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CPU型号大全总结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2023年7月3日发(作者:)

一、X86时期的CPU

CPU的溯源可以一直去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发展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被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部分商业用户不屑一顾,但是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其实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我们就通过它来展开我们的“CPU历史之旅”。

4004处置器核心架构图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第一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置器,并命名为i8086,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置器i8087,这两种芯片利用彼此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指令。由于这些指令集应用于i8086和i8087,因这人们也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尽管以后Intel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先的X86指令,而且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舍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至于在后来进展壮大的其他公司,例如AMD和Cyrix等,在486以前(包括486)的CPU都是按Intel的命名方式为自己的X86系列CPU命名,但到了586时期,市场竞争愈来愈厉害了,由于商标注册问题,它们已经无法继续利用与Intel的X86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命名,只好另外为自己的58六、686兼容CPU命名了。

1979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88芯片,它仍旧是属于16位微处置器,内含2900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地址总线为20位,可利用1MB内存。8088内部数据总线都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是8位,而它的兄弟8086是16位。1981年8088芯片第一次用于IBM PC机中,开辟了全新的微机时期。也正是从8088开始,PC机(个人电脑)的概念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展起来。

Intel 8086处置器

1982年,许连年轻的读者尚在襁褓当中的时候,INTE已经推出了划时期的最新产品棗80286芯片,该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进展,尽管它仍旧是16位结构,可是在CPU的内部含有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慢慢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爱惜模式。

Intel 80286处置器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置器,而且制造工艺也有了专门大的进步,与80286相较,80386内部内含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后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它除具有实模式和爱惜模式外,还增加了一种叫虚拟86的工作方式,能够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处置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除标准的80386芯片,也确实是咱们以前常常说的80386DX外,出于不同的市场和应用考虑,INTEL又陆续推出了一些其它类型的80386芯片:80386SX、80386SL、80386DL等。1988年推出的80386SX是市场定位在80286和80386DX之间的一种芯片,其与80386DX的不同在于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皆与80286相同,别离是16位和24位(即寻址能力为16MB)。1990年推出的80386 SL和80386 DL都是低功耗、节能型芯片,要紧用于便携机和节能型台式机。80386 SL与80386 DL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基于80386SX的,后者是基于80386DX的,但二者皆增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系统治理方式(SMM)。当进入系统治理方式后,CPU就自动降低运行速度、操纵显示屏和硬盘等其它部件暂停工作,乃至停止运行,进入“休眠”状态,以达到节能目的。

Intel 80386处置器

1989年,咱们大伙儿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慢慢提高到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置器80387和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而且在80X86系列中第一次采纳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纳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互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良,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处置器的80386DX提高了4倍。80486和80386一样,也陆续显现了几种类型。上面介绍的最初类型是80486DX。1990年推出了80486SX,它是486类型中的一种低价钱机型,其与80486DX的区别在于它没有数学协处置器。80486 DX2由系用了时钟倍频技术,也确实是说芯片内部的运行速度是外部总线运行速度的两倍,即芯片内部以2倍于系统时钟的速度运行,但仍以原有时钟速度与外界通信。80486 DX2的内部时钟频率要紧有40MHz、50MHz、66MHz等。80486 DX4也是采纳了时钟倍频技术的芯片,它许诺其内部单元以2倍或3倍于外部总线的速度运行。为了支持这种提高了的内部工作频率,它的片内高速缓存扩大到16KB。80486 DX4的时钟频率为100MHz,其运行速度比66MHz的80486 DX2快40%。80486也有SL增强类型,其具有系统治理方式,用于便携机或节能型台式机。

二、奔腾时期的CPU

继承着80486大获成功的东风,赚翻了几倍资金的INTEL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奔腾。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INTEL觉得不能再让AMD和其他公司用同样的名字来抢自己的饭碗了,于是提出了商标注册,由于在美国的法律里面是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注册的,于是INTEL玩了哥花样,用拉丁文去注册商标。奔腾在拉丁文里面就是“五”的意思了。INTEL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奔腾的厂家代号是P54C,奔腾的内部含有的晶体管数量高达310万个,时钟频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单单是最初版本的66MHZ的奔腾微处理器,它的运算性能比33MHZ的80486 DX就提高了3倍多,而100MHZ的奔腾则比33MHZ的80486 DX要快6至8倍。也就是从奔腾开始,我们大家有了超频这样一个用尽量少的钱换取尽量多的性能的好方法。作为世界上第一个586级处理器,奔腾也是第一个令人超频的最多的处理器,由于奔腾的制造工艺优良,所以整个系列的CPU的浮点性能也是各种各样性能是CPU中最强的,可超频性能最大,因此赢得了586级CPU的大部分市场。奔腾家族里面的频率有60/66/75//90/100/120/133/150/166/200,至于CPU的内部频率则是从60MHz到66MHz不等。值得一提的是,从奔腾75开始,CPU的插座技术正式从以前的Socket4转换到同时支持Socket 5和7同时支持,其中Socket 7还一直沿用至今。而且所有的奔腾 CPU里面都已经内置了16K的一级缓存,这样使它的处理性能更加强大。

