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发(作者:)
064
封面专题
COVER TOPIC
全力克服三重压力
尽快开启增长新周期
◎ 张立群
提 要:
2022年应对“三重压力”稳增长的努力,取得积极的重要成效。但疫情带来的
超预期冲击,使2022年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起伏动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3%,
明显低于预期目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基于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潜力,以及
应对“三重压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的存量效果和增量效果叠加,
2023年中国经济将展现持续回升向好的增长态势。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可能超过6%。
一、疫情带来的超预期使2022年经济恢复受到严重影响
(一)应对“三重压力”的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全国各地抓紧贯彻落实应对“三重压力”稳增长的系列政策安排,在扩大内
需、保供稳价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季度国民经济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四季
度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了平稳开局。
在扩大内需方面,2022年突出了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3月初,“两会”《政府工作报
告》强调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中央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
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强调要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
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十四五”规划102项
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积极部署落实。2022年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
十一次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5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稳增长提出了六方面33
条措施。特别强调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提出要抓紧完成
年内安排的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任务,加快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
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
|
2023年第1期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OVER TOPIC
封面专题
065
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的举措,提出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
即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
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8月24日国务院
常务会议安排再使用5000亿元专项债结留限额,
年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达4万亿元左右,
较2021年增加6000亿元以上。8月31日国务院
常务会议要求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为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配足融资。这些
安排对基建投资资金形成了较强支撑,对企业投
资也产生激励作用。
综合看,上述政策持续发力的累积效果日益
明显,2022年5月份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回暖,
1-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基础设施
投资成为投资中唯一增速持续提高的部分,对稳
定投资增长发挥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在保供稳价、应对供给冲击方面,2022年中
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注意统筹安排好减碳和确保能
源、原材料供给安全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
协调的保供稳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针对2021年
电煤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了发电企业正常运
行和成本效益的情况,2022年国务院高度重视煤
炭生产调度,多次召开会议部署能源保供稳价。
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加快煤矿产能核增、加快推
动在建项目投产、加快核准新建煤矿项目,推动
煤炭生产企业与煤电、供热企业100%签订中长
期合同等一系列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措施,取得显
著成效。2022年1-11月份,全国煤炭产量达到
40.1亿吨,同比增长9.7%。动力煤价格显著下降,
从每吨3000元以上降低到每吨1300元左右。电
力和能源供给等稳定性明显提高,即使在夏季高
温和冬季低温等多种用电、用能增加的情况下,
电力和能源供给都保持了稳定可靠。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协调大宗原
材料供给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发布《关
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
方案的通知》,要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持
续密切监测大宗原材料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大
力增加大宗原材料市场有效供给,灵活运用国家
储备开展市场调节;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
市场监管,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由于我国对
重化工原材料具有较为强大的生产能力,供给基
础比较扎实,在统筹协调好减碳与保供关系的情
况下,相关产能得到了较快释放,市场供给明显
增加。另外,疫情超预期冲击使市场需求和企业
生产受到较大抑制,需求恢复相对较弱。在此供
求关系下,以原材料为主的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持
续回落。2022年1月份PPI同比上涨9.1%,12月
份同比下降0.7%。
综上所述,2022年保供稳价成效明显,能源、
原材料供给稳定可靠性明显提高,价格涨幅明显
降低。
(二)疫情等超预期冲击迟滞了经济恢复步伐
2022年3月份开始,疫情散发多发对经济活
动的影响明显扩大,经济下行态势比较明显,主
要经济指标持续下降。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
0.4%,较一季度大幅回落4.4个百分点。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
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对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稳增长、保安全提出了全面
和明确的要求。
在稳增长政策接续发力支持下,三季度经济
出现回升态势,当季GDP同比增长率达到3.9%,
较二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出现V型
反转。但由于四季度疫情散发多发态势抬头,经
济重新进入下行轨道。
综上所述,受疫情超预期冲击,2022年中国
经济总体呈现增速下降和震荡徘徊的走势。在多
项政策接续发力支持下,广大市场主体面对空前
困难,存续发展的韧性强劲,能源、原材料供给
保障较为有力,就业和基本民生的底线比较稳固。
同时也要注意到,疫情散发多发对消费恢复形成
持续的强制约,对投资活动有较大影响。多种因
素冲击导致的房地产市场大幅震荡、房地产投资
大幅回落等,使需求收缩的压力明显加大。工业
