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22.04 & Windows11 双系统安装

本来想安装CentOS 7.6系统的,奈何总是失败,不得已只能安装Ubuntu 22.04了≡(▔﹏▔)≡。 以下是安装CentOS 7.6的一些教程,如果你想安装Cent

本来想安装CentOS 7.6系统的,奈何总是失败,不得已只能安装Ubuntu 22.04了≡(▔﹏▔)≡。

以下是安装CentOS 7.6的一些教程,如果你想安装CentOS 7.6可以参考一下:

Linux(CentOS 7)、Windows双系统安装图文教程(超详细)适合初学者_centos7安装windows双系统-CSDN博客

win10基础上安装centos7组成双系统_windows10安装centos7双系统卡主-CSDN博客

Windows+CentOS 7双系统(最完全攻略!!)-------囊括所有安装CentOS双系统的问题!_centos 和windows双系统-CSDN博客


安装Ubuntu 22.04,可以直接参考B站视频,我就是根据这个视频安装成功的(中间没有出现任何错误,相比安装CentOS 7.6真是好多了):

Windows11 安装 Ubuntu 避坑指南_哔哩哔哩_bilibili

建议你直接看视频,视频更加详细。以下是我安装时做的记录,以便后续我再次安装方便查看~

准备工作

在开始安装之前,请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

  • 准备一个 Ubuntu 22.04 安装镜像。(可以选择ubuntu-22.04.5-desktop-amd64.iso版本)
  • 准备一个至少有20GB以上空闲空间的U盘。(建议选择一个速率较高的U盘)

安装步骤

1. 创建分区

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磁盘管理工具创建一个NTFS分区,用于安装Ubuntu 22.04。确保该分区大小足够安装操作系统(建议至少20GB),后续这个区域就是Ubuntu 22.04的系统区域了。


右键“此电脑”,点击属性,左侧选择磁盘管理:

选择“压缩卷”,压缩空间量的单位是MB,所以们这里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空间大小30G,30*1024=30720MB(因为后续我可能需要在这个机器上安装其他文件,这里我分出50G,你们可以按需分配),再点击 压缩

点击压缩后,就会发现已经存在一个未分配的区域:


如果这里你感觉分配空间有点少,可以将未分配的区域合并到原始卷中,然后重新分配即可:

右键分配区域所在的卷:

选择扩展卷:

之后选择下一步即可,完成后就发现 未分配区域不见了:

2. 制作启动U盘

  1. 下载制作U盘为系统盘的工具。(这里我使用的是 Ventoy)。下载压缩包后,进行解压

在使用这个工具前,要先把你的U盘插在电脑上。这个工具不需要安装,可以直接双击使用:

进入后,选择你的U盘:

再点击配置选项,选择分区类型,选择GPT,选择后这里会出现GPT的标识(注意标识不能是MAR):

之后点击安装即可。这样引导设置已经完成了,最后还需要将前面我们下载好的的镜像文件copy到U盘中(这个时间取决于你U盘的读写速度,所以前面建议你使用读写速度较高的U盘):

这样这一步就结束了,可以看步骤三了。


如果你想使用 Rufus 工具制作启动U盘,大致步骤如下:

选择你的U盘:

选择镜像文件,找到你下载的CentOS 7.6的镜像文件:

选择分区类型,选择GPT:

文件系统类型选择NTFS类型

点击开始:


这里经过上述制作启动U盘后,U盘的名字可能不是原先的名字了,可以打开 此电脑 进行查看:

这里还需要记录一下U盘的名字,防止后续用到(安装CentOS 7.6时,如果安装Ubuntu就不需要了)

3. 重启电脑并选择启动U盘

重启时,多次按下对应按键(**华硕主板进入BIOS的按键通常是 Del(Delete键)或F2,同时还需要注意,如果你使用了独显,需要将独显关闭,否则可能进入不了BIOS(黑屏/白屏),原因可以参见:关闭独显直连_哔哩哔哩_bilibili,具体如何关闭,还需要自行上网搜索。(台式机就是把显示器的连接线插入主机的主板接口上)