Intel 奔腾处置器

与此同时,AMD公司也不甘示弱推出了K5系列的CPU。(AMD公司也更名字了!)它的频率一共有六种:75/90/100/120/133/166,内部总线的频率和奔腾差不多,都是60或66MHz,尽管它在浮点 运算方面比不上奔腾,可是由于K5系列CPU都内置了24KB的一级缓存,比奔腾内置的16KB多出了一半,因此在整数运算和系统整体性能方面乃至要高于同频率的奔腾。即便如此,因为k5系列的 交付日期一再后拖,AMD公司在“586”级别的竞争中最终仍是败给了INTEL。

一、初受挫折——奔腾 Pro:

初步占据了一部分CPU市场的INTEL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其他公司还在不断追赶自己的奔腾之际,又在1996年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P6。P6只是它的研究代号,上市之后P6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奔腾 Pro。Pentimu Pro的内部含有高达550万个的晶体管,内部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100MHZ的奔腾的2倍。Pentimu Pro的一级(片内)缓存为8KB指令和8KB数据。

Intel奔腾 Pro处置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Pentimu Pro的一个封装中除Pentimu Pro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信总线互连,处置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如此就使高速缓存能更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奔腾 Pro

200MHZCPU的L2 CACHE确实是运行在200MHZ,也确实是工作在与处置器相同的频率上。如此的设计领奔腾 Pro达到了最高的性能。 而Pentimu Pro最引人注目的地址是它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奔腾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实破以后的又一次飞跃。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至于频率为200的CPU还分为三种版本,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内置的缓存别离是256KB,512KB,1MB。只是由于那时缓存技术尚未成熟,加上那时缓存芯片还超级昂贵,因此尽管Pentimu Pro性能不错,但远没有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加上价钱十分昂贵,一次Pentimu Pro事实上出售的数量超级至少,市场生命也超级的短,Pentimu Pro能够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

二、辉煌的开始——奔腾 MMX:

INTEL吸取了奔腾 Pro的教训,在1996年底推出了奔腾系列的改进版本,厂家代号P55C,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奔腾 MMX(多能奔腾)。这款处理器并没有集成当时卖力不讨好的二级缓存,而是独辟蹊径,采用MMX技术去增强性能。

MMX技术是INTEL最新发明的一项多媒体增强指令集技术,它的英文全称能够翻译“多媒体扩展指令集”。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奔腾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为CPU增加了57条MMX指令,除指令集中增加MMX指令外,还将CPU芯片内的L1缓存由原先的16KB增加到32KB(16K指命+16K数据),因此MMX CPU比一般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置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MMX技术不可是一个创新,而且还开辟了CPU开发的新纪元,后来的SSE,3D NOW!等指令集也是从MMX进展演变过来的。

Intel奔腾MMX处置器

在Intel推出奔腾 MMX的几个月后,AM也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K6。K6系列CPU一共有五种频率,别离是:166/200/ 233/266/300,五种型号都采纳了66外频,可是后来推出的233/266/300已经能够通过升级主板的BIOS 而支持100外频,因此CPU的性能取得了一个飞跃。专门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级缓存都提高到了64KB,比MMX足足多了一倍,因此它的商业性能乃至还优于奔腾 MMX,但由于缺少了多媒体扩展指令集这道杀手锏,K6在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媒体性能要逊于奔腾 MMX。

3、优势的确立——奔腾 Ⅱ:

1997年五月,INTEL又推出了和奔腾 Pro同一个级别的产品,也就是影响力最大的CPU——奔腾 Ⅱ。第一代奔腾 Ⅱ核心称为Klamath。作为奔腾Ⅱ的第一代芯片,它运行在66MHz总线上,主频分233、26六、300、333Mhz四种,接着又推出100Mhz总线的奔腾 Ⅱ,频率有300、350、400、450Mhz。奔腾II采纳了与奔腾 Pro相同的核心结构,从而继承了原有奔腾 Pro处置器优秀的32位性能,但它加速了段寄放器写操作的速度,并增加了MMX指令集,以加速16位操作系统的执行速度。由于配备了可重命名的段寄放器,因此奔腾Ⅱ能够猜想地执行写操作,并许诺利用旧段值的指令与利用新段值的指令同时存在。在奔腾Ⅱ里面,Intel一悔改去BiCMOS制造工艺的笨拙且耗电量大的双极硬件,将750万个晶体管紧缩到一个203平方毫米的印模上。奔腾Ⅱ只比奔腾 Pro大6平方毫米,但它却比奔腾 Pro多容纳了200万个晶体管。由于利用只有微米的扇出门尺寸,因此加速了这些晶体管的速度,从而达到了X86前所未有的时钟速度。

