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解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解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高性价比笔记本电脑排行榜)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模拟测试数

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y3

x

B

0,1,2

,则

AB

( )

1

.已知集合

Ay

A

1,2

B

0,

C

0,1,2

D

0,



2

.设平面向量

a

1,2

,b

2,y

,若

a//b

3ab

( )

A

5

B

6

C

17

D

26

3

.设

a

n

是公差

d2

的等差数列,如果

a

1

a

4

a

7

a

97

50

,那么

a

3

a

6

a

9

a

99

( )

A

182

4

.已知

sin

7

A

9

B

78

x3

,则

cosx

( )

43

C

148

D

82

1

B

3

1

C

3

7

D

9

5

.在如今这个

5G

时代,

6G

研究已方兴未艾.

2021

8

30

日第九届未来信息通信

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传出消息,未来

6G

速率有望达到

1Tbps

,并启用毫

米波、太赫兹、可见光等尖端科技,有望打造出空天地融合的立体网络,预计

6G

据传输速率有望比

5G

100

倍,时延达到亚毫秒级水平.香农公式

S



CWlog

2

1

是被广泛公认的通信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它表示:在受噪声干扰

N

的信道中,最大信息传递率

C

取决于信道带宽

W

、信道内信号的平均功率

S

、信道内

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N

的大小,其中

SS

叫做信噪比.若不改变带宽

W

,而将信噪比

NN

9

提升至

161

,则最大信息传递率

C

会提升到原来的( )参考数据:

log

2

31.58,log

2

52.32

A

2.4

B

2.3

C

2.2

D

2.1

6

P

为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对角线

BD

1

上的一点,且

BP

BD

1

(

(0,1))

,下面

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

1

DC

1

P

1

C

.若

△PAC

为钝角三角形,则

0,

2

1

B

.若

BD

1

平面

PAC

,则

3

2

D

.若

,1

,则

△PAC

为锐角三角

3

试卷第1页,共5页

7

蒙日圆

涉及几何学中的一个著名定理,该定理的内容为:椭圆上任意两条互相垂

直的切线的交点,必在一个与椭圆同心的圆上

.

该圆称为椭圆的

蒙日圆

若椭圆

x

2

y

2

3

C:1

m>0,m4

的离心率为,则椭圆

C

蒙日圆

方程为( )

4m

2

A

x

2

y

2

=5

x

2

y

2

=7

C

x

2

y

2

=5

x

2

y

2

=20

B

x

2

y

2

=7

x

2

y

2

=20

D

x

2

y

2

=7

x

2

y

2

=28

8

.设

ae

1.1

27

b1.41

c2ln1.1

,则( )

A

abc

二、多选题

9

.复数

zxyi,x,yR,xy0

,则下列选项一定正确的是( )

A

zzR

B

zzR

C

zzR

z

D

R

z

B

acb

C

bac

D

cab

10

.在四边形

ABCD

中,

AD∥BC

ADAB

BCD45

BAD90

,将

△ABD

沿

BD

折起,使平面

ABD

平面

BCD

,构成三棱锥

ABCD

,则在三棱锥

ABCD

中,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平面

ABD

平面

ABC

C

.平面

ABC

平面

BCD

B

.平面

ADC

平面

BCD

D

.平面

ADC

平面

ABC

a

2

1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点

F

是抛物线

C:yax

a0

的焦点,点

A

,1

2

B

a,b



b0

在抛物线

C

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C

的准线方程为

x

2

4

B

b2

C

OAOB2

D

11162



AFBF15

12

.某人投了

100

次篮,设投完前

n

次的命中率为

r

m

.其中

n1,2

….100

.已知

r

1

0,r

100

0.85

,则一定存在

0m100

使得( )

