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一)
《一声钟》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广东日报》的附刊。其前身为《广东
日报》的附刊《无所谓报》,自1905年4月(光绪三十一年三月)李
汉生接办《广东日报》后, 报发行的附刊改名为《一声钟》。1905年
5月5日(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一)在香港出版。内容有:文界(杂文
或杂说)、白话、谐文、谐谈、小说、传记、琐闻、艺闻、格致、谈丛、
班本、龙舟、粤讴、诗界等栏目。
《一声钟》创刊后,为配合全国掀起的反美爱国运动,刊登了不
少说唱材料,主张废除美帝国主义的禁华工苛约,向各阶层人民进行广
泛宣传。在“班本”一栏,曾刊出《国民义讨袁世凯》唱词,揭露清廷
权臣袁世凯卖国、媚外的丑态。《一声钟》于1905年底停刊。
《二十世纪大舞台》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1904年10月
(光绪三十年九月)创刊,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及发行。半月刊。主
办人陈去病(佩忍)、熊文通、陈竞全、孙寰镜、孟崇军,实际创办人
国陈去病与汪笑侬。发刊辞为柳亚子所作(署名“亚卢”)。
该刊宣称:“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
思想,为唯一之目的”。内分:论说、传记、小说、传奇、班本、丛谭、
诙谐、文苑、歌谣、批评、纪事、译编、杂录、调查、答问等栏目。刊
出的主要文章有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南唐伶工杨花飞别传》、
静庵《安乐窠传奇》、汪笑侬《长乐老班本》等,卷首还刊有汪笑侬扩
日本名优宫崎寅藏肖像。
《二十世纪大舞台》原定月出两册,但仅出刊二期后,即被清
政府封禁。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杂志目录》(二)第89页载:《二十
世纪大舞台》为日本东京舞台丛报社出版,与一般说法不同。
《二十世纪之支那》
在日本东京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为《民报》的前身。1905
年6月3日(原件上标有:开国纪元4603五月初一)由宋教仁湖南、
湖北、广东、江苏、安徽等几个省的留日学生联合创办。东京中国留学
生会馆发行。主编程家柽,参加编辑和发行工作的有:田桐、白逾桓、
陈天华、刘公、鲁鱼、何谌霖、雷克宇、张炳标、高剑等。初印三千册,
第册120页。
该杂志在《发刊趣意》一文中说:“对于内足以组织完全之国家,
对于外足以御列强之吞噬。于是树二十世纪新支那之旗于支那,此则我
《二十世纪支那》杂志所以发刊之趣意也”。栏目有:论说、学说、政
法、历史、军事、实业、理科、丛录、文苑、图画、时事、时评等。创
刊号印有轩辕黄帝像,并使用黄帝纪元。明显地持反清立场。
1905年8月,黄兴提出《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半数以上社员都已
加入同盟会, 意将该杂志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得到与会社员的赞成。
可是就在8月27 日出现了新的情况, 因为蔡序东在《二十世纪支那》
第二期上发表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东北的阴谋,触怒了日本当局,遭到查禁。 已印好准备发行的刊物
被没收,宋教仁,田桐受法院传讯。1905年9月,《二十世纪之支那》
的物资设备移交给同盟会。 由于日本官方的查禁,使用原来名称已有
困难,经过短期筹备,于同年11月26日改组为《民报》, 成为同盟
会的第一个机关报。
查张静庐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1页,将该杂志作“1904
年创刊”,误。
《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
中国留学组织河南学生会创办的妇女杂志。1907年(光绪三十
三年)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主笔为恨海女士。
该刊以“纠正近世女子教育之谬妄,提倡社会女子,注重道德,
恢复女权”为宗旨。
《二十世纪军国民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1907年11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十
月初八)创刊,在广州出版。周刊。三十二开本,每期八十二页,逢星
期三出版。零售每册一毫五仙。总代理处原设广州十八甫,后迁广州西
荣巷26号。
该报系《国民报》主办人卢谔生个人所筹办。因为社会署名“卢
骚之徒”, 评论激烈,公然主张民主革命,为广州将军所忌,下令巡
警逮捕主办人。卢谔生事先得到风声走避,该报仅出七期,于1908年
初即被迫停刊。
该报政治态度显明,以发刊辞中公开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
民生主义, 主张“锄非种、驱异族”、“推专制、诛独夫”、“均地
权、重共产”,时事评载有《悲哉徐锡麝之友》,报界评刊出《天趣报
知人间羞耻事否耶》,小说有《秋瑾》。辟有本省事、中国事、各国事
及史传、戏曲等专栏。
《二十世纪报》
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刊。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三月)
创刊, 在广州出版。该报的前身的1905年冬(光绪三十一年)创刊的
《群报》,改组后篇幅由一张增至两张。主笔为康梦狂、黄轩曾、邓小
彭、崔肃平。
1906年广东出版的《亚州报》因揭露粤汉铁路的黑幕被封,羊城
各报噤若寒蝉,而《二十世纪报》敢于仗义执言。由于多次揭露清政府
的黑暗面,1906年8 月11月(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南海县知
县奉督抚札饬,传《二十世纪报》记者到衙署问话,训斥该报的著论中
干涉时政。1907年2月10 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周馥派人在
《二十世纪报》捕获革命党人四人。该报因此停刊。
《十日小说》
晚清上海出版的文艺报刊。1909年9月14日(宣统元年八月初一)
创刊, 上海环球社出版。最初三册随《图画日报》附赠。每期有插图,
末为“余墨”,此外全为长篇或短篇小说。短篇每期刊一、二篇,长篇
以《宦海》最有影响,曾出单行本。
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称:曾访得十一册,最后一册为十二
月初一出刊。现存十册,吉林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丁巳》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北京创办的杂志。
《七十二行商报》
广州商会机关报。1906年9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创刊, 该报是在《广州总商会报》停办后,重新集股开办的,在广州
出版。日报,星期日休刊。主办人黄诏平、罗啸#,主笔陈宝尊、陈萝
生。馆设广州太平门外第七甫西向门牌100号。
该报自称以“注重商善两界之机关”及“坚持现在之办路主义”
为宗旨。主要栏目有上谕电传、论说、本报专电、本报专电、本报特别
要闻、本省要闻、中外要闻、时谈、谈屑等。
《七十二行商报》开办之初,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化政策,其
后成为君主立宪派的报纸。革命派报纸常与其论战。民国初,仍坚持拥
护帝制。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下令镇压,该报又为叛乱辩护。1937
年停刊。
《七日镜览》
1870年8月13日(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创刊,在上海出版。周刊。
由英国人主办,上海通问馆印刷。版面狭长,类似《京报》。铅字印刷,
每期九页。内容有:轮船客运广告、洋行与保险行广告、传记、奏稿和
新闻。新闻部分称 “七日镜览”。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部分实物,该
报中缝部位印有“第七次新报”、“第八次 新报”字样。
《人权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11年3月1日(宣统三年二月初一)
创刊,在广州1907出版。日刊。主笔:劳纬孟、陈耿夫、黄浩公、黄
霄九、李孟哲。发行所在广州第八甫。当时广东赌风甚炽,该报宣称:
“对于庇赌官绅,剥夺我人民自由权者,本报攻讦之,不遗余力。”以
“唤起民族思想”为宗旨。据冯自由《革命逸史》介绍:1910年新军起
义失败后,陈耿夫认为在海外宣传革命远不如直接在中国大陆宣传更为
深切而有实效,于是新赴广州,创办《人权报》。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广州的重要言论机关之一。
民国成立后,该报继续发行。编辑人为黄伯器,发行人李文治,
印刷人是胡惠。内分:论说、要件、专电、命令、粤事、通讯、中国新
闻、外国新闻、天声人语、岭南月旦、大陆春秋(即时事短评),其副
刊称《人权报谐部》,有针针见血(杂文)、小说、谈丛、喷饭、班本、
歌曲、粤讴等栏目。
《人道日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香港出版。督印人为李孟哲。
《人道杂志》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似在香港出版。该刊由《平民报》代
理经销。每本售价银二毫半。
该杂志以宣传社会主义为号召,可能与当时香港出版的《人道日
报》有人事上的关联,待考。
《人道新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在香港出版。主办人为陈春生(春
醒)。
《人镜画报》
1907年7月22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创刊,在天津出版。周
刊。 每册售铜元九枚。三月后停刊,共出二十四期。馆址在天津日租
界旭街德安里。主要内容有图画、论说、谭丛、中外新闻及科学小说等。
现存1--24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九经补学报》
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性期刊。1905年8月创刊,由九经补学报馆
编印, 在四川成都出版。月刊。内容分:经学、小学、诸子、史学、
辞章、医学、附录、中西哲学等门类。
现存1--2期,四川省图书馆藏有原件。
《又新日报》
1910年间江西赣州出版的报纸。该报曾参加1910年上海《时报》
和《神州日报 》发起的“全国报界俱进会”。
《又新报》
晚清广州出版的日报。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工艺报》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前北京出版的杂志。1902年在发行所迁
往上海新马路百合里一号。《工会日刊又名四川工会日刊》1905年3
月16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创刊,在四川成都出版。 为成都
商会和农会同人合办的刊物。内容以社会新闻为主,销路不畅。1911
年3月间, 因刊载揭露巡警道周肇祥国忌#会事,周利用权势将其封
禁。该报社同人通电全国,要求主持公道。由于证据确实,得到四川省
谘议局的支持,通过了对周肇祥的弹劾案,清朝政府只得将周肇祥调离
四川。
《工商日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汉口创刊。日报。商务局总办孙询#
等合资创办。该报注重实业、商务。
《工商学报》(北京)
1898年5月(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创刊,北京工商学馆出版。周刊。
北京图书馆藏有《工商学报》第一期。
《工商学报》(上海)
以介绍中外工商界情况为主的期刊。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七月)
创刊,在上海出版。每月四册,逢初二、初九、十六、二十三日发行。
连史纸石印,线装书形式,每期约二十余页。汪大钧(仲虞)创办和主
编,参加编撰和翻译工作的有前《时务报》英文翻译张坤德等。最后一
期为1898年10月出版的第七期。馆址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
该报宣称:“以振兴商业收回利权为宗旨”,“本报论说须关涉
工商学业确有见地者,始予登录”。栏目首列谕旨恭录,依次为奉章案
牍、论说、中国工商情形、译编东西报章、章程律例,附译各种专书。
自第二期起,刊登各货行情及进出口情况等内容。该刊还附有石印图画,
印刷尚称精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1--7期。
《工商学报》(成都)
1910年(宣统二年)创刊,在成都发行。四川留日工商学会协会
出版的期刊。四川省图书馆藏有该刊第一期。
《大中日报》
沈阳出版的进步报纸。1910年7月10日(宣统二年六月初五)创
刊。 由袁毗乔创办,总编辑为沈肝若。每天出版两大张共八版。该报
极力主张保持国权,重视政治时事报道,敢直抒已见,对立宪的虚伪性
经常予以揭露。报纸有仅在东北省有代销处,还远销京津和朝鲜。社址
在大北门外东鹿店街。
1911年1月(宣统二年十二月)该报刊载记者蒋梦梅的来信,叙
述1911 年1 月17(十二月十七日),乘南满汽车到大房时所见日人以
检验鼠疫为名,对民众大肆摧残的情况。同时,该报还揭露了省巡警总
局防疫所真相。为此,报馆在这年曾被捣毁。
该报恢复后,言辞更加激烈,辟有“三知毛瑟”一栏,以辛辣警句抨击
时事,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呼声。
《大中华》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在上海出版。1906年(光绪三
十二年)停刊。
《大公报》(上海)
上海出版的小报。1898年1月1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
日)创刊。 停刊时间不详.
