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发(作者:网上邻居在哪里打开)
龙源期刊网
想听音乐,要下载几个APP?
作者:杨露
来源:《畅谈》2018年第08期
如今音乐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娱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遗憾的是,由于“独家版权”造成的分割,你可能必须下载好几个音乐APP,让原本就不
大的手机屏更显拥挤。
这种局面,可能即将改变。
在线音乐产业之变
和PC互联网的BAT三巨头一样,在线音乐市场也形成了“KAT”,即酷狗和酷我代表的海
洋系、阿里系、腾讯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而入局较晚的网易云音乐,因版权问题受到颇多掣肘。
高额的版权费用下,音乐平台的运营成本节节上升,这也使得音乐版权被迫从竞争关系进
入合作分享的阶段。随即,阿里巴巴宣布将虾米音乐与天天动听合并成立阿里音乐。
QQ音乐与海洋系则合并成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一跃成为了最全的词曲库。
独家版权在净化音乐产业的同时,独家垄断也开始显现。最为大众诟病的就是,用户不得
不下载多个音乐APP,才能满足听歌需求。
而当多方格局整合为寡头势力后,各平台之间也开始兜兜转转,恩怨难了。其中,QQ音
乐与网易云音乐恩怨由来已久,暗战明战接连不断。
回溯到2014年末,QQ音乐起诉网易云音乐,称后者有623首歌曲侵犯了腾讯的“专用信
息网络传播权”。次年初,网易云音乐又起诉QQ音乐中的202首歌曲侵权。
尔后,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被微信集体封杀,微信好友、朋友圈分享功能
完全失效。网易云音乐随即发布《我在网易云等你》的公关文回应微信此举,而QQ音乐紧接
着发布了《是的,让我们回到尊重音乐的地方》回击,“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音乐最初
的起点”,暗指网易云音乐被封杀是因其盗版,版权问题直接扼住了网易云音乐的喉咙。
直到2017年9月,阿里音乐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版权转授权合
作。这一互补短板的举措还是让业界看到了几大数字音乐平台间一笑泯恩仇的希望。
龙源期刊网
不过,一时间,各大热门话题都开始心疼被“排挤”的网易云。其实,网易云音乐早已今非
昔比,它拥有音乐APP中少见的社区属性,己然成长为腾讯音乐最大的竞争对手。
2018年1月,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中,网易云音乐的
30日留存率位于行业第一,并入选一线城市移动网民最爱TOP10 APP和二线城市移动网民最
爱TOP10 APP第一。
事实上,如果腾讯音乐在音乐版权的分销价格上设置一个较高的壁垒,不能承受者直接被
挡在门外,大可将版权的优势紧握手中。这样的博弈结局,或许是财大气粗的腾讯所期待的,
可惜不遂它愿,市场总有监管者会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让它主动共享音乐版权。
国家版权管理司负责人约谈多家音乐公司时直接指出,当前网络音乐版权市场出现了抢夺
独家版权、哄抬授权价格、未经许可使用音乐作品等现象,不利于音乐作品的广泛传播和网络
音乐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中国在线音乐的演变历程来看,它经历了“盗版维权”“版权争夺”“版权共享”三大进程。
过去五年来,国内在线音乐行业逐步筑起版权高墙,如今在版权局的推动之下,高墙也被它的
建造者亲手拆掉。
如何定义独家版权
作为市场需求极为旺盛、权利最为繁杂的作品形式之一,音乐产业要想拥有源头活水,规
范版权就成了重中之重。根据国外成熟的音乐市场发展经验,音乐作品的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是降低许可成本、规范行业秩序的重要条件。
两百余年来,欧美日等音乐发达市场中版权相关的事宜由中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运
作,统一为音乐人、音乐公司及平台等提供全面的服务和保障。
这是一种专门的机构,如德国专利局、法国文化部等。从市场的检验效果来看,这种方式
是极为成功的,相较于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版权纠纷困境,欧美日等音乐发达市场鲜有发生类
似诉讼。
那么,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著作协会在国内音乐市场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资料显示,成立于1992年的中国音乐著作协会,是中国大陆唯一的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
组织,也是专门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营利性机构。可见,中
国音乐著作协会的职能性质与法国等欧洲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非常相似。
龙源期刊网
但是,名义和实际的脱节,使得音乐著作协会陷入尴尬境地,其职能也难以发挥。在分析
音乐作品版权问题时,无法忽略市场竞争现实的状态,究其根本,音乐著作协会始终活在国内
音乐平台巨头的影子里。
“版权为王”的行业共识下,对内容及变现的饥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放手一搏,接连拿下
华纳、索尼、环球的独家音乐版权,其版权曲库占到了中国总曲库的90%。
从数字音乐市场的曲库储备来看,“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这意味着,腾讯音乐已经
部分取代了音著协的社会职能,成为中国实际意义上的音乐版权管理组织。
舆论一直不待见资本巨头,腾讯在获得“独家版权”的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争议。腾
讯不止一次被称作“毁掉音乐市场的版权垄断者”,被嘲讽“这是在线音乐最坏的时代”。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腾讯花大价钱买来的版权,是商业行为,无可非议。毕竟这个行
业,谁拥有最多版权,谁才能掌握行业话语权。
显然,在独家版权概念界定不清晰的情况下来谈问题,没什么意义。所谓独家版权,实际
上是指网络音乐的独家版权代理,其中包括独家的发行代理和转授权。
这种独家版权代理,是有别于著作权法上的权利转让或权利独占许可的。也就是说,“独
家”不代表“封闭独占”,而是开放式地享有部分权力。
从免费时代过渡而来的各大平台,为了争夺市场难免饿虎扑食。国家版权局出于监管职
责,现身说法纠正各大音乐平台使用“独家版权”的错误姿势。
2017年9月,国家版权局约谈境内外音乐公司及国内几大网络音乐服务商,要求对网络
音乐作品应全面授权、避免独家授权,将数字音乐独家版权模式的合法性问题推上了风口浪
尖。
仍有无数人好奇,倘若任“独家版权”野蛮发展,究竟会造成何种后果?
多米音乐的悲惨收场也许能回答这一问题。在今年情人节,新三板挂牌一年多、被誉为
“国内音乐第一股”的多米音乐发布公告,申请终止挂牌。这是一家曾经拥有4亿用户的二线音
乐平台,在三大巨头就音乐版权达成协议的同时,轰然倒下了。
除运营问题外,多米音乐黯然退场的原因在于“买不起版权”。随着音乐版权的收紧,音乐
平台的竞争,早已成为只有腾讯、网易、阿里这样的巨头才能入场的游戏,多米跟不上了,从
2016年开始就不断有音乐被下架。
龙源期刊网
如今,在线音乐版权战火渐熄,腾讯音乐版权帝国的分崩离析是必然的。腾讯音乐、网易
云音乐达成曲库互授合作,紧接着网易云音乐又发起了与阿里音乐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
大规模合作,至此,三大音乐平台基本实现歌曲互通。不过,高价购买的独家版权,再高价分
销,成本最终还得回到用户身上。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1599046a1929952.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