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函数例题讲解

反函数例题讲解


2024年5月25日发(作者:)

反函数例题讲解

例1.下列函数中,没有反函数的是

(A)

y

=

x

2

-1(

x

<

(C)

y

1

2

( )

(B)

y

=

x

3

+1(

x

∈R)

(D)

y

2x2(x2),

4x(x1).

x

x

∈R,

x

≠1)

x1

分析:一个函数是否具有反函数,完全由这个函数的性质决定.

判断一个函数有没有反函数的依据是反函数的概念.从代数角度入手,可试

解以

y

表示

x

的式子;从几何角度入手,可画出原函数图像,再作观察、分析.作

为选择题还可用特例指出不存在反函数.

本题应选(D).

因为若

y

= 4,则由

2x24,

x

= 3.

x2

4x4,

x

= -1.

x1

∴ (D)中函数没有反函数.

如果作出

y

2x2(x2),

的图像(如图),依图

4x(x1).

更易判断它没有反函数.

例2.求函数

y11x

2

(-1≤

x

≤0)的反函数.

解:由

y11x

2

,得:

1x

2

1y

∴ 1-

x

2

= (1-

y

)

2

x

2

= 1-(1-

y

)

2

= 2

y

y

2

∵ -1≤

x

≤0,故

x2yy

2

又 当 -1≤

x

≤0 时, 0≤1-

x

2

≤1,

∴ 0≤

1x

2

≤1,0≤1-

1x

2

≤1,

即 0≤

y

≤1 .

∴ 所求的反函数为

y2xx

2

(0≤

x

≤1).

1

由此可见,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求其反函数的主要步骤是:

① 把给出解析式中的自变量

x

当作未知数,因变量

y

当作系数,求出

x

=

φ

(

y

).

② 求给出函数的值域,并作为所得函数的定义域;

③ 依习惯,把自变量以

x

表示,因变量为

y

表示,改换

x

=

φ

(

y

)为

y

=

φ

(

x

).

例3.已知函数

f

(

x

) =

x

2

+ 2

x

+ 2(

x

<-1),那么

f

-1

(2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依据

f

-1

(2 )这一符号的意义,本题可由

f

(

x

)先求得

f

-1

(

x

),

再求

f

-1

(2 )的值(略).

依据函数与反函数的联系,设

f

-1

(2 ) =

m

,则有

f

(

m

) = 2.据此求

f

1

(2 )的值会简捷些.

x

2

+ 2

x

+ 2 = 2,则得:

x

2

+ 2

x

= 0 .

x

= 0 或

x

=-2 .

x

<-1,于是舍去

x

= 0,得

x

=-2,即

f

-1

(2 ) = -2 .

例4.已知函数

f(x)14x

2

x

≤0),那么

f

(

x

)的反函数

f

-1

(

x

)

的图像是

(A)

( )

y

(B)

y

0

1

x

-1

0

x

(C)

y

(D)

y

-1

0

x

0

1

x

2

分析:作为选择题,当然不必由

f

(

x

)求出

f

-1

(

x

),再作出

f

-1

(

x

)

图像,予以比较、判断.

f(x)14x

2

x

≤0)易得函数

f

(

x

)的定义域为

,0

,值域为

1,

.于是有函数

f

-1

(

x

)的定义域为

1,

,值域为

,0

.依此对给出

图像作检验,显然只有(D)是正确的.

因此本题应选(D).

例5.给定实数

a

a

≠0,

a

≠1,设函数

y

x11

x

∈R,

x

≠).

a

ax1

求证:这个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

y

=

x

成轴对称图形.

分析:本题可用证明此函数与其反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的思路.

证明:先求给出函数的反函数:

y

x11

x

∈R,

x

≠),得

y

(

ax

-1) =

x

-1 .

a

ax1

(

ay

-1)

x

=

y

1 . ①

ay

-1 = 0,则

ay

= 1 .

a

≠0,故

y

11

.此时由①可有

y

= 1.于是=1,即

a

= 1,

aa

这与已知

a

≠1是矛盾的,故

ay

-1 ≠ 0 .

则由①得

x

∴ 函数

y

≠).

由于函数

f

(

x

)与

f

-1

(

x

)的图像关于直线

y

=

x

对称,故函数

y

x

∈R且

x

1

)的图像关于直线

y

=

x

成轴对称图形.

a

x1

ax1

1

a

y1

1

y

∈R,

y

≠).

ay1

a

x11x1

x

∈R,

x

≠)的反函数还是

y

x

∈R,

x

a

ax1ax1

本题证明还可依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即证明:若点

P

x

y

)是函数

f

(

x

)

图像上任一点,则点

P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Q

y

x

)也在函数

f

(

x

)的图像上

(过程略).

