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360病毒库离线升级包)
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笔记本发展的历史。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是从一些不经意的小
事开始的例如倒霉的牛顿在一棵苹果树下被砸了头却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
样。1979年英国的电脑设计师威廉·莫乔治为美国航天项目设计的便携式电脑就是从
能够开合的扇贝中得到的灵感。 能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么 这款可以说集结了当时
世界上最顶尖科技的电脑只是被应用于航天领域普通的消费者根本无缘得见不过现
在回过头来看它真的是颇具现代笔记本的雏形了。从绝密的航天领域过渡到民用领
域便携式电脑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出自于航天领域的这款笔记本型号为Grid
Compass 1109拥有与现代笔记本电脑几乎相同的外观可以向上翻起的顶盖上安装了
一块液晶显示器键盘安装在屏幕前方而在键盘与屏幕后方是安装机器内部组件的位
置。一切的一切都与现代的笔记本如此相似。 Grid Compass 1109是世界上最早的笔
记本电脑不过只用于航天领域 在1981年4月一款型号为Osborne 1的便携式电脑出
现在市场上它可以说是当时民用市场上的主流了。 1981年的便携式电脑
——Osborne 1与Grid Compass 1109相比差距明显 Osborne 1使用了一块Zilog的处理
器时钟频率为4MHz拥有64KB的内存5英寸的显示器安装在机身正中央显示器两边
则是两个5.25英寸的软驱。它的键盘安装最上方将键盘与机身合起来它犹如一个手
提箱一样说是便携电脑不过11公斤左右的重量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这台
Osborne 1当时售价为1795美元约合人民币14000元以上在当时来说绝对是一款主流
偏高端的产品了。 爱普生在1981年11月发布的HX-20也算是另外一种形态的便携式
电脑了这款售价为795美元的机器看上去有点像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脑学习机不过它
却是一款彻头彻尾的电脑。 1981年11月公布的爱普生HX-20是世界上最早内置电池
的电脑 这款爱普生HX-20内置了液晶显示器磁带驱动器迷你打印机以及镊铬电池。
就内置电池这一点来说这款机器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时代。从此以后人们在办公室
以外使用电脑的时候再也不用四处寻找电源插头了。 爱普生HX-20内置电池能够连
续使用50小时远远超出现代笔记本电脑 爱普生HX-20使用了两颗日立6301处理器
时钟频率为0.614MHz内存为16KB单色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20×32。值得一提的是它
的轻便仅1.7Kg的重量与现代笔记本相比也不算太重。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样一台
电池耐用的便携式电脑真是非常不错了。 早先的笔记本是没有自己专用的处理器的
它们都采用着与当时的台式机相同的组件。不过笔记本电脑的快速发展让它必须要
拥有自己专用的处理器强劲的性能更低的发热量与耗电量。 1989年Intel正式为笔记
本电脑推出了第一款专用的处理器80386SL/80386DL。而在台式电脑开始了“奔腾”
的年代之后1994年Intel正式推出了面向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奔腾处理器时钟频率从
75MHz起跳。 1994年笔记本电脑正式进入了奔腾时代 移动奔腾处理器使用了3.3V
的核心电压这让它的耗电量更低发热量也更低而且它还使用了SL电源管理技术这
让使用它的笔记本电脑获得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 和奔腾处理器在台式机领域取得
的成绩相比移动奔腾处理器在笔记本电脑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一点都不逊色。从它诞
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虽然市场上同样存在着其他品牌的处理
器但是它们与移动奔腾处理器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在第一款移动奔腾处理器诞生之
后东芝公司几乎是同步推出了使用这块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T4900CT。这款机
器推出的时候售价为7499美圆绝对是当时最顶尖的机型了。 世界上第一款使用移动
奔腾75MHz处理器的东芝T4900CT当时真是天价 东芝T4900CT使用了移动奔腾
75MHz处理器8MB内存772MB硬盘10.4英寸的TFT彩色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
640×480。它内置了一个3.5英寸的软盘驱动器并没有安装光驱。 1998年初Intel公司
