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话语权视域下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

国际话语权视域下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VIEW ON PUBLISHING

2021年第10期总第388期

国际话语权视域下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

文/王楠楠 李侠 邵滨

【摘  要】构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是提升中国学

术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之一。国内的语言类学术期刊具有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作为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对外传播

的一个突破口。语言类学术期刊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开新局:搭建语言类学术期刊的新传播生态,推

进语言类学术期刊标准的国际化,建构汉语研究的国际学术权威和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传播模式。

【关  键  词】国际话语权;语言类学术期刊;对外传播

【作者单位】王楠楠,鞍山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李侠,鞍山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邵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前国际环境下辽宁高校面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证研究”(L20BGJ004)。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45-1216/g2.2021.10.013

巨大作用,而话语的背后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因此,提

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关键在于构建学术话语权。

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学术力。只有创办

优秀的学术期刊,提高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及提升期刊的学

汉语国际传播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升中国语

言类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对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建构

具有重要意义。

术话语国际影响力仍然不够强,“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

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与我国综

[1]

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尽管中国的国际影响

国际话语权具有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主导国际舆论的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交流和展示的重要载体,其国际

一、“大变局”下的中国学术话语权

时也是汉语研究者和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的重要职责。中

国语言类学术期刊应顺应时代需求,致力于汉语研究如何

为世界沟通交流服务。研究内容包括汉语和其他语言口译

语言沟通交流,最终促进语言交流一体化发展。

2.国际中文教育助力语言类学术期刊传播

语料库的建设、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同声传译、专业术

语翻译等,这些研究成果能繁荣汉外翻译事业,促进汉外

国际中文教育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术质量,才可能在国际学术领域中争得应有的地位。当今

成绩,为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打下良好基础。全世

界学习汉语的人数持续增长,541所孔子学院遍布全球162

个国家和地区

[2]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

才的培养力度,汉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学历层次不断提

教育和人才培养上不断加强合作,相关国家的学生来华攻

而加快了汉语教育的本土化进程。

系。在实现高速发展之后,国际中文教育逐步向高质量发

展转变。国内外高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加大高端汉语人

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汉字文化圈国家与中国在汉语

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博学位,归国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从

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土化汉语教师不仅在自己的国家教

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动态,熟悉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学术

话语,因此成为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的重要传播者。

3.语言类核心期刊已初具国际影响力

汉语教师的本土化为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当前的学

力不断扩大,但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还未建立。信息化是

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的、与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学术话语权。

1.符合国家文化战略和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

二、全球化时代语言类学术期刊的传播优势

所需,也是顺应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语言是文化的一

研究汉语以及汉语承载的中国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

力,不仅契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同

语言类学术期刊对外传播不仅是文化“走出去”战略

授汉语,也从事汉语相关研究工作,他们有查阅中国期刊

网的需求,以及阅读中国学术论文的习惯,比较关注中国

部分,语言类学术期刊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传播载体。

语言学术研究的特点使语言类学术期刊更容易与世界

46

2021年第10期总第388期

VIEW ON PUBLISHING

接轨,因此,语言研究者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母语,也要关

研究的融合,促进了语言研究发展。

注其他语言的规律和状况。而语言类学术期刊大多秉承“多

些个人创办的“语言学通讯”“语言学微刊”等公众号,经

元化、国际化”的办刊理念,由此加大了国内外语言学术

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根据被国际期

刊引用的他引总被引频次(TC)、他引影响因子(IF)和影

TOP 5%—10%的期刊,分别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

反映了我国语言类核心期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响力指数(CI)等重要评价指标,遴选出CI排名TOP5%和