2023年第1期
|
CHINA POLICY REVIEW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066
封面专题
COVER TOPIC
企业利润结构不平衡,上游产业利润增长而下游
产业亏损增加,表明供给冲击压力仍然存在,能
源和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任务仍十分艰巨。需求
不足、成本压力较大、疫情和外部环境复杂变化
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突出,使预期转弱压力加大。
总体看,当前“三重压力”仍然十分明显,经济
全面恢复和增长动能显著加强仍面临空前严峻的
困难和挑战。
展望2023年,我们仍然应该对中国经济走向
复苏充满信心。
第一,经过三年多与新冠病毒的顽强斗争,
中国应对疫情的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克服新
冠病毒影响的能力和勇气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
国家于2022年12月对疫情防控政策作出重要而
积极的调整,明确从2023年1月8日开始,对新
冠病毒疫情实行“乙类乙管”。防控政策重点从防
感染转向防重症和控制死亡率。目前全国尚处于
疫情流行期,但经济活动比较活跃的大城市和地
区,基本度过了第一波感染的高峰期。随着疫情
防控政策调整,长时间抑制的多方面经济活动开
始展露和恢复。生活的烟火气较快回归,线下消
费、线下服务业等重要经济领域加快回暖。据此,
可以预测,被疫情长时间抑制的强大经济增长潜
能和充沛的政策效能在今年必将强劲释放。
第二,需要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潜
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中国式现代化
拥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到目前为止,国内专家学者比较普遍地接受
比较研究基础上的现代化一般路径,并且据此认
二、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回升向上的增长周期
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始终是制约中国
经济全面恢复的主要因素。尽管我们千方百计降
低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但疫情散发多发仍然对
多方面经济活动形成明显冲击。疫情冲击的波动
与经济增速的波动呈现很强的相关性。2022年,
针对“三重压力”,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保供稳
价、助企纾困等多项政策接续发力,尽管取得一
定成效,但明显低于预期。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
潜能和各项政策预期的显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
被疫情冲击所抵消。
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新的回升向上的增长周期。图/中新社
|
2023年第1期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OVER TOPIC
封面专题
067
为,由于我国人均GDP水平已接近高收入国家起
点水平,因此中国经济增速将明显下降。对潜在
经济增长率的诸多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这就
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目标作出科学判断。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速率很快,近年中国人均
GDP已经连续超过1万美元。但基于巨大的人口规
模,目前仍然有6亿人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币左
右,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人民币。这表明中国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普遍而突出,这决定了
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结构变动潜力,包括城乡结
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而这些结构变化
会强有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
代化进程,进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产业结构
持续复杂变化和产业链整体升级。这一巨大结构变
化潜力,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与
此同时,要看到中国经济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
础,比较充沛的要素供给保障,也有超大规模的国
内市场,因此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综合研判,中国
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仍然在8%以上。据此可以认为,
中国经济从底部回升潜能充沛。
第三,扩大内需战略准确把握住了需求收缩
这一突出矛盾,全面、持续和大力落实这一战略,
必将激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推动消
费、投资需求全面回暖。预计2023年基础设施投
资增速将进一步提高,成为带动投资增长更重要
的力量。
第四,房地产投资拖累整体投资的问题有望
得到解决。针对房地产市场需求收缩、资金链紧
张等问题,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从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高度,将房地产
业作为事关国民经济全局安全的重要行业,在政
策方面作了安排部署。这些部署包括,要兜住底
线,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要满足房地产企
业合理的融资需求,加强各方面资金对房地产的
支持;要坚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改善性买房
需求及时释放和满足。这些政策措施,既会兜住
底盘,支持房地产企业平稳渡过难关,也会明显
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这一主要困难。特别是
支持居住性买房需求释放的政策,会引导各级地
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快调整完善针对买房需求的
相关政策。例如,已经有150多个城市调整了限
购、限贷等需求控制政策。这些会加快完善房地
产市场需求全面回暖的政策环境。还有,疫情冲
击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年轻人不敢释放住房刚需
的主要制约,预计今年这一制约将较快消除。支
持房地产市场需求回暖的政策有利于引导和释放
长时间被抑制的刚性和改善性买房需求,2023年
房地产市场预计将全面回暖,进而会带动房地产
投资筑底企稳、逐步回升。
综上所述,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进一步走强,
房地产投资筑底回升的带动下,预计2023年投资
增速将显著提高。对企业生产将形成强有力拉动,
进而带动就业和居民收入明显改善。这些因素与
疫情制约消退结合,预计将推动线下消费出现强
劲恢复,消费全面回暖趋势比较明确。总体看,
多种因素将支持2023年内需全面回暖,将有力克
服需求收缩的压力,带动企业生产全面活跃。
第五,保供稳价工作在2022年已取得明显
成效,这为2023年工业增长打下了较好基础。目
前,能源供给稳定性明显提高,电煤价格明显回
落;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趋稳。在此基础上,在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统筹
好减污降碳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关系的背
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会
更充分释放,将有力支持内需全面回暖带动下的
企业生产恢复,确保经济全面恢复过程中产业链、
供应链安全稳定,保障价格水平大体稳定。
在市场需求全面回暖、供给保障能力增强、
疫情影响消退等多重利好支持下,预计企业生产
经营形势将全面好转,预期转弱压力将被扭转。
据此可以认为,2023年我国将越来越多摆脱
疫情影响,有力克服“三重压力”,我国经济将进
入持续回升向上的新增长周期,预计全年经济增
长率或将达到6%以上。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3年第1期
|
CHINA POLICY REVIEW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7946067a274561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