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下载强力杀毒软件)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人们从社
会、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去研究它。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大概形成于二
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有35年的历史。它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特征及其发展变
化、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进行描写,并分析影响二语习得
的内外部因素。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二语习得研究是个新领域,大都借用母语研究、教
育学研究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概括地说,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为了系统地探讨二语习得
的本质和习得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描述学习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以及解释为什么学习
者能够获得第二语言。到目前为止,二语习得的研究范围远比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涉
及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众多方面。
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其目的
是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释。
早期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教学法的附庸,为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而存在,1967年La
rry Selinker在《语言迁移》这本专著第一次提出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从此有
了自己的研究领域而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时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三大领域,
即中介语研究,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和学习者外部因素研究。
1994年美国费城Temple大学教育学院二语英语教学教授Rod Ellis撰写巨著《第二
语言习得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科书。该书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勾画了整本书的
概念框架。第二部分总结了有关学习者语言本质的主要理论,包括学习者错误,发展模式,
语言变项和语用特征。第三部分从外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主要阐述社会因素和输
入/交互的作用。第四部分从内部因素解释第二语言的习得,包括语言迁移、认知论解释和
语言普遍性。第五部分将讨论的重点从学习转移到学习者,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
异和学习策略。第六部分是关于课堂英语教学的论述,讨论了课堂交互和正规教学的有关
理论。第七部分是全书的总结,从数据分析,理论构建和实际运用三个角度对现时的第二
语言习得研究进行了批判分析。
母语:学习者幼年习得的语言。也称“本族语”。
一般说,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学会的语言。因此也被称作“第一语
言”
第一语言:母语或本族语
例外:在美国出生的汉族儿童。第一语言是英语。母语或本族语是汉语。
第二语言:Ellis认为,“第二语言“是相对于第一语言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包括第三、第四。……语言。
外语:是母语以外的外国语言,是与本族语相对而言的。是在本国学习目的语。
第二语言是跟第一语言相对的概念,有时还有一种含义,即指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和
使用的第一语言以外的语言。
“习得” acquisition, 也有译作“获得”的。习得一般指幼儿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
“学习”(learning), 也有人译成“学得”,在心理语言学中是指人在习得母语后有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673109a179714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