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免费的web服务器)
上海外高桥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陈连山)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
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
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
“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
不衰。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
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
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
们留下的审美记忆。
其实,元宵节不是一个孤立的节日,它是春节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节的意义,不能不把它放在
春节之中来考察。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
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
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
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
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元宵节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
了。当然,个别礼法之士反对这个习俗,比如宋代的司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准备出门赏灯。
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说:“某(我)是鬼
耶?!”这就太不讲理了,总不能只让夫人终年只看他一个人一张脸吧?好在社会不买这些礼法之士
的账,大多数妇女照样游乐。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
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
类命运。祭祀他,可以获得丰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蚕事丰收。
元宵节也是一个求子的节日。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
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
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
理由,就名正言顺了。一直到民国时代,各地多有送灯给那些无子家庭的习俗,祝愿他们添子孙。清
代有摸城门门钉的活动。钉,也谐音“丁”。人们希望通过摸门钉而祈求生育儿子。有些地区的人们
还赋予汤圆以象征意义。
当然,在人口压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动已经很少看到。现代人又赋予汤圆以新的解释,那就是
甜甜蜜蜜,团团圆圆,象征一家团圆,幸福美满。它很符合人们的内心希望。元宵节因此获得了新的
文化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
版》)
7. 下面对“元宵节的文化内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春节不一样,每年的元宵节更多的是强调“普天同庆”,全社会的“狂欢”。
B. 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是出门娱乐,如赏花灯、猜灯谜、观舞龙舞狮,看敲锣鼓等。
C. 伴随元宵节而产生的是民间进行的信仰活动以及因渴望子嗣而产生的各种习俗。
D. 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吃元宵的习俗从节日诞生到今天一直延续着。
8. 【小题2】对文中画线的“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这
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期间从除夕关门守岁到元宵出门娱乐,是人们由家庭关系走向社会关系的过程。
B. 元宵节期间人们走街串巷,走亲访友,通过这种形式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
C. 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元宵节把社会中的人们聚集了起来,营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D. 元宵节为社会中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的男女老幼提供了放松心情的良好契机。
9. 【小题3】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宵节除了娱乐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长辈们对子女能够传宗接待、香火延续下去的朴素愿
望。
B. 古代由于礼法制度严格,所以只有到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压抑已久的感情才得以彻底释放,尽情
宣泄。
C. 现在的元宵节吃汤圆,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是现代的人们重视亲情的体现和家庭观念
的回归。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元宵节的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说明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
旧传统。
参考答案:
7. D 8. B 9. C
【7题详解】
诞生之日开始吃元宵,一是于文无据,二是吃元宵大体是从宋代开始的
【8题详解】
元宵节人们出门不是为了“走街串巷,走亲访友”,而是为了娱乐
【9题详解】
A.元宵节的主要功能应为“娱乐”而非“求子”。 B.“元宵节这一天”不对,应该是“期
间”。 D.“现代人在不自觉地摒弃旧传统”不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
MOBA)。根据2017年4月腾讯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
最多的MOBA手游,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
孩子在玩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
小学生”的质疑予以否认。《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
占22.2%。
(摘自?新华社:“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天津蓟州区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
了: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游《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
等。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新的职位与身份。比如,游戏中
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的定义是:李白,青莲剑仙,定位:刺客/战士,擅长:突进/收割。不仅李
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新的定位,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
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最近,
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作为游戏,
《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每
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
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
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
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
让弦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
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
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与此同时,7月4日,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访谈中表
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
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
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
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
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 材料三中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全然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 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
年人。
B.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新的职位
与身份。
C. 《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沉溺其中
让孩子过度消耗精神与身体。
D. 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
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E. 《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认为游戏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
兽,精神鸦片。
9.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针对上述材料,你认
为从哪些方面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答案:
7. C 8. CE
9. 【示例】①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
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
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②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
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
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③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
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
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
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 项,“材料三中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
是全然否定的”不正确,由原文“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作为游戏,?王者
荣耀?是成功的”可知,材料三中人民网对《王者荣耀》并没有全盘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故
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注意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
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曲解文意”等,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
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
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
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
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无中生有,“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
文无据。B项,“都是历史人物”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D项,