Intel奔腾Ⅱ处置器

在接口技术方面,为了击跨INTEL的竞争对手,和取得加倍大的内部总线带宽,奔腾Ⅱ第一次采纳了最新的solt1接口标准,它再也不用陶瓷封装,而是采纳了一块带金属外壳的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不但集成了处置器部件,而且还包括32KB的一级缓存。如要将奔腾Ⅱ处置器与单边插接卡(也称SEC卡)相连,只需将该印刷电路板(PCB)直接卡在SEC卡上。SEC卡的塑料封装外壳称为单边插接卡盒,也称SEC(Single-edgecontactCartridge)卡盒,其上带有奔腾Ⅱ的标志和奔腾Ⅱ印模的彩色图像。在SEC卡盒中,处置器封装与L2高速缓存和TagRAM均被接在一个底座(即SEC卡)上,而该底座的一边(容纳处置器核心的那一边)安装有一个铝制散热片,另一边那么用黑塑料封起来。奔腾ⅡCPU内部集合了32KB片内L1高速缓存(16K指令/16K数据);57条MMX指令;8个64位的MMX寄放器。750万个晶体管组成的核心部份,是以203平方毫米的工艺制造出来的。处置器被固定到一个很小的印刷电路板(PCB)上,对双向的SMP有专门好的支持。至于L2高速缓存那么有,512K,属于四路级联片外同步突发式SRAM高速缓存。这些高速缓存的运行速度相当于核心处置器速度的一半(关于一个266MHz的CPU来讲,即为133MHz)。奔腾Ⅱ的这种SEC卡设计是插到Slot1(尺寸大约相当于一个ISA插槽那么大)中。所有的Slot1主板都有一个由两个塑料支架组成的固定机构。一个SEC卡能够从两个塑料支架之间滑入Slot1中。将该SEC卡插入到位后,就能够够将一个散热槽附着到其铝制散热片上。266MHz的奔腾Ⅱ运行起来只比200MHz的奔腾Pro稍热一些(其功率别离为瓦和瓦),可是由于SEC卡的尺寸较大,奔腾Ⅱ的散热槽几乎相当于Socket7或Socket8处置器所用的散热槽的两倍那么大。

除用于一般用途的奔腾Ⅱ之外,Intel还推出了用于效劳器和高端工作站的Xeon系列处置器采纳了Slot 2插口技术,32KB 一级高速缓存,512KB及1MB的二级高速缓存,双重独立总线结构,100MHz系统总线,支持多达8个CPU。 Intel奔腾Ⅱ Xeon处置器

为了对抗不可一世的奔腾 Ⅱ,在1998年中,AMD推出了K6-2处置器,它的核心电压是伏特,因此发烧量比较低,一级缓存是64KB,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对抗Intel的MMX指令集,AMD也开发了自己的多媒体指令集,命名为3DNow!。3DNow!是一组共21条新指 令,可提高三维图形、多媒体、和浮点运算密集的个人电脑应用程序的运算能力,使三维图形加速器全面地发挥性能。K6-2的所有型号都内置了3DNow!指令集, 使AMD公司的产品第一次在某些程序应用中,在整数性能和浮点运算性能都同时超越INTEL,让INTEL感觉到了危机。只是和奔腾 Ⅱ相较,K6-2仍然没有集成二级缓存,因此尽管广受好评,但始终没有能在市场占有率上战胜奔腾Ⅱ。

4、廉价高性能CPU的开端——Celeron:

在以往,个人电脑都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产品,作为电脑核心部件的CPU,价格几乎都以千元来计算,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批用户急需廉价而使用的家庭电脑,连带对廉价CPU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了。

在奔腾 Ⅱ又再次取得成功之际,INTEL的头脑开始有点发烧,飘飘然了起来,将全数力量都集中在高端市场上,从而给AMD,CYRIX等等公司造成了很多 浑水摸鱼的机遇,眼看着性能价钱比不如对手的产品,而且低端市场一再被蚕食,INTEL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发家之地就如此落入他人手中,又与1998年全新推出了面向低端市场,性能价钱比相当厉害的CPU——Celeron,赛扬处置器。