《大公报》(天津)
近代著名日报。1902年6月17日(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创
刊, 在天津出版。日刊。创办人为英敛之。主要由天主教资本家柴天
宠、朱志尧及王郅隆等人投资,也接受过法国传教士和法驻华公使的少
量入股。先后担任主笔的有方定六、刘孟扬、王瀛孙、黄与之、郭定森、
樊子熔、唐梦幻等。主张保皇立宪,最初亲法,以后又亲日,刊头有法
文Lmpaitial字样。社址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主要内容有以通俗
文字撰写的论说、新闻及附件。1916年由安福系财阀王郅隆继续经营。
1925年11月27日停刊,这是早期的《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起,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接办。该
报在小资产阶级及上层知识分子中有广泛的影响赠增出上海、汉口、长
沙、重庆、桂林、香港等版。1949年2月27日,天津解放后,《大公
报》改为《进步日报》。 《大公报》(上海版)于1949年6月17日
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继续出版。1953年元旦《进步日报》与上海
《大公报》合并为天津《大公报》。 1956 年10月1日迁往北京,1966
年9月10日停刊。解放后的《大公报》以报道财政经济为主要内容。
《大风》
1911年11月10日(原件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
十日)创刊,不久改为《大风晚报》。为上海出版的武昌起义时期的战
事号外。
《大风晚报》
原名《大风》。1911年11月10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
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日)创刊。上海发行的辛亥武昌起义战事号外。每
张售铜元二枚。发行所在上海三马路迎宾旅馆。
《大汉日报》
中国洪门民治党纺加拿大部支部机关报。1908年(光绪三十四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创刊。经理黄璧峰、黄树球,编辑及发行人为冯自
由、张儒伯、黄希纯。早年曾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改名《大
汉公报》,现继续出版,每日发行三千余份。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报
纸。据冯自由回忆,该报创刊于1910年,是中国洪门致公堂机关报。
《大汉公报》
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1日(宣统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创刊。
《大汉民报》
湖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起义后创办的报纸。 初创时称《湘省
大汉报》, 911年11月1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九
月十一日)起, 改为《大汉民报》。在长沙出版。由杨宗实邀集李任
民、刘#、游大瀛等出资创办。原为四开四版一小张,改名后,日出对
开一大张。社址设在曾子庙,又一说为顺星桥枣园。
改称后,刊有《发刊辞》。开宗明义第一句就产:“天下者,天
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痛斥清廷钳制舆论,说该刊的创刊是
“举二百六十余年中蕴蓄抑郁之气而畅所欲言”,在历史上“放一特别
光明”。1912年3月,《大汉民报》因发“号外”,得罪了由谭延#改
编、 控制的第四师师长王隆中,被都督府罚令停刊七日,报社被军人
捣毁,工作人员亦遭逮捕。此时,都督一职已被立宪派谭延#窃据,原
革命派人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遭到反动势力暗杀,《大汉民报》政
治上陷于孤立,经费也受到立宪派阻挠,无法继续出版,仅出四个多月
即告夭折。参见《湘省大汉报》。
《大汉报》(汉口)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所出版的第一家报纸。1911年10月15日(宣
统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武昌起义后的第五天创刊。胡石庵(原名人杰,
兴中会员)在汉口军政府分府的支持和津贴下,于汉口歆生路大成印刷
公司内设馆出版。《大汉报》整个编辑工作曾由胡石庵一人承担,自作、
自抄、自编、自校。创刊号上正式使用黄帝纪元,公开“中华民国军政
府”名义发表檄文和新闻专电。为了宣扬革命的声势,胡石庵臆造了许
多各地独立和起义的消息。每日数达二万多份。汉口失守后,该报迁武
昌出版。后来由于《大汉报》倾向民党,为黎元洪所不满,二次革命爆
发,编辑余慈航被惨杀。段祺瑞督鄂期间,《大汉报》曾遭封禁,胡石
庵等被捕入狱。1917年复刊,1927年胡石庵病故后停刊。
《大汉报》(上海)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0日(宣统
三年九月二十日)创刊,由原江苏巡抚、改变旗号后成为江苏都督的程
德全拔款一千二百元创办。主持人为张涵秋,陈去病任主编。每天出版
四开小报两张,共四版。骨国产竹帘纸单面印刷。开始用石印印刷,全
部赠阅。发行所设在苏州沧浪亭对面的可园。11月21日(十月初一)
起改用铅字印刷,期数另起,除赠阅外,销售全国各地。后因程德全的
都督府移驻南京,停止拔款,该报于12月21日(十一月初二)停刊。
该报声称宗旨为:“以张吾民族之气,而助民国之成,并提倡民主主义,
以亟图社会之升平,获共和之幸福”。
原上海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藏有1911年11月的部分原件。
《大汉报晚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
三年九月十三日)创刊。
《大汉国民报》
1911年12月17日(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创刊,在成都出版。
日刊。1912年2月27日起改名为《中华民国报》,后与《四川公报》
合并, 改名为《国民公报》。《国民公报》于1912年4月22日出第1
号,至1935年5月停刊,共计出版了7925 号,1936年8月1日重新
改组,迁往重庆出版,自新1号开始。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大汉新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三年九
月十三日)创刊。
《大汉滇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纸。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
昆明出版。
《大共和日报》
1912年1月4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创刊,在上海出版。
日刊。章太炎主办。线装书形式。馆设上海英租界福州路20号。该报
发刊辞称:“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秕政。”与孙中山、黄兴持反对
立 场。主要栏目有:专件、丛录、小说、传奇、文苑、来稿、杂俎等。
《大共和日报》与《太平洋报》在1912年6月间展开过论战。 章太炎
组织了中华民国联合会,与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公开闹分裂,《大共和
日报》便是这个小政党的机关报。1912年5月转为共和党的报纸,后又
成为进步党的报纸。1915年6月30日停刊,共出1251号。
《大同日报》(北京)
前身为日本东京刊行的《大同报》月刊。1908年3月27 日(光
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日刊,在北京出版。为清宗室恒钧等主
办。编缉荣华卿、林质生、王藻轩、恒叙达。每日出版两大张,月售大
洋六角。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
该报“以鼓吹立宪,融和满汉为唯一宗旨”。后与《帝国日报》
合并,为《帝国大同日报》,时已辛亥革命前夕。
《大同报》(上海)
基督教刊物。1904年2月29日(光绪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创刊,
上海广学会出版。周刊。至1914年12月止,共出刊538期。1915年1
月起,改为《大同日报》,卷期另起,1917年停刊。高葆真任主笔。馆
址在上海福州路。
栏目分说:社说、外论、西报选译、西书选译、智丛、艺文杂
纂、新闻选译等。译著材料较丰富,包括哲学、教育、历史、宗教、农
业、动植物等。该刊附有插图及照片,当时摄影初到中国,该刊替文人
名士摄影,刊入杂志,要求被摄者供销若干份,以广销路。这种发行办
法,在中国新闻史上亦属罕见。
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大同报》(日本.东京)
在日本出版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杂志。1907年6月29 日(光绪三
十三年五月十九日)创刊,东京大同报社编印,北京大同报社发行。月
刊,实际末按月出版,共出七期。编辑兼发行者署名叔达,其主干人物
为留日学生有恒钧、(十丰)、乌泽声等。恒多钧为清宗室,主张君主
立宪。主要撰稿人有恒钧、乌泽声、穆都哩、佩华、隆福和荣陲等。印
刷者为上村龙之助。编辑所和事务所设在日本东京早稻田鹤卷町493号
大同报社,从第四期(1907年11月10日)起,迁至早稻田鹤卷町285
号。发行所北京大同报社,在北京崇文门方巾巷公益报馆内。
该报宗旨为:“一、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二、主张开国会以
建设责任政府;三、主张满汉人民平等;四、主张统合满汉蒙回藏为一
大国民。”内分图画、论说、论著、评著、来稿等专栏。
1908年3月27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大同日报》,
日出两张大张。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
该报第一期初版标五月望口(1907年6月25日)发行的同时, 又
标阳历七月一日发行,而第一期再版本则标明初版的出版、发行日期为
六月廿九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1907年到1908年的1--7期。
《大同学录》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间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1901年底,
已停刊。
《大同晨报》
晚清在旧金山出版的报刊。仅见于戈振《中国报学史》。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3)
作者:佚名 转贴自:五洲传媒网 点击数:149
《珠江画报》
清末在广州出版的报刊。
《珠江镜》
广州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春创刊。总编辑兼督印人何言,撰述人觉
时、敌攻、彰武、浒亚等。每天出报纸睛张,星期日停派。
自述其宗旨为:“言论一主公平,凡关于大局得失,而必须尽提斯警觉,使一切无智识之辈皆在可怜之。
应能知过悔悟,日进文明。”主要栏目有;论说、路事、初稿、粤闻、本国、外国、交涉、电音、专件、港
闻、谐文、趣言、谈丛、小说、什志、粤讴、班本等。
出刊不久,即因揭露粤汉铁路事件中清政府和豪绅互相勾结把持粤汉路局的黑幕,遭到清政府迫害,
不能在广州继续出版。于5 月3日暂时停刊。同年5月27日迁往香港继续出版。总发行所在香港辅道中
门牌9号三楼。
6月上旬该报增添“汉镜”一门,专事激起主族主义的革命情绪。因揭露商墨吏遭忌,1906年7月9日
起被禁止在广州发售。由于销路受影响,7月10日发布传单,宣布暂时停刊,自后未再出版。
《蚕丛》
1910年11月创刊,成都蚕丛报馆出版。月刊。
主要内容为介绍蚕桑方面的技术、知识。
现存最后一期为1911年6月出版的第八期。四川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蚕业白话演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由四川蚕桑公社出版。仅风于《重庆商会公报》1905年第十五期。
《蚕学月报》
1904年(光绪三十年)间出版。武昌农务学堂印行。赵叔彝主编。月刊。仅见于《启蒙通俗报》1904
年第三期。
《蚕学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广东蚕业学堂出版。全年十册。
现存最后一期为1910年出版的第11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1--11期。
《秦中日报》
清末西安出版的报纸。日刊。《民立报》在陕西地区的发行工作,即由《秦中日报》代理。仅见于《民