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如表1所示),

尽管我国语言类核心期刊数量不多,但已经具有一定

常节选或摘录论文的观点或重要内容,方便读者获取重要

信息,降低阅读难度,从而扩大了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受众

因此,语言类学术期刊应加强合作,构建统一的云服务平

台,整合语言学术期刊数字资源,构建语言类学术期刊信

息共同体。

2.推进语言类学术期刊标准的国际化

期刊的国际化包括编委国际化、稿源国际化、审稿

群体,使语言类学术期刊逐渐由学术圈内向学术圈外扩散。

国际化和学术规范国际化等诸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学

术期刊国际化的关键是研究人员之间的跨国合作。与地区

学术期刊不同,国际学术期刊在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跨国合

还不高,只有少数刊载汉语成果为主的刊物实现了编委的

的语言专家。其余大部分语言类学术期刊编委国际化比例

是因为中国外语类刊物的载体语言是汉语,汉语不够精通

的海外专家难以参与其中。

[4]

。相比之下,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的编委国际化程度

国际化,如《世界汉语教学》编委成员中有9名为海外高校

不高,某些外语类刊物编委中甚至完全没有海外专家。这

今后,语言类学术期刊可以考虑把海外的华人专家纳

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今后亟须进一步整合优势,把握机

遇,提高国际传播力,在守正的基础上开新局。

1.构建语言类学术期刊的新传播生态

纵观传播百年发展历程,从纸质传媒到新媒体,再到

语言类学术期刊已经积累了相对成功的办刊经验,具

三、语言类学术期刊对外传播的守正开新

如今的媒体融合,互联网对传播的影响逐渐加深,传播体

系日益全球化。语言类学术期刊要实现媒介转型,就必须

构建语言类学术期刊良好的信息化传播生态。

媒介融合包括渠道融合、内容融合和终端融合

[3]

,语

借助现代媒体融合传播优势,增强资源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言类学术期刊首先要完成渠道融合,由印刷媒介向数字媒

媒体发展为语言类学术期刊拓宽受众面、进行多元化传播

学术期刊还可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如社科院语言所

的“今日语言学”、商务印书馆的“语言战略研究”,以及一

入编委成员,汲取国际化办刊理念,推进期刊编委的国际

化。同时,由于语言类学术期刊的稿源和审稿专家大部分

为中国本土的专家学者,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需加大力

度聘请海外知名语言学专家参与评审。语言类学术期刊还

以提高期刊的国际关注度。

可设置海外学术板块,吸引海外语言研究学者积极投稿,

站建设。2020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语言类学术期刊网站

运营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见,语言类学术期刊已经开

始重视网站建设及运营,但仍需加强。开设专有的英文网

此外,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还应重视期刊英文网

介转型。纸质语言类学术期刊的订阅对象通常是各大高校、

研究所和一些语言学者,基本局限于学术圈内传播,而融

提供了可能。除了借助知网和万方两大数据平台,语言类

表1 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统计(2016-2020年)

年份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种)

6

8

10

7

9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种)

9

10

6

10

9

上榜总数(种)

15

18

16

17

18

占CSSCI来源语言类

学术期刊比例(%)

62.5

75.0

66.7

70.8

78.3

表2 2020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语言类学术期刊网站运营情况

类别

有/无

数量

百分比(%)

7

46.7

英文网站

有无

8

53.3

网上投稿、审查

14

93.3

1

6.7

8

53.3

学术会议宣传

有无

7

46.7

开放获取(OA)

11

73.3

4

26.7

47

VIEW ON PUBLISHING

站不仅可以使国外研究人员快速、方便地了解学术期刊出

行开放获取,在可视性和可访问性上也会具有一定优势。

版的内容,也可以随时关注投稿和审查进程。期刊如果实

定学术期刊的读者规模,双语出版更有助于中国语言类学

语言类学术期刊还需探索双语出版机制。出版语言决

术期刊向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传播学术成果,融入主流传播

近五年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前两名都是以英

渠道,吸引优质国际稿源,提升期刊的国际化程度。纵观

语为载体的期刊。为了提高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的国际影响

力,中国知网启动了双语出版项目;吉林大学主办的期刊

语出版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下载量处于社科双语期刊的

双语出版,借英语载体“出海”

