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VenusX稳定性分析

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VenusX稳定性分析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wifi6要多少宽带才能发挥)

FEATURES

专论———国产放疗设备的测试与应用

编者按:

随着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国产医用加速器在技术质量以及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

度的提升,并且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为下一步改变进口设备垄断国内放疗设备市场的局面带来可能。而对

于不同型号的加速器,由于机械结构和技术特点的不同,也存在着临床使用中计划质量的差异,进而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上

的不同,这也是临床医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最为关心的问题。同样,作为放射治疗实施中尤为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也决定

着治疗实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作为国产加速器使用单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国产放疗设备存在的不足,并为国产

放疗设备制造商提供高层次试用环境和改进建议,提升国产放疗设备的性能及国际竞争力,以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进一步

推广普及。

栏目主编:曲宝林

曲宝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放射治疗临床工作20

余年,国内知名放疗专家,擅长各种肿瘤的放射治疗,尤其在肺癌放疗及综合治疗、淋巴瘤放疗、儿童肿瘤放疗、中枢神经

系统肿瘤放疗等方面成绩显著,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中枢神经系统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第一负责人主

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国家重点课题、军队保健课题、装备军内课题、国家老年临床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

课题,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其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解放军

总医院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获软件著作权4项、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积极广泛开展与国产放疗设备厂商、国内

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为推动国产放疗设备的自主创新及临床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VenusX稳定性分析

解传滨

a

,申红峰

a

,戴相昆

a

,高文超

b

,王军良

b

,刘彦立

a

,俞伟

a

,曲宝林

a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a. 第一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b. 第五医学中心放射治疗科,北京 100853

[摘 要] 目的 通过对国产医用直线加速器VenusX执行为期3个月的质控监测,分析其机械精度、射束性能和影像系统的稳定

性,为其下一步临床应用推广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基于VenusX的EPID系统,应用DVS系统对加速器的机械精度、射束性能

和影像系统等进行质量检测,并给出相应质检报告,分析评价该型加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VenusX加速器各参数稳定

性均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其中X线输出剂量稳定性最大偏差为0.5%;剂量率稳定性最大偏差为1%;剂量日稳定性平均最大偏

差为1.6%;机架旋转中心最大偏差为0.8 mm;光栅到位精度最大为1 mm,X和Y方向光栅到位重复性最大偏差分别为0.3 mm

和0.4 mm;MV-EPID和kV-EPID的中心一致性最大偏差分别为0.5 mm和0.6 mm。结论 通过对医用直线加速器VenusX的日常稳

定性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机械精度、射束性能和影像系统稳定性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关键词] 医用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准确性;稳定性

Stability Analysis for Domestic Medical Linear Accelerator VenusX

XIE Chuanbin, SHEN Hongfeng

a

, DAI Xiangkun

a

, GAO Wenchao

b

, WANG Junliang

b

, LIU Yanli

a

, YU wei

a

, QU Baolin

a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First Medical Center; b. The Fifth Medical Center,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stability of mechanical accuracy, beam performance and image system for domestic medical

linear accelerator VenusX based on a three-month quality control monitoring, and provide data reference for the next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motion. Methods The quality inspections of mechanical accuracy, beam performance and image system for the

VenusX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ports were gived based on the EPID and DVS system.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ccelerator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Results The stability of the accelerator parameter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tandards. The maximum deviations of X-ray output constancyand deviation of doserate stability were 0.5% and

1%. The maximum deviations of gantry rotation was 0.8 mm. The maximum position accuracy of MLC was 1 mm, The maximum

repeatability deviations of MLC in the X and Y direction were 0.3 mm and 0.4 mm. The maximum deviations of central consistency

a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6卷 04期

VOL.36 No.04

61

FEATURES

of MV-EPID and KV-EPID were 0.5 mm and 0.6 mm,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echanical accuracy, beam performance and

image system stability of VenusX were in line with the relevant national standards and met the clinical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daily stability analysis.