立报》1911年10月19日广告。
《秦中书局汇报》
陕西出版的早期报刊之一。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创刊。半月刊。每期20--30多页,装订成册,
线装书形式。
《秦中官报》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夏)创刊。1906年前由陕西课吏馆选 印,后改由西安法政学堂出版。初为旬
刊。1904年即已改为五日刊,全年出了六十期。1905年曾改名《秦报》。一直出版到1908年,后又改
名《秦中官报》,每月六期。仍由课吏馆印。出至1911年,改称《秦中公报》。连史纸单面印刷。线装
本。每期二十张左右。
栏目分:谕旨恭录、枢廷政要、关辅政编、直省政略、时事日钞、秦事类编、直省文牍、外报汇抄、
艺文存略、路透电音(国际新闻)等。奏事类编占篇幅最多,约有一半左右。
甘肃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均
藏有部分原件。
《秦报》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创刊时称《秦中官报》,为旬刊, 在西安出版。1904年改为五日刊,1905
年改名《秦报》。
参见《秦中官报》条。
《秦陇报》
1907年8月28日(光绪三十三年七月二十日)创刊。为留日陕甘学生创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期刊。
在日本东京出版。月刊。编辑兼发行者:秦陇报社。党积岭、郗朝俊、高又民等主编。经理人为杨铭源。
仅出过一期即因内部意见不合,于1908年分为《关陇》与《夏声》出版。
主要栏目有:论说、政治、教育、实业、军事、时评、译件、小说、文苑、新闻、关陇汇闻、选稿等。
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泰东日报》
1908年11月3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十)创刊,在大连出版。日刊。该报由日本人金子平吉创办,
受满州铁路公司的津贴。初创时每日出四页,后增至八页。
《桂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间创刊,在广西出版。由广西铁路公所发行。
该刊宣称:“以振兴本省路矿,提倡地方自治”为宗旨。仅见于《东方杂志》1908年7月23日第五卷
第六号。
《桂林白话报》
1910年(宣统二年)间出版,在广西桂林发行。曾多次揭露永福县知县叶霖森劣迹。叶曾函求报馆稍
留面子,报社不予理睬,仍不断揭发和批斥。叶霖老羞成怒,一面通禀其上级官署,要求取缔,一百刊布
传单,攻击该报。《民立报》曾将全文照录,冠以《小民贼仇报传单》标题。详见1911年2月9日的《民
立报》。
《郴州政学征信报》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创刊,在湖南郴州出版。三日刊。木刻毛边纸印,每期四页,每月合订一册。
主要分:上谕、馆说、奏议、时论、格致、时事等专栏。除馆说外,几乎全部转载外省报纸。立论馆
张君主立宪。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现存1902提上半年的五册。
《格致汇编》
1876年2月(光绪二年正月)创刊,在上海出版。初为月刊,第五年(1890年)起改为季刊。由英
国人傅兰雅(John Fryer)编辑,格致书室发售。其前为1872年夏北京出版的《中西闻见录》。
该刊曾一再重印,重印时往往补入一部分内容,如光绪二年正月出版的第一年第一卷,在光绪十九年
重印时补入《猴鸟记数说》一稿。
该刊对数、理、化、生物、医学都有介绍,偶而还有科学家传记。在介绍机械时,常常附有插图,使
之更加明#。
该刊出至第四年第十二卷(1882年1月)后停刊。1890年(光绪十六年春季)以第五年第一卷算继
续出版。改为季刊。
现存1876--1882年的第1--7卷。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格致益闻汇报》
1879年3月16日(光绪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创刊的《益闻录》,于1898年8月17日(光绪
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与《格致新报》合并,易名《格致益闻汇报》,每星期发行二次。以“使阅者知西学
而识时务”为宗旨。
1899年8月9日(光绪二十五年七月 初四)改称《汇报》。
详见《汇报》和《益闻录》条。
《格致新报》
1898年3月13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五)创刊,在上海出版。朱开甲、王显理主编。旬刊。上海格
致新报馆出版,商务印书馆承印。连史纸石印,印刷精良,首册精送,以后则需订阅或零售。1898年8月
即停刊,与《益闻录》合并为每周两期的《格致益闻汇报》,改为铅印。编辑部在天主堂街29号。
该报内容主要是连载生物学、物理学等著作。栏目有:论说、科学问答、格致新义、时事新闻等。共
出了16期。报馆一度又设学舍, 请教士演讲,并衬地试验,且可代购理代器械。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格致新闻》,误。《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沿误。
《真光月报》
著名的基督教报刊。1902年2月(光绪二十八年)创刊,在广州出版。由驻粤传道的南美浸信会教士
罗弼创办,陈禹廷协理。湛罗弼为主笔,廖卓庵(云翔)为付主笔。编辑部在沙面美华书局内。初创时为
有光纸,线装本。每月出一册,每册32--38面。用四号字印刷。
栏目有:论说、故事、教会新闻、时事新闻等。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改名《真光报》,扩充篇幅
到57--60面。栏目有经筵、教镜、灵粮、传记、新闻等。
1910年(宣统二年)改用新闻纸,洋装。
1912年出《真光报附张》,栏目有:故事新闻、时事新闻、周刊。《真光报》不再刊登新闻,仍是月
刊。
1915年《真光报附张》停刊。仍将新闻编入正册,改名为《真光》,为半月刊。每册约40面。
1917年又改名为《真光杂志》。栏目有:画图、布道要论、圣约说林等。前月刊。篇幅略为护大,每
册48--50面。
1923年又复改为月刊。第册60面。1925年5月从25卷起迁上海出版。1942年停刊。
《真光报》
原名《真光月报》,广州出版的基督教刊物。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改名《真光报》。原来每期不
到二十张,后来扩充为三十张左右。
该报取名《真光》意为“发扬基督真理之光”,所以多录教事,政治新闻则从略。
详见《真光月报》条。
《真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间创刊,在香港出版。陈自觉任主编。前身为《实报》,因营业不振,不久
就易主,改名《真报》出刊,言论日趋激烈,与《实报》迥异。
1913年袁世凯自宁赣战役后,进一步加强对南方各省的控制,为其复辟帝制作准备,该报予以揭露和
抨击,因遭禁止。1915年停刊。
《获卫报》
1910年(宣统二年)创刊,上海永年人寿保卫金有限公司编印。
现存1910年6月出版的第二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晋阳日报》
清末太原出版的报纸。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晋阳公报》
同盟会山西支部创办的革命报纸。1908年2月(光绪三十四年一月 )创刊,在太原出版。原为三、
六、九刊,月出九期。自1911年(宣统三年)起改为间日刊。总编辑王用宾,经理刘锦若,编辑、记者
有武缵绪、仇天#、张树帜、蒋虎臣等。就晋阳报馆旧址开办。
1910年(宣统二年)春,山西巡抚丁宝铨以铲烟为名,发动官兵在交城、文水等地屠杀一百余名老百
姓,该报特派记者到现场采访,对屠杀事件作了连续报道,并发表评论,谴靓清吏残民的罪行,进行革命
宣传。清朝地方当局十分惊慌,即罗织罪名,将报馆封禁。记者张树帜、蒋虎臣被捕入狱,刘锦若“交地方
官严加管束”,其他和报社有来往的社会人士也受株连,十来人遭到放逐和监视。主编王用宾因事先得到风
声逃往北京,才幸免。1911年(宣统三年)太原光复后,《晋阳公报》改为《山西民报》继续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晋阳白话报》
山西省出版的革命刊物。1906年10月9日(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创刊,在太原出版。三日
刊。王用宾主编,景定成、刘锦若、景耀月等人撰稿。
该报前身为《晋学报》,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因言论激烈被地方当局封禁。
《晋阳学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刊,在山西太原出版。宠全震等创办。
该报“以济教育之穷,启颛蒙之智”为宗旨。
《晋报》
山西省出版的官报。1902年8月4日(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一)创刊,在太原出版。五日刊,全年出
七十二期。每期一张。每年报价三两,在全国报价最贵的报纸之一。主笔程浦、该报在李提摩太、沈仲礼
的支持下创办,并得到外国人的保护。
该报声称“以开速民智”为宗旨。内有:上谕、中外交涉、新闻、京师及各省新闻、本省新闻、各国新
闻、京报选录、专件、告白等栏目。但新闻大多采京沪 ,时效很差。西学辑存,大都从教科书中掇拾而得。
并无专人任方员。
该报虽是私人集股创办,但印刷的经费每年由藩库支付,到年底各州县衙门将一年报费缴时再还给藩库,
并由巡扶衙署札饬各处,使州县向民间强派。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间增出白话演说报一种,附报分送。
原上海市合众图书馆藏有1902年12月30日原件一份。
《晋学报》
在同盟会山西支部领导下的革命报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刊,在山西太原出版。主编王用宾,
编辑郭可阶、梁颂光。出版不久,即改组为《晋阳白话报》。
《晋乘》
山西留日学生所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期刊。1907年9月15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八)创刊,在日
本东京出版。编辑兼发行者署晋乘杂志社,由山西留日学生景定成、景耀月、谷思慎、荣炳、荣福桐等主
持。社址在东京神田区仲猿氏町5备地。
该刊宣称其宗旨为:“发扬国粹、融化文明、提倡自治、奖励实业、收复路矿、经营蒙盟。”内容有:
图画、论著、晋语、文艺、附录等。侧重论著一栏。二十四开本。第一期用小字印刷,自第二期起改用大
字印刷。刊物大多采用白话,文字通俗易懂。共出三期,名为月刊,实为不定期刊物。最后一期出版于1908
年6月5日。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作《晋声》,实乃《晋乘》之误。
《夏声》
1908年2月26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创刊,为陕甘留日学生所组织的刊物。由《秦陇报》
改组而成。月刊。编辑兼发行者:夏声杂志社。主要撰稿人有侠魔、尊侠等。于右任、张季鸾也在刊发表
诗文。社址在日本东京小石川区第六町40番地。
该刊“以开通风气,#除敝俗,灌输最新学说,发挥固有文明,以彭舞国民精神”为宗旨。栏目有:论
著、时评、学艺、杂纂、时事汇录、列国时局一览、附录等。第七期增加了用白话写的通俗讲话一栏。
现存最后一期为1909年9月5日出版的第九期。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原上海历
史文献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夏报》
同情革命的进步报纸。1911年2月13日(宣统三年正月十五)创刊,在汉口出版。创办人高汉声,
编辑人彭义民。编辑部设在汉口歆生路,发行所在汉口河街。
该报声称以“提倡实业、增进文化”为宗旨,强调言文化 务求忠实,主张力求正确,记载要求详悉,材
料尽可能丰富,消息力争敏捷。当时其他报纸评为“颇敢言,允为后起之秀”。因登载清军三十一标管带肖
国斌史妹通奸事,被肖国斌率兵捣毁。后肖怀疑该文为部下胡祖舜所写,乃派兵监视,胡遂以新闻记者名
义上告鄂督瑞#。瑞#不得不派人查办,《夏报》得以暂时维持。不久,终因直言被禁。
见《民立报》1911年10月8日。
《振华五日大事记》
提倡新学的时事性刊物。1907年4月(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创刊,在出版。五日刊。每期三十二开本
一小册,约二十余面。主办人为莫梓#,编辑撰人有愚公、微全、铁樵、达生、轩胄、亚魂。印刷发行所
在广州大新街136号振华排印所。
主要栏目有:论说、群言、学理、专件、世界大事、中国大事、本省大事、浅说白话、谐文、谐谈、
粤声、班本、词苑、小说等。以纪述国内外大事与新知识为主。1908年1月25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
