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手机迅雷)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2021年初
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
科学
考生需要知:
1.本套试卷总分值是为180分,考试时间是是为120分钟。
2.在答题之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规定的正确位置写上
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4.在在考试完毕之后以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
一、
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下列图的实验操作或者装置正确的选项是〔B〕
A.倾倒液体B.氢气复原氧化铜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2.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rO4+〕,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此可判断其中铱元素的化合
价为〔A〕
A.+9B.+7
C.+5D.+3
3.有关右图所示生物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B〕
A.图中甲所示构造为植物的生殖系统
B.按同化作用方式区分,该生物属自养型
C.该生物能通过呼吸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该生物体的细胞中均含叶绿体,能进展光用
4.右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形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选项是〔D〕
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构造叫做反射弧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一样
5.如下列图是蹦床运发动表演的情景。运发动从最低点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运发动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
化情况分别是〔C〕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6.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下列图。以下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C〕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7.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其它相关因素均一样的情况下,该同学
用两个不同物镜观察同一张血涂片,结果观察到乙视野比甲视野亮堂。以下相关表达最
合理的是〔C〕
A.假设玻片往右移,甲中的物像往右移而乙中的物像往左移
B.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均可观察到
C.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
D.假设乙中的物像很模糊,那么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变明晰
8.右图为处于某一生理状态时的心脏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此时心脏所处的状态是〔B〕
A.心房收缩、动脉瓣关闭
B.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C.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翻开
D.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9.以下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A〕
A.石灰岩溶洞B.雅鲁藏布大峡谷
10.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络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以下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
的是〔C〕
A.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
4
遇H
2
O转化为CuSO
4
·5H
2
O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HY,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
D.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
11.月球上没有大气。适宜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车〞的动力装置是〔B〕
A.汽油机B.电动机
12.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有关现象的描绘,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D〕
CO
3
的水溶液呈碱性,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
14.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下列图〔小球原静止在光滑程度桌面HY〕。
2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5.甲铁棒能吸引小磁针,乙铁棒能排挤小磁针,假设甲、乙铁棒互相靠近,那么两铁棒〔D〕
A.一定互相吸引B.一定互相排挤
C.可能无磁力的作用D.可能互相吸引,也可能排挤
16.用三块一样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展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外表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
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外表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响
17.以下四幅图是描绘某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程度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
的场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D)
18.如下列图,一个木块在光滑程度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
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19.向甲物质中逐渐参加乙物质至过量。假设x轴表示参加乙物质的质量,那么以下选项与以下列图不相符
合的是(D)
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
A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
B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
D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
20.生活中人们发现,如不小心被同样温度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烫伤,往往是被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对这种现
象的研究,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B〕
A.水蒸气液化时会放出更多热量
B.水蒸气与液态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蒸气液化时,水的内能减少
二、填空题〔本大题一一共34分〕
21.〔6分〕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如下列图,请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培育多莉绵羊的技术称为。
〔2〕图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通过、生长和过程发育成早期胚胎。
〔3〕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绵羊最相似。
〔4〕丙绵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5〕产生多莉绵羊的生殖类型属于。
答案:〔1〕克隆技术〔2〕分裂分化〔3〕甲〔4〕为多莉的胚胎发育提供适宜环境〔5〕无性生殖
22.〔6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据图答复以下问题:
〔1〕该食物网一共有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
〔2〕右图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
〔3〕太阳能通过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根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答案:〔1〕7鹰〔2〕分解者〔3〕绿色植物的光用单向的、逐级递减的〔4〕无机环境
23.〔4分〕考古学上常听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构造上
的不同之处是,它们的原子质量之比是。
答案:中子数不同;7:6
24.〔6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硫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
或者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以下流程进展
实验。请答复以下问题:
〔1〕白色沉淀Ⅰ与稀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的物质。
答案:〔1〕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2〕BaCO
3
〔3〕CaCO
3
、BaCl
2
和KOH
25.〔6分〕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了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如图所
示〕。然后从漏斗尖嘴处向上用力吸气,并将手指移开,看到的现象是,
原因是;小王看到小明的实验后说,朝漏斗尖嘴处向下持续用力吹气
也能到达类似的实验效果,原因是。
答案:乒乓球停留在原位置没有下落
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的气体压强,球上下外表纯在压强差,乒乓球受到向上压力差大于或者者等于乒乓
球重力,因此不下落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减小了乒乓球上方的压强乒乓球上下外表存在压强
差,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压力差大于等于重力,因此不下落。
26.〔6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响时间是〔即图中“反响过程〞所用时间是〕是0.4s。在某次试验
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程度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顿,行驶间隔
33m,那么经过m间隔后汽车才开场减速;假设志愿者边打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程度路面
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顿,行驶间隔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响时间是是s。由此研究可知,
驾驶员驾驶时打,驾驶员的刹车反响会。〔选填“变快〞、“变慢〞或者“不变〞〕
答案:8;0.7;变慢
二、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一一共49分〕
27〔8分〕小李同学利用如下列图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
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熟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讲A、B两张叶片至于酒精溶液
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请完善小李同
学的实验步骤并答复以下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____
〔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____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的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____。
答案:
〔1〕将植物置于光照下照射4小时。
〔2〕防止叶片继续进展光用,脱色使实验结果更容易观察
〔3〕A叶片加碘后不变蓝,B叶片加碘后变蓝。
〔4〕叶的大小生长状况石灰水质量塑料袋体积环境温度光照强度
28〔8分〕铜跟浓硫酸的反响原理是:Cu+2H
2
SO
4
(浓)∆=CuSO
4
+SO
2
↑+2H
2
O。某小组同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204641a171856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