A

r

m

0.5

三、填空题

B

r

m

0.6

C

r

m

0.7

D

r

m

0.8

13

.边长为

3

的正方形

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

O

上,

OA

与对角线

AC

的夹角为

45°

,则球

O

的体积为

______.

14

.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

试卷第2页,共5页

兴趣,他们推出了

解数学题获取软件激活码

的活动.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

1

3

1

1

2

1

1

,,,

1

,,,,

1

,其中第一项是

1

,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

1

2

3

3

2

4

4

1

2

1

接下来的两项是

2

1

,再接下来的三项是,,

1

,依此类推,求满足如下条件的

3

3

最小整数

N

;该数列的前

N

项和大于

46

,那么该款软件的激活码是

______

15

.已知双曲线

C

x

2

y

2

1(a0,b0)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

1

F

2

,点

A

C

的右

a

2

b

2

支上,

AF

1

C

交于点

B

,若

F

2

AF

2

B0,

四、双空题

16

.已知函数

f

(

x

)

2sin

F

2

AF

2

B

,则

C

的离心率为

________

xx

2cos

,则

f(x)

的最小正周期为

___________

;当

22

x

,

时,

f(x)

的值域为

___________.

3

五、解答题

17

.已知等比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a

1

2

,且满足

4a

1

2a

2

a

3

成等差数列

.

(1)

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2)

T

n

2a

1

3a

2



n1

a

n

,求

T

n

.

18

.已知四边形

ABCD

A

B

C

D

四点共圆,

AB5

BC2

4

cosABC

5

(1)

sinACD

5

,求

AD

的长;

5

(2)

求四边形

ABCD

周长的最大值.

19

.如图,三角形

ABC

是边长为

3

的等边三角形,

E

F

分别在边

AB

AC

上,且

AEAF2

M

BC

边的中点,

AM

EF

于点

O

,沿

EF

将三角形

AEF

折到

DEF

的位置,使

DM

15

2

试卷第3页,共5页

(1)

证明:

DO

平面

EFCB

(2)

若平面

EFCB

内的直线

EN∥

平面

DOC

,且与边

BC

交于点

N

,问在线段

DM

上是

否存在点

P

,使二面角

P—EN—B

的大小为

60°

?若存在,则求出点

P

;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x

2

y

2

20

.已知双曲线

C:

2

2

1

a0,b0

的左顶点为

A

2,0

,右焦点为

F

,点

B

ab

C

上.当

BFAF

AFBF

.不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与双曲线同一支交于

P

Q

点.

(1)

求双曲线

C

的标准方程;

(2)

直线

PQ

过点

F

,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N

,使得

x

轴平分

PNQ

?若存在,求出点的

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

.某商城玩具柜台元旦期间促销,购买甲、乙系列的盲盒,并且集齐所有的产品就

可以赠送元旦礼品.而每个甲系列盲盒可以开出玩偶

A

1

A

2

A

3

中的一个,每个乙系

列盲盒可以开出玩偶

B

1

B

2

中的一个.

1

)记事件

E

n

:一次性购买

n

个甲系列盲盒后集齐

A

1

A

2

A

3

玩偶;事件

F

n

:一次

性购买

n

个乙系列盲盒后集齐

B

1

B

2

玩偶;求概率

P

E

6

P

F

5

2

)礼品店限量出售甲、乙两个系列的盲盒,每个消费者每天只有一次购买机会,且

购买时,只能选择其中一个系列的一个盲盒.通过统计发现:第一次购买盲盒的消费

1

4

者购买甲系列的概率为,购买乙系列的概率为;而前一次购买甲系列的消费者下

5

5

1

3

一次购买甲系列的概率为,购买乙系列的概率为;前一次购买乙系列的消费者下

4

4

一次购买甲系列的概率为

2

,购买乙系列的概率为

2

;如此往复,记某人第

n

次购买

甲系列的概率为

Q

n

试卷第4页,共5页

11

Q

n

若每天购买盲盒的人数约为

100

,且这

100

人都已购买过很多次这两个系列的盲盒,

试估计该礼品店每天应准备甲、乙两个系列的盲盒各多少个.

e

x

1

22

.已知函数

f(x)kx1

x

(1)

k1

,求

f(x)

(0,)

上的单调性;

(2)

试确定

k

的所有可能取值,使得存在

t0

,对

x(0,t)

,恒有

|f(x)|x

2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

A

【解析】

【分析】

先求出

A

,再根据交集的定义可求

AB

.

【详解】

A

y|y0

,故

AB

1,2

故选:

A.