二十五日)出版至五十一期停刊。停刊后,莫梓#于同年春另创《半星期报》,内容与此刊相仿。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振群丛报》
1907年12月4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创刊,在上海出版。由振群学社编印。号称月刊,
实际上不能按时出版。主编李葭荣、王之瑞。发行人潘书玉。每册售介二角。社址在上海北广西路宝泰里。
该刊宣称以“开通民智,造就立宪国民之资格”为宗旨。主要栏目有:法政、史学、地学、理化、工艺、
算学、外国文、文苑、小说、杂俎、大事记等。实系集文、理、时事于一书的综合性刊物。
现存两期,第二期为.1908年1月出刊。四川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分别藏有部分原件。
《热诚》
1910年10月7日(宣统二年九月初五)创刊,在日本东京编辑发行。旬刊。 蓝公武主编。社址在上
海四马路望平街秋星社内。
该刊声称:“以鼓吹速开国会,输入世界智识,革新国民精神”为宗旨。内有
:论说、时评、世界纪事、中国纪事、译丛、杂录、文艺等栏目。
现存1--3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见《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创刊号广告。
《紧报》(午报)
辛亥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时事号外。1911年10月下旬(宣统三年九月初)出版。
《晓钟报》
1910年(宣统二年)创刊,在广东出版。浓友士编。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简称《特选撮要》。英文名:Monthly Magazine
1823年7月(道光癸末年六月)创刊, 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在巴达维亚(Batavia,现名雅加达)
出版的月刊。封面在左下方有“尚德者纂”字样:右上方有:“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英籍传教士麦都思
(st )主编。竹纸木刻印刷,每册八页。1826年(首光六年)停刊,共出四卷。
该刊声称是继承米怜《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事业,序文中说:“书名虽改,而理仍旧矣。”主要栏目
有:宗教、时事、历史、地理及杂俎等。刊有中国及东南亚地图,且有爪哇等地区的介绍。在介绍该地区
的风土人情时,用的是语体文。
《钱塘高等小学校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杭州钱塘高等小学校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有1907年6月、12月及1908年6月出版的原件。
《铁路公言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春创刊,在广州出版。发起人为黎国廉、钟锡璜。
该报因粤汉路风潮所引起,代表铁路股东的利益。栏目分:论说、路事要闻、本省路事、本国路事、
本省要闻、京省要闻、外国要闻等,不设谐部。宣称:“俟风潮既息,大局已定,即行停刊”,估计出刊时
间不长。
《铁路界》
为留日铁路专业学生所组织的“中国铁路研究会”的会刊。1910年7月20 日(宣统二年六月十四日)
创刊,日本东京中国铁路研究会编辑部编辑发行。两月刊。张大义任总编辑。
以“研究铁路学术,启发中国铁路知识,讨论中国铁路利弊,联络同志感情”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
说、时评、历史、学科、谈丛、专件、调查、文苑、中国铁路大事记、本会纪事、中国铁路研究会章程等。
四川省图书馆藏有第1号。
《笑报》
晚清文艺小报,内容侧重于“花事”(妓院琐闻)。1987年10月20日(光绪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创刊,在上海出版。编辑人自题笑笑人。报馆附设在四马路《苏海汇报》易主,盘给《大公报》(上海出
版的小报), (笑报)因而停刊。 1898年2月中旬又再度出版。
该报文字占两版,大都开头是一篇长文章,接下去为纪事,纪事之首往往是一两笑笑,最后附有诗歌,
大多是赠妓女的作品。用本纸印刷,每张售钱五文。
《笑林报》(杭州)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创刊,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停刊。在杭州出版。秦瑾生主办。光连纸
印刷。
《笑林报》(上海)
晚清上海出版的小报。1901年3月(光绪二十七年一月)创刊。日刊。1910 年(宣统二年)末,曾
一度停刊,1911年2月3日(宣统三年正月初五)又重新出版。每份初售价九文,用瑞典纸印,涨价时改
为有光纸印,售价十文。馆设四马路西大街迎春坊二弄口。
1905年之前,版式类似《繁体报》,内容以高谈风月,介绍妓女为主。之后,版面有较大改进,广告
占三分之二,新闻、纪事、论著分类排列。大致可分为:“首篇”、“笑林本旨”、“博物志”、“官场现形记”、“春
江花月”、“各地芳讯”、“粉墨丛谈”、“沪滨闻见”、“海外奇谈”、“京华新语”、“寓言”、“谈丛”、“翰墨”等专栏。
此外,还刊有长短篇小说。该报的最佳栏目为“笑林”,除游戏文字外,兼刊有关政治、社会以至于科学的
论著。新闻纪事与杂文也多具有极其辛辣的讽刺意味。
《笑笑报》
1898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创刊,在上海出版。 每张五文,馆设上海四马路石
路北首元记石库门内。
该报广告宣称:“创设斯报非图弋利,籍遗闲情。本埠外埠轶事奇闻,广行刺访,以嘻笑之谈,博诸君
之一笑,谑不伤雅,尚其鉴之。
《第一晋话报》
在日本东京出版的革命刊物。1905年7月(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创刊。 由山西同乡会编辑。同盟会
会员景定成、王用宾、刘锦若、景太昭等担任编辑。月刊。以山西太原师范学堂及教育研究会为总发行所。
主要栏目有:社说、地理、历史、教育、实业、紧要新闻(本省、各省、各国)、时评、小说、诗歌
等。因言论激烈,被山西地方当局禁止出口。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出至九期后停刊。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徐家汇报》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间在上海出版。《知新报》1900年5月28 日出版的第119册录有该报新
闻。
《爱国白话报》
晚清上海出版的白话报刊。见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爱国报》(北京)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在北京出版。为通俗性刊物,民国成立后尚在出版。
《爱国报》(上海)
1911年5月24日(宣统二十七年十月)创刊,在山东青岛出版。周刊。 每期对开一张。原为朱淇创
办,属民办的改良派报刊。1903年5 月(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山东巡抚周馥命候初道朱钟琪接办,由
商务局拨给三千两银子,以后又陆续接受官方津贴,成为半官方的报纸。
栏目有:谕旨、论说、电报、北京新闻、各省新闻、德国新闻、各国新闻、山东新闻、本埠新闻和专
件等。
山东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胶澳官报》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创刊,在青岛出版。由当时占领青岛的德国政厅创办,为德国政府的喉舌。
该刊为书本形式,约十六开大小,用中文和德文合刊。
《旅客》(星期报)
1908年9月创刊,上海进行社出版。周刊。1911年(宣统三年)停刊。
栏目有:社论、选录、记事、小说等。
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高山国》
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创刊,在台湾出版。日本众议员佐佐木安五郎主持。后因报道台
湾总督屠杀革命党人而轰动全台湾。1901年1月又改为日报。 同年12月29日被迫停刊。
《竞业旬报》
清末青年知识分子团体“竞业学会”(以中国公学学生为核心)的机关刊物。1906年10月28日(光绪
三十二年九月十一日)创刊,在上海出版。编辑及发行人:前期为傅熊湘(君剑)、谢消庄、丁慧仙,后
期是胡适。每期六十页左右。发行所在上海美租界爱而近路庆祥里竞业旬报发行所。宣称“本报宗旨注重于
振兴教育,提倡民气,改良社会,主张自治”。用浅近俚语写作。
栏目有:图画、社说、军事、商业、传记、文苑、歌谣、小说、杂俎、通信、专件等。
现存最后一期为1909年2月1日(已酉年正月十一月)出版的第41期,山东大学图书馆与四川省图
书馆处藏有部分原件。
《竞立杜小说月报》
190711月3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创刊, 上海竞立小说月报社出版。总编译者为彭俞(亚
东破佛)。月刊。社址在上海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首惠福里一弄。
该刊提出以“保存国粹”“革除陋习”“扩张民权”为宗旨。主要栏目有:画图、社说、时评、介绍新著、文
艺、杂志等,以小说为主, 小说创作与翻译并重。对清廷抨击尖锐、社说与时评多涉及政治。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第1--2期。
《资政院公报》
1911年8月创刊,北京资政院秘书厅出版。名为日刊,实为不定期刊, 至1911年11月才出了第十
五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部分原件。
《唐番公报》
早期在美国刊行的中文报刊。1875年(光绪元年)创刊,加利福尼亚州三藩市(现为旧金山)出版。
《朔望报》
1911年7月10日(宣统三年六月十五日)创刊,宁波朔望报社出版。 总发行所:朔望报社事务所,
在宁波日升街。洋装书本式。社长天恨(应彦开),编辑主任沧浪、化尘。
该报声称:“组织是报以唤起国民爱国思想,鼓吹国民尚武精神,灌输学术,针砭社会为宗旨。”主要
栏目有:社论、学艺、学说、文坛、诗词、图画、小说、谈丛、笑林、史传、记事、短评、专件等。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一期。
《益友新报》
清末保皇会在海外的言论机关。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创刊,在菲律宾岷埠出版。由广东人潘庶藩
为经理兼总编辑。自备印刷机及中文铅字,支持保皇立宪。开办一年多以后,改组为《岷益报》继续出版,
不久即停刊。
《益文月报》
1887年夏(光绪十三年六月)创刊,在汉口出版。月刊。木版印,每册三十页左右。
该刊有载:天文、地理、格物之学;次述新机械、新技术及各地新闻,最后录有诗词赋及医学常识。
是一本综合性的杂志。
《益报》
1875年7月16日(光绪元年六月十四日)创刊,在上海出版。1875年12月4日(光绪元年十一月
初七)即停刊,总理葛理(英国人),主笔朱莲生。
前身是1874年在上海创刊的《汇报》,至同年9月1日由葛理出面承顶,因无起色,便改组为《益
报》,特聘朱莲生任主笔,年底朱辞职,该报停刊。
《益画新报》
1880年(光绪六年)创刊,上海中国教书会编。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第32年(1911年)的3、6两期和第34年(1913 年)的第4期。
《益闻录》
天主教的舆论机关。1879年3月16日(光绪五年二月二十四日)创刊, 在上海出版。初为半月刊,
末久即改为周刊。由李#主编。1898年8月17 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一)与《格致新报》合并,改名
《格致益闻汇报》, 每星期发行两次。 1899年8月9 日(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初四)第一百期起简称《汇
报》(Revue PourTous),并分别出版《时事汇录》和《科学杂志》。(《时事汇录》每周出刊两次, 《科
学杂志》每周出版一次。 《科学杂志》因主要撰稿人比利时赫师慎(VanHee)回国而停刊.1912年改名
《圣教杂志》,月刊。馆设上海徐家汇。
主要栏目有:谕旨恭录、论说、摘译、新闻、教事汇登、科普、京报选录、诗歌等。
现最后一期是第761号,1898年3月出版。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均藏有部分
原件。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益闻录》“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又简称《汇报》”,误。《全国中文期
刊联合目录》第935页,沿误。
又,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入《上海市通志馆期刊》均作“1878年创刊”,亦误。
《益智新录》
