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中感悟数学——以数学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为例

在绘本中感悟数学——以数学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为例


2024年6月2日发(作者:)

在绘本中感悟数学——以数学绘本《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为例

发布时间:2012-2-21 发布人: 费世津 点击率:1459

--------------------------------------------------------------------------------

绘本,也就是图画书,“画出来的书”,顾名思义,只看图书就能让小小的心灵感受书

中的美,感悟书中的故事。数学绘本,讲的则是有关数学的故事。它看起来不那么严肃,

却又偏偏告诉孩子们生活中的数学是需要严谨对待的事;它看起来不那么科学,却恰恰让

孩子们发现数学是一种规律;它看起来很活泼,却讲述的是一则则实在“枯燥”的故事。

这正是数学绘本带给我们丰富,而又多变的感受。

在以绘本为载体,与幼儿共同探索数概念的一系列活动中,我更多地发现了绘本为数

学集体教学活动所提供的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甚至是诗意的活动情境。在进行绘本的

教学时,除了需要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必须同样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对数学的

关键经验进行解剖和分析,将其化解为活动中的一个个环节,使得教学与幼儿的已有经验

能够紧密整合。此外,教学活动必须紧紧把握绘本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尊重原著所

传递的思想,让幼儿在“数”阅读的过程中仍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一、数学绘本的解读

任何一种教学,都不能忽略对教材的解读和分析。绘本的教学,更应如此。我们始终

不得不佩服绘本的原作者在撰写绘本时中运用的智慧和创意。他们将深刻、深远的哲理,

蕴含在一些简单、灵动的人物身上。有阅读经验的人,通常也都能感受到,绘本是经得起

多番阅读和重复欣赏的作品。初次的阅读,往往不能接触到其本身的价值,只有一再的品

味之后,也许我们才能感悟作品的真谛。数学绘本,更是如此。

《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一书,以“模式排序”为数学点,故事的内容很单纯,一位

勇敢的公主要拯救好朋友“小王子”,在拯救王子的途中,公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

关,例如,要找到开门的钥匙,要帮助巨人涂脚趾甲,要修好桥才能过河……这些重重险阻,

都需要幼儿运用对规律的感知,才能通过。因此,故事引导幼儿探索身边存在的规律性,

带领幼儿寻找隐藏在生活的角落中的数概念。但是,绘本似乎并不仅仅满足于让幼儿感知

到“模式排序”的规律,似乎还在传递着另外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我在多次阅读后而

尝试发现的。

初读绘本时,可能就会感觉书名拗口、复杂——《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其实,书名

所显示的也正是绘本所要传递的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才是在绘本的阅读中作者所要让读者

感知的。

模式排序,在幼儿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也曾在游戏情境的教学中,或是在区域活

动中,通过幼儿的操作和摆弄,积累数经验。这种教学情境,对幼儿而言是非连续性的,

教学中的情景是单一的,有时也往往是为了解决“排序”的问题而单独出现的。例如,提

供不同的图形,按模式铺路;提供不同颜色的珠子,按模式串项链。但是,这一系列的模

式教学,其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认知模式,更多地则是感受排序让事物变得有规

律,体现一种规律美。这种数学精神,正是《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所要最终传递的信息。

在书中,作者不厌其烦地、细致地将所有的“无关”场景都展现地有规律。例如,王

国里的房子和树,按规律排序;王国里的冰淇淋,按颜色的规律排序;魔女的头饰,按颜

色规律排序。我们在和幼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往往比我们

更为地细致和细腻。他们会观察到《爷爷一定有办法》中,书页下方小老鼠一家的生活;

他们会观察到《花格子大象艾玛》中,书页角落里小鸟身上格子的变化。也许,作者正是

关注到幼儿在阅读图书时的这种特质,才会仔细到要让整本故事书都展现出“规律性”;也

许,作者正是通过将一些典型性的“模式”场景变得连续起来,使得“规律美”的体现地

那么刻意,却又隐藏颇深。作者在书名中就展现出对“规律”的钟爱,所以才将“乱七八

糟”一词突显出来,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规律是美”,“无规律是乱”的这种深邃地思想。

对于《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的细阅读,才能使我感知到作者的用心良苦,让我深感,

作品中每一副图片的重要性,这就有助于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围绕着作者所要传递的核心

价值而展开教学。也许,这才不失数学绘本的教学中,即有数学性,又有阅读性的一种基

础。

二、数学绘本的教学设计

在对绘本有了深刻地领悟和感受之后,才能够对教学活动有正确的设计和设想。基于

对数学绘本教学一个基本定位,教学的设计需要遵循数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明确教学活动

本身的数学特质,才能够把握好集体教学活动的逻辑性和顺序性。数学活动本身,需要教

师根据教学设计的重难点,抓住教学中幼儿学习的关键经验,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

环节,从而才能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的数经验。此外,数学活动更应将操作的作用凸现出来,

让幼儿通过摆弄、操作,建构数概念。幼儿的操作不仅仅帮助幼儿发现活动中需要幼儿获

得经验,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帮助教师更好地在日

常生活中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个别化操作的材料,提升幼儿的数学能力。在数学绘本的

教学中,有时由于讲述故事的需要,可能会减少了对操作的运用,或者用“教师讲”或“录

音讲”的方式代替幼儿的操作。但在实践中,我们仍应强调,数活动本身,是借由幼儿的

操作而展开的。幼儿通过实践操作的发现,才是幼儿建构数概念的根本所在。

就《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的故事而言,在设计以模式排序为核心的集体教学活动中,

同样需要这样的一种转变,即变“口述教”为“放手学”。这种操作性,就会使得绘本数学

的教学与绘本阅读的活动明显地区分了开来。例如,“找钥匙”的环节设计中,我就请幼儿

观察水果树,并发现水果树上水果的排序规律,而非“倾听”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的自

主发现和讲述。这样既能提高幼儿观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规律”的强调,

从而能让幼儿更为接近书中原作所要传递的思想。

其次,数活动本身,需要尊重幼儿数概念发展和数学学习的基本逻辑,教师在教学中

不能任意改动和调整。这种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精神,也是教学的根本。在数学绘本的

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在尊重原著作品的基础上,尊重数学教学的逻辑性。

就模式排序本身而言,其包含了按规定模式模仿排序的练习、模式接着排的练习、模

式填空排的练习,最后即为创造模式。可以说,之前的三种不同的排序练习,是幼儿进行

创造排序的基础。当幼儿接触到一种新的模式时,教师必须按照幼儿模式排序的学习规律

设计教学活动。而在模式排序的学习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对模式的识别。这种识别在

学习新的模式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众多无规律的事物中,寻找到有一种规

律性的事物,并加以表述,从而为后续的模式学习奠定基础。《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一书

中,围绕着ABC模式排序而展开,在环节的设计中同样不能用离开幼儿学习模式的这种规

律性,随意设计。根据幼儿学习模式排序的规律,我同样设计了铺路、找钥匙、为巨人涂

脚趾甲、铺桥四个基本环节。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不仅符合幼儿学习模式排序的顺序和

规律,也与数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相一致。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7263380a273611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