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十日谈 —— 新百年何去何从

香港电影十日谈 —— 新百年何去何从


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windows怎么升级系统版本)

编导自习室

电影知识 | 香港电影十日谈

第十日:新百年何去何从

背景:泛亚电影的崛起

新世纪,东亚的电影工业崛起或者复兴,无论是华语片还是日韩电影,

一再的获得影展与市场的青睐,并让世界其他地区的导演刮目相看,

如好莱坞,就陆续购买了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白色情人节》

等作品的版权,改编成好莱坞版;翻拍版的《无间行者》(翻拍于刘

伟强的《无间道》)也赢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导演等大奖;日本电影《入

殓师》赢回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咒怨》

等作品也一再的被购买版权翻拍;泰国电影在这几年也有崛起的迹象;

台湾电影更是掀起了一股“海角”风……

相比之下,香港电影尽管也有参展柏林、戛纳及威尼斯三大电影节的

作品,也有俄罗斯翻拍版的《大事件》即将上映,甚至也有《墨攻》、

《见龙卸甲》等作品的泛亚合作的喧哗,但喧哗过后,终究回归了平

静。以最近热映的《新宿事件》而言,据尔冬升导演所言,影片在拍

摄期间就已经想到不能通过内地审查而上映,所以没有考虑内地市场

(也没有送审),希望可以通过亚洲市场及海外版权收回成本。但就目

努力做最实用的编导类专业线上学习交流平台。

编导自习室

前已经上映的港台地区票房状况来看,情况似乎没有尔冬升想象的那

么乐观——在香港上映12天,累积票房1182万港元,其中六天还是

节假日,且单日票房排名已经从上一周的冠军下跌到了第三名,再加

上影片在香港的口碑并不理想,恐怕最终只能在1800万港元左右;

而台湾地区是与相关地区同步上映,首映周末票房仅是排名第三,仅

是相当于同日上映的票房冠军《预言》的1/5,到了第二个周末,《新

宿事件》的票房排名已经下滑到第六位,累积453万新台币,恐怕最

终有800万新台币就已经不错了。

近日举行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又出现了另外一件事。3月底《东邪西

毒·终极版》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举行首映礼,通告上注明是下午五

点半开始嘉宾进场、六点半举行首映礼,七点十五分上映正片。但实

际上,嘉宾直到七点钟才开始姗姗迟来,电影也延至八点才正式上映,

引起观众的嘘声与不满。后来香港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在官方网上登出

了致歉信,信中解释,“由于不少好友踊跃向张国荣致敬,引致影片

放映有所延误”——但为什么通告是嘉宾五点半开始进场却直到七点

钟才姗姗迟来呢?而事后王家卫被问到《东邪西毒·终极版》是否会

在香港正式上映时,王家卫很直截了当的回答说,“不会。如果你是

导演,这样被无耻的观众‘问候’,相信你也不会将自己的心血献给有

眼无珠的他们吧”!王家卫批评了香港观众的没有礼貌,只是,当时

他们在出场礼时迟到一个半小时、电影又延迟45分钟上映,他又是否

尊重了香港观众呢?

努力做最实用的编导类专业线上学习交流平台。

编导自习室

香港电影在黄金时期的严重跟风滥拍,先是将观众赶出了上映港产片

的影院,转投外语片的怀抱,香港电影在这几年转变口味为内地市场

为主导,又让忠实的港产片影迷心生失望,如今的相互谩骂,既是电

影人与观众之间的彼此不满的发泄,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恶劣。

而在泛亚电影崛起的同时,香港电影,则是逐渐的放弃了香港观众(或

者被香港观众所抛弃)香港市场,投入大华语电影的怀抱……

百年总结:香港电影的得与失

回顾百年的香港电影发展历程,有得有失,尽管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些

得不偿失,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得到了内地市场,但失守了本土市场,也失去

了东南亚市场。内地市场的13亿人口,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即使只是在广东的广州、深圳这些市场的聚散地,常住人口与流动人

口的数量就要高于香港,而如果挖掘出了这市场的潜在观众,绝不会

亚于香港本土。现在,摆在主创面前的,就是如何制作符合新一代观

众口味的作品,如何挖掘出潜在的观众。

其次,得到了内地明星的参与,失去了本土的新生力量。合拍片对于

内地人员的规定固然有所影响了香港的工作人员,但香港电影的青黄

努力做最实用的编导类专业线上学习交流平台。

编导自习室

不接现象,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这两年,先是陈冠希的艳照事

件,随后是“集邮”女星事件,还有2月份的关耀楚的在日本涉嫌吸毒、

偷窃而被拘留的事件等,可见如今香港娱乐圈的混乱状态,也可窥见

年轻一代艺人的缺乏自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在缅怀着当年的

刘德华、梁朝伟等人的时代。

此外,像文隽当年所说的“得到国际荣誉,失去‘香港’这个品牌”、“得

到新媒介做平台,失去传统的电影院收入”、“得到政府高度的关爱,

失去投资者的信心”、“得到学院生力军,失去内行接班人”、“得到大

中华文化的融合,失去独有的香港特色”、“得到愈来愈多颁奖礼,失

去观众的关注和民心”、“得到免疫力,失去抵抗力”等,也是香港电影

所面临的问题。

最后,得也“尽皆过火,尽皆癫狂”,失也“尽皆过火,尽皆癫狂”!当

年大卫·波德威尔在揭示“香港电影的秘密”时,开篇便是谈“尽皆过火,

尽皆癫狂”这一特征,“当年的辱骂,竟变成今天的荣誉标记。那些张

狂的娱人作品,其实都饱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给

全球文化最重大的贡献”,这也成为很多香港电影评论者谈什么是香

港电影的依据(如舒琪、文隽),也成为内地港产片迷对香港电影的一

种重要印象。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尽皆过火,尽皆癫狂”并非是指

什么样的题材都敢,也不是想要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而完全不顾逻

辑不顾剧情,如最近的《新宿事件》,被不少影迷称为“很港产

努力做最实用的编导类专业线上学习交流平台。

编导自习室

片”——“‘很港产片’的电影中常见主角被‘设计’推着往前走。‘巧合’是

最受欢迎的戏剧手段,致使他们的姿态往往比原则更强:‘口说一套,

做又另一套’何其等闲。以‘铁头’为例,这边厢坚持‘弃暗投明’,那边

厢却未见有具体安排,于是当冲突来到大爆发时,它便更像‘为戏剧

而戏剧,为结局而结局’”(影评人林奕华评论)。

努力做最实用的编导类专业线上学习交流平台。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3176502a219792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