Key words: medical linear accelerator; quality control; accuracy; reliability

[中国分类号] R730.55

doi:10.3969/.1674-1633.2021.04.015

引言

近年来,医用直线加速器技术飞速发展,适形调强

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therapy,IMRT)

及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therapy,

VMAT)等先进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而随着国内各加

速器厂商生产及研发水平的提高,国产直线加速器在软硬

件技术开发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

,并且在临床上

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

,逐渐改变了以往进口设备垄断

国内放疗设备市场的局面。而作为加速器质量控制(Quality

Assurance,QA)的重要内容,稳定的机械精度及束流特性

是保证其临床应用的前提

[3-4]

,本研究基于电子射野影像系

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以及相应剂量

测试工具采用雷泰医疗“智能QA”工具软件对新近研发

的国产医用加速器VenusX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日常质量保

证监测,分析各项参数的变化趋势,评估该型加速器的机

械精度、输出剂量以及影像系统等相关参数的稳定性,以

期为其下一步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和设备

VenusX多模态智能医用直线加速器是单能6 MV/FFF

模式的国产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同时拥有MV级及kV

级影像系统,支持600、800、1000 cGy/min三档剂量率,

最大开野40 cm×40 cm;配备上下各51对正交双层光栅,

其中上层光栅最小厚度6 mm,速度达6 cm/s;下层光栅最

小厚度4 mm,速度达到5 cm/s;此外,VenusX加速器的

SAD为90 cm,治疗空间45 cm。

“智能QA”是雷泰医疗公司针对其加速器VenusX开发

的加速器质检软件(Device Verification System,DVS),可以

自动完成加速器部件运动(机架旋转,治疗床运动或光栅

走位)、EPID影像系统图像采集、图像分析、结果分析、报

告打印等流程,能有效节省日常质量保证以及检测的时间。

测试仪器:iQC验证模体(雷泰医疗,中国)、IBADose1

剂量仪及指型电离室(IBA公司,德国);其他设备包括

IBA RW3固体水。

2 测试项目与方法

参照GB/T 15213-2016《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

法》、YY/T 0890-2013《放射治疗中电子射野成像装置性能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1-02-23

题(

通信作者:曲宝林,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肺

20BJZ40)。

2017YFC0112100);军队保健课

癌、儿童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的精准放疗。

通信作者邮箱:*****************

62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6卷 04期

VOL.36 No.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633(2021)04-0062-04

和试验方法》和AAPM TG-142报告等标准规定和方法

[5-7]

使用“智能QA”工具对加速器VenusX的机械精度、射束

性能和影像系统等相关参数指标进行为期3个月(2020年

8月26日至11月27日)的质控检测并回顾性分析质控测

试记录,对各测试参数结果做统计分析并绘制变化趋势图。

2.1 机械精度

机械精度测试主要包括机架旋转中心与等中心重合度、

光栅叶片到位精度和到位重复性,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机架旋转中心与等中心重合度。在治疗床上放