2

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

a//b

求得

y

,再根据向量模的坐标表示求得正确答案

.

【详解】

由于

a//b

,所以

1y2

2

,y4,b

2,4

3ab

3,6

2,4

1,2

3ab1

2

2

2

5

.

故选:

A

3

D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可得

a

3

a

6

a

9

a

99

a

1

2d

a

4

2d

a

7

2d

【详解】

由已知可得

a

3

a

6

a

9

a

99

a

1

2d

a

4

2d

a

7

2d

a

1

a

4

a

7

a

97

66d5013282

.

a

97

2d

,即可得解

.

a

97

2d

故选:

D.

4

A

【解析】

答案第1页,共18页

【分析】

利用二倍角公式代入计算

.

【详解】

因为

sin

x17

x3

2

x

2

x

,所以

cos12sin

,从而得

cosx2cos1

.

24329

43

故选:

A

5

C

【解析】

【分析】

按照题中所给公式分别求出当

【详解】

S

9

时,最大信息传递率

C

1

Wlog

2

19

Wlog

2

10W(1log

2

5)

N

S

S

9

时和当

161

时的最大信息传递率即可求出答案

.

N

N

S

161

时,最大信息传递率

N

C

2

Wlog

2

1161

Wlog

2

162Wlog

2

23

4

W

log

2

2log

2

3

4

W

14log

2

3

C

2

W

14log

2

3

7.32

2.2

.

C

1

W(1log

2

5)3.32

故选:

C.

6

C

【解析】

【分析】

连接

AD

1

,BC

1

,根据正方体的性质,证得

A

1

D

平面

ABC

1

D

1

,得到

A

1

DC

1

P

,可判定

A

正确;连接

AC,AB

1

,B

1

C

,证得

BD

1

平面

AB

1

C

,得到点

P

在平面

AB

1

C

中,可判定

B

确;设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的棱长为

a

,当

时,求得

APC90

,可判定

C

不正

确;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

PA,PC

的坐标,利用

PAPC0

,求得

的范

围,可判定

D

正确

.

【详解】

如图(

1

)所示:

答案第2页,共18页

1

2

对于

A

中,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连接

AD

1

,BC

1

因为

AB

平面

ADD

1

A

1

,且

A

1

D

平面

ADD

1

A

1

,所以

ABA

1

D

又由

A

1

DAD

1

ABAD

1

A

,所以

A

1

D

平面

ABC

1

D

1

因为

BP

BD

1

,所以

C

1

P

平面

ABC

1

D

1

,所以

A

1

DC

1

P

,所以

A

正确;

对于

B

中,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连接

AC,AB

1

,B

1

C

可得

BD

1

AC,BD

1

AB

1

,且

ACAB

1

A

,所以

BD

1

平面

AB

1

C

BD

1

平面

PAC

,可得点

P

在平面

AB

1

C

中,可得

BD

1

3BP

1

又由

BP

BD

1

,所以

,所以

B

正确;

3

对于

C

中,设正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的棱长为

a

P

BD

1

的中点时,即

时,可得

PAPC

1

2

3

a

AC2a

2

PA

2

PC

2

AC

2

1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APC

,可得

APC90

2PAPC3

1

所以若

△PAC

为钝角三角形,则

0,

是不正确的,故

C

不正确;

2

对于

D

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2

)所示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

A(1,0,0),B(1,1,0),C(0,1,0),D(0,0,0),A

1

(1,0,1),B

1

(1,1,1),C

1

(0,1,1),D

1

(0,0,1)

可得

BD

1

(1,1,1),BP

BD

1

(

,

,

),PAPBBA(

,

1,

)

PCPBBC(

1,

,

)

,

PAPC(

,

1,

)(

1,

,

)

(

1)(

1)

(

)(

)

(3

2)

(3

2)0

,解得

又由

0

1

,所以

2

0

(舍去),

3

2

1

3

2

即当

(,1)

时,

PAPC0

,即

APC

为锐角,

3

又因为

△PAC

中,

PAPC

,所以

△PAC

为锐角三角形,所以

D

正确

.

故选:

C.