领先地位。语言类学术期刊可以借鉴这些传播模式,推广

3.建构汉语研究的国际学术权威

自信”

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应该“用中国话语体系彰显学术

究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中国的语言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5]

,而建构汉语研究话语体系需要从传统语言学研

从先秦荀子的

文解字》

《正名》篇到汉代扬雄的《方言》、

中国传统语言研究一直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遵循自

,再到明清时期“审音派”“考古派”学者的著作,

许慎的《说

身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当代语言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

的学术土壤。

汉语方言众多,现代语言素材广泛。发挥这一研究优势可

构建汉语研究话语体系要发挥母语的研究优势。我国

适用于汉语研究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话语。

以从语言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令人信服的、

究贡献中国智慧。汉语的学术研究应致力为世界普通语言

树立国际学术权威需要语言类学术期刊为世界语言研

学研究和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促使中国语

言研究融入世界语言研究的大环境中,实现与其他国家语

言研究的良性互动。学术权威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过程,需

直到成为国际语言学界默认的标准。

要语言类学术期刊不断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学术认可度,

做出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树立中国学术话语权,提高

“双循环”是国家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

4.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传播模式

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同样适用。语言类学术期刊需要从国

家建构和全球传播两个维度实现学术思想的“内循环”与

平台和知识获取、交流平台,建立良性的网络传播生态;

外,要积极融入全球中文研究和普通语言学研究传播体系,

与汉语国际推广同频共振。

48

2021年第10期总第388期

互动交流平台,提高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增强学者

“内循环”要着力打造专家、青年学者和期刊之间的

的学术自信。专家和青年学者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方式互动,一些期刊已经做了尝试。如《当代语言学》期

前沿领域有专攻的专家参会讨论,以推动语言研究发展和

刊主办的“当代语言学国际圆桌会议”高端论坛邀请某一

期刊质量提升;

励青年学者积极开展语言研究,扩大语言类学术期刊对青

《世界汉语教学》通过举办青年学者论坛鼓

年人的学术引领作用。目前,语言学家与青年学者在线上

邀请语言专家针对学者阅读刊物论文后提出的问题进行讨

的交流互动还比较少,语言类学术期刊可创建刊物云直播,

论或解答,学者讨论的热点还可作为刊物选题的参考,以

专家供稿或设置专栏等形式进行深入研究。总之,语言类

间的循环互动模式。

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交流平台,建立期刊与专家、学者之

文化圈因语言、文化与中国有历史渊源,是汉语教学开展

“外循环”要实行“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策略。汉字

得最好的区域,高学历层次的汉语研究者也最多,与中国

汉语研究学术往来频繁,对中国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关注和

如与国外期刊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搭建国际线上交流

认可度也高,语言类学术期刊应重点向这些国家进行传播。

积极投稿。

平台,建立期刊网络连接,并鼓励这些国家的专家和学者

此外,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还需借势开局,在

一路”沿线国家学术共同体,将语言类学术期刊打造成语

设具有重要意义,而语言及其教学研究有助于构建“一带

提高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言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发挥我国语言类学术期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

OL]. (2016-05-18)[2021-02-25]. 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n1/2016/0518/c1-3. html. 

[2]李宝贵,刘家宁.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向度、

现实挑战及因应对策[J]. 世界汉语教学,2021(1):3-13. 

[3]蔡雯,王学文. 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

介融合”的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09(11):87-91. 

[4]Calver M.,et al. What makes a journal international?

A case study using conservation biology journals[J]. Scientometrics,

2010(2):387-400.

[5]臧峰宇. 用中国话语体系彰显学术自信[N]. 光明

日报,2018-06-21. 

《东北亚论坛》集中发表东北亚地区社会研究成果,通过双

“一带一路”建设中寻找机遇。语言相通对“一带一路”建

“外循环”相互促进。对内,要给学者搭建良好的期刊发表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54124a237190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