置iQC模体,将Marker1点及辅助线与等中心对齐,保证

Marker1点位于等中心位置,将影像板打开至采图位置;射

野打开至10 cm×10 cm;治疗床保持0°不动;分别在机架

角度为0、45°、90°、200°、245°和290°条件下采集图

像,分析计算射野中心和钨球中心的偏差,要求小于1 mm。

(2)光栅到位精度。机架和治疗床保持0°不动,一

层光栅开到最大位置,另一层光栅分别使叶片不停运动若

干距离;使用EPID采集图像进行到位精度验证分析,要

求到位精度在±1 mm以内。

(3)光栅到位重复性。机架和治疗床保持0°不动,

一层光栅开到最大位置,另一层光栅分别使叶片不停运动

若干距离,使用EPID采集图像,重复上述过程3遍进行

到位重复性精度验证分析,要求小于2 mm。

2.2 射束性能

射束性能测试主要包括X线输出剂量稳定性、剂量率

稳定性以及日稳定性测试,具体方法如下。

(1)X线输出剂量稳定性。将机架和治疗床设置为0°,

在SSD=90 cm条件下,采用0.6 cc电离室在固体水组合下

10 cm,将电离室放于中心轴上,在10 cm×10 cm标准射

野条件下,剂量率分别为600、800、1000 MU/min时,加

速器出束200 MU,读取剂量仪数值,重复10次与基数进

行比较,两者偏差应小于0.5%。

(2)剂量率稳定性。将机架和治疗床设置为0°,在

SSD=90 cm和10 cm×10 cm标准射野条件下,将0.6 cc电离室放

置于固体水组合下10 cm;剂量率为600、800、1000 MU/min

三种条件时,分别出束150、300、600、3500 MU,计算在

设定时间(去除爬坡和下降阶段)区域内剂量率的标准

差,最大值应小于1.0%。

(3)日稳定性。对剂量仪进行温度气压较准,标准测

试条件下,加速器经过至少30 min的待机状态进入准备

状态后,出束200 MU并重复5次,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R

1

false;然后进行8 h连续周期运行,每个周期为在常用吸收

FEATURES

剂量率下辐照400 MU再停止10 min,8 h连续周期运行后

再出束200 MU 5次,记录计算平均值

R

2

;两次测量值的偏

差应≤2%。

2.3 影像系统

影像系统测试主要针对了MV-EPID的中心一致性验证

和kV-EPID的中心一致性验证:使用激光灯将iQC模体小

球放到机械等中心的位置,将机架旋转至0°,CBCT球管

旋转至90°,打开MV影像板、kV影像板,采集图像,两

幅图像中小球中心与图像中心标识的最大偏差应小于1 mm。

特别是在中段时间段,但整体控制在2%以内,如图5所示,

统计其平均偏差为0.699%,最大偏差为1.6%,满足标准要求。

3 结果

3.1 机械精度测试结果

机架旋转中心、光栅到位精度及重复性均体现出较好

的稳定性,且各阶段测量结果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如图1~2

所示,其中机架旋转中心测试为按周检要求执行,平均偏

差为0.489 mm,最大偏差为0.8 mm,满足国标要求。光栅

走位精度平均偏差为0.9 mm,最大偏差为1 mm,

x

y

向光栅走位重复性平均偏差分别为0.286 mm和0.266 mm,

最大偏差分别为0.3 mm和0.4 mm,符合TG-142报告的标

准,如表1。

图2 光栅走位精度及走位重复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3 X线输出剂量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3.3 影像系统测试结果

通过对MV及KV两套成像板的到位精度测试发现两

者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其中MV-EPID中心

一致性平均偏差为0.3 mm,最大偏差为0.5 mm,kV-EPID

图1 机架旋转中心偏差随时间变化曲线

中心一致性平均偏差为0.5 mm,最大偏差为0.6 mm,满足

标准要求。

3.2 射束性能测试结果

射束性能测试中只有1次绝对剂量测试结果超过1%,

并进行了加速器剂量校准,体现出了较好的输出剂量稳定

性,如图3所示,最终统计平均偏差为0.109%,最大偏差

为0.5%,满足标准要求;剂量率稳定性波动较小,基本

稳定在0.5%~1%水平,如图4所示,统计其平均偏差为

0.694%,最大偏差为1%; 剂量日稳定性波动幅度较为明显,

项目

4 讨论

自1970年以来,在国产放疗设备厂商及科研院所的努

力下,国内医用加速器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8]

。具有代

表性的中高能国产加速器有:江苏海明医疗的HM-J-16-I,

成都利尼科的AccStar,山东新华的XHA1400;低能加速

最大值

0.8

1.0

1.0

0.3

0.4

0.5

1.0

1.6

0.5

0.6

最小值

0.2

0.6

0.6

0.1

0.1

0.0

0.5

0.0

0.3

0.4

平均值

0.5

0.9

0.9

0.3

0.3

0.1

0.7

0.7

0.3

0.5

标准差

0.2

0.1

0.1

0.0

0.1

0.1

0.1

0.4

0.0

0.1

机械精度

射束性能

影像系统

表1 各QA项目统计结果分析

项目测试频次标准值

机架旋转中心与等中心的重合度/mm19≤1.0

x

方向光栅到位精度/mm

78±1.0

y

方向光栅到位精度/mm

78±1.0

x

方向光栅到位重复性/mm

76≤2.0

y

方向光栅到位重复性/mm

76≤2.0

X线输出剂量稳定性/%75≤0.5

剂量率稳定性/%78≤1.0

剂量日稳定性/%77≤2.0

MV-EPID中心一致性/mm89≤1.0

kV-EPID中心一致性/mm89≤1.0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6卷 04期

VOL.36 No.04

63

FEATURES

器有:山东新华的XHA600,沈阳东软的NMSR600,上

海联影的linac 506c

[9]

,广东中能的SPACOCMX6和海博

科技的HH-JSQ-6-A。其中,除山东新华的XHA1400采用

了6 MV/10 MV双能X线以及6~12 MeV多档电子线外,

其它设备多采用了6 MV单能X线设计,当然,这在基本

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的同时降低了设备成本。近年来,非均

整(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射束设计在进口设备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常规加速器设计中的均整(Flattening