英文名:A Miscellany of Useful Knowledge
1876年(光绪二年)创刊,为上海《万国公报》增出的科学杂志,停刊时间不详。
又一说称《益智新报》。《浦东》(1907)
1907年5月7日(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上海浦东同人会浦东社主办。创
办人瞿钺等。每月三期,逢五发行。四开八版。社址上海市万聚码头信成银行楼上。
主要栏目有:上谕、社文、教育谈、专件、里闻纪要、会务报告、实业谈、小说等。
1913年5月16日起改名《新浦东》,由许言、倪而墨、倪菊裳、王通九、 金韫冰、唐筱春主办,每
半月一刊,自1915年起改为旬刊,1921年2月25 日起又改为周刊,抗日战争期间曾停刊,1948年1
月1日复刊,号数续前。
该刊创刊日期是根据原件1909年3月16日第70号推算。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浦东中学校杂志》
1909年11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创刊,在上海出版。由浦东中学校编辑发行。顾次
英、黄炎培编述。洋装书本式,每期160页左右。 定价银无壹元。第二期为1909年(宣统元年十一月)
出版。总发行所在上海英租界棋盘街中国图书公司。
主要栏目有:图画、绪言、记载、撰述、杂著、栏友会记言、学校大事记等。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第1--2期。
《浙江五日报》
又名《浙报》。1902年2月18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一日)创刊, 在杭州出版。五日刊。半年后
改为《浙江新政交儆报》。该刊以新闻为主,分交涉近闻、京外新闻、本省新闻、译各国新闻、农商工艺
新闻等栏。此外每期刊有谕旨恭录、谕旨补要、奏议、专件、论说等。新闻全用四字标题。
查《浙江五日报》第一期目录有吴忠怀《述创设浙报宗旨》一文,可见该报即是《浙报》。
现存第1--6、15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浙江日报》
1908年5月24日(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创刊,在杭州出版。日刊。 每天出版两张半。经理
贵翰香,主笔胡晴波、孙佑臣。浙江光复后停刊。馆设杭州拱宸桥大马路,事务所在杭州城内保佑坊大街。
主要栏目有:交旨、上谕、宫门抄、论说、本地琐闻、各地琐闻、各国新闻、专件、官场纪事、商市
行情等。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浙江月刊》
1903年3月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有1903年3--12月出刊的1--10
期。
《浙江白话报》
1909年(宣统元年)间创刊,在杭州出版。日刊。在满人贵翰香的支持下,由许祖谦担任主笔,不久
即与杭辛斋所办的《白话新报》合并为《浙江白话新报》。据项士元《浙江新闻史》载:“1910年4月由
穆诗樵介绍, 合组《浙江白话报》与《白话新报》为《浙江白话新报》。”按浙江图书馆现存的《浙江白
话新报》原件推断,两报合并应在1910的2月间。据钟韵玉、 樊迪民《从浙江白话报到汉民
日报》(《新闻研究资料》总二十九辑)一文回忆,《浙江白话报》创刊于1910年秋,但浙江图书馆藏
有有1909 年出版的《浙江白话报画报》, 可见该报创刊当在1909年间。
《浙江白话新报》
1910年2月11日(宣统二元正月初二)创刊,在杭州出版。 由《白话新报》与《浙江白话报》合并
而成。日出两大张。武昌起义后,新闻激增,该报倾向民主革命,于10月下旬(九月朔)扩充篇幅,每天
出刊三大张。主任为杭辛斋。馆设杭州佑圣观巷。总发行所在杭州羊坝头下首。第一、四版为告白,第二、
三版是新闻。栏目有:电传阁钞、上谕、文旨、演说、要闻选录、民隐、小说、要件、本省新闻、文苑等。
上述创刊日期,是据原件推算。
浙江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项士元《浙江新闻史》称:“发刊于1910年秋”,疑误。
《浙江地方自治筹办处文报》
地方性的自治筹办处公报。1909年(宣统元年)创刊。刊期不详。浙江地方自治筹办处出版。由浙江
官纸印刷总局代印。线装书形式,有光纸铅印,有边框中缝而无界栏。
主要栏目为:请示报告、通知、批示、覆函及自治研究所职员衔名详报等。
浙江省图书馆藏有宣统元年出版的第二期原件一册。
《浙江官报》
1909年8月(宣统元年七月)创刊,杭州浙江省官报局出版。周刊。 有光线铅印,线装书形式,有
边框。封面有浙江巡抚增韬的谕札。除每年起算的期数外,另有总期数。第一年出了二十二期,第二年出
了五十五期,1911年11月出至五十一期后停刊。馆址杭州上扇子巷官报局。
该刊声称:“浙江官报原为全省政事发表机关而设。”又说:“如有谕旨部文及院司各署局通饬之件为官
报所已载,而正式公文尚末奉到者,各该属接阅官报,即可遵照妥速办理,以免迟误。”主要栏目有:谕旨
(上谕、交旨)、奏摺、文牍、函电、法令、调查、表式等。该官报所载谕旨、部文具有法令效力。1911
年浙江光复之际,开始改为《浙江军政府官报》,不久又改称《浙江公报》。
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浙江教育官报》
浙江省的教育行政公报。1908年8月6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十)创刊。杭州浙江学务公所出版。
月出一册,每月逢十出版,六月、十二月各停刊一册,全年十册。每册七十页左右。铅印,有光纸单面印
刷,线装书形式,有边框和界栏。由五人负责编纂,编定后,由总务课检查体例,呈稿审定休刊。浙江省
各府、厅、州、县及各局、所、学堂均有规定销数,必须订阅。总发行所:浙江学务公所。
主要栏目有:谕旨、章奏、文牍、学制、科学、图书、论说、报告、杂纂、别录等。
1912年以后,浙江教育厅成立,该刊成为《浙江教育月刊》。
现存1--96期,第96期为1911年10月出版,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藏有原件。
《浙江禁烟官报》
1908年10月创刊,杭州浙江禁烟处出版。旬刊。
现存最后一册为1910年出版的第35期,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浙江新政交儆报》
又名《新政交儆报》。
前身为1902年2月18日(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一日)创刊的《浙江五日报》, 年夏天改名《浙江
新政交儆报》。月出一册,每月一日出报,十二月为十六日出报。由陈锦文主办。线装,毛边纸单面铅印。
每期40页。各埠邮政局代为发行。每季售价五角。馆址设在杭州法轮寺上首浙报馆内。
该报宣称以”扩闻见,去壅蔽“为宗旨。主要栏目有:本馆论说、谕旨、奏议、交涉近闻、京外新闻、
本省新闻、农工商艺新闻、译各国新闻、专件、告白、来函等。
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浙江潮》
浙江留日学生出版的革命期刊。1903年2月17 日(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创刊,浙江同乡会杂
志部编。实际负责编辑和出版的是孙翼中、蒋智由、蒋方震、许寿裳、王嘉#等。主要撰稿人除上述诸人
外还有:陈#、陈威、何#时、沈沂、鲁迅等。月刊。每册180页,三十二开本,洋装一册。 每册卷首
均有一幅彩色地图 和浙江名人、胜景播图三、四页。馆设东京神田区骏河台铃木18番地。总发行所在上
海四马路中外日报馆。
该刊自称以“眷念故国”、“输入文明”、“着眼国民全体之利益”为宗旨。
主要栏目有:社说、论说、学术、大势、教育、哲理、历史、谈丛、时评、记事、杂录、小说、文苑、
新浙江与旧浙江、调查会稿、专件、图画等。文章富有民族革命精神,如余一《民族主义论》、匪石《中
国爱国者郑成功传》、太炎《狱中赠邹容》、《狱中闻深禹希见杀》等。
现存1--10期,第10期广告上刊有第11--12期便刊目录,是否出版, 末详。上海图书馆等处
藏有部分原件。
《浙湖工业同志会杂志》
1910年12月创刊,由设在日本东京的浙湖工业同志会出版。
浙江图书馆曾藏有该刊第一期。
《浙源汇报》
原名《东浙杂志》。1904年5月创刊。带有浓厚改良主义色彩的地方性刊物。 《东浙杂志》又由《萃
新报》改易。1905年5 月(光绪三十一年四月)改为《浙源汇报》,卷期另起。半月刊,全年共出二十
册,正月、十二月不出报。线装,有光纸单面木字印刷。每期20余页。每册售钱五十文。发行所设浙江金
华塔后章氏日新学堂内。
该刊称:“报章者,宜为众生说法,非徒供通儒尝凿也,兹本报选撰,概从平和切近入手,以启发普通
智识,渐求进步为宗旨。”主要栏目有:上谕、社说、政法、学术、教育、实业、军事、地理、历史、科学、
女界、时论、文件、纪事、小说、丛录等。文章多选自当时各种报刊。
现存1--5期。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均藏有原件。
《消闲报》
我国最早的专页文艺副刊。1897年11月24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创刊,随上海《字林沪报》
附送,不另取值。主笔是高#(太痴)。1900年《字林沪报》易主,由日本同文书院接办,改名《同文沪
报》,《消闲报》改为《同文消闲报》。甫及一年,1901年又复改原名《消闲报》,1903年再改为《消
闲录》,总共有四次换名称。被同文书院接办后,主笔由周忠#《病鸳》担任,主人撰稿人有吴趼人
、陈蝶仙等。日出毛边纸对开一大张,共四版。
《消闲报》第二号上有《释消闲报命名之义》一文:“.....闲者, 劳之对也。......既歇息,则头矣,则
当有消闲之法矣。一篇入止,笑口既开,虽非调摄精力之方,要亦右为遣闷排愁之助也。”《沪报附送消闲
报启》介绍其内容为“首列骈散文一篇,其后新闻若干则,标题俱用对偶,所载上自国政,下及民情,以至
社青淡,青楼丽迹,无一不备。”
《海上日报》
1899年2月10日(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创刊,约1929年停刊。 在上海出版。形式如《苏报》,
用四号字铅印。每日对开一横张计六版。白报纸双面印刷。每张取钱七文。馆址在上海四马路中和里。
栏目有:上谕恭录、论说、中外新闻,广告占一半以上。为英商所办。在北京、天津、汉口、南京、
宜昌、扬州、苏州、常熟等地设有
分馆。
该报还随附《中西画报》。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海上日报画报》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创刊,在上海出版。随《海上日报》附送。由英商出资经营。1905年(光
绪三十一年)已停刊。见1905年5 月《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海上奇书》
图文并重的早期文学刊物,为韩子云(花也怜侬)所办。1892年2月28 日(光绪十八年二月初二)
创刊,在上海出版。前十期为半月刊,以后改为月刊。
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太仙漫稿》,为韩子云撰的文言短篇,如《和尚桥记》、《段倩卿传》、《记
鬼》等;次《海上花列传》,也是韩所撰的吴语长篇,末为《卧游集》,专录前人笔记小说,如《海市》
(霁园主人)、《口技》(林嗣环)、《跳神》(蒲松龄)、《红柳娃》(纪昀)等。此刊为点石斋石印,
绘图及字迹均很工整。封面用红色本纸印刷。
见到最后一期为1892年11月出版的第15期。
《海外丛学录》
1904年9月29日(光绪三十年八月二十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月刊。 刘昌明、由宗龙、陈治
恭编辑。昆明城内官书局发行。为云南籍留日学生所办。刊例称:“以资学识,开民智为宗旨”。选译国外
各科著作及学校讲义,旁及中外时事。主要栏目有:论说、科学、教育、法律、外交、武备、地理、实业、
杂俎、中外近事、余录等。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期。
《海军》
1909年6月1日(宣统元年四月十四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季刊。由留日海军同学会编辑发行。
书本式,白报纸双面印刷。每期270页左右。 每册售价三角。北京、天津、上海、汉口、南京、福建、
黑龙江、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神户等地都设有代派处。发行处:日本东京赤坂葵町三番地海陆军留日
学生监督处。该刊以“讨论振兴海军方式,普及国民海上知识”为宗旨。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说、历史、
地理、学术、小说、杂件、文苑、海事新报、海军日新录、航业要闻、来稿、小说等。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海军杂志》
1911年(宣统三年)冬创刊,在北京出版。海军协会主编。月刊。十六开本,每册约二百页左右。出
版十余期停刊。吴振南主持笔政。
该刊从事海军技术的研究。
《海城白话演说报》
1906年冬(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创刊,辽宁省海城知县衙门发行。县令管洛声主办。