答案第3页,共18页

7

C

【解析】

【分析】

分类讨论

m4

0m4

,当

m4

时,根据离心率求出

m16

,然后在椭圆上取两点,

并写出对应的切线方程求出交点,进而求出圆半径即可;对于

0m4

的情况与

m4

方法步骤一致

.

【详解】

m43

x

2

y

2

1

m4

,则,即

m16

,所以

C:

2

416

m

由于椭圆上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必在一个与椭圆同心的圆上,

不妨取两点

2,0

,

0,4

,则两条切线为

x2

y4

,所以两条切线的交点为

2,4

,且点

2,4

在蒙日圆上,所以半径为

22

2

2

4

2

20

,所以蒙日圆为

xy=20

x

2

4m3

0m4

,则,即

m1

,所以

C:y

2

1

4

22

由于椭圆上任意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必在一个与椭圆同心的圆上,

不妨取两点

2,0

,

0,1

,则两条切线为

x2

y1

,所以两条切线的交点为

2,1

,且点

2,1

在蒙日圆上,所以半径为

22

2

2

1

2

5

,所以蒙日圆为

xy=5

综上:椭圆

C

蒙日圆

方程为

x

2

y

2

=5

x

2

y

2

=20

故选:

C.

8

A

【解析】

答案第4页,共18页

【分析】

利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判断的范围,

a

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

b

的范围,构造新函数

并利用导数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求出

c

的范围,进而得出结果

.

【详解】

e

3

28

,得

e

3

28

,即

e

2

27

,所以

e

1.1

1.5

e

2

所以

e

1.1

<27

,则

e

1.1

270

,即

a0

3

3

1.4

1.2

1.41

1.4

1.21

1.2

10.184

,即

b0.184

1.22

14(x1)

2

2(x1)

0

(x0)

,则

f

(x)

f(x)lnx

22

x(x1)x(x1)

x1

所以

f(x)

(0,)

上单调递增,且

f(1)0

所以当

x(1,)

f(x)0

,即

lnx

x(0,1)

f(x)0

,即

lnx

1.11

,则

ln1.1

2

1.11

1.11

2(x1)

x1

2(x1)

x1

0.095

所以

c2ln1.10.19

,即

c0.19

综上,

abc

.

故选:

A

9

AC

【解析】

【分析】

根据共轭复数的定义,结合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逐一判断即可

.

【详解】

因为

zxyi

,所以

zxyi

.

A

:因为

zz2x

xR,x0

,所以

zzR

,因此本选项正确;

B

:因为

zz2yi

yR,y0

,所以

zzR

,因此本选项不正确;

C

:因为

zzx

2

y

2

x,yR,xy0

,所以

zzR

,因此本选项正确;

zxyi(xyi)

2

x

2

y

2

2xy



2

i

x,yR,xy0

D

:因为

z

xyi(xyi)(xyi)xy

2

x

2

y

2

答案第5页,共18页

z

所以

R

,因此本选项不正确,

z

故选:

AC

10

ABC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结合二面角的定义,对每个选项进行逐一分

析,即可判断和选择

.

【详解】

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因为在四边形

ABCD

中,

AD∥BC

ADAB

BCD45

BAD90

所以

BDCD

,又平面

ABD

平面

BCD

,且平面

ABD

平面

BCDBD

CD

平面

ABD

,又

AB

ABD

,则

CDAB

,又

ADAB

CDADD,CD,AD

ADC

,故

AB

平面

ADC

,又

AB

ABC

所以平面

ABC

平面

ADC

,故

D

正确;

ABAD1

,则

BD2

BC2

CD2

CDAB

,又

ADAB

CDADD,CD,AD

ADC

,可得

AB

平面

ADC

AC

ADC

,可得

ABAC

AC413

所以

CAD

为平面

ABD

与平面

ABC

所成角,且

tanCAD

DC

AD

2

故二面角不为直角,故

A

错误;

由上述证明可知,

ADB

为平面

ADC

与平面

BCD

所成角,为

45°

,故

B

错误;

若平面

ABC

平面

BCD

,取

BC

的中点

H

,可得

DHBC

,则

DH

平面

ABC

AH

平面

ABC

,可得

DHAH

ADH

中,

AD1

DH1

AH1

,显然

ADH

不为直角三角形,故

C

错误

.