Filter,FF)射束与FFF射束相比,损失了一部分射线,最

大剂量率较低,治疗效率较低,同时很多临床研究也证明

FFF模式加速器可减少正常组织受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的

概率

[10-12]

,因此,对于FFF模式在国产加速器的研究与推

广是有必要的。上海联影的uRT-linac 506c具有FFF和FF

两个模式并采用CT与Linac一体化设计,主要面向高端市

场及一些科研机构。苏州雷泰的加速器VenusX则采用了

单能6 MV/FFF模式设计及MV-EPID与kV-CBCT图像引

导系统,给其在不同级别医院的临床推广应用带来可能。

图4 剂量率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5 剂量日稳定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VenusX同时配备了两层正交安装的多叶准直器

Multileaf Collimator,MLC),取消了钨门和光野灯,这种

结构在机械上的优点是加速器机头结构紧凑,治疗空间大。

有文献表明,双层光栅透射率接近于一层钨门,其透射率

和片间漏射都低于单层光栅

[14-15]

。同时,在形成一些特殊

形状,(如凹形肿瘤、岛状颅内多转移肿瘤)时,正交双层

光栅的适形度更好,具有更好的剂量学特性

[16]

。总体来看,

64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6卷 04期

VOL.36 No.04

正交双层光栅对临床计划质量的提升是有帮助的。加速器

VenusX的QA流程和方法也有独特之处,例如该型加速器

取消了钨门设计,一些指定开野大小的QA项(如X线束

射野对称性)必须借助光栅完成,这就对双层光栅的QA

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器没有光野指示,光栅到位

精度、到位重复性等项目要依靠EPID进行;双层光栅安

装高度的抬升改变了半影特性,由于光栅侧面半影和端面

半影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只考虑端面半影

[17-18]

已不足以满

足计划剂量的计算准确性要求。

图6 MV-EPID,kV-EPID中心一致性随时间变化曲线

许多针对加速器质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EPID进

行加速器的MLC到位精度检测和影像质量检测是可行

[19-21]

。“MLC到位精度验证”是DVS检测项目之一,

VenusX执行该项检测时,需要分别调整上下两层光栅的两

侧多叶准直器运动到至少7个位置;若手动完成该项测试

则需要重复执行28次,过程耗时耗力。DVS软件可以快

速完成光栅走位执行、EPID数据读取、数据储存、数据处

理、结果报告出具的全流程,在提高物理师质控效率、高

效完成数据统计及分析方面有绝对优势,同时QA数据的

电子化也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历史数据查询提供了便

利。在测试结果分析中发现,在2020年8月26日至2020

年10月24日之间,影像系统的kV-EPID中心一致性的值

在0.5~0.6 mm,大多为0.6 mm,但自2020年10月25日

后,一致性提高至0.4~0.5 mm,大多为0.4 mm,分析其原

因是10月24日对kV-EPID影像板进行重新标定。由此可见,

日常检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给正确评估加速器状态,并在

出现较大偏差时及时对加速器进行调试带来便利。当然,

针对该型加速器的质控项目还有很多,本研究只针对具有

代表性的部分测试参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加之设备装机

时间较短,且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其更长时间性

能稳定性的全面评估还需要在日后临床应用中进行验证。

综上,通过对医用直线加速器VenusX的日常稳定性

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其机械精度、射束性能和影像系

统等相关参数指标的稳定性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满足临

床应用要求。

致谢

感谢雷泰医疗关睿雪等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技术支持。

下转第75页

FEATURES

查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

志,2014,34(1):44-46.

[5] 吴青南,王运来,鞠忠建,等.国产医用加速器XHA1400的X射

线剂量和机械性能测试[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7):22-26.

[6] 胡逸民.肿瘤放射物理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487-490.

[7] Sjolin M,Edmund ect dosimetric leaf separation

in IMRT and VMAT treatment planning: clinical impact

and correlation with pretreatment quality assurance[J].

Phys

Med

,2016,32(7):918-925.

[8] Miften M,Olch A,Mihailidis D,

et al

.Tolerance limits and

methodologies for IMRT measurement-based verification

QA: recommendations of AAPM task group No.218[J].

Med

Phys

,2018,45(4):e53.

[9] Dosanjh M,Aggarwal A,Pistenmaa D,

et al

.Developing

innovative, robust and affordable medical linear accelerators for

challenging environments[J].

Clin Oncol

,2019,31(6):352-355.