3

例题讲解(反函数)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

=3

x

-1 (

x

∈R);

(2)

y

=

x

3

+1 (

x

∈R);

(3)

yx1

(

x

≥0);

(4)

y

2x3

(

x

∈R,且

x

≠1).

x1

通过本例,使学生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求反函数时,要强调分三个步骤进

行.第一步将

y

=

f

(

x

)看成方程,解出

x

=

f

-1

(

y

),第二步将

x

y

互换,

得到

y

=

f

(

x

),第三步求出原函数的值域,作为反函数的定义域.其中第三

步容易被忽略,造成错误.

如第(3)小题,由

yx1

解得

x

= (

y

-1)

2

,再将

x

y

互换,得

y

= (

x

-1)

2

.到此以为反函数即

y

= (

x

-1)

2

,这就错了.必须根据原函数的定义域

x

≥0,求得值域

y

≥1,得到反函数的定义域,于是所求反函数为

-1

y

= (

x

-1)

2

(

x

≥1).

例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y

=

x

2

-2

x

-3 (

x

≤0);

x1

(x≤0),

(2)

y

1

1

(x>0).

x

通过本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明确求解中三个步骤缺一不

可.

解:(1) 由

y

=

x

2

-2

x

-3, 得

y

= (

x

-1)

2

-4,

即 (

x

-1)

2

=

y

+4,

因为

x

≤0,所以

x1y4

,所以原函数的反函数是

y1x4

(

x

≥-3).

(2) 当

x

≤0时,得

x

=

y

+1且

y

≤-1;

4

x

>0时, 得

x

1

y

>-1,

y1

所以,原函数的反函数是:

x≤-1,

x>-1.

x1

y

1

x1

例题讲解(反函数)

[例1]若函数

f

(

x

)与

g

(x)的图象关于直线

y

=

x

对称,且

f

(

x

)=(

x

-1)

2

(

x

1),求

g

(

x

).

选题意图:本题考查互为反函数的函数的图象间的对称关系.

解:

f

(

x

)与

g

(

x

)在定义域内互为反函数,

f

(

x

)=(

x

-1)

2

(

x

≤1)的反函数是

y

=1-

x

(

x

≥0),

g

(

x

)=1-

x

(

x

≥0).

说明: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

y

=

x

对称,反之亦然,也是判断两个函数互为

反函数的方法之一,本是

f

(

x

)与

g

(

x

)互为反函数,要求

g

(

x

),只须求

f

(

x

)在限

定区间上的反函数即可.

[例2]若点

P

(1,2)在函数y=

axb

的图象上,又在它的反函数的图象

上,求

a

,

b

的值.

选题意图:本题考查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的图象与原函数图象的对称

关系的应用.

解:由题意知

P

(1,2)在其反函数的图象上,

根据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关于

y

=

x

对称的性质,

′(2,1)也在函数

y

=

axb

的图象上,

2ab

因此:

解得:

a

=-3,

b

=7.

12ab

说明:引导学生树立创造性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利用

互为反函数的图象的对称关系.(1,2)在反函数图象上,

则(2,1)也在原函数图象上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即

f

(2)=1,这是得到

a

,

b

的另一个关系式的条件,这样两个条件

两个未知数,就可解出

a

,

b

的值.

x

[例3]已知函数

f

(

x

)=(1+)

2

-2(

x

≥-2),求方程

2

-1

f

(

x

)=

f

(

x

)的解集.

5

选题意图:本题考查互为反函数的函数的图象关于

y

=

x

对称的关系,灵活运

图2—8

用这一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x

分析:若先求出

f

-1

(

x

)=2

x2

-2(

x

≥-2),再解方程(1+)

2

-2=2

x2

-2,

2

整理得四次方程,求解有困难,但我们可以利用

y

=

f

(

x

)与

y

=

f

-1

(

x

)的图象的关系

x

求解.先画出

y

=

f

(

x

)=(1+)

2

-2的图象,如图,因为

y

=

f

(

x

)的图象和

y

=

f

-1

(

x

)的

2

图象关于直线

y

=

x

对称,可立即画出

y

=

f

-1

(

x

)的图象,由图象可见两图象恰有两

x

2

y(1)2

个交点,且交点在

y

=

x

上,因此,由方程组

联立即可解得.