该报声称“这个报是唤醒大众,叫大众睁眼向后看看”。内容有论说、蒙学课本等。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海峡华人杂志》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创刊,在新加坡出版。林文庆,宋旺相合作创办。
《课余学报》
小学生创办的早期油印日报。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间创刊,在杭州出版。日刊。编辑及发行者均
为杭州高等小学堂肄业学生。每日刊印三张,用写真版刊印。每份售钱五文,日销可达百份。
《调查月刊》
又名《商务调查月刊》。1905(光绪三十一年)秋在缅甸仰光出版。由庄银安、徐赞周等创办。月刊。
以鼓吹民族主义为主,兼及兴办实业等方面的内容。由云南人张石泉和福建人萧少珊主折笔政。欲聘秦力
山为总编辑,后因秦病亡末成。出版仅两期后停刊。
《谈道新编》
汉口出版的早期教会杂志。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创刊。月刊。主编沈子星、杨鉴堂,每年订费一
元。1876年(光绪二年)停刊。
《娱闲日报》
晚清的上海小报。1905年8--9月间(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创刊。用白报纸印刷,每张售洋一分。
馆设大马路福康里。取名“娱闲”,寓“娱闲于美人颜色,名士文章”的意思。
栏目分雅事(妓女“花榜”之类)、曲本、丛录(一般社会新闻)、艳谑(所谓妓院趣事)、戏目(剧
场广告)、诗词等。句章绣余吟馆女史《题忏情室主深柳读书堂,用花团锦簇图体》一题,文字排成六层
圈,每层圈均用不同的颜色印刷,加上其他的文字部分用黑色油墨印,共计有七种颜色,经铅印、石印七
次套色而成,为当时大报、小报所末有。
《预备立宪官话报》
又名《官话报》。晚清立宪派的喉舌。1906年12月16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一)创刊,上海
预备立宪社出版。洋装铅印,每本百余页。月刊。每逢初一刊行。馆址在上海棋盘街新学社。发起人兼经
理为庄景仲,印刷人周琴舫。
该刊声称“专以开化风俗改良社会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说、宪法、地方自治、教育、实业、历史、
时事、杂录等。
浙江省图书馆与四川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通问报》
上海出版历时很长的教会杂志。1902年6月1日(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六)创刊。由美国南北长老会
合办,上海广学会出版。由外国人吴板桥任主理,陈春生为编辑。另有各省付主笔八人。周刊。版型为六
开式单张,用有光纸印刷,以四号字及二号字排印。
1950年12月停刊,最后一期为第1819号。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等均藏有部分原件。
《通州师范校友会杂志》
1911年4月23日(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五日)创刊,以后逐年出版一册。 编辑者:通州师范校友会学
艺部。印刷者:江苏通州(南通)南门外翰墨村编译印书局。校友会会长张#,付会长江谦。封面由张#
题签。
主要栏目有:图画、会则、论说、教育之实际、会员报告、通讯、传记、文艺、杂纂、本校及本会之
杂件。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朋部分原件。
《通报》
1906年9月中旬(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下旬)创刊,在天津出版。 由原天津《津报》馆主自筹资本创
设。声称其宗旨为:“通上下之情,融新旧之见,赞助政府,代表国民。”
1907年4月24 日(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二日)由天津迁到奉天省城(沈阳)发刊。德商俾尔福、华
商孙欣合股创办。自称:“本报宗旨全在监督某国在东之横暴举动以警告我国民。”出版仅三个多月,即被
当局勒令停刊。
《通学报》
天主教系统的综合性刊物。1906年2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创刊,上海广学会通学报馆出
版。开始每旬发刊,逢一、十一、二十一日为发刊之期。二年后改为月刊。任廷旭(保罗)为主笔,范#、
吕成章襄助。 发行所在上海江西路41号。
主要栏目有:英语、世界语、算学、历史、地理、理化、社说、译谈、外论、智#、杂俎、小说、时
事等。编辑者任廷旭与范#都曾参加过《万国公报》的编辑工作,当过美国教士林乐知的助手。每期约三
十余页。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1--72期,第72期为1908年1月出版。
查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光绪二十三年创刊”,误。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作“1897年创
刊”,沿误。
《通学汇编》
又名《江西通学汇编》。
1899年4月创刊,在江西南昌出版。五日刊。同年8月前后停刊。江苏致知书局出版。
现存1--26期。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通俗日报》
1909年3月11日(宣统元年二月二十日)创刊,在成都出版。 是傅樵村将《启蒙通俗报》更名,实
为《启蒙通俗报》的继续。开始用土纸单面印刷,每天出刊一张半。往往由于印刷耽搁或纸张短缺,末能
按时出版。最初发行二、三百份,以后增至五百份左右。1910年一度改名为《通俗新报》,期数另起。
该刊用白话文撰稿。主要有本省及本市新闻、有关文艺方面的文章和后来增加的时论等。
上海图书馆藏有1909年--1911年间的部分原件。
《通俗白话报》(北京)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在北京出版。仅见于乐嗣炳《近代中国白话报刊目录》。
《通俗白话报》(沈阳)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间创刊,在奉天(现为沈阳)出版。旬刊。奉天学务公所图书科出版。
辽宁省图书馆曾藏有1908年4月的第四卷第11期。
《通俗报》(重庆)
四川出版的第一张日报。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创刊,在重庆出版。创办人宋育仁、编辑大多是原
来《渝报》的人员。日出四页。
该报侧重报道工商界消息、文字能人通俗。读者大多是工商界人士。
《通俗报》(上海)
晚清小报。1899年7月12日(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初五)创刊,在上海出版。 日刊,每天出版六版,
广告占四版半,文字近三千字,白报纸印刷,每份售制钱四文。馆设六马路汉洋书局印书公会内。
该报内容较黄色,文字不够通俗,新闻命题常用对偶。
《通俗报》(安庆)
在安徽出版的革命报纸。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安庆创刊。由韩衍等组织的读书会主办。经费由
同情革命的人士资助。陈白虚、孙养癯、高超等任编辑。由于揭露清廷官吏勾结英帝国主义出卖铜官山矿
权,韩衍被刺。后以经费困难,不久即停刊。
《通俗报》(武昌)
清末武昌出版的白话报刊。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通俗画报》
1909年(宣统元年)创刊,在成都通俗报社出版。
四川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通俗新报》
原名《通俗日报》。1911年8月18日(宣统三年闰六月二十四日)改为本名。 1911年停刊。在成
都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有1911年6月--7月间的部分原件。
详见《通俗日报》条。
《通信报》
1910年(宣统二年)创刊的晚报。宗旨为:“捷便确实,补各日报之所不及,亦并以集各日报之精萃。
可省时节力,可茶前酒后之谈笑资。”在上海出版。社址及发行所设在沪宁车站对门之进行社内。
见1910年11月23日《民立报》广告。
《通海新报》
1911年间创刊,在江苏南通出版。陈琛出资创办。刘伯英任主笔,陈竹坪、王苣搴为编辑。日刊,最
初出版对开一大张,后增至二大张,继而因新闻缺乏仍改为一大张。
内容着重南通,海门两县的新闻,有时评、小言,另辟文言副刊,载词赋诗章。销数最多时达二千余
份。该报颇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1929年5月28 日被国民党加以“反动”的罪名,勒令停刊。
《绣像小说》
1003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一)创刊,在海出版。半月刊。 由商务印书馆发行,李宝嘉
(伯元)主编。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三月), 因李宝嘉逝世,停刊。共出七二十期。线装本,拷
贝纸铅印。三十二开本大小。每期双面四
十页。每本售价两角。
所刊十分之九是小说,有创作的,也有翻译的。每回都配以绘画两幅,所以称为“绣像小说”。其余十
分之一篇幅载戏曲、歌谣及杂著。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图书馆藏有原件。
《理工报》
又名《理工》。1907年2月15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创刊,由旅欧工科学生主办。稿件
在德国柏林编好后,交上海商务印书出版。月刊。宾步程编辑。
现存1--7期,第七期为1908年7月 出版。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理学杂志》
1906年12月30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月刊。编辑薛蛰龙(公侠),
发行者丁初我。书本式,道林纸。售价4角。每册140余页,封面有彩色,内有插图。发行所小说林、宏
文馆合资会社。
序言中称:“人谓我中国不富强而抑知其理科之实幼稚。”为此出版这本杂志。
其体例分类十二类:一、图画、二、论说、三、学术、四、理论、五、实习、六、教材、七、历史、
八、新报、九、工艺、十、演坛、十一、小说、十二、丛录。
现存1--6期,第6期为1907年8月出版。上海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梧州日报》
广西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刊办的刊物。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梧州出版。甘绍相、区笠翁等
主办。
《梧江日报》
1911年4月在广西梧州创刊,同盟会员刘掘等主办。
《梧报》
广西的第一家报馆。1898年8月 创刊。在梧州出版。由向子振、李体乾、姚#辞等集股创办。
栏目为:谕旨、章秦、论说、边事、官场近事、商务情形、各省新闻、各国电报。该报章程载明:“报
事专主纪实,必访闻的确始行登报。所载时务,有关系者,仍当采择汇登,载明来历,俾阅者便于流览,
并非有意抄录重复。”并讲明撰著论说刊载作者姓氏。
见《中外日报》1898年8月18日--8月20 日。
《梅州》
反清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1908年11月13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创刊,旅居日本的广
东梅州(今梅县市)籍人问津在日本东京编辑、发行。该刊第一期于1908年出版,第二期于1910月1月
出版。撰稿人大多是旅居日本的梅州人或国内的梅州人。
该刊的宗旨是:“俾吾州人,皆获出于二十世纪之潮流,以自全其种族。斯即吾梅州杂志发刊之所有事
也。”栏目有:论说、时评、译丛、文苑、小说、撰录、杂俎等。它所刊载的文章、图画等几乎都是反应当
时梅州地方的情况。
《教会七日报》
1901年3月创刊,在上海出版。由基督教伦敦会主办。管秋初、袭尉主编。
《教会新报》
1868年9月5日(同治七年七月 十九日)创刊时,初名《中国教会新报》周刊。上海林华书院出版。
自1872年8月13日(同治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的第五年二百另一卷起改称《教会新报》,出至1874
年8月 第七年三百卷止。从1874年9月 5日第七年三百另一卷开始,改称《万国公报》每周发行。林乐
知(Young J·Allcn)为主笔,慕维谦(Willia m Muirhead)、艾约瑟(Joseph Edkins)为助理。
《教会新报》的栏目有:政事、教务、中外、杂事、格政等。以宣传宗教为主,销路不畅。
上海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均藏有原件。
《万国公报》前身是《教会新报》,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教会新闻》误。《全国中文期刊联合
目录》另列《教会新闻》条,沿误。
《教育》
留日学生创办的教育专业杂志1906年11月30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创刊,由爱智会主办。