“只要……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既要在一定程度
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故选CE。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可从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再结合
现实进行思考,总结出答案。注意言之成理。具体解答可从游戏平台、政府、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谈。
如从材料三“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以及现实
中出现的一些因沉迷游戏而产生的悲剧,可总结出“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由材料四“人民
网……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可概括出“立足政府,要创新
更要监管”;联系现实中随处可见的中小学生沉迷游戏的情况,可提出家庭应加强监管的观点。
3.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戏曲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因而是“表现性”的艺术。它不像西方写实戏剧那样对生活
动作进行直接模仿,而是经由节奏、韵律、姿态对生活动作进行加工、抽象、美化之后,再用它来表
现生活,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
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拉开了距离。
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无论是古希腊的雕塑,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高度体现了这一原
则。古典主义将这种原则充分运用在戏剧之中,高乃依《论三一律》说:“戏剧作品是一种摹拟,说
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理念最
终导致了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中国古典美学原则却尽量避免因注目于对事物的逼真摹仿而丧失了对
其内在精神的把握,提醒人们要防止“谨毛而失貌”。与西方美学“模仿说”以物为主、心附于物、
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比兴说”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重视人的
感觉和诉诸联想,追求心物交融,也就是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
表现对象时,就会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
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欣赏一幅画只注重运笔是否气韵生动,可能并没有留心它是否逼
真,这就叫做“得意忘形”“貌离神合”。
戏曲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重在将人物可喻不
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昆曲《荆钗记·上路》中钱流行失去女儿后,女婿接他前去同住,
他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自叹命
薄,难苦怨他”的心境、“叹衰年倦体奔走天涯”的凄苦。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糅为一体,
客观景色经过人物感情过滤之后转换了寓意,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这就是
戏曲叙事抒情的情景交融效果。
6.下面对中国戏曲“写意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然后进行加工,再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
B.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
对象之间的距离。
C.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
D.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来。
7.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戏曲“写意性”的一项是
A.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
B.剧中人物高兴时演员放声大笑,剧中人物悲伤时演员失声痛哭。
C.昆曲《荆钗记·上路》中钱流行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
藤栖暮鸦”的意象。
D.把椅子摆在舞台上,它既是椅子,也可以成为寒窑或者监牢的门,还可以是井。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在这种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写实戏剧特别强调对生活动作的直接
模仿,从而最终导致了西方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
B.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
C.中国戏曲将人物内在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D.中国戏曲可以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糅为一体,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
貌。
参考答案:
6.A
7.B
8.B
6.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A项,“张冠李戴”,“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是西方戏
剧的艺术特征。(见第一段开头)。
7.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B项,“高兴时演员放声大笑,悲伤时演员失声痛哭”,是
“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是“形似、写实”,表现的是西方美学“模仿说”而非中国戏曲“写意
性”。
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张冠李戴”,“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是
西方戏剧的艺术特征。(见第二段“与西方美学“模仿说”以物为主、心附于物、强调审美主体对客
体的服从……)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
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
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归
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
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
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
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
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
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4、下列句子中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臣愿得谒之 谒:请
B.秦之遇将军 遇:对待
C.今行而无信 信:信物
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看看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臣左手把其袖 吾其还也
B.而:今行而无信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之:可以解燕国之患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以:籍何以至此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6、从这两段的内容看,下列对荆轲形象评价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而诱使樊将军自刎。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於期甘心自刎献首。
D.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樊将军以穷困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5分)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5分)
参考答案:
4、D解析:顾,“看看”,应为“只是”
5、C解析:均为结构助词,的
6、A
7、(1)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
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
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
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
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
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
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
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
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
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
①
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
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
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
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
②
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
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
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
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②匡言:进言匡正。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义足以厚风俗 厚:加厚
B. 行多骄僭 骄僭:骄横僭越
C. 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 固守: 坚守
D. 自恨失言 恨:悔恨
13.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
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
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
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 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
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
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 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
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 王商不畏权贵。琅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
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 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
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参考答案:
12. A 13. D 14. A
15. (1)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
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
(2)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总领)百官,协调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761514a181107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