如果你可以进入BIOS后,就可以进行后续操作了。(因为后续操作我没有截图,而且不同主机的BIOS的界面不同,所以大家还是参考对应型号的视频来操作)

  • 进入页面后,如果你的电脑左侧出现 启动选项->安全启动模式,需要将其关闭。
  • 还需要设置开机启动顺序,在引导顺序选项卡中,我们需要将USB闪存驱动器/USB硬盘(也可能是你的U盘名字)移动到第一位。

把U盘设置为最优先引导项,避免要进入U盘的Ubuntu安装程序时,电脑自动返回到Windows系统启动。在BIOS设置界面找到Boot启动顺序列表,把要用的U盘设备按提示移到最前面,有些电脑可以直接鼠标拖动的

  • 保存配置,进入下一步。

如果实在找不到如何从BIOS里设置U盘启动项,还有另一种方法代替,非常简单:

  1. 按下win + r,进入设置
  2. 点击系统

  1. 点击恢复

  1. 点击立即启动
  2. 选择USB,从U盘启动(这里解决可能有所不同,有可能是 Removeable Device,只要不选图片中出现的其他选项就行)

4. 开始安装Ubuntu

大家这里直接参考视频吧:安装Ubuntu的过程步骤_哔哩哔哩_bilibili


如果是安装 CentOS 7.6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可能有些不正确,大家需要多试一下):

第一步

按f12进入boss界面,选择UEFI启动,然后选择全新安装centos(下图第一个),此时不要按enter,按E后会看到两行命令

第二步

在看到的命令里,将

vmlinuz initrd=initrd.img inst.stage2=hd:LABEL=CentOS\x207\x20x86_64 quiet

改为

vmlinuz initrd=initrd.img inst.stage2=hd:LABEL=U盘的名字 quiet

然后按Ctrl +X重新启动即可。

如果你能看到页面,下一步就是手动分区了:

(这个界面,只需设置SOFTWARE SELECTIONINSTALLATION DESTINATION即可)

  1. 首先,选择“INSTALLATION DESTINATION”回车,选择前面我们在Windows磁盘管理中分配的空闲分区,然后再点击“我将配置分页”:

在分区界面,选择“标准分区”,然后点击“+”按钮添加以下分区:

  • /boot:500MB,Ext4文件系统
  • /:剩余空间,Ext4文件系统
  • swap:根据内存大小决定,通常是内存的1-2倍

这里我按照如上信息进行配置:

自动配置分区,完成,接收更改

  1. 然后选择 SOFTWARE SELECTION 配置软件选择,可选择Server with GUI(基础环境),Compatible libraries+Development Tool(环境的附加元件)

5. 恢复U盘

因为使用工具制作U盘为启动盘时,它会划分一个区域设置引导项,然后在Windows插入U盘,就会发现在 此电脑 中发现两个盘符。(如果你不需要使用这个U盘来重装系统了,可以格式化一下)

我们可以在磁盘管理中,右键 额外的盘符(空间较小的),点击删除卷(这会删除U盘中的内容),最后右键 U盘的盘符,点击扩展卷即可。

其他知识

操作系统启动的过程

操作系统的启动是硬件、固件与操作系统协同工作的精密过程,可分为以下核心阶段:

一、加电自检(POST)

  • 触发:计算机加电/重启时,CPU从预设地址(通常0xFFFF0)执行BIOS/UEFI启动代码。
  • 功能
    • BIOS/UEFI执行加电自检,检查CPU、内存、显卡等基础硬件是否正常,异常时通过蜂鸣或屏幕提示报错。
    • 自检通过后,初始化中断控制器、定时器等基础硬件。

二、寻找并加载引导程序(Boot Loader)

  • 启动顺序:BIOS/UEFI按用户配置的启动顺序(硬盘、USB等)查找可引导设备。
  • 不同固件的差异
    • 传统BIOS:读取首个可引导设备的第一个扇区(MBR),其中包含引导程序(第一阶段)和分区表。
    • UEFI:读取GPT分区表,通过EFI系统分区(ESP)找到.efi格式的引导程序。
  • 控制权移交:BIOS/UEFI将引导程序加载到内存,并移交控制权。

三、引导程序阶段(以GRUB为例)