2

yx

x

2

)-2(

x

≥-2)画出图象,如图,由于函数

f

(

x

)的反函

2

数的图象与函数

f

(

x

)的图象关于

y

=

x

对称,故可以画出其反函数图象(如图),

解:由函数

f

(

x

)=(1+

x

2

y(1)2

由图可知两图象恰有两个交点且交点都在

y

=

x

上.因此,方程组

2

yx

的解即为

f

(

x

)=

f

-1

(

x

)的解,于是解方程组得

x

=-2或

x

=2,从而方程

f

(

x

)=

f

-1

(

x

)

的解集为{-2,2}.

说明: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

y

=

x

对称,若两个函

数有交点,则交点必在直线

y

=

x

上,由此,将要解的两个较复杂的方程组转化为

x

2

直线

y

=

x

与其中

y

=(1+)-2一个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2

6

例题讲解(练习)

例1.函数

f

(

x

)=

x

x

是否存在反函数?说明理由

点评:不存在,∵

f

(0)=

f

(-1)=

f

(1)=0.

例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f

x

3

6x5

x1

(2)

yx1

(3)

f

(

x

)=

x

-2

x

+3,

x

∈(1,+∞)

(4)

f

x

11x

2

(-1≤

x

≤0)

点评:(1)

f

1

2

x

x5

(

x

∈R且

x

≠6)

x6

2

(2)

f

(

x

)=

x

+1 (

x

≤0)

(3)

f

(4)

f

1

-1

x

x21

(

x

>2)

1

x

1

x1

(0≤

x

≤1)

2

x1

x1

例3.求函数

y

的反函数.

1x

x1

2

x1

点评:反函数为

y

2

1x

x0

x0

例4.已知

f

x

3x2

-1

,求

f

[

f

(

x

)]的值.

x1

点评:

f

f

1

2

2



,注意

f

(

x

)的定义域为{

x

|

x

∈R且

x

≠-1},值域为{

y

|

y

2

2



∈R且

y

≠-3}.

例5.已知一次函数

y

=

f

(

x

)反函数仍是它自己,试求

f

(

x

)的表达式.

分析:设

y

=

f

(

x

)=

ax

+

b

(

a

≠0),则

f

(

x

)=

-1

1

(

x

b

).

a

1

a

a1

a1

1

a

由(

x

b

)=

ax

+

b

a

bRb0

b



b

a

f

(

x

)=

x

f

(

x

)=-

x+b

(

b

∈R)

7

例6.若函数

y

ax1

在其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

4x3

(1) 求

a

的取值范围;(2) 求此函数的值域.

解:(1)方法一:原式可化为4

xy

+3

y

=

ax

+1,

(4

y

a

)

x

=1-3

y

a

ax1a

,即

时,

4

4x34

4

解得

a

时原函数有反函数.

3

ax1

方法二:要使

y

在其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则需此函数为非常数函数,

4x3

a1

4

ax1

,所以

a

时函数

y

在其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

3

434x3

当y≠

(2) 由

y

3y1

ax1

解得

x

4ya

4x3

ax13x1

的反函数为

y

4x34xa

3x1

a

y

的定义域是{

x

|

x

∈R且

x

=}

4

4xa

ax1

a

y

的值域是{

y

|

y

∈R且

y

≠}.

4

4x3

y

例7.设函数

y

=

f

(

x

)满足

f

(

x

-1)=

x

-2

x

+3(

x

≤0),求

f

(

x

+1).

解:∵

x

≤0,则

x-

1≤-1.

f

(

x

-1)=(

x

-1)+2 (

x

≤0)

f

(

x

)=

x

+2 (

x

≤-1).

y

=

x

+2 (

x

≤1)解得

xy2

(

y

≥3)

2

2

2

2-1

f

f

1

x

x2

(

x

≥3).

x1

(

x

≥2).

-1-1

1

x1



-1

点评:

f

(

x

+1)表示以

x

+1代替反函数

f

(

x

)中的

x

,所以要先求

f

(

x

),再以

x

+1

x

,不能把

f

(

x

+1)理解成求

f

(

x

+1)的反函数.

习 题

1.已知函数

f

(

x

)=

x

-1 (

x

≤-2),那么

f

(4)=______________.

2.函数

y

=-

x

+

x

-1 (

x

2

2-1

-1

1

)的反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

2

8

2

1

x1,x

0,

3.函数

y

的反函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

x,x

1,0

4.函数

y

5.已知

y

x

2

2x3

(

x

≤1)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

11

xm

ynx

是互为反函数,则

m

=______和

n

=________.

23

答 案

1.

5

2.

y

14x3

x

3

24

3.

y

x1,x

1,0

x,x

0,1

4.

2,

5.

1

6

,2

9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6572061a2728420.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