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下载乐酷音乐)
2012年7月第20期 S科cience&T技ech视nology 界Vision
项目与课题
1一溴丁烷合成实验的改进
王保安闰月荣闰金龙李伟李俊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 河南
【摘
焦作454000)
要】在催化量的浓硫酸存在情况下,以正丁醇、红磷、液溴为原料,合成了1一溴丁烷。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正丁醇18.2mL(O.2mo1)、红磷1.64g(0.053moi)、水1,lmL(O.06too1)、液溴4.3mL(O.08mo1)、浓硫酸2.5mL(O.046mo1),
回流反应2h,收率为83%。
【关键词】正丁醇;红磷;液溴;1一溴丁烷
An Improved Experiment on the Synthesis of 1-Bromobutane
WANG Bao-an rAN Yue—tong YAN Jin—long LI Wei LI Jun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Jiaozuo Teachers College,Jiaozuo Henna,454000)
【Abstract]1一bromobutane was synthesized from n—butyl alcohol,(red)phosphorus and liquid br0mine using sulphuric acid as
catalyst.Various affecting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n—butyl alcohol 0
2mo1.
.
(red)phosphorus 0.053mol,distilled water 0.06 mol,liquid bromine 0.08mol and sulphuric acid 0.046 oolt,relfuxed for 2h,the sepa.
rated yield was high up to 83%.
【Key words]N-butyl alcohol;(Red)Phosphorus;Liquid bromine;1-Brom0butane
l一溴丁烷(溴代正丁烷或正丁基溴)作为重要的烷基化
试剂,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有机膦化合物三
丁基膦【】1、相转移催化剂和表面活性剂四正丁基溴化铵[21:也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DHT型搅拌恒温电热套(山东鄄城新天地实验仪器设备
厂);Spectrum 1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Perkin
是合成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邻二烷氧基苯的主要原料[31。
传统的合成1一溴丁烷的方法是溴化钠一硫酸法,此方法作为
卤代烃合成实验的典范被许多教科书所广泛采用 。也有报
道采用溴化钾一硫酸法、溴化钠一混酸(磷酸和硫酸)法以及微
Elmer公司)。所有使用的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
1.2 1-溴丁烷的合成
在装有磁力搅拌、恒压漏斗和尾气接收管的150mL磨口
波合成法 21。在这些方法中,作为原料之一的溴化钠的用量
过大,造成溴化钠或溴化钾的浪费,同时,原料是一次添加
的,反应不易控制。此外,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反应物又作为催
三颈瓶中加入1.1mL蒸馏水、2.5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冷至
室温,再依次加入正丁醇18.2mL(O.2mo1)和红磷1.64g
化剂,用量也很大,容易使副产物烯、醚增多,使反应收率下
降。本文改进了1一溴丁烷的传统合成方法,采用产生HBr的
另一种方法,在少量浓硫酸存在情况下,高收率地合成了1一
溴丁烷。反应式如下:
2P+3Br2+6H20—÷2H3P03+6HBr
n-C4I-I9-OH+HBr-*n-C&I9-Br+H20
(1)
(2)
(0.053mo1),在磁力加热搅拌器上缓慢加热,同时从滴液漏斗
中缓慢滴加液溴4.3mL f0.08mo1)(滴液漏斗内加少量蒸馏水
覆盖住溴),30min内滴完,温度控制在(100”C~120”c),回流
2h后,停止加热,从冷凝管口加入30mL水,静置分液。有机
相依次用浓硫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后,再用水洗涤至
中性得粗产品,粗产品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常压蒸馏收集99”
有机反应(2)所产生的水作为反应(1)的原料能被全部、
快速地反应掉,恰好又促进了反应(2)的进行。改进后的方法
C一102”C的馏分,得到无色液体产品1一溴丁烷,折光率n =
1.4397t 。
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反应的特点。这种合成1一溴丁烷的方法
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1.3产品的红外表征
使用Spectrum 1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品进
行IR表征,v(cm ):2972;2891(-CH3),1457;1269;1220(一CH2-),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No..102300410177、No.102300410186);计划项目:河南省教"til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No
2010C150001)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王保安(1966.08-),河南温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有机合成和有机分析。
2。J科技视界sc ENcE&TEcHN。L。GY V 。N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项目与课题
科技视界 2012年7月第2O期
655;572(C—B0。
蒸馏水、18.2mL(0.2mo1)的正丁醇和1.64g(0.053mo1)的红
磷混合物中,缓慢滴加4.3mL(0.08mo1)的液溴,温度控制在
2结果与讨论
(100”C~120”c),回流2h,高收率地合成了1-溴丁烷(收率:
2.1催化剂浓硫酸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83%)。e
保持蒸馏水(1.1mL)、正丁醇9.1mL(O.1mo1)、红磷1.64g
(0.053mo1)和溴素4.3mL(O.08mo1)5[ ̄变的情况下,改变浓硫酸
【参考文献】
的用量,保持回流2h,进行1一溴丁烷合成实验,反应结果见
[1]张骥红,陈峰,陈双飞.三正丁基膦的合成和表征[J].精细化工中间
表1。
体,2004,34(6):39 1.
