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发(作者:)
2019年计算机二级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大串讲
计算机的发展
1.
2.
1.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现代计算机之父)总结幵归纳了ENIAC以下3点:
采用二进制: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存储程序控制: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即程序存储的概念。计算机执行程
序时无需人工干预,能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幵得到预期的结果。
计算机的5个基本部件:计算机具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人设备和输出
设备5个基本功能部件。
3.根据计算机采用电子元件的不同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4.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年)主要元件是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年)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我国计算机发展史:
1956年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1964年研制成功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研制成功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7年研制成功第一代微机“DJS050”。
2009年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运算速度上排
名世界第五。
5.计算机的特点有:处理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逻辑判断能力、存储容量大、自动
功能、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6.计算机应用:
科学计算:基因序列分析、轨道测算、天气预报、云计算。
数据/信息处理:OA办公。
过程控制:机械生产制造过程。
计算机辅助: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
助教学,CAT—计算机辅助技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人工智能。
7.
多媒体应用。
嵌入式系统。
依照不同的标准计算机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分类:
按处理数据的类型不同,可将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
机。
按使用范围大小,计算机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计算机依据其主要性能(如字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可分为
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和服务器6类。
8.
9.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模糊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
计算机、激光计算机、分子计算机、DNA计算机、神经元计算机。
10.电子商务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普遍性、方便性、集成性、整体性、安全性、协调性。
11.一般来说,信息技术包括了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信息技
术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和智能化。
信息的表示和存储
1.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均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存储容量的基
本单位是字节。
2.一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数字组成。字节也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单位。
1KB=1024B=2
10
B
1MB=1024KB=2
20
B
1GB=1024MB=2
30
B
1TB=1024GB=2
40
B
3.人们通常将计算机一次能够幵行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也称为计算机的
一个“字”。
4.字长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一台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精度,字长越长,
说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速度越快。
5.计算机的字长通常是字节的整倍数,如 8 位、16 位、32 位,发展到今天,微型
机已达到 64 位,大型机已达 128 位。
6.正整数十进制转R进制。采用倒除法(相除、取余、余数倒着写)。
例如:正整数十进制X转换为R进制,如下所示。
X每次除以R取余数,直到商0。然后将结果倒着写。正整数十进制数X转换为R进制
结果为(cba)
R
7.
8.
9.
R进制转十进制。采用权值相加。
计算机中的字符包括西文字符和中文字符。
计算机中的数据均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
10.计算机中最常用的字符编码有EVCDIC码和ASCII码。IBM系列大型机采用EBDIC码,
微型机一般采用ASCII码。
码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版本。其中7为ASCII码是常用的编码,共有2
7
=128
个不同的编码值。
12.计算机的内部用一个字节(8个二进制位)存放一个7位的ASCII码,最高位为0。
13.比较ASCII码值:控制符DEL>小写字母>大写字母>阿拉伯数字>控制符(除DEL外)。
14.我国于 1980 年发布了国家汉字编码标准 GB2312-1980,全称是《信息交换用汉字
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简称 OB 码或国标码。
15.国标码规定了6763个字符编码,其中一级汉字3755个,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
列;二级汉字3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序。国标码是一个4位的十六进制数,一个
国标码用两个字节来表示,每个字节最高位为0。
16.区位码:也称为国际区位码,是国标码的一种变形,是由区号(行号)和位号 (列号)
构成,区位码由 4 位十进制数字组成,前 2 位为区号,后 2 位为位号。
17.区位码也是一种汉字输人码,其最大优点是一字一码即无重码,最大缺点是难以记
忆。
18.汉字的处理过程:输人码国标码机内码地址码形码。
19.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之间的转换:
20.在计算机中,点阵规模越大,字形越清晰美观,且所占的存储空间也越大。一个32*32
点阵的字形码转换成字节就是32*32/8=128个字节。一个48*48点阵的字形码转换
成字节就是48*48/8=288个字节。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1.
2.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中枢,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
运算器(AU)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其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
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因此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部件(ALU)。
3.在计算机中各类运算可归结为相加和位移两种基本操作,因此运算器的核心是加法
器。
4.运算器是衡量整个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之相关的性能包括计算机的字长
和运算速度:
字长:指急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够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运算速度:指每秒钟所能执行加法指令的数目,常用百万次/秒(MIPS)来表
示。
5.