故选:

ABC.

答案第6页,共18页

11

ABD

【解析】

【分析】

依据题意求得抛物线

C

的标准方程

.

解得抛物线

C

的准线方程判断选项

A

;解得参数

b

判断

11

选项

B

;求得

OAOB

判断选项

C

;求得判断选项

D.

AFBF

【详解】

a

A

,1

a0

B

a,b



b0

在抛物线

C

2

2

a

2

a2

1

2

,解之得

b2

22

ba

2

A

则抛物线

C:y2x

2

,1

B



2

2,2

2

.

判断正确;

4

选项

A

:抛物线

C

的准线方程为

x

选项

B

b2

.

判断正确;

选项

C

OAOB

2

21212

.

判断错误;

2

2

,0)

4

选项

D

:抛物线

C

的焦点

F(

AF(

22

2

3

)(01)

2

2

424

BF(

25

2)

2

(02)

2

2

44

112222162



.

判断正确

.

AFBF3515

故选:

ABD

12

AD

【解析】

【分析】

k

为不超过

85

的自然数,根据题意得

r

m

k

,对

A

,记前

k

次投篮中,投中的次数减去

m

不中的次数为

a

k

,得到

a

k1

a

k

1

,通过分析即可判断;对

B

C

,通过反例即可判断;

答案第7页,共18页

D

,如果不存在

m

,使

r

m

0.8

,分析可得

r

75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r

m

60

0.8

,推出矛盾,即可判断

.

75

k

,其中

k

为不超过

85

的自然数,且

km1

m

A

,记前

k

次投篮中,投中的次数减去不中的次数为

a

k

a

1

10,a

100

85150

a

k1

a

k

1

一定存在

m

,使得

a

m

0

,此时

r

m

0.5

,故

A

正确;

B

,前

100

次投篮中,若前

15

次投篮均不中,后面

85

次投篮均命中,

则对于

m15

,方程

r

m

m15

0.6

无整数解,故

B

错误;

m

C

,若前

14

次不中,后面

85

次投篮均命中,最后一次不中,

则对于

14m99

,方程

r

m

m14

0.7

无整数解,故

C

错误;

m

D

,如果不存在

m

,使得

r

m

0.8

则前

5

次投篮中至少有

2

次不中,

10

次投篮中至少有

3

次不中,

15

次投篮中至少有

4

次不中,

依此类推,前

70

次投篮中至少有

15

次不中,

即前

75

次投篮中恰有

15

次不中,

从而

r

75

60

0.8

,矛盾,故

D

正确.

75

故选:

AD.

13

36

【解析】

【分析】

根据给定条件结合球的截面小圆性质求出球

O

的半径,再利用球的体积公式计算作答

.

【详解】

因边长为

3

的正方形

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

O

上,则正方形

ABCD

的外接圆是球

O

的截

面小圆,其半径为

r

32

2

答案第8页,共18页

令正方形

ABCD

的外接圆圆心为

O

1

,由球面的截面小圆性质知

OO

1

A

是直角三角形,且有

OO

1

AC

OA

与对角线

AC

的夹角为

45°

,即

△OO

1

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球

O

半径

R2r3

所以球

O

的体积为

V

R

3

36

.

故答案为:

36

【点睛】

关键点睛:涉及求球的表面积、体积问题,利用球的截面小圆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14

83

【解析】

【分析】

4

3

k

2

3k

k

k1

根据题意可求得该数列的前

12k

项和

S

k

k1

4

,再根据

2

2



k

2

3k

46

,求得

k

,即可求得答案

.

4

【详解】

解:该数列的前

12k

k

k1

项和为

2

1



12

S

k

k1

1

1



1



2



kk



2

111213



222

1k

2

k

k

k1

k

2

3k

2

24

k

2

3kk

2

3k

46

,当

k12

时,

45

,则

k13

要使

44

1234515

1

3

所以对应满足条件的最小整数

N

故答案为:

83.