[10] Klein EE,Hanley J,Bayouth J,

et al

.Task Group 142

report: quality assurance of medical accelerators[J]

.Med

Phys

,2009,36(9):4197-4212.

上接第64页

[11]蒋大振,王骁踊,张俊,等.运用PTW QUICKCHECK webline

晨检仪分析医用加速器输出稳定性[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

志,2019,36(5):540-545.

[12] Peng JL,Kahler D,Li JG,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f performing

IGRT system daily QA using a commercial QA device[J].

J Appl

Clin Med Phys

,2011,12(3):3535.

[13] 胡悄悄,张艺宝,刘卓伦,等.四种常见加速器晨检仪的性能比

较[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5,35(7):532-535.

[14] 田书畅,时飞跃,秦伟,等.Daily QA3晨检仪对加速器输出量

变化响应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1):91-93.

[15] Yoshizumi MT,Vivolo V,Caldas inary studies

of a new monitor ionization chamer[J].

Appl Radiat

Isotopes

,2010,68(4):620-622.

[16] 刘卓伦,张艺宝,岳海振,等.医用直线加速器中心轴绝

对剂量输出长期稳定性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

志,2016,33(1):1-5.

[17] 陈守文.XHA600加速器的短期稳定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

药,2005,10(25):273-274.

本文编辑 皮志超

[13] Bucciolini M,Russo S,Buonamici FB,

et al

.Dosimetric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directional micromultileaf collimator for

stereotactic applications[J]

.Med Phys

,2002,29(7):1456-1463.

[14] Tze YL,Irena D,David H,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alcyon TM multileaf collimator system[J].

J Appl Clin Med

Phys

,2019,20(4):106-114.

[15] Chihray L,Thomas A,Christopher F,

et al

.Multileaf collimator

characteristics and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imrt elekta

system[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8,71(5):S89-S92.

[16] Boyer AL,Li ric analysis of light-field position

of a multileaf collimator with curved ends[J].

Med

Phys

,1997,24(5):757-762.

[17] Topolnjak R,Van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optimizing the leaf design of a multi-leaf collimator in a linear

accelerator[J].

Phys Med Biol

,2008,53(11):3007.

[18] Baran M,Rzecki K,Kabat D,

et al

.A simulation-bas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geometric tests of a linac c-arm in quality control

in radiotherapy[J].

J Appl Clin Med Phys

,2019,20(9):133-142.

[19] Moghadam SE,Nasseri S,Seyedi SS,

et al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EPID for rapid QC testing of linear accelerator[J].

Rep Pract Oncol Radiother

,2018,23(5):369-377.

[20] 程长海,闫清华,郭洪涛,等.国产首台医用加速器图像

引导系统(EPID)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

备,2019,34(10):30-33.

本文编辑 皮志超

[参考文献]

[1] 陈吉祥,朗锦义,胡静,等.基层医院国产和进口加速器使用情

况比较[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7,26(3):251-254.

[2] 张烨,易俊林,姜威,等.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放疗人员和设备

基本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肿瘤,2020,29(5):321-326.

[3] Vial N,Vallard A,Jmour O,

et al

.Innovation in radiotherapy: A

glance at 2018[J].

Bulletin du Cancer

,2019,106(1):48-54.

[4] Yan developments in radiotherapy[J].

Arch Chir

Neerl

,2017,377(11):341-350.

[5] TG-142:Quality assurance for medical accelerators[J].

Med

Phys

,2011,38(6):3799.

[6] GB/T 15213-2016.医用电子加速器性能和试验方法[S].

[7] YY/T0971-2016.放射治疗用多元限束装置性能和试验方法[S].

[8] 王大奖,鲍志荣,蒋大振,等.两种直线加速器射野剂量学特性

测试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5):61-64.

[9] Tamilarasu S,Saminathan M.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6MV flatten beam and flattening filter Free photon beam in

carcinoma breast[J].

Med Phys

,2016,43(6Part20):3577-3578.

[10] Stephanie L,Binaya S,Graydon S,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lattening filter free beams for extracranial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J].

Radiother Oncol

,2013,106(2):255-259.

[11] 李定杰,张有改,薛莹,等.早期NSCLC无均整器模式VMAT计

划剂量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7,(1):53-56.

[12] 吴青南,高源,王运来,等.国产医用加速器XHA1400的X射线

剂量和机械性能测试[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7):22-26.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36卷 04期

VOL.36 No.04

7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tong/1710059533a169346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