日本东京教育杂志社编辑发行。月刊。洋装大三十二开本。主要撰稿人有蓝公武、张东荪、冯世德等。另
有潘志僖、钱应清、王颂贤等也曾为该刊提供稿件。每册约一百二十页。社址在日本东京神田区仲猿乐町
4番地。总经售处为上海开明书店。
该刊宗旨:“涅毁为心,道德为用,学问为器,利他为宗”。主要栏目有:社说、学(教育学、伦理学、
心理学、哲学、哲学史、国学、群学、名学)、科学、思潮、批评、记事、杂俎、问答 、文苑等。主张融
和东西学说以“匡正人心”,鼓吹教育求国,反对政治革命。
除在国内发行外,还销售香港、南洋、欧美、日本各地。预定每月一期,阳历十五日发行。但实际上
只出了两期,第三期仅风目次预告,其终刊原因不详。
《教育今语杂志》
1910年3月10日(原件署共纪年二千七百五十一年正月二十九日)创刊。月刊。编辑兼发行初署教
育今语杂志,第三期改署庭坚,实系陶成章等创办,章炳麟(独角)为主要撰著人。社址在东京小石川区
大#町50番地。
该刊以“何存国故,振兴学艺,提倡平民普及教育”为宗旨。“演以浅显之语言”,故名教育今语杂志。每
期七十页。洋装,书本式。栏目有:社说、中国文字学、群经学、中国历史学、中国地理学、中国教育学、
附录等。
担任撰述编辑发行诸人皆尽义务。开办费及房屋器具诸杂费,均由参加该社的人员担负。
《教育世界》
我国最早的研究教育学及教学法的刊物。1901年5月(光绪二十七年四月 上旬)创刊,在上海出版。
由教育世界社发行。初为旬刊,后改半月刊。初出版时为线装本,自第69号起改为新式装订,大三十二开
本。由罗振玉发起。王国维、周家树、汪有龄、高风谦等编译。
该刊宗旨有三:“一引诸家精理微言以供研究,二载各国良法宏规以资则效,三录名人嘉言懿行以示激
劝。”栏目有文篇、译篇、学校、卫生、文部等。初创时只有文篇、译篇两个栏目。文篇多半是罗振玉写的
论文,如《教育私议》、《教育五要》等,也有一些翻译的论说或关于教育方面的公牍。其他各栏均 为译
文,而且都是译自日文书刊,介绍日本的各学科规则、各学校法令、教育学、学校管理法、教授法、各种
教科书等。
现存最后一期为1908年1月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下旬)出版的第一百六十六号。各篇连载文章均
在此期续完,估计是终刊号。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处藏有原件。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1页称:“初为旬刊,共出116期”,误。
《教育杂志》(天津)
1904年12月 创刊,在天津出版。半月刊。天津直隶学务公所编印。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起取
名《直隶教育杂志》。
详见《直隶教育杂志》。
《教育杂志》(上海)
1902年2月15日(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陆费逵主编。月刊,每月
二十五日发行。1932年12月 曾一度停刊,1934年9月 复刊, 卷期续前。第一卷出十三期,二十四卷
出了四期,其余各卷均 出十二期。该刊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迁长沙、香港等地出版。1948年12月终刊,共
三十三卷。周予同曾担任过该刊主编。洋装本。每期八十至一百页。创刊时每册售银元一角。发行所:上
海北河南路北 首宝山路商务印务局。
以“研究教育、改良学务”为宗旨。主要栏目有:图画、主张、论说、学术、教授管理、教授资料、史
传、教育人物、教育法令、章程文牍、纪事、调查、评论、文艺、谈话、杂纂、质疑答问、绍介批评、名
家著述、附录等。
云南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华东师大学图书馆等处藏
有实物。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烊》初编作“1809年创刊”,误。
《教育研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江苏昆山县出版。不定期刊。编辑者为昆山县教育会研究部,印刷者
东方印刷所,发行者昆山县教育会。
主要栏目有:论说、研究、报告、选录、杂著、评述等。
现存最后一期为1921年12月 出版的第28期。上海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教育界》(广州)
1907年2月(光绪三十三年一月)创刊,在广州出版。
栏目分:论说、历史、地理、法政、几何、理化、外国文、诗词、小说、新颁条令、调查、中外要闻
等。
《教育界》(陕西)
清末陕西出版的革命派刊物。
《教育新报》
1905年5月30日(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一)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由留日湖北教育会编辑及发行。
月刊(实为不定期刊)。该会为当时留日学生所组织,正、副会长为张国溶、匡一,此刊为该所出的会刊。
印刷者为荻原胜次郎。馆设日本东京神田区三河郎町一丁14番地。
该刊“以输入关于教育之新知识,谋内地教育之完全发达为宗旨。”主要栏目月:论说、演说、报告、
附录等。
现存1--3号,第3号为1909年4月15日版。上海辞书版社藏有原件。
《教保》
基督教监理会在华出版的刊物。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在上海创刊,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
主编。1904(光绪三十年)与福州吉牧师合办的《华美报》合并,改组为《华美教保报》。
《菁华报》
1898年9月16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一)创刊,在江西萍乡出版。半月刊。每月初一、十五(夏
历)出版,全年出二十册,二月十五日起,十二月初一止。由顾燮光主办。线装杭连纸,中国聚珍板旧法
浓墨单面印刷。每册约六十页,售洋一角四分。馆设江西萍乡县署内小蓬莱书室。
该刊声称采辑稿件以“持论明通,关系中外交涉及新政、新学、新艺”为标准。封面印有“豫宁葛成春题”
的字样。经费除署捐资二百元购各书、各报外,其余均由办报人筹集,不收外人资助。
主要栏目有“谕旨、奏疏、中外近事、东西洋情、实学汇要、经济文萃等。
现在1--3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著作林》
晚清文艺期刊。1906年间(光绪三十二年间)创刊,原在杭州出版。月刊,每月十五日(夏历)发行。
所见到的共二十一期,最后一期发刊于1908年12月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前十六期为木刻本,从
第17期起改为铅印。杭州一粟园出版。主编陈栩,字蝶仙,又署天虚我生。自十二期后添聘潘少文(双吟
楼主)等,一同主持选辑。十六期后,除陈蝶仙仍总撰辑外,又有义务撰辑杨古韫、潘兰史、沈孝耕、许
伏民、吴眉孙、何颂花、华痴石、徐冠群、孙芸伯、周子炎、戚饭牛等。编辑部在上海跑马厅后德福里。
该刊以、古文、词、笔记为主。凡刊登近世名人逸事伟绩之稿,每页须纳刊资二元,写真(照片)半
页,纳报费五元,如编入附刊专集,每字收刊资洋二厘,后改为每页 收洋一元。引外又有社课一栏,凡录
取的文章需要交一定的刊登费用。这种刊用了文章还要纳费的事,在二十世纪的报刊史上可谓特殊的例子。
1908年8月 著作林月报社迁至上海,同年十二月 《国闻日报》创刊,《著作林》并入该报后停刊。
原刊不注出版年月。现存1--19期,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四川图书馆均 有藏有部分原件。
《萃报》
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周刊。1897年8月 22日(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主
笔为朱强文(克柔),与张之洞关系颇密。从第21册起,移至武昌出版。连史纸聚珍版印刷,版面较32
开略狭。每期约三十页。馆设上海泥城桥新马路。
栏目有:谕揩、中国要务、各国要务、中华新闻、外事新闻、路透电音、中外通论、本馆文编等。出
版一年左右停刊。
现存1--24期,最后一期为1898年6月13日版,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原件。
查该报刊创刊号扉页题七月十八日,实为定稿日月。现据所载《本馆告白》作七月二十五日出版。
《萃新报》
倾向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904年6月27日(光绪三十年五月 十四日)创刊,在浙江金华出版。主
编人张恭、刘琨、盛俊等,均 为革命党人。半月刊,每月初一、十五(夏历)发行。每册约六十页,售价
百文。连史纸聚珍版印刷。第六期起用有光纸。发行所设金华中学堂右首吕城祠内。
该刊以“开通民智”为务。栏目有:社说、哲理、地理、计学、实业、时论、丛谈、小说、文苑、纪事、
上谕、学说、政治、教育、史专、附录等。第六期起栏目分:上谕恭录、著述门(社说)、言论编辑门(社
会、哲理、政法、教育、军事、舆地、学说、传记、历史、科学、计学、实业、卫生、文学时论、丛录、
文件、小说、文苑),时事编辑门(内政纪、国际纪、世界纪、实业纪、琐闻记、海外记、日俄战纪)和
附录门(浙东上游名人传、浙东上游文献录、浙东上游文明新史)。
出版至第六期即被清政府以“言语狂悖”罪名查封。由于张恭等人得知消息较早,所以待禁封令下,“该
报之门面早改易矣”。后改名《东浙杂志》继续出版。
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有原件。
《营口官报》
1907年夏(光绪三十三年五月)在营口创刊。营口官报局主办。
该报以“开通社会政治之智识”为宗旨。其内容以摺奏、文件为主,而于中外新闻、私家论说也偶有选
录。
《营商日报》
1908年间(光绪三十四年间)创刊,在营口出版。由营口商会总理潘达球等主办,为商会的附属机构。
日报。以交流商业情报为主要目的。1910年(宣统二年)曾代表营口报界。参加上海《时报》和《神州日
报》发起的“全国报界俱进会”。
《黄汉新闻》
1911年10月 在湖南长沙创刊。
《黄浦潮》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上海出版。由上海钱庄同行创办。主任编辑徐馨荃。主要刊登花界新闻。
有次因报道京剧名武生振庭狎妓一事,巡捕房意欲予发传票,报馆得知后登广告谎称主笔已离只,报纸即
自行停刊。此报出版时间不长,销数也不多。
《基督徒报》
中国基督征会主办的宗教性刊物。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创刊,在上海出版。
《基督徒新报》
教会发行的白话报刊。1880年(光绪六年)创刊,出版地点不详。
《基督教会报》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杂志。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刊,在上海出版。
《基督教旗报》
南京出版的基督教杂志。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创刊,月刊。
《梦花杂志》
1911年4月 创刊,南京存古斋出生,为不定期刊。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创刊号一册。
《盛京报》
俄国人办的报纸。1904--1911年间创办,在沈阳出生。日刊。
《盛京时报》
日本人在东北创办的代表性报纸。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 十三日)创刊,在奉天(沈
阳)出版。为《顺天时报》公司所创办,受满州铁路公司津贴。中岛真雄兼任该报总办。主笔菊池真二。
日出一大张。1925年改组后,由佐原大琥接办。社址在奉天省城(沈阳)大东门内龙王庙后身。
该报吹捧军阀张作霖,是日本军国主认政府干涉中国内政的舆论机关。
《捷影报》
以小报形式出版的期刊。1904年7月 (光绪三十年六月)创刊,在上海出版。旬刊。报纸印刷,每
张售钱九文。馆址在望平街口。
内容专载“近年来各省善恶因果之事,祸福报应之人,以及秘要药方”等。报名“捷影”是寓“善恶之报,
捷如影响”之意。设有论说、新闻、医药等栏。
《救时报》
清末重庆出版的日报。公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常报》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常州出版。旬刊。主笔周淦生。
据1911年2月9日《民立报》记载:“常府士绅以郡城无交通机关,爰筹集资款,购办机器组织常报。”
主要栏目有:上谕、要电及武进、丹阳两县消息。完全用白话编写。
《常昭月报》
1909年10月3日(宣统元年八月二十日)创刊。常昭月报社出版,常昭教育会发行。发行所:常熟
寺前大街海虞图书馆。印刷所:上海新衙门对过汇通信记书局。主持者庞树柏。每月二十日发行。
该报宣称以“推广教育,改良社会为宗旨”,“由教育会同人组织记载两邑学务及地方公益事月出一册故
定名为常昭月报。”有论说、记事、文牍、演稿、批评、文艺、专件、杂俎等栏目。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第1--4期。
《晚报》(上海)
1898年创刊,在上海出版。由英商出资经营。1905年时已停刊。
《晚报》(成都)