15

3

【解析】

1213

583

2

答案第9页,共18页

【分析】

由题意可得

ABF

2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

AF

2

BF

2

m

,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双曲

线的性质,可得

m22a

,再在

△AF

1

F

2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3a

,从而可求出离心率

【详解】

因为

F

2

AF

2

B0,F

2

AF

2

B

所以

ABF

2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F

2

BF

2

m

,则

AB2m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

AF

1

AF

2

2a,BF

2

BF

1

2a

所以

AF

1

2am,BF

1

m2a

因为

ABAF

1

BF

1

(m2a)(m2a)2m

所以

m22a

所以

AF

1

2a22a(222)a

AF

2

22a

△AF

1

F

2

中,由余弦定理得

F

1

F

2

AF

1

AF

2

2AF

1

AF

2

cosF

1

AF

2

222

所以

4c

2

[(222)a]

2

(22a)

2

2(222)a22a

所以

c

2

3a

2

,得

c3a

所以离心率为

e

故答案为:

3

5



4

2,2

16





2

12a

2

2

c

3

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函数周期性的定义说明

是函数

f(x)2sin

数说明函数的单调性,从而证明

是最小正周期;

xx

2cos

的一个周期,在利用导

22

答案第10页,共18页

根据函数

f(x)2sin

xx

2cos

的单调性可求得最大值,再比较

x

,

时端点处的

3

22

函数值大小,即可求得答案

.

【详解】

因为

f(x+

)2sin

x+

x+

xx

2cos=2sin2cosf(x)

2222

x

f(x)

的一个周期

,

而当

x

0,

时,

f(x)2sin

xx

2cos

22

xx

33



sin

cos

2

1x



x

2

22



由题意可知

f

(x)2

cos

sin

2



2

xx2sinx

4sin4cos





22



x

xx

f

x

0

,得

cossin

,故

x

2

24

22

因为当

x

0,

时,

f

x

0

,当

x

,

时,

f

x

0

2

2

π

f

x

0,

上单调递增,在

,

π

上单调递减,故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2

2

f

x

,

上的最大值为

3

f



2

4

,而

f

2

2

5

f



13

4

3

1

5



f



2f(

)

,故当

x

,

时,函数

f

x

的值域为

2,2

4

,

3

3



5



故答案为:

2,2

4



17

(1)

a

n

2

n

n1

(2)

T

n

n2

【解析】

【分析】

1

)由题意,

4a

2

4a

1

a

3

,利用基本量

a

1

,q

表示,运算即得解;

2

)乘公比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得解

(1)

设等比数列

a

n

的公比为

q

答案第11页,共18页

2

依题意,

4a

2

4a

1

a

3

,则

4a

1

q4a

1

a

1

q

q

2

4q40

q2

0

q

a

n

22

n1

a

n

2

n

(2)

n

a

n

2

n

n1

a

n

n1

2

2

2

123

由题意可得

T

n

223242n2

n1

n1

2

n

2T

n

22

2

32

3

42

4

123

①-①

得到

T

n

2222

n2

n

n1

2

n1

2

n

n1

2

n1

123

T

n

2222

n

n1

2

n1

2

T

n

2

12

n

12

n1

2

n1

2

n1n1n1

T

n

22

n1

22n2

n1

T

n

n2

18

(1)5

(2)

1527

【解析】

【分析】

1

)先通过余弦定理求出

AC

,再借助正弦定理求

AD

即可;

2

)直接表示出周长,借助余弦定理求出

DCDA

的最大值,即可求出周长的最大值

.

(1)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2

AB

2

BC

2

2ABBCcosABC

4

5

2

2

2

252()45

,得

AC35

.

5

3

4

因为

cosABC,0ABC

,所以

sinABC

.

5

5

因为

A,B,C,D

四点共圆,所以

ABC

与角

ADC

互补,

答案第12页,共18页

所以

sinADC

4

3

cosADC

5

5

△ACD

,由正弦定理得:

ADAC

sinACDsinADC

5

5

5

.

所以

AD

ACsinACD

sinADC

35

3

5

(2)

因为四边形

ABCD

的周长为

DCDABCBADCDA7

△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2

DA

2

DC

2

2DADCcosADC

818

222

45DADCDADC(DADC)DADC

55

(DADC)

2

18DADC

2

1

()(DADC)

2

5210

(DADC)

2

450,DADC152

当且仅当

DADC

152

时,

(DADC)

max

152

2

所以四边形

ABCD

周长的最大值为

1527

.

