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8日发(作者:)
《计算机程序设计64学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计算机程序设计/Computer Programming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3.5
预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参考书:谭浩强编.C 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5.
何钦铭编.C 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6.
张菁编.C 语言程序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08.
开课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主要方法,普及简单程序的设计思想,其目的是
让学生初步掌握高级语言简单程序的编写、调试方法,从而掌握高级语言的程序设计思想,在实际
学习过程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模型较为简单的数学及专业问题,能达到学以致用,最终使学
生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
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上机
实习,培养学生的 C 语言程序设计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 C 语言编程基础知
识
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
程序设计理念。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路,具备初步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2.
能够比较清晰地将本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开发人员进行沟通。
Design
适用专业:理工类(计算机、网络、信计除外)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16
考核方式:考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章 C 语言的基本概念 (2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相关概念;理解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认真实施;掌握利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理解并逐渐掌握使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初步了解 C 语言的特点、C程
序的结构,熟悉 C 语言的调试运行环境,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注意良好编程风格的养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语言的相关概念,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算法的描述,C 程序的结构, C 语言
的调试运行环境,良好编程风格的养成。
教学内容
一、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
二、算法及其描述
三、C 语言的发展与特点
四、C 语言程序的结构
五、C 语言字符集、标识符与关键字
六、C 语言程序开发环境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 数据类型与运算 (8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 C 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变量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使用,能
理解并确定各种运算符的优先级,能正确计算各种表达式;掌握各种数据的输入、输出。
教学重点和难点
C 语言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的概念及分类,运算符的优先级,表达式的计算,数据的输入、
输出。
教学内容
一、C 语言的数据类型
二、常量与变量
三、运算符和表达式
四、C 语言基本输入输出函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三章 C 语言程序基本控制结构及应用 (8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思路,进一步熟悉 TC 的运行环境、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
法,理解并逐渐掌握程序的运行流程,掌握循环结构程序的设计思路,进一步掌握 C 程序的运行流
程;在使用过程中,逐步理解并掌握使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if 语句的嵌套、switch 语句的灵活使用,循环的灵活使用、嵌套,break、continue 的区别。
教学内容
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二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 三、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四、结
构化程序应用举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四章 数组及其应用 (8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多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定义、使用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理解一维数组和内存存储空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多维数组、字符数组的灵活使用
教学内容
一、一维数组
二、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
三、字符数组
四、应用举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五章 函数及其应用 (8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和用途,并进一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风格;掌握
变量的作用范围;理解递归函数的意义和运行过程;了解递归函数的设计,并能进行简单的递归设
计;从而理解并能较好地运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宏定义和文件包含的使用,了解条
件编译的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参数的传递、带参数的宏定义、变量作用范围。
教学内容
一、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二
、函数间信息传递方式三
、函数与数组
四、递归函数与递归调用 五
、变量存储类型及作用域六
、宏定义和文件包含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六章 指针 (8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指针的概念、使用方法和一维数组、字符数组的关系,以及使用指针作为函数参
数;掌握使用指针操作一维数组、字符数组的方法;了解指针和二维数组的关系;能在函数操作中
使用指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针的使用,使用指针操作一维数组、字符数组,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教学内容
一、指针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二、指针的运算
三、指针与数组 四
、指针与字符串
五、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七章 结构体、联合体和枚举 (4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结构体类型的定义,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引用和初始化,结构体数组的使用、指
向结构体的指针;掌握共用体数据类型的定义和引用;了解枚举类型和用 typedef 定义类型;了解
链表的概念和简单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构体变量的使用、结构体数组的使用、指向结构体的指针、共用体的使用。
教学内容
一、结构体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二、结构体成员的引用及变量定义
三、结构体数组和指针
四、结构体的嵌套
五、联合体类型 六
、枚举类型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八章 文件 (2 学时)
要求学生掌握文件类型指针、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简单读写等基本操作,并能使用给出
的函数对文件进行指定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件类型指针、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文件的读写
教学内容
一、文件概述
二、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三
、文件的简单读写操作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261862a241258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