初期Slot 1插座 Celeron处置器

Celeron能够说是Intel为抢占低端市场而专门推出的,那时1000美元以下PC的热销,令AMD等中小公司在与Intel的抗争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也令Intel如芒刺在背。于是,Intel把奔腾 II的二级缓存和相关电路抽离出来,再把塑料盒子也去掉,再改一个名字,这确实是Celeron。中文名称为赛扬处置器。 最初的Celeron采纳微米工艺制造,外频为66MHz,主频有266与300两款。接着又显现了微米制造工艺的Celeron333。

只是在开始时期,Celeron并非很受欢迎,最为人所诟病的是其抽掉了芯片上的L2

Cache,自从在奔腾 Ⅱ尝到甜头以后,大伙儿都明白了二级缓存的重要性,因此想到赛扬实际上是一个被阉割了的产品,性能确信不怎么样。实际应用中也证明了这种方式,Celeron266装在技嘉BX主板上,性能比PII266下降超过25%!而相差最大的确实是常常须要用到二级缓存的程序。

Intel也专门快了解到那个情形,于是随机应变,推出了集成128KB二级缓存的Celeron,起始频率为300Mhz,为了和没有集成二级缓存的同频Celeron区分,它被命名为Celeron

300A。有必然利用电脑历史的朋友可能都会对这款CPU经历犹新,它集成的二级缓存容量只有128KB,但它和CPU频率同步,而奔腾 Ⅱ只是CPU频率一半,因此Celeron 300A的性能和同频奔腾 Ⅱ超级接近。更诱人的是,这款CPU的超频性能奇好,大部份都能够轻松达到450Mhz的频率,要明白那时频率最高的奔腾 Ⅱ也只是那个频率,而价钱是Celeron 300A的好几倍。那个系列的Celeron出了很多款,最高频率一直到566MHz,才被采纳奔腾Ⅲ结构的第二代Celeron所代替。

为了降低本钱,从Celeron 300A开始,Celeron又重投Socket插座的怀抱,但它不是采纳奔腾MMX的Socket7,而是采纳了Socket370插座方式,通过370个针脚与主板相连。从此,Socket370成为Celeron的标准插座结构,直到此刻频率的Celeron CPU也仍然采纳这种插座。

五、世纪末的辉煌——奔腾III:

在99年初,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奔腾处理器——奔腾III,第一批的奔腾III 处理器采用了Katmai内核,主频有450和500Mhz两种,这个内核最大的特点是更新了名为SSE的多媒体指令集,这个指令集在MMX的基础上添加了70条新指令,以增强三维和浮点应用,并且可以兼容以前的所有MMX程序。

只是平心而论,Katmai内核的奔腾III除上述的SSE指令集之外,吸引人的地址并非多,它仍然大体保留了奔腾II的架构,采纳微米工艺,100Mhz的外频,Slot1的架构,512KB的二级缓存(以CPU的半速运行)因此性能提高的幅度并非大。只是在奔腾III刚上市时却掀起了专门大的热潮,曾经有人以上万元的高价去买第一批的奔腾III。

第一代Pentium III处置器 (Katmai)

能够大幅提升,从500Mhz开始,一直到hz,还有确实是超频性能大幅提高,幅度能够达到50%以上。另外它的二级缓存也改成和CPU主频同步,但容量缩小为256KB。

第二代Pentium III处置器 (Coppermine)

除制程带来的改良之外,部份Coppermine 奔腾III还具有了133Mhz的总线频率和Socket370的插座,为了区分它们,Intel在133Mhz总线的奔腾III型号后面加了个“B”,

Socket370插座后面加了个“E”,例如频率为550Mhz,外频为133Mhz的Socket370 奔腾III就被称为550EB。

看到Coppermine核心的奔腾III大受欢迎,Intel开始着手把Celeron处置器也转用了那个核心,在2000年中,推出了Coppermine128核心的Celeron处置器,俗称Celeron2,由于转用了的工艺,Celeron的超频性能又取得了一次飞跃,超频幅度能够达到100%。