19

(1)

证明见解析;

(2)

存在,

DP

【解析】

【分析】

1

)先由勾股定理证

DOOM

,易得

DOEF

,即得证;

2

)连接

OC

,过

E

EN//OC

BC

N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DP

DM(0

1)

,再利用向量法求解

.



6

33

DM,P(0,3,)

.

777

(1)

证明:在

DOM

中,易得

DO3

OM

DM

2

DO

2

OM

2

,得

DOOM

315

DM

22

AEAF2

ABAC3

EF//BC

M

BC

中点,

AMBC

DOEF

因为

EFOMO

EF,OM

平面

EBCF

DO

平面

EBCF

.

答案第13页,共18页

(2)

解:连接

OC

,过

E

EN//OC

BC

N

OC

平面

DOC

EN

平面

DOC

,则

EN//

平面

DOC

OE//CN

四边形

OENC

为平行四边形,

OENC1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DP

DM(0

1)

由题得平面

ENB

的法向量为

n=(0,0,1)

.

设平面

ENP

的法向量为

m(x,y,z)

由题得

D(0,0,3),M(0,

33

,0),DM(0,,3)

,

22





3

3

所以

DP(0,

,33

)

.

,3

)

,所以

EPEDDP(1,

2

2

1333

,

由题得

E(1,0,0),N(,

所以

,0)EN(,,0)

,

2222

33

3

mENxy0

1

22

所以

,所以

m(1,3,

2

)

3

mEP1

(33

)z0

33

2

因为二面角

P—EN—B

的大小为

60°

3

1

2

||

1

33

6

所以

2

=

,解之得

2

(舍去)或

.

3

7

1

2

1+3+()

2

33

此时

DP

6

3633

DM=(0,3,3),P(0,3,)

.

77777

答案第14页,共18页

x

2

y

2

20

(1)

1

412

(2)

存在

N

1,0

【解析】

【分析】

1

)根据顶点坐标、

AFBF

b

2

c

2

a

2

可求解;

2

)直线

PQ:xmy4(m0)

,与双曲线联立,由条件可知有

k

PN

k

QN

0

,结合韦达定

理可求解

.

(1)

b

2

依题意,

a2

ac

b

2

c

2

a

2

a

解得

c

2

2c80

,得

c4

b

2

12

.

x

2

y

2

C:1

412

(2)

假设存在

N(n,0)

F

4,0

,设

P

x

1

,y

1

Q

x

2

,y

2

xmy4

22

设直线

PQ:xmy4(m0)

,则

x

2

y

2

,得

3m1

y24my360

1

412

3m

2

10

2

2

Δ

24

m

4

363

m

1

0

24m

,且

my

1

4



my

2

4

16

y

1

y

2



2

3m1

36

y

1

y

2

3m

2

1



2

m

y

1

y

2

4m

y

1

y

2

0

,即

3m

2

8m

0

3m

2

1

依题意,

k

PN

k

QN

0

y

1

y

2

0

y

1

my

2

4n

y

2

my

1

4n

0

x

1

nx

2

n

2my

1

y

2

4n



y

1

y

2

0

2m

4n

24m

0

36

3m

2

13m

2

1

3mm

4n

0

m0

n1

故存在

N

1,0

答案第15页,共18页

n1

15

20

1

1

2

21

.(

1

P

E

6

P

F

5

;(

2

Q

n



应准备甲系列盲盒

40

16

27

5

4

5

个,乙系列盲盒

60

个.

【解析】

【分析】

1

)根据题意,集齐

A

1

A

2

A

3

玩偶的个数可以分三类情况:

A

1

A

2

A

3

玩偶中,每

个均有出现两次、

A

1

A

2

A

3

玩偶中,一个出现一次,一个出现两次,一个出现三次、

A

1

A

2

A

3

玩偶中,两个出现一次,另一个出现四次讨论计算,并根据古典概率计算即

可;对于

P

F

5

,先考虑一次性购买

n

个乙系列盲盒没有集齐

B

1

B

2

玩偶的概率再求解

.

