛教题材的雕塑作 

为装饰,犹如巨型花束光彩夺目,不仅使原本 

朴质庄严的佛塔变得富丽多姿,更具观赏性, 

同时也增添了宗教的神秘气氛。此种类型的 

佛塔国内仅存有几座,在这屈指可数的花塔 

中,正定广惠寺华塔不仅装饰最为华美,在高 

耸的主塔四隅附以六角形单层小塔更是其奇 

特之处,为海内所仅见。 

关于广惠寺华塔的结构与形制,曾有多 

人发表文章介绍,此不赘述。而对塔的始建和 

重修却说法不一,综合碑文和志书的记载,其 

始建年代说法有五:一塔创于赵;二建于隋; 

三三兴于魏隋之间;四始于唐之神尧高祖;五唐 

贞元中建 早期重修的记载有三:一修于唐; 

二修于唐宋之际;三既毁于金之皇统,复修于 

金之大定。根据记载和塔之结构,以及雕刻于 

唐开元十六年、贞元十一年移于塔内的多宝、 

释迦二如来石造像铭文,近几十年,古建筑界 

趋于一致的观点认为,该塔始建于唐贞元年 

间,现存之塔系金代遗物。 

由于广惠寺华塔多年饱经风雨侵蚀,主 

塔残破倾斜,裂痕累累,岌岌可危,四隅小塔 

仅存残址,199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重修,并 

要求将此工程当作研究项目进行。1994年正 

式动工,在尽量保存原构件的情况下,对主塔 

进行了修补加固,恢复了失存的塔檐平座和 

四隅小塔,耗资220万元,于1999年8月工 

竣。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三处宋人题记,均是很 

重要的文字资料,刘智敏同志曾据此对华塔 

的建筑年代问题作了新探 

三处题记中,两处刻于二层回廊内壁西 

南面佛龛旁侧。题记之处原被一层灰皮所罩, 

因空鼓将其剔除。位于下层佛龛右侧的题记 

为:“太平兴国四年六月八H龙卫佑第二军第 

指挥第都节口口口口到此记口口。”位于上 

文物介绍与研究 

层佛龛右侧的题记为:“太平兴围四年六月十 

日侍卫步军司口圻官口口曹案王钛同到此拾 

记之。”在不可全辨的题记中,第一则题记“龙 

卫佑第二军”和第二则中的“侍卫步军司”清 

晰可识。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宋初,侍 

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或 

马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与殿前都指 

挥使司合称三衙,分掌全同禁军之统领,兼总 

厢兵,侍卫马军司统兵官为侍卫亲军马军都 

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和侍卫亲 

军马军都虞侯各一员,掌禁军马军渚指挥之 

名籍,总其政令,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所领 

马军自龙卫而下有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龙卫 

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 

侯,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 

副兵马使、十将、将、虞侯、承勾、押 第二则 

题记中的“侍卫步军司”为官署名,即侍卫亲 

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圻官”当为掌管兵马之 

官。《宋史》卷4记,太平兴同四年四月 善眄。 

宋太宗以盂玄格、刘廷翰为兵马都钤辖,崔翰 

为总马步军,率军驻镇州;壬戍赵光义亲临镇 

州督战,击败御卿克岢岚军。可见题记的时 

间、内容均与史书记载的史实相吻合。第三处 

题记位于二层塔梯门券部,内容为“……宁十 

年”,推测第一字为“熙”,熙宁}.年为1077 

年。另外,1991年河北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曾将塔体砖标本送请上海博物馆进行热释光 

