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感染与重叠HEV感染的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感染与重叠HEV感染的临床分析

2023年7月25日发(作者:)

维普资讯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年9月25日第30卷第9期综合版 Chin JPostgradMed,September 5Ih !Vo1.30,No.9C ・29・ ・临床论著・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感染与重叠 HEV感染的临床分析 张宗华张晓红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 (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感染患者(I 组)52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患者(Ⅱ组)267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抗HAV—IgM/IgG、HEV—IgM/Ig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同时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 (TBIL)、血浆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I’)。结果 Ⅱ组患者较I组患者ALT、TBIL增高、PI’ 延长、重症肝炎发生率高,病死率高,两组ALB水平和住院天数、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较重叠HAV感染病情更重、预后差。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 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临 或抗HEV—IgM阳性。 床上有部分慢性乙型肝炎在病程中重叠甲型肝炎 2.检测方法:血清HBV标志物和抗 病毒(HA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二者在病 HEV—IgM/Ig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 程经过和病情转归方面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目 试剂盒由广州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抗 前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HAV—IgM/IgG试剂为唐山市卫生防疫站产品。各项 传染病科2000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慢性 生化指标检测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乙型肝炎重叠HAV感染52例与慢性乙型肝炎重 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用全自动血凝仪; 叠HEV感染2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 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FQ—PCR)法,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 对象与方法 心提供,HBV—DNA阳性值>1 X 10 拷贝/ml。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 1.研究对象:本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AV感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染患者(I组)52例,男39例,女l3例,年龄14~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2岁,平均年龄(32.0±5.4)岁;慢性乙型肝炎重叠 HEV感染患者(Ⅱ组)267例,男245例,女22例, 结 果 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5.0±6_3)岁。诊断根据 1.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 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和 组男性患者比例(91.8%)明显高于I组(75.0%) 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 (P<0.05)。Ⅱ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I组(P<0.05)。 准…。重叠HAV感染的诊断标准:有慢性乙型肝炎 2.两组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生化结果和病 或肝硬化的诊断依据,同时本次呈急性肝炎发作, 毒载量结果:见表1—4。II组的病死率和无效率高 血清抗HAV—IgG或抗HAV—IgM阳性;重叠HEV 于I组,I组显效率高于Ⅱ组,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感染的诊断标准:有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的诊断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血清总胆红素(,rBIL)、丙 依据,同时本次呈急性肝炎发作,血清抗HEV—IgG 氨酸基转移酶(ALT)、PT数值高于I组。两组血浆 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清 作者单位:510318广州,解放军第四二一医院传染病科(张宗 HBV标志物和HBV—DNA阳性率及HBV—DNA定 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张晓红) 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90230596a31831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