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发(作者:indirect函数)
学号:
姓名:钱亚伟
2007级医学检验
人类最大的威胁:病毒
生理学奖获得者勒得伯格说过一句森然凛冽的话:“对人类在这个星球的继
续统治构成最大而唯一威胁的是病毒。”
人类癌症的15%是直接由病毒导致的,可以说是除了烟草之外的第二大致癌
因素。至于在病毒传染性疾病方面我们最常见的是流感,尽管流感似乎并不怎么
可怕一般多喝水.撑几天就过去了。但是从艾滋病到目前最为猖撅的非典型肺炎
病毒的狰狞面目一次又一次地进入我们的梦质.似乎是要提醒我们人类—这个地
球上最复杂的生物,要破坏人类的似乎很完美的机体,并不一定需要像人类自己发
明的大规模自杀性工具一衬亥武器那样的高度复杂的玩意,作为最简单的生物病
毒就够了。
由于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常也造成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都市化 ,是导致
新的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随着森林的大面积开发 ,工业和生
活污染的加剧自然环境必然受到影响 ,使人类接触到一些以往很少遇到的虫媒
和带病毒动物而遭受感染病毒性传染病的 。西方国家 18 世纪开始到 20 世纪
快速工业化,都市化为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近几十年世界上许
多地区还在重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覆辙 ,正是目前发达中国家传染病难以
控制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非洲国家 ,由于经济落后 ,再加上连年战乱 ,人们为了
生存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造田盖房 ,也是新的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出现的原因 。
另外全球化的影响使病毒性传染病迅速出现全球效应,全球化也是近年来非常时
髦的术语,它意味着在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领域中,传统的国与国 、地区
与地区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被
打破。与此相应对新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全球化倾向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重
视 。SARS 在 2003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传播到了全球32个国家。WHO 最近
提出新病毒性传染病对全球产生了威胁,需要全球性合作,全球协调、全球反应。
特别是通过2003年对 SARS 的合作更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
全球化对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技术
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 ,缩短了国家之间的距离 ,以致有人夸张地把地球称为“地
球村”。对于病毒性传染病 ,全球化的直接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旅行的大
量增加 ;二是食品加工处理和销售的不断国际化 。通过国际旅行和国际贸易 ,
各种病毒性传染病被带到新的地区 。HIV 感染、 AIDS ,、SARS 等仅仅是其中
的例子 。经济技术封锁 ,从而使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病毒性传染病
继续蔓延而得不到控制 ,如艾滋病等 。有的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能出现国家经济
倒退的危险 。艾滋病对非洲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威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 。
地球上人口的迅速增加 ,导致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 ,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
要 ,从而令病毒性传染病乘虚而入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使人口迅速膨
胀 ,而卫生条件跟不上人口的增长 ;而在农村地区 ,受经济水平的限制 ,卫生条
件 、卫生观念 、医疗技术和疫情检测程度都相对落后 ,为病毒性传染病传播提
供了条件 。根据联合国估计 ,到 2025 年 ,全球
人口将有 65 % ( 发展中国家为 61 %) 生活在城市 。密集的城市人口不仅为新
的病毒性传染病的局部传播创造了条件 ,而且通过高速公路 、航空线路向国外
传播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成为一个很好的例证 ,而登革热则正在步其
后尘 。2003 年 SARS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传播到全球的 32 个国家和地区就再
一次说明了这一点 。在某些亚洲城市 ,登革热的感染已经很高 ,与这些城市由于
人口增长的需要而设立的开放式储水罐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城市环境中 ,垃圾
集散地 、存满水的废弃轮胎和塑料瓶 、桶及袋等已经成为蚊子滋生的优良环
境 。人类行为和生活方式对病毒性传染病的传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 好 的
例 证 是 性 传 播 疾 病 ,性行为和注射使用毒品对艾滋病 、乙肝、丙肝等
病毒性肝炎传播和流行的影响已是公众所周知的事实 。喂养宠物 、 、动物
禽类等 。这些动物和禽类是病毒的宿主或传播病毒性传染病的媒介寄生在这些
动物和禽类身上 ,再加上不讲卫生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更是传播病毒
性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
社会文化对病毒性传染病患者的歧视使病毒性传染病难以控制和检测 。如
HIV 感染者有意献血 ,进行卖淫嫖娼传播给他人的明确动机等 。感染 HIV 的
吸毒者互相之间公用一个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 ,卖淫嫖娼的暗地化的不良行为
也是我国 HIV 感染人数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
前面已经提到 ,经济发展 、工业化 、都市化 、人口增长都有可能造成生态
的改变 ,其对新的传染病的影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生态改变影响病毒性
传染病传播的可能途径包括 :使人类接近那些早已存在但不为人类所熟悉的病
原微生物的自然保存地或宿主 ;为传播虫媒动物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滋生条件 ;
增加带病毒动物或人类与带病毒动物更加接近 。在亚洲 ,每年造成 30 000 人
患 病 和 7 000 人 死 亡 的 日 本 脑 炎与稻田灌溉有密切的关系 。在非洲
某些地区 ,修筑水坝和暴雨被认为与峡谷热有关 。同时气候异常也是许多病毒
性传染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气温的上升是热带和温带的蚊子密度成倍增加 ,啮
齿动物大量繁殖 。还有很少联想到疾病相关因素 ,由于地球气候和温度异常变
化是大自然中的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在人们常以为不该发生的季节和时间地点异
常出现 。由于农牧业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 ,人们开始大量的养
殖 、圈养野生动物禽类 ,在各大城市场开始出售 ,并且大量进入人们的饮食圈
内 ,而往往这些行为是远离人类的可怕而更具有致死率的病毒很快被传播给人
类 ,根据病毒传播给人类的机制来说 ,这是一个对人类生存巨大的潜在灾难 。从
SARS的出现人类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1993 年在美国西南部某些州和欧洲爆发
的汉坦病毒肺综合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在对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投入
的经费严重不足 ,非常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基础和传统概念上的流行病学研究 ,
有关的社会科学研究很难得到经费 ;第二是我国目前在病毒研究基础设施方面
比国外相差甚远 ,装备简陋 ,设备和工作环境陈旧落后 ;第三是问题的研究方面
很窄 ,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 ;第四是对有关与病毒性传染病有密切关系的
医学动物生物媒介的开展与研究不重视 ,投入少的更是可怜 ,再加上这一方面的
人才流失和后继无人的边缘状态 。建议今后要加强对病毒性传染病的社会研究 ,
加大对其投入力度 ,特别是对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 、人才培养、设备以及基础
设施等方面给予加大投入力度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 ,特
别是其中的人类学和卫生政策的研究所需要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 ,取得的成果
却能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例如 ,减少艾滋病的危险因素
( 不健康的性行为 ,注射器用毒品等) ,改变医师滥用抗生素的习惯和对病人使用
抗生素的不合理要求 。其次 ,要积极争取与国际学术界的合作 ,这样一方面可以
部分解决国内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合作 ,可以引进国外的技术优
势 ,提高国内的研究水平 。加强对病毒性传染病宿主的检测和研究 ,应为这些疾
病建立和加快安全的检测 、检疫 、监控治疗及疫苗研制的战略体系 。为使基
层能够更快的诊断这类疾病 ,建立经济简便 、特异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及试剂盒建立技术平台 。加强研究这些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及其侵害人体的实际
控制 ( 发病机制) ,了解这些病毒的生态学及宿主 ,以便向卫生行政部门预防和
控制疾病传播及流行提出科学的依据。
学号:
姓名:钱亚伟
2007级医学检验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1682482a194022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