第二代Celeron(Coppermine128核心)处置器

六、AMD的绝地还击——Athlon

在AMD公司方面,刚开始时为了对抗奔腾III,曾经推出了K6-3处理器。K6-3处理器是三层高速缓存(TriLevel)结构设计,内建有64K的第一级高速缓存(Level 1)及256K的第二层高速缓存(Level 2),主板上则配置第三级高速缓存(Level 3)。K6-3处理器还支持增强型的3D Now!指令集。由于成本上和成品率方面的问题,K6-3处理器在台式机市场上并不是很成功,因此它逐渐从台式机市场消失,转进市场。 真正让AMD扬眉吐气的是原先代号K7的Athlon处置器。Athlon具有超标量、超管线、多流水线的Risc核心(3Way SuperScalar Risc core),采纳微米工艺,集成2,200万个晶体管,Athlon包括了三个解码器,三个整数执行单元(IEU),三个地址生成单元(AGU),三个多媒体单元(确实是浮点运算单元),Athlon能够在同一个时钟周期同时执行三条浮点指令,每一个浮点单元都是一个完全的管道。K7包括3个解码器,由解码器将解码后的macroOPS指令(K7把X86指令解码成macroOPS指令,把犬牙交错的X86指令转换成长短一致的macroOPS指令,能够充分发挥RISC核心的威力)送给指令操纵单元,指令操纵单元能同时操纵(保留)72条指令。再把指令送给整数单元或多媒体单元。整数单元能够同时调度18条指令。每一个整数单元都是一个独立的管道,调度单元能够对指令进行分支预测,能够乱序执行。K7的多媒体单元(也叫浮点单元)有能够重命名的堆栈寄放器,浮点调度单元同时能够调度36条指令,浮点寄放器能够保留88条指令。在三个浮点单元中,有一个加法器,一个乘法器,这两个单元能够执行MMX指令和3DNow指令。还有一个浮点单元负责数据的装载和保留。由于K7壮大的浮点单元,使AMD处置器在浮点上第一次超过了Intel那时的处置器。

Athlon内建128KB全速高速缓存(L1 Cache),芯片外部那么是1/2时频率、512KB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L2 Cache),最多可支持到8MB的L2 Cache,大的缓存可进一步提高效劳器系统所需要的庞大数据吞吐量。

Athlon的封装和外观跟Pentium Ⅱ相似,但Athlon采纳的是Slot A接口规格。Slot A接口源于Alpha EV6总线,时钟频率高达200MHz,使峰值带宽达到S,在内存总线上仍然兼容传统的100MHz总线,现如此就爱惜了用户的投资,也降低了本钱。后来还采纳性能更高的DDR SDRAM,这和Intel力推的800MHz RAMBUS的数据吞吐量差不多。EV6总线最高能够支持到400MHz,能够完善的支持多处置器。因此具有天生的优势,要明白Slot1只支持双处置器而SlotA可支持4处置器。SlotA外观看起来跟传统的Slot1插槽很像,就像Slot1插槽倒转180度一样,但二者在电气规格、总线协议是完全不兼容的。Slot 1/Socket370的CPU,是无法安装到Slot A插槽的Athlon主板上,反之亦然。

三、踏入新世纪的CPU

进入新世纪以来,CPU进入了更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往可望而不可及的1Ghz大关被轻松突破了,在市场分布方面,仍然是Intel跟AMD公司在两雄争霸,它们分别推出了Pentium4、Tualatin核心Pentium Ⅱ和Celeron、Tunderbird核心Athlon、AthlonXP和Duron等处置器,竞争日趋猛烈。

一、在Intel方面,在上个世纪末的2000年11月,Intel发布了旗下第四代的Pentium处置器,也确实是咱们天天都能接触到的Pentium 4。Pentium 4没有沿用PIII的架构,而是采纳了全新的设计,包括等效于的400MHz前端总线(100 x 4), SSE2指令集,256K-512KB的二级缓存,全新的超管线技术及NetBurst架构,起步频率为。

第一个Pentium4核心为Willamette,全新的Socket 423插座,集成256KB的二级缓存,支持更为壮大的SSE2指令集,多达20级的超标量流水线,搭配i850/i845系列芯片组,随后Intel陆续推出了的Willamette P4处置器,而后期的P4处置器均转到了针角更多的Socket 478插座。

第一代的Pentium4(Socket423)处置器

和奔腾III一样,第一个Pentium4核心并非受到太多的好评,要紧缘故是新的CPU架构还不能受到程序的充分支持,因此Pentium4常常大幅掉队于同频的Athlon,乃至还如Intel自己的奔腾III。但在一年以后,Intel发布了第二个Pentium4核心,代号为Northwood,改用了更为精细的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级缓存,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加上Intel孜孜不倦的推行和主板芯片厂家的支持,目前Pentium4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中高端处置器。

第二代的Pentium4(Socket478)处置器

在低端CPU方面,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Celeron核心,代号为Tualatin,那个核心也转用了微米的工艺,与此同时二级缓存的容量提高到256KB,外频也提高到100Mhz,目前Tualatin Celeron的主频有、、、等型号。Intel也推出了Tualatin核心的奔腾III,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级缓存,但它们只应用于效劳器和笔记本电脑市场,在台式机市场很少能看到。 第三代Tualatin核心的Celeron处置器