推出了Mobile Pentium Ⅱ和Mobile Celeron Ⅱ两款移动CPU。Mobile Pentium Ⅱ主
频包括233/266/300/333/366/400Hz六种并首次采用了0.25μm的制造工艺当时外频为
66MHz512KB半速L2 Cache。 Mobile Pentium Ⅱ处理器 在过渡到1999年出品的
Mobile Pentium Ⅲ前Intel推出了采用0.25μm工艺和256KB全速L2 Cache的Mobile
Pentium Ⅱ 266PE/300PE/333/366还有采用0.18μm工艺和256KB全速L2 Cache的
Mobile Pentium Ⅱ 266/333/400。Mobile Celeron到466MHz的时候依然采用0.25μm
工艺L2 Cache为全速128KB。 1999年10月Intel推出了Mobile Pentium Ⅲ和Mobile
Celeron Ⅱ。Mobile Pentium Ⅲ实现了100MHz外频并且全部采用0.18μm工艺制造L2
Cache也全部采用了全速的256KB同时它也支持桌面Pentium Ⅲ的SSE指令集。 在
Mobile Pentium Ⅲ中Intel开发出Step Sleep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在使用外接电源和电
池的不同供电环境下自动切换CPU的主频也可通过软件手动控制。这项技术并没有
被应用在Celeron Ⅱ中。 Pentium Ⅲ-M传说部分型号遭Intel封杀 2001年7月Intel推
出笔记本用Pentium Ⅲ Coppermine-T 933MHz及1000 MHz256 KB L2 Cache外频达
到了133 MHz。同年7月31日Pentium Ⅲ-M推出市场这CPU采用了0.13μm铜互连工艺
的Tualatin核心主频1.2GHz、1.13GHz、1.06GHz、1.0 GHz、933MHz等外频提升到
133MHzL2 Cache为全速512KB。整体性能上较以前的Mobile Pentium Ⅲ大为提高。
传说性能对Pentium 4-M构成威胁还一度遭到INTEL的封杀。 在Pentium Ⅲ-M中除
了保留Mobile Pentium Ⅲ的Step Sleep技术还新增了一种深度睡眠模式的节电技术
进一步降低能耗、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即使在运行应用程序的时候也可以达到仅0.2W
或者更少的耗电量。 Pentium 4-M其功耗和发热受到众多诟病 2002年7月Intel推出
采用0.13μm工艺和Northwood核心Pentium 4-M处理器主频为1.6GHz和1.7GHz采用
512KB L2 Cache。随后Intel首款采用90nm制程的Prescott核心Pentium 4-M登场。但
是随着Pentium 4-M的登场以往的在移动CPU端的问题也暴露无疑。 NetBurst架构超
长流水线使得Pentium 4-M系列的频率可以越来越高性能的提升主要依靠频率的提
升。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就是功耗和发热大幅度增加总体效能提升却甚为缓慢。台式
机端尚能忍受而笔记本端这么高热高功耗CPU几乎受到一致的恶评。这个时候Intel
急切需要一种新架构、重视效能、低功耗的CPU。 除了CPUIntel还注意到在笔记本
端芯片组领域多家竞争的状况Intel的芯片组并不是绝对的主流。SiS、ALi以及VIA
都能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无线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少笔记本都内置了无线
上网的模块各种品牌都有。面对这种情况Intel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利用自身在CPU的
强势地位将其芯片组、无线模块一起打包推广呢这种背景下新一代的笔记本平台技
术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2003年3月12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Intel正式发布
了针对笔记本平台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现在来看Intel这一举措对于未来移动平台
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迅驰品牌是Intel首次将一系列技术用一个名字来命
名。根据Intel的说法“„迅驰‟是„中央‟与„微中子‟两个名词的结合体。”他们认为这个
字听起来很有活力而且会让人联想到“一种微小、快速而且功能强大的设备。” 以往
笔记本中的硬件大多由针对桌面的产品修改而来如Pentium 4-M处理器而从迅驰开
始这一局面完全被打破。迅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芯片而代表的是一个平台化的概念
它由三部分组成移动处理器、对应芯片组以及802.11无线网络功能模块对应第一代
迅驰而言则分别是代号Banias的Pentium M处理器、Intel 855系列芯片组以及Intel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259086a172834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