因MBR空间有限,引导程序通常分多阶段执行:

  • Stage 1:位于MBR中,仅负责加载后续阶段。
  • Stage 1.5:(若存在)位于MBR与首个分区之间,加载文件系统驱动,以便读取Stage 2。
  • Stage 2:核心阶段,位于/boot/grub目录,功能包括:
    • 显示启动菜单(多系统时供用户选择)。
    • 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如Linux的vmlinuz)和初始化内存盘(initramfs/initrd)。
    • 向内核传递启动参数(如根文件系统位置)。
  • 最终动作:将控制权移交至加载完成的内核。

四、内核初始化阶段

内核获得控制权后,执行以下任务:

  • 解压自身(若内核为压缩格式)。
  • 初始化内存管理(页表、MMU)、中断处理(IDT)、核心设备驱动(CPU、硬盘控制器等)。
  • 挂载根文件系统:先挂载initramfs(临时根文件系统),通过其init程序加载必要模块(如文件系统驱动),再挂载真正的根文件系统,随后移交控制权至根文件系统的init程序。
  • 创建首个用户态进程(init进程,PID=1)。

五、用户态初始化阶段

init进程(如systemd、SysVinit)作为所有用户态进程的祖先,负责:

  • 启动系统服务(网络、日志、图形界面等)。
  • 根据配置进入指定运行级别/目标(如多用户模式、图形界面)。
  • 提供登录界面(命令行或图形界面),等待用户登录。

总结

操作系统启动流程是“底层到上层逐步接管控制权”的过程:
硬件自检与固件初始化(BIOS/UEFI)→ 加载引导程序 → 引导程序加载内核 → 内核初始化(内存、驱动、根文件系统)→ 用户态初始化(init启动服务),最终完成系统启动。

大都都是先装Windows再装linux,为什么不是反过来?

  1. 引导加载程序的覆盖问题(核心原因):Windows安装时会强制覆盖磁盘的主引导记录(MBR)或EFI系统分区(ESP)中的引导程序,并将其替换为Windows Boot Manager。如果先安装Linux(其引导程序如GRUB通常支持多系统),后安装Windows,Windows会直接覆盖引导记录,导致无法启动Linux。而先装Windows再装Linux时,Linux安装器(如GRUB2)能自动检测现有Windows系统并创建双启动菜单。

  2. 系统分区兼容性,Windows对磁盘分区有严格限制:
    • 必须安装在主分区(MBR磁盘)或NTFS/FAT32格式的EFI分区(GPT磁盘)。

    • 不识别Linux文件系统(如ext4/XFS)。

    反之,Linux能识别NTFS/FAT分区。先装Windows可确保其分区被正确创建,Linux随后可调整剩余空间并挂载现有分区。

  3. UEFI/ESP的特殊性:现代UEFI系统依赖EFI系统分区(ESP)。Windows安装时会独占此分区权限,若Linux先安装,其引导文件(如/boot/efi/EFI/ubuntu/grubx64.efi)可能被Windows覆盖。而Linux安装器会保留Windows的.efi文件并添加自身入口。

  4. 修复难度对比
    • 先Windows后Linux:安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GRUB会自动配置双启动。

    • 反之:需手动修复引导(如用Live CD重装GRUB),对新手极不友好。

解决方案与建议:
• 最佳实践:始终先安装Windows,后装Linux。

• 若已反序安装:可通过Linux Live USB执行 sudo grub-install 和 sudo update-grub 修复引导。

• 进阶方案:将两个系统安装在独立物理磁盘,通过BIOS/UEFI启动菜单选择设备,彻底规避引导冲突。

技术本质总结:根本矛盾在于Windows的引导设计未考虑多系统兼容(行为霸道),而Linux引导程序(如GRUB)主动适配其他系统。这种不对称性导致安装顺序成为关键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云服务器通常先装Linux——它们通过UEFI Shell或IPMI直接管理引导,规避了Windows的强占行为。


  1. Windows11系统重装:手把手教你给笔记本重装系统(Windows篇)_哔哩哔哩_bilibili
  2. CentOS安装 常见问题:Windows11环境下安装centos双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54144479a512243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