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例尖锐湿疣患者个人及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583例尖锐湿疣患者个人及社会因素调查分析


2024年4月26日发(作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年第17卷第2l期IMHGN,November 2011,Vo1.17 No.21 

表2两组间并发症比较【//(%)] 

注:两组均无肺水肿、血胸、胸腔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治疗组为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胸腔 

内注药患者,对照组为传统方法胸腔穿刺抽液并未注药患者;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P<0.01 

胸腔积液具有以下优越性:(1)简便有效,安全可 

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且患者耐受性好,也减 

靠,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2 0伤 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应予推广至临床实际 

小,引流效果好,细软小导管对胸膜组织损伤 

应用。 

小,组织相容性好[ j(3)只需一次性置管,减少 

患者的痛苦与畏惧情绪惧,并减少因反复胸穿 

参考文献 

1]谢加富,季伟峰.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气胸和胸 

引起的胸腔内脏损伤和胸膜反应、气胸及胸腔 

感染等并发症发生;(4)能调节胸水引流速度,减 

少急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的发生;(5)导管留置 

在腋侧不影响睡眠,易于固定,患者可自由活 

动,有效提高生活质量;(6)可到达金属穿刺针不 

腔积液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 

(13):2066. 

[2]黄新武.深静脉留置导管的运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74—75. 

【3】张兆奎,刘秀琴.导管引流灌洗术在结核性胸腔积 

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 916. 

易到达的部位,引流彻底,随时采集引流液标本 

送检,同时利于胸腔内给药。但不足的是:因中 

[4]张金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109例临床分析 

心静脉导管管径细,置管持续引流易引起导管堵 

【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10):907. 

塞,导致引流不畅,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及时护 

理,确保导管的通畅。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联合胸腔内注 

药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简单、安全、 

(收稿日期:2011-07—28) 

(责任校对:成观星) 

5 8 3例尖锐湿疣患者个人及社会因素 

调查分析 

黄永华李其林何丹华 

【摘要】目的分析尖锐湿疣(CA)患者个人及社会因素,为CA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调查583例在我院被诊断为CA的初诊患者一般情况及个人社会行为。结果CA患者以男 

性、未婚、年龄在2O~49岁、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农民及进城务工人员占55.4%,患者的社 

会关系比较广泛,87.8%的患者承认有冶游史。结论尖锐湿疣预防宣传措施要对目标人群有针 

对性,才能有效降低CA发病率。 

【关键词】尖锐湿疣;个人;社会因素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 1.21.005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08B030301267) 

作者单位:5 lO22O 

通讯作者:李其林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 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 

Email:qlli—en@163.eom 

2600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年第17卷第21期IMHGN,November 2011,Vo1.17 No.21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e,CA)是由 

进城务工人员。 

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感染疾病。近年来,CA 

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高,占SID人数的第 

2位[1]。由于CA难根治和易复发,给患者带来了 

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本文通过对583例CA患 

表2 CA患者的职业情况构成比[/7(% 

者的个人一般情况及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 

试图寻找干预措施,为有效预防该病提供科学 

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一2011年6月期间,前 

来我院皮肤科初诊确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依 

据《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编写的防治手册》诊断 

标准确诊。 

1.2研究方法 自制调查表,采用门诊问卷调 

查方法。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职 

业、收入、性伴数量、婚姻状况、社会家庭关系、 

生活周围环境、娱乐方式、冶游史等个人一般情 

况及行为。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处理用SPSS13.0进行统 

计。 

2结果 

2.1一般资料①CA男女之比为1.81:1,年龄 

在2O 49岁,患者文化程度较低,以初中、高中 

学历构成为主,主要集中在广州市海珠区城市 

外来务工人员,月收入在1000~3000元的人群。 

②CA患者多未婚,性交年龄较早,有不洁性生 

活史,性伴数量多,年龄20~49岁。③患者居住 

条件简陋,卫生条件、社会治安差。④病例中患 

者的社会关系比较广泛,多不限于同乡、同事, 

流动性比较大。⑤患者娱乐方式较少,87.8%患 

者承认有冶游史,CA患者有2个以上性伙伴占 

调查总人数的57.4%;l8岁以前第1次性交的占 

调查总人数的51.2%。 

2.2 583例CA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主要集 

中在20~30岁年龄段。 

表1 583例CA患者年龄构成比[/2(%)] 