二、在AMD方面,在2000年中发布了第二个Athlon核心——Tunderbird,那个核心的Athlon有以下的改良,第一是制造工艺改良为微米,第二是安装界面改成了SocketA,这是一种类似于Socket370,但针脚数为462的安装接口。最后是二级缓存改成256KB,但速度和CPU同步,与Coppermine核心的奔腾III一样。

Tunderbird核心的Athlon不但在性能上要略微领先于奔腾III,而且其最高的主频也一直比奔腾III高,1Ghz频率的里程碑确实是由这款CPU第一达到的。只是随着Pentium4的发布,Tunderbird开始在频率上掉队于对手,为此,AMD又发布了第三个Athlon核心——Palomino,而且采纳了新的频率标称制度,从此Athlon型号上的数字并非代表实际频率,而是依照一个公式换算相当于竞争对手(也确实是Intel)产品性能的频率,名字也改成AthlonXP。例如AthlonXP1500+处置器实际频率并非是,而是。最后,AthlonXP还兼容Intel的SSE指令集,在专门为SSE指令集优化的软件中也能充分发挥性能。

第三代Tunderbird核心的Athlon处置器

在低端CPU方面,AMD推出了Duron CPU,它的大体架构和Athlon一样,只是二级缓存只有64KB。Duron从发布开始,就能够远远抛离一样主攻低端市场的Celeron,而且价钱更低廉,一时刻Duron成为低价DIY兼容机的第一选择,但Duron也有它致命的弱点,第一是继承了Athlon发烧量大的特点,第二是它的核心超级脆弱,在安装CPU散热器时很容易损坏。因此尽管在兼容机市场很受欢迎,但始终打不进利润最高的品牌机市场。

Duron处置器

四、CPU以后进展的方向

纵观我们上面叙述的CPU发展史,大家不难得出以下的CPU发展方向:首先是更高的频率,其次是更小的制造工艺,第三,更大的高速缓存。除了这三点之外,PC处理器也将缓慢的从32位数据带宽向64位发展。

一、Intel的以后打算,在本书截稿前为止,最高主频的CPU已经达到了,而Intel的目标是在今年内达到3Ghz,两年内达到10Ghz,为此Intel会在2002年中期发布533Mhz总线频率的Northwood核心,依照打算,在2003年,Intel还将推出采纳微米工艺的Prescott核心,工作频率将在以上(乃至更高),将采纳效能更高的667MHz(166MHz x 4)或800MHz

FSB(200MHz x 4),只是目前Prescott还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罢了,毕竟它要在2003年才会正式发布,因此目前也没有更多关于它的细节发布。

另外Intel还透露在2005年将推出采纳全新的TeraHertz晶体管架构的处置器产品,该架构采纳了诸如SOI工艺,高K绝缘体在内的众多先进技术,简单的说它能够使芯片的发烧量及功耗降到最低,而且大幅度提升处置器的工作频率;理论上采纳TeraHertz晶体管架构能够制造出10GHz-20GHz的处置产品。

固然要达到如此高的工作频率,仅仅有TeraHertz晶体管还不够,它还需要新型的BBUL(Bumpless Build-Up Layer)封装技术的支持,该技术能够制造出厚度仅1毫米且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芯片,BBUL技术与目前封装技术并无不同,但核心技术却完全不同,BBUL采纳内建方式直接在裸晶(Die)直接封装,且仅包括1层铜制程金属互连层。由于BBUL使数据传输通道缩短,因此整个芯片的时钟频率速度将有较大幅度提升,另外功耗自然也更低。

2)AMD的以后打算,本书上市时,第三个Athlon核心Thoroughbred应该已经发布了,Thoroughbred沿用了Palomino的核心,但换用了效能更高的166MHz FSB及微米工艺,由于制造工艺的提升,其发烧量及芯片尺寸均比Palomino要小很多,它一样采纳Socket A界面、OPGA封装,而且现有的Athlon XP主板均兼容Thoroughbred(AMD在展会上发布的Thoroughbred演示机确实是采纳AMD-760芯片组);但Thoroughbred是不是将增加缓存容量还未发布。

Thoroughbre核心的AthlonXP 新一代的Duron(Appaloosa)那么采纳简化版的Thoroughbred核心,依照AMD最新发布的处置器进展蓝图,首款Thoroughbred核心的 Athlon XP处置器估量在明年第一季发布。桌面版Athlon XP、工作站/效劳器版的Athlon MP都将明年第一季全面导入微米Thoroughbred核心,并在第二季推出采纳Barton核心的产品,但AMD尚未发布有关Barton核心的具体规格。移动处置器方面,最后一款基于Palomino核心的将是明年发布的 Athlon