测试,测试结果为距当时980+30年和91(J± 

30年,此时间上下限均在宋朝的范围内。从 

三处宋代题记和塔体砖的测试年代两方面分 

析,华塔二层以下应为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年)以前所建。 

另外,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曾在华塔底层 

南正面发现金正隆辛巳年游人墨书题记。 

1963年3月7日,文化部副部长徐平羽及王 

冶秋、王书庄、梁思成几位专家看后,决定将 

其揭取珍藏。该题记的内容为:“周百父叔暨 

口口山王仁庋仝登是塔。正隆辛巳四月十_二 

一 

3一 

维普资讯

文物春秋 20()6 I 第1期 

文物介绍Lj研究 

日题记。”金正隆辛巳年 大定元年是同一 

f3] 5]祁英涛:《正定隆必甘简介》,载《祁英涛古建沦 

年,即1161年。此题记亦可说明现存塔身一 

文集》,第156页,华夏…版社,1 c)92年。 

层在金正隆辛巳年以前已经仔赴,而不是金 

[4] 思成:《【f1 建筑史》,载《梁思成义集》第i辑,笫 

125页,中国建筑上业出版}{:,】985,中 

大定复修的遗物。 

j祁共涛:《摩尼殿新发现题记的研究》,载《祁英涛古 

上述题记是探究现存华塔时代的重要文 

建论文集》,第106-1 13页,华夏fn版种,】992年 

字依据。由于题记发现于塔之一、二层,所以 

[9] 哲冗:《河北竹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发现宋基稿 

可以确定华塔的一、二层为宋代遗物。然而塔 

年题 》,《丈物》1980年3蝴。 

身“第 层平座甚大,但塔身则骤小”『1f1】'与下 

f l 叫史・兵忐》卷89、 

部塔身形成一定反差,加之尚无文字确证,故 

n 1]《叫史・ 志》卷【)f).. 

[12]清光绪版《正定县志・l!所》卷26、 

_-层塔身以上到底是宋代遗存还是如碑文所 

【13][14j丁稿保:《佛学火辞典》,文物出版丰J:,1984 

记录的金大定年间复修,还有待于新资料的 

发现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1 5]刘智敏:《正定广惠寺华塔建筑年代问题新探》, 

《殳物春秋》1999年3期= 

[1]『2][6][7]粱思成:《正定调杏纪略》,载《梁恩成文 

l】6j同}1].笫223贞。 

集》第一辑,第184页,l{J罔建筑 叶lf版社,1982年。 

[责任编辑:许潞梅] 

(上接42页)值很高,刘干研究以上内容提供 

3个冶铁炉暴挥 公路北侧 另外,在武安西南的炉 村和 

了极其珍贵的佐证资料。 

北的矿山村都曾发现宋冗时期的冶铁遗址,至今 保留 

有比较完整的古冶铁炉 考古利料 实,武安同镇小仅在战 

汉时期,而且到唐、宋、金、元时期也足最要的冶铁中心,对 

[11]该忐拓片巾邮郸市博物馆郝良真、刘天鹰、李海祥 

中 冶铁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制作,马小青录义,李甯山摄影。 

[2]《资治通鉴》卷163(粱纪》l9,简艾帝大宝元年四月, 

[6]‘F黄菱:《宋代矿冶业研究》,河北大学7}{版社,2005 

年,铺27页 

中华书局,1963年,第5040页. .

l7j杨炯《从军行》,见《伞唐诗》第2册,中华书局, 

[3]李绰i《尚书故实》.载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台 

1960年,第61】贝 

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筇862册笫476页。 

[4¨ 国叟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新中国出士 

[8]中 军 史编 组:《中国军事史》第3卷《兵制》, 

解放军出版 ,1987年, 276~277页。 

墓志・河北卷》下册,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87页 

f9]张围刚: 店代 自制》,三秦出版 ,1987年,第179 

[5]有关同镇铁冶的情况日 以从考古资料得到证实 据 

受: 

1978年l 1月刊印的邯郸地区义化局编《邯郸地区文物普 

l 10]《旧庸书》卷145((吴少减传》,中华书局,1975年, 

查资料汇编》介绍,在武安固镇古城遗址(战国、两汉时期的 

第3947页, 

武安故城)东侧河沟西串发现了…处较早的冶铁遗址,而积 

较大,遗址内发现有大量的战国、汉代陶片 在遗址范围内 

11]《资治通豁》卷239( ̄唐纪》55,曩三宗元和 卜J 月, 

的后河新村西边 段地堰卜保留有l0厚水厚的木炭灰烬 

中f#书昂,1963年,第7707甄。 

和碎矿石层,还发现_r一块重约2O公斤未烧透的矿石以及 

l 12 同[1 1 ,卷240(,唐纪》56,宪宗冗和十二年二月, 

7730页 

木炭烧结块 l964年文物普蠢时,在固镇村西南桔河岸边 

[I 3] [10 ,第3951页  、

曾发现12座元代炼铁 ,周同堆有大量的氧化铁炼渣。在 

同镇南的崔炉村以西地区还保留有大面积的汉代到唐、宋、 

[责任编辑i许潞梅] 

金、元时期的冶铁炉群,近年因修筑磁1ll至涉县的公路,使 

——

54——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4044728a2369963.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