2.3 CA患者的职业分布情况见表2,主要集中在 

2.4 CA患者的婚姻、学历情况见表3,初高中患 

者较多,多数患者未婚。 

表3 CA患者的婚姻、学历情况构成比[/7(%)] 

2.5 CA患者的收人情况见表4,月收入在1000~ 

3000元的人群占多数。 

表4 CA患者的收入情况构成比【7/(%)]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CA患者以男性、未婚、年 

龄在20~49岁、初高中文化程度、农民或进城务 

工人员构成为主,与他人调查的结果一致【2_ 。主 

要原因为:此年龄段的人群处在性活跃期,性活 

动比较频繁;这类人群工作变化快,经常换工 

作,接触人群相对较多,人际交往也比较广泛,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因为我院地处 

广州海珠区,患者也多数来源于海珠区;海珠区 

属于老城区,房屋租赁价格、物价相对较低,交 

通便利;海珠区有较多的小企业,主要从事服装 

加工、建筑以及商业服务等劳动密集性、低技术 

性行业,雇佣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调查发 

现,工人每日工作时间较长,工人休息时间普遍 

较少、缺少娱乐方式,生活比较单调;主要居住 

2601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年第17卷第21期IMHGN,November 2011,Vo1.17 No.21 

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工厂等简陋 免复发的可能,且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 

的房屋里,生活环境欠佳。由于整体文化水平较 触的多种途径传播,但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进 

低,有关生殖健康及性感染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行正确的生殖健康及性感染疾病等方面的知识 

缺乏,其了解的有关CA的知识及预防措施较少, 

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外来人 

使得该类人群患CA可能性增加。本次调查583名 

CA患者,55.4%为农民及进城务工人员。有调查 

发现:农民工解决性需求主要有3种方法:找娼 

参考文献 

1 王峡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 

妓、自慰、同性间肛交;这就导致尖锐湿疣、艾 

口CA的发病率。 

滋病、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高发『4J。本调查发现, 

87.8%的CA患者承认有冶游史;由于不能排除刻 

意隐瞒的可能性,所以实际上有冶游史比例的 

可能要高于本次的调查结果。另据调查发现,CA 

患者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患者为80例,占13.7%,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73. 

[2 满洁.2]417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分析[JJ.中华全科医 

学,2010,8(7):859—860. 

[3]王琳,张广富.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危险因素的问卷 

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0 615— 

617. 

远低于其他人群;提示文化水平越高,CA发病 

I4]王浩,赵如青,陶小君,等.广东省流动人口生殖健 

率越低,这可能与患者了解的有关CA的知识较 

康教育干预效果Meta分析[J]_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多及预防措施较好有关。另外24例患者年龄大 

2010,24(4):306—309. 

于5O岁,询问发现存在不洁性交史,老年性问 

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调查发现,CA患者 

经济状况不佳,多数在月收入3000元以下,同时 

患者由于工作压力以及饮酒、熬夜等原因的影 

响,使CA复发次数增加,从而更加重了患者的 

经济负担。虽然,CA目前的治疗方法都难以避 

(收稿日期:2011—07—25) 

(责任校对:成观星) 

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工人骨密度水平 

调查研究 

王维平 肖吕武

【摘要】 

周浩梁丽仪林振萍 

选取某 目的探讨铅蓄电池生产工人职业性铅接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铅蓄电池厂铅作业工人229人作为研究对象,骨密度采用美国Achilles Express型超声骨密度仪 

进行左脚或右脚跟骨的测定,检测其生产环境铅浓度和工人血铅水平。结果男性工人的血铅 

1.91±0.89) mol/L VS.(1.39±0.75) mol/L】、骨质流失(25.28%vs.5.88%)及骨质疏 

松(8.42%VS.1.96%)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O.01),其T值也显著低于女性(P<0.01),各 

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 1.21.006 

基金项目: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2009一Z~111—1) 

作者单位:51 1400广州市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维平、梁丽仪);510260广州市职 

业病防治院(肖吕武、周浩、林振萍) 

通讯作者:肖吕武E一1YIail:xlw101 1@21cn.com 

260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77134a237652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