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12.2 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及成因

儿童发展心理学 12.2 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及成因


2024年4月20日发(作者:windows10产品密钥永久)

学前儿童依恋的类型及成因

教学目标:

明确依恋的概念、依恋的类型

了解早期亲子依恋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掌握儿童依恋类型的测试方法

希望能够在将来生活与工作中帮助儿童建立安全的依恋

教学重点:

儿童的亲子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儿童的亲子依恋的影响因素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数: 1学时

作业:

1.什么是依恋?

2.依恋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怎样才能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

4.婴儿依恋类型调查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早期亲子依恋发展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充分认识早期依

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以期能够在将来生活与工作中帮助儿童建立安全的

依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依恋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

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亲子关系的概念导入新课:“儿童亲子关系(依恋)的

发展”的教学内容。

环节二:讲授

亲子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亲子关系是指早期与父母依恋关系。

依恋的含义和发展过程

含义: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 ;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积

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阶段 。

依恋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1)艾斯沃丝和他的同事长期观察了乌干达和美国家庭母子间的相互作用,

采用婴儿陌生情境测验的方法,将婴儿依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类型:回避型依恋

父母在场:无反应,表现冷淡。

亲子分离:不难过,无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回避父母或不及时打招呼。

陌生人在场:像对待父母一样。

B类型:安全型依恋

父母在场:把父母看作安全保障,能安心地游戏和探索 。

亲子分离:情绪出现困扰 ,产生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易抚慰;寻求和母亲亲近和接触。

陌生人在场: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 能顺利地与陌生人交往。

C类型:反抗型依恋

父母在场:亲近父母,但不愿探索。

亲子分离:极度痛苦,似乎离不开母亲。

亲子重聚:难以抚慰;既想寻求与母亲接触。

陌生人在场:惧怕陌生人,不与之交往。

大多数儿童属安全依恋类,A、C两类又称不安全依恋,各占25%和10%左右。

环节三:呈现一系列研究和视频,让学生总结影响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

呈现罗猴实验等一系列心理学研究、观看恒河猴剥夺实验视频

(2)形成原因

父母对孩子采取的养育方式(最重要的)

父母亲的缺失、稳定情况

儿童本身的气质、智力、生理特征、出生次序等情况

环节四: 讨论

讨论:怎样才能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

环节五:布置作业

1.什么是依恋?

2.依恋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怎样才能使儿童获得安全的依恋?

4.婴儿依恋类型调查

提供并讲解婴儿依恋量表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3593619a227993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