表1 浓硫酸的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2]姜绍真.四正丁基溴化铵的合成[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4,29
(3):251-252. ’
[3]文瑞明,雷存喜,丁亮中,等.1,2一二丁氧基苯的合成[J].湘潭大
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23(1):76—78.
由表1可知,浓硫酸的用量选择为2.5mL时,反应效果
[4]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最好。我们知道,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浓硫酸的用
社,1994:129—130.
量大时,副产物将会增多。
[5]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113—115.
2.2回流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6]黄涛,主编.有机化学实验【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63—165.
保持蒸馏水(1.1mL)、正丁醇9.1mL(O.1mo1)、红磷1.64g
[7]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有机化学实验【M].2版.北京:高等教
(0.053mo1)和溴素4.3mL(O.08mo1)不变的情况下,浓硫酸的用
育出版社,2000:69—70.
量为2.5mL,改变不同的回流时间,进行l一溴丁烷合成实验,
[8]谷亨杰,周锦成,丁金昌.有机化学实验[M】.2版.北京:高等教育
反应结果见表2。
出版社,2002:162—165.
表2回流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9]汪敏,宋志国,向刚伟,等.溴代正丁烷的绿色合成[J].化工时刊,
时间(h) O.5 1.0 1.5 2.0 2.5 3.O 2007,21(6):30-31.
收率(%) 32 46 65 82 80 77
[10]刘洪刚,向刚伟,金丹,等.氢溴酸一浓硫酸法合成1一溴代丁烷
[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29(4):1-3.
l一溴丁烷合成实验中,反应时间过长,在长时间温度较
[11]王国强,张淑芬,张纪荣,等.合成l一溴代烷的新方法[J】-海湖盐
高的情况下,副产物就会增多,由表2可知,反应时间为2h
与化工,2000,29(1):34—36.
时,可较高收率地得到目标产物。
[12]雷光东伯溴代烷的微波快速合成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
(6):702-703.
3结论
[13]樊能廷.有机合成事典【M】 B京::}E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12.
总的来说,在1一溴丁烷合成实验中,我们尝试了对它进
行改进。在2.5mL浓硫酸存在情况下,向1.1mL(O.06too1)的
[责任编辑:曹明明]
(上接第10页)要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又要体
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围绕“实践”和“应用”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进行.形成我校材料化学特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
[1]葛金龙.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f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有意识、
版,2011,8(10):134—135.
有计划的培养而逐步形成和积累的,所以实践教学在这一过
[2]孙建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
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几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应用
备,2011(18):66.
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就业创业为导向的材料化学实践教学体
[3]罗春华,董秋静,廖荣宝.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J】_宿
系是可行的,增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建立了良好的教
州院报,2010,5(5):121—123.
学互动式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
[4]邓凌峰.材料化学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
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材料化学专
2009,36(1 o】:219—320.
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为学生顺利就业
得到了保证。l
[责任编辑:周娜]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l 2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204804a171858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