1

11

2

根据题意,

Q

1

,当

n2

时,

Q

n

1Q

n1

Q

n1

,再根据数列知识计算

Q

n

24

5

即可;

2

得购买甲系列的概率近似于

,故用

表示一天中购买甲系列盲盒的人数,则

5

2



B

100,

,再根据二项分布的期望计算即可

.

5



【详解】

解:(

1

)由题意基本事件共有:

3

6

种情况,

其中集齐

A

1

A

2

A

3

玩偶的个数可以分三类情况,

A

1

A

2

A

3

玩偶中,每个均有出现两次,共

C

6

2

C

4

2

C

2

2

种;

3213

A

1

A

2

A

3

玩偶中,一个出现一次,一个出现两次,一个出现三次,共

C

6

C

3

C

1

A

3

种;

142

A

1

A

2

A

3

玩偶中,两个出现一次,另一个出现四次,共

C

3

C

6

A

2

种;

2232132

C

6

2

C

4

C

2

C

6

C

3

C

1

A

3

3C

6

4

A

2

20

.

P

E

6



3

6

27

根据题意,先考虑一次性购买

n

个乙系列盲盒没有集齐

B

1

B

2

玩偶的概率,即

P

所以

P

F

5

1

11

2

5

1115

.

2

5

16

1

11

2

由题意可知:

Q

1

,当

n2

时,

Q

n

1Q

n1

Q

n1

24

5

Q

n

21

2



Q

n1

54

5

答案第16页,共18页

2

1

1

所以

Q

n

是以

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5

4

5

11

Q

n



5

4

n1

2

5

因为每天购买盲盒的

100

人都已购买过很多次,

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某天来购买盲盒时,可以看作

n

趋向无穷大,

2

所以购买甲系列的概率近似于,假设用

表示一天中购买甲系列盲盒的人数,则

5

2



B

100,

5



所以

E

100

2

40

,即购买甲系列的人数的期望为

40

5

所以礼品店应准备甲系列盲盒

40

个,乙系列盲盒

60

个.

【点睛】

本题考查排列组合,数列递推关系,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等,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

.

本题第一问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分类计数,注意考虑全面,避免重漏,第二问解

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得关于

Q

n

的递推关系

Q

n

.

22

(1)

f

x

1,

上单调递增,在

0,1

上单调递减;

(2)

k

1

.

2

11

1Q

n1

Q

n1

,进而利用数列知识求

24

【解析】

【分析】

1

)对函数进行求导,然后构造函数,再求导,根据导数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2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结合任意性的定义,通过导数的性质分类讨论求解即可

.

(1)

f(x)

(x1)

e

x

x1

x

2

构造函数

g(x)e

x

x1,x0

时,

g

(x)e

x

10,g(x)

单调递增,

g(x)g(x)0

故:

x1

时,

f

(x)0

f

x

1,

上单调递增,

0x1

时,

f

(x)0

f

x

0,1

上单调递减

答案第17页,共18页

(2)

e

x

1

x

3

kx

2

x1

2

kx1x10



x

x

e

3

依题对

x(0,t)

,有:

x2

e1

kx1x

2

xkxx1

10



e

x

x

2

32

xx(3k)x2k1

xkxx1



h(x)1,h(x)

xx

ee

32

x

x

2

(3k)x2k1

xkxx1



k(x)1,k(x)

xx

ee

2

1

3kk2k5

,在

x

0,t

1

,h(x)0,h(x)

单调递减,

1

k

,存在

t

1

2

2

h(x)0

,矛盾:

2

k

1

k3k

2

2k13

,存在

t

2

,在

x

0,t

2

,k(x)0,k(x)

单调递增,

2

2

k(x)0

,矛盾;

5

7



x

2

x

x

2

x

3

1

2

2

k,h

(x)

x

,k(x)

x

2ee

x(0,1)

时,

h(x)

单调递增,

k(x)

单调递减,

k(x)0h(x)

综上可得:

k

【点睛】

关键点睛:根据任意性、绝对值的性质,利用导数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

1

.

2

答案第18页,共18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079568a169675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