4,以后也将采纳全新的Thoroughbred/Barton核心。

至于AMD的首颗64位处置器——K8 Hammer,将分为两个不同的版本,别离是高端的效劳器版SledgeHammer(最多8路SMP),及工作站/桌面版ClawHammer(2路SMP),其中ClawHammer已整合有DDR33内存操纵器,因此对应ClawHammer的芯片组无需包括内存操纵器,而SledgeHammer那么拥有更大的二级缓存,这两款Hammer处置器都会支持SSE2指令集并兼容32位指令,尽管目前还未有更多的信息发布,但能够确信的是Hammer确信会在明年发布,而且AMD之前曾宣称Hammer的效能将超越所有的同类处置器。

===================CPU型号查询一览表====CPU型号查询一览表================

ADM_CPU型号 规格

闪龙2800+(散)

Socket-AM2 1600MHz/128KB

闪龙2800+(盒) Socket-AM2

1600MHz/128KB

闪龙3000+(散) Socket-AM2

1600MHz/256KB

闪龙3000+(盒) Socket-AM2

1600MHz/256KB 闪龙3200+(散) Socket-AM2

1800MHz/128KB

闪龙3200+(盒) Socket-AM2

1800MHz/128KB

闪龙3400+(散) Socket-AM2

1800MHz/256KB

闪龙3400+(盒) Socket-AM2

1800MHz/256KB

闪龙3500+(散) Socket-AM2

2000MHz/128KB

闪龙3500+(盒) Socket-AM2

2000MHz/128KB

速龙64 3000+(散) Socket-AM2

1800MHz/512KB

速龙64 3000+(盒) Socket-AM2

1800MHz/512KB

速龙64 3200+(散) Socket-AM2

2000MHz/512KB

速龙64 3200+(盒) Socket-AM2

2000MHz/512KB

速龙64 3500+(散) Socket-AM2

2200MHz/512KB 速龙64 3500+(盒) Socket-AM2

2200MHz/512KB

速龙64 3800+(散) Socket-AM2

2400MHz/512KB

速龙64 3800+(盒) Socket-AM2

2400MHz/512KB

速龙64 X2

3600+(散) AM2/2GHz/512KB/双核/90纳米

速龙64 X2

3600+(盒) AM2/2GHz/512KB/双核/90纳米

速龙64 X2 3600+(散) AM2/1MB/双核/65纳米

速龙64 X2 3600+(盒) AM2/1MB/双核/65纳米

速龙64 X2 3800+(散) Socket AM2

20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3800+(盒) Socket AM2

20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000+(散) Socket AM2

21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000+(盒) Socket AM2

21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200+(散) Socket AM2

22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200+(盒) Socket AM2

22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400+(散) Socket AM2

22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4400+(盒) Socket AM2

22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4600+(散) Socket AM2

24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600+(盒) Socket AM2

24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800+(散) Socket AM2

24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4800+(盒) Socket AM2

24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5000+(散) Socket AM2

26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5000+(盒) Socket AM2

26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5200+(散) Socket AM2

26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5200+(盒) Socket AM2

26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5600+(散) Socket AM2

28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5600+(盒) Socket AM2

2800MHz/2MB/双核

闪龙2500+(散) Socket 754

1400MHz/256KB

闪龙2500+(盒) Socket 754

1400MHz/256KB

闪龙2600+(散) Socket 754

1600MHz/128KB

闪龙2600+(盒) Socket 754

1600MHz/128KB

闪龙2800+(散) Socket 754

1600MHz/256KB

闪龙2800+(盒) Socket 754

1600MHz/256KB

闪龙3000+(散) Socket 754

1800MHz/128KB 闪龙3000+(盒) Socket 754

1800MHz/128KB

闪龙3100+(散) Socket 754

1800MHz/256KB

闪龙3000+(散) Socket 939

1800MHz/128KB

闪龙3200+(散) Socket 939

1800MHz/256KB

闪龙3400+(散)

Socket 939 2000MHz/128KB

闪龙3500+(散)