6.
控制器(CU)是计算机的心脏,指挥着计算机中各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控制器有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程序计数器(PC)和操作控制器(OC)
4个人部件组成的。
7.
8.
9.
机器指令由二进制组成。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
一条机器指令的执行需要获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时钟主频(单位:GHz)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10.存储器是存储程序和数据的部件。存储器分为内存(又称主存)和外存(又称辅存)。
一般微型计算机中还配置了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不能直接访问外存,当需要某一程序或数据时,先应调入内存,然后再运行。
12.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储器(RAM)和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3.只读存储器(ROM),断电不会消失。
14.常见的 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FPR0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0M),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0M)。
15.随机存储器(RAM),断电会消失。
又可分为 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和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两种。
17.静态 RAM 具有集成度低、价格高、存取速度快、不需要刷新的特点。
18.动态 RAM 具有集成度高、价格低、存取速度较慢、需刷新的特点。
19.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要是为了解决 CPU 和主存速度不匹配,提高存储器速
度而设计的。Cache一般用 SRAM 存储芯片来实现,因为 SRAM 比 DRAM 存取速
度快而容量有限。
20.外存可存放大量程序和数据,且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但是 CPU 不能直接访问外
存,必须将要访问的调人内存,才能被 CPU 访问。常见的外储存器有硬盘、快闪
存储器和光盘等。
21.主流硬盘各参数为 SATA 接口、500GB 容量、7200r/min 转速和150Mbps 传输率。
22.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磁盘上的磁道是一组同心圆。
23.快闪存储器(FlashMemory)简称闪存,是电子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一种形式。
24.光盘按类型划分可分为:不可擦写光盘和可擦写光盘。
25.不可擦写光盘有 CD-R0M、DVD-ROM 等。
26.可擦写光盘有 CD-RW、DVD-RAM 等,用户可以多次对他们进行读/写。
27.输人/输出设备简称I/O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连接计算机与操作者的桥梁。
28.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像素、分辨率、显示存储器(显存)和显示器的尺寸。
像素与点距:屏幕上图像的分辨率或称清晰度,取决于能在屏幕上独立显示点
的直径,这种独立显示的点称为像素,两个像素之间的距离称为点距。
分辨率:每帧的线数和每线的点数的乘积(整个屏幕上像素的数目(列X行))。
显存:显存越大,可存储的图像数据就越多,支持的分辨率与颜色数就越高。
所需显存=分辨率X色彩精度/8
29.早期计算机基本上采用直接连接的方法,现代计算机基本上采用总线结构。
30.总线(Bus)按照传输信号的性质划分,分为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和控
制总线(CB),分别担任着传递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的作用。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的计算机就没有使用价值。
2.程序是按照一定顺序执行的、能够完成某一任务的指令集合。即:程序=算法+数据
结构。
3.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数据结构是数据的组织形式。他们直接影响计算机解决问
题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4.人类语言称之为自然语言,人与计算机之间“沟通”的语言即计算机语言,也称为
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组成的基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
高级语言三类。
5.机器语言:使计算机完成某个基本操作的命令叫做指令,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指令
系统。直接用二进制表示的指令系统语言被称为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
唯一能真正理解和执行的语言。
6.汇编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汇编语言程序,必须先把汇编语言源程序翻
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然后才能被执行。一般将翻译后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称为汇编程序。
7.高级语言:最接近人类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的程序设计语音,基本上脱离了硬件系
统。目前常用的高级语言有C++、Jaca、Visual Basic等。
8.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计算机中无法直接执行,只有翻译成等价的机器语言程序
(目标程序)才能执行,通常方式有解释和编译两种方式。
解释方式是将源程序逐句翻译、逐句执行,解释过程中不产生目标文件和可执
行程序,效率比较低,常见的解释性语言Basic语言。
编译方式是将高级语言源程序整个翻译成目标程序,在通过链接程序将目标程
序链接城可执行程序的方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这种翻译过
程称为编译。编译方式的效率较高,执行速度较快。
9.计算机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组成。
10.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软件。系
统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OS)、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系统辅助服务
程序等。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Unix、Mac OS、Android OS等
语言处理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是系统软件的另一大类。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
系统辅助处理程序:主要是指一些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服务的工具软件和支撑软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7121808a273412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