Socket 939 2000MHz/256KB

速龙64 2800+(散) Socket 754

1800MHz/512KB

速龙64 2800+(盒) Socket 754

1800MHz/512KB

速龙64 3000+(散) Socket 754

2000MHz/512KB

速龙64 3000+(盒) Socket 754

2000MHz/512KB

速龙64 3200+(散) Socket 754

2200MHz/512KB 速龙64 3000+(散) Socket

939/1800MHz/512KB/E6

速龙64 3000+(盒) Socket

939/1800MHz/512KB/E6

速龙64 3200+(散) Socket

939/2000MHz/512KB/E6

速龙64 3200+(盒) Socket

939/2000MHz/512KB/E6

速龙64 3400+(散) Socket

939/2200MHz/512KB/E6

速龙64 3500+(散) Socket

939/2200MHz/512KB/E6

速龙64 3700+(散) Socket

939/2200MHz/1MB/E6

速龙64 3800+(散) Socket

939/2400MHz/512KB/E6

速龙64 3800+(盒) Socket

939/2400MHz/512KB/E6

速龙64 4000+(散) Socket

939/2400MHz/1MB/E6

速龙64 FX-55(散) Socket

939/2600MHz/1MB 速龙64 FX-57(散) Socket

939/2800MHz/1MB

速龙64 X2 3600+(散) Socket

939/2000MHz/512KB/双核

速龙64 X2 3800+(散) Socket

939/20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3800+(盒) Socket

939/20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200+(散) Socket

939/22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200+(盒) Socket

939/22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400+(散) Socket

939/22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4400+(盒) Socket

939/22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4600+(散) Socket

939/24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600+(盒) Socket

939/2400MHz/1MB/双核

速龙64 X2 4800+(散) Socket

939/2400MHz/2MB/双核 速龙64 X2 4800+(盒) Socket

939/2400MHz/2MB/双核

Intel_CPU型号 规格

赛扬

(散) 400MHz/128K/Socket478

赛扬

(散) 400MHz/128K/Socket478

赛扬

(散) 400MHz/128K/Socket478

赛扬 (散) 400MHz/128K/Socket478

赛扬

(散) 400MHZ/128K/Socket478

赛扬 D310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15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20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20 (盒)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25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25

(盒)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30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35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40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50 (散)

533MHz/256K/Socket478

赛扬 D326 (散)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26 (盒)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31 (散)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31 (盒)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36 (散)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36 (盒)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41 (散)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41 (盒)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46 (散)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46 (盒)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51 (散) 533MHz /256K/LGA775

赛扬 D356 (散)

533MHz/512K/65nm/LGA775

赛扬 D347 (散)

533MHz/512K/65nm/LGA775

赛扬 D352 (散)

533MHz/512K/65nm/LGA775

奔腾 4 (散) 4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533MHz

/1024K/Socket478

奔腾 4 (盒) 533MHz

/1024K/Socket478

奔腾 4 (散) 533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盒) 533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盒)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盒)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533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盒) 533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盒)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盒)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800MHz

/1024K/Socket478

奔腾 4 (盒) 800MHz

/1024K/Socket478

奔腾 4 (散)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盒) 800MHz /512K/Socket478

奔腾 4 (散) 800MHz /1024K/Socket478

酷睿2 E4300(散) 800MHz /2MB/LGA775

酷睿2 E4300(1年原装) 800MHz

/2MB/LGA775

酷睿2 E6300(散)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300(3年盒装)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320(散) 1066MHz

/4MB/LGA775/65nm

酷睿2 E6320(3年原装) 1066MHz

/4MB/LGA775/65nm

酷睿2 E6400(散)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400(3年原装)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420(散)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600(散)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600(3年盒装)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700(散)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700(3年原装)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Q6600(3年原装) 1066MHz /8MB/LGA775/四核

奔腾 4 506(散)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06(1年盒)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06(3年盒)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11(散)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11(盒)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16(散)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16(盒)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17(散)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20(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30(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21(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19(散)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24(散) 533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31(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31(1年盒)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31(3年盒)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40(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41(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71(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50(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60(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570(散) 800MHz /1024K/LGA775

奔腾 4 620(散) 800MHz /2MB/LGA775

奔腾 4 630(散) 800MHz /2MB/LGA775

奔腾 4 630(1年盒) 800MHz

/2MB/LGA775

奔腾 4 630(3年盒) 800MHz

/2MB/LGA775

奔腾 4 631(散) 800MHz /2MB/LG

酷睿2 E4300(散) 800MHz /2MB/LGA775

酷睿2 E4300(1年原装) 800MHz

/2MB/LGA775

酷睿2 E6300(散)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300(3年盒装)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320(散) 1066MHz /4MB/LGA775/65nm

酷睿2 E6320(3年原装) 1066MHz

/4MB/LGA775/65nm

酷睿2 E6400(散)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400(3年原装) 1066MHz

/2MB/LGA775

酷睿2 E6420(散)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600(散)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600(3年盒装)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700(散)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E6700(3年原装) 1066MHz

/4MB/LGA775

酷睿2 Q6600(3年原装) 1066MHz

/8MB/LGA775/四核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xiaochengxu/1688327984a12085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