四川省第一份晚报。1911年在成都出版。主编樊孔周。其内容主要是揭载第一次四川省临时议会的丑
闻,批评议会的一些做法。
《鄂报》(1907)
1907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馆址在汉口英租界怡园对面。日出一大张,销售约二千份。主办人王
民仆。
以“不阿谀当道”,“独树一帜”为宗旨。停刊日期不详。
《鄂报》(1911)
1911年间出版,在汉口发行。创办人汪康平。只出五天即被查封。
《崇实报》
四川出版的天主教教会刊物。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重庆圣家书局出版。周刊,每年出版五
十号。用有光纸印刷,每期两大张。各地天主堂均有代售。馆址在重庆通运门外曾家岩圣家书局。
有政令、译论、京讯摘要、世界新闻、本省新闻、本埠新闻、要电、要闻、专件、文苑等栏目。
1918年仍在出版。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崇实学报》
1906年在武昌创办的报刊。见《东方杂志》1907年2月 7日第三卷第十三期。
《晨报》
1905年创刊,在新加坡出版。主办人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劳培(原名泮光)。
该报声称以宣传革命为目的。
《晨星报》
山东烟台出版的基督教教会刊物。1910年创刊。月刊。每年出版一卷,卷后期数连续计算。现藏最后
一期为第十四卷第二百零六期,1923年5月出版。
广西僮族自治区第一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晨钟》
1905年秋在日本东京创刊。周刊。由山东留日学生蒋衍升、丁鼎丞等主编。该刊为革命派的宣传刊物。
《晨钟白话报》
晚清天津出版的白话报刊。仅见于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婴报》
内蒙古最早的小报。1905年冬创刊。创办人贡桑诺尔布。馆址设喀喇右旗王府崇正学堂院内。大张石
印,隔天出报一次。内容有国内外物理 要新闻、科学知识、内蒙各盟旗政治形势动态以及针对时局的短评
等。发行主要靠送报员投送,不收报费。前后发行了六七年之久。
《梨园杂志》
1910年12月创刊。上海振#出版。月刊。
内分:论说、名伶列传、古今名伶事、新剧、闲评、改良剧曲谈、秘密交涉、歌舞志、游戏文章、戏
考丛谈、小说、词苑等十二门。
现存1--2期,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商工旬报》
以研究发展实业为主旨的期刊。1907年6月21日(光绪三十年五月十一日)创刊,在广州出版。旬
刊。每册二十页。江宝珩(侠庵)、江猷(壮庵)等创办和主编。馆址在广州光雅里。
从第四期起改名《农工商报》(旬刊),第五十五期起再改名为《广东劝业报》(旬报),变为官办。
该刊文章大多使用广东方言。其宗旨为“因为世界艰难志在讲明生财好法,俾大家捞翻起世界”栏目有:
论说、新闻、新法、学理、讲古仔、讲道德、新笑谈等。现存最后一期为1910年12月出版的第122期。
《商业杂志》
1909年创刊。浙江绍兴商学公会出版。月刊。史久衡、周锡经等创办。书本式洋装。总发行所设在绍
兴褚善弄绍兴商学公会事务所内。
内有:小说、谈丛、笑林、史传、记事、短评、唱歌集等栏目。
浙江省图书馆藏有1910年7月出版的第二年第六号。
《商务日报》(广州)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创刊,在广州出版。主办人许朗甫,编辑陈芝轩,撰述谭汝俭。
当时清政府对言论控制甚严,该报只得把事实用小说文体写出,这样就成为当时各报刊登小说的先导。
1902年7月5日的《湖北商务报》录有《商务日报》的文章,可见此时该报仍在出版,且颇有影响。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商务报》,误。
《商务日报》(上海)
1901年3月22日(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初三)创刊,在上海出版。由英商出资经营。1905年已停刊。
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商务日报》(镇江)
1904年创办,在江苏镇江出版。主持人刘思让。馆址在镇江西城外。
《东方杂志》1904年12月1日第一卷第十期曾提到:该报已由“督抚两宪批准照办”。
《商务日报》(芜湖)
1905年间创刊,在安徽芜1湖出版。吴少齐主办。
《商务报》(北京)
1903年12月(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创刊,在北京出版。旬刊。工艺官局印书科印行。总司理人员
吴桐林。每册三十余页。1906年停刊。
所载分上谕、公牍、论说、浅说、商情、译述、实业、小说等栏目。
现存1--70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出至六十五期停刊”,误。
《商务报(缅甸·仰光)
保皇派维新会在缅甸仰光出版的机关报。原来在仰光出版的革命派报纸《光华日报》被保皇党收买后,
改名《商报》,于1908年出版。张石朋(笔名顽石)、李牙聪为编辑。后革命党人重组《光华报》,于
1908年11月24日出刊,与《商务报》展开激烈的论战。争论数月,张石朋退出报,1909年即停刊。
《商务报》(汉口)
汉口革命团体群汉学社的机关报。1909年10月8日(宣统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创刊。社址在汉口英
租界大马路致祥里8号。原为一家商业报纸,以沟通商务为宗旨,调查进出口货物,逐日登载市面行情。
不久原主办人病故,宣告辍业。革命党人日知会员宛思演变卖祖传田产、詹大悲、温楚珩也筹款资助,于
1909年12月将报盘进。
《商务报》易主后仍沿用旧名,由宛思演、邢伯谦分任正副经理,詹大悲任总编辑,何海鸣任编辑,
梅宝玑、查光佛、杨玉鹏、李抱良(六如)等任撰述,刘复基任会计兼发行。每天出版两大张。经营月余,
资金告罄,詹大悲变卖家产维持。因办报人都是群治学报社会员,遂以学报社的部分资金充当经费,于是
该报便成了群治学社的机关报。群治学社以报社作为秘密联络点,并储藏枪支弹药。1910年4月湖南发生
抢米风潮,清廷拟调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学社廖议乘机起事。事泄,学社和报包内的革命党 人立即转移。
鄂督瑞#即饬江汉关道齐耀珊前往前往查封,并函请驻汉口英领事饬令将该报馆迁出租界,报纸被迫停刊。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作“1910年创刊”,误。
《商务官报》
清廷中央商部出版的官报。1906年4月28日(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五)创刊,北京农工商部商务官
报局出版。旬刊,逢五发行。全年三十三册,闰月增 刊三册,遇有要件仍随时发行作为临时增刊,每册四
十页左右。零售每册二角。线装本。有光线单面印刷。北京、汉口、天津、奉天、保定、上海均设有代售
处。总发行所设在北京顺治门外工艺局内。1906年11月20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初五)第22 期起,编
辑所、发行所、印刷所均改设在农工商部。每年期数另起。
该报前身为1903年12月 出版的官商合办的《商务报》,1906年变为官办,改名为《商务官报》。
以“发表商部之针、启发商民之智讯、提倡商业之前途,调查中外之商务” 宗旨。主要有:论说、译录、公
牍、法律章程、调查报告、专件、记事、附录等。
现存最后一期为1911年8月 出版的第18期。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
京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商务总会报》
晚清广州出版的日报。
此报仅见于戈 公振《中国报学史》。当时广州出版过一份《广州总商会报》,可能该报是《广州总商
会报》之讹称。
《商报》(北京)
1908年初(丁未十二月)创刊,在北京出版。由徐皆平等集资创办。
内容有商界、制造、实业方面的及中外时事要闻等。
《商报》(贵阳)
1909年间创刊,在贵阳出版。由交通书局承印。初为三日刊。继为日刊。张静波任总旅行,后为陈廷
#。1912年3月滇军入贵阳,陈廷#避 居广顺,《商报》和《黔报》同时停刊。
《商报消闲录》
1904年创刊,在香港出版。1905年尚在出版。仅见于1905年5月 《大公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
查表》。
《竟化》
1908年11月 创刊,上海竟化师女校出版。
原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有 1--13期,最后一期是1910年11月 出版。估计是双月刊。
《清议报》
戊戌政变后日本横滨出版的维新主要刊物。1898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创刊。
旬刊。名义上的发行兼编辑人署“英国人冯镜如”,主持人实为当时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印刷人署名铃木鹤
太朗。馆址在横滨居留地百三十九番馆。用孔子二千四百四十九年纪以代替光绪二十四年。1901年12月
21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出版第一百册。以特大号出现的这期刚出生,报社遇到火灾,承保的
外国保险公司拒付赔款,因此停刊。
该刊用连史纸印刷。线装书款式装订,每 三十至四十面。发售与代售 三十八处。宣称“专以主持清议,
开发民智为主义”。内分论说、名家著述、新书译丛、外论汇译、群报撷华、支那近事、外国近事及政治小
说和诗文等栏目。出版达三年之久。因攻击慈禧太后及刚毅、荣禄等,清廷严禁输及国内。后横滨新民社
曾编 印《清议报全编》,内容有增 删,并按专题分类编辑,与原刊不同。
上海图书馆及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淮南日报》
清末扬州出版的日报。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谋新报》
1898年上海出的日报。商办报刊,1905年时已停刊。见1901年12月出版的《清议报》第100册《中
国各报存佚表》及《大公报》1905年5月 《报界最近调查表》。
《谐评》
1909年8月16日(宣统元年七月初一)创刊,在上海出版。日刊。社址在上海白克路登贤里谐评社。
该报声称“以嘻笑怒骂,唤醒大众,淋漓酣畅,直达世情为宗旨”。
《谐铎报》
1911年9月8日(宣统三年七月 十六日)创刊,在上海出版。事务所设上海三马路336号。
主要有:本旨、要闻、时评、戏谈、梨园、花丛、小说、杂录等栏目。
《谐铃报》
1905--1906年间创刊,在广州出版。据1906年4月25日(光绪三十二年四月 初四)《有所谓报》
所载“自旧岁春夏以迄今日,报馆之增 多者凡数家,曰谐铃,曰醒报……指不胜屈。”
《隆记报》
华侨在美国香山创办的早期报刊之一。1881年(光绪七年)创刊。1903年12月 (光绪二十九年)
后,又名《檀山新报》。先后有程蔚南、何宽、许直臣、林鉴家、张泽黎等任主编,成为兴中会的机关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由曾长福接办,改名《民生日报》。
又一说,该报为1894--1896年间创刊。
《##杂志》
晚清消闲性小报。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上海出版。每张售价一分。直到宣统年间仍在刊
行。馆址在上海广西路宝安里。
内分: 艺文志、游戏志、要事志、月旦志、诙谐志、北里志、吴#志、优孟志、方言 、采风志等栏
目。另有附刊四页,栏目有:说海、诗集、诗选、课艺等。
《维新日报》
香港出版的立宪报纸。1879年(光绪五年)创刊。日刊。陆骥纯创办。开始陆承办《近事编录》,后
因业主罗郎多次加重租金,难以负担,才以个人资本另组《维新日报》。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该报不断刊登中国战胜,很受欢迎。1906年曾反对粤督岑春煊
收商办粤汉铁路为国有,因而到禁止在内地出售。1908年顶给 刘少云。1909年(宣统元年)改为《国民
新报》。主编刘少云。1912年停刊,计出版历时三十三年。
历任督印人:陆骥纯、陆建康、黄道生。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作1909年改名《国民日报》,疑误。
《维新报》
1897年在上海出版的日报。1897年6月19日出版的《富强报》录有该报文章《论保护土希有罢兵息
民》。
《维新笔》
1904年创刊,在上海出生。商办刊物。1905年已停刊。仅见于1905年5月 《大公报》连载的《报
界最近调查表》。
《博文报》
湖南出版的文摘性期刊。1898年8月8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 二十一日)创刊,在长沙出版。旬刊。
经售处在长沙红牌楼青莲室纸局、碑石堂和望麓园皇华许寓。
该报宣称“专迁中西各国时事新论、荟 萃群报精华,按经济六门分类编订。”
《博闻报》(广州)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创刊,在广州出版。钟荣光(星河)主笔。社址:广东省城 第七甫。
1900年该报因刊登八国联军为义和团所败的消息,帝国主义要挟清政府广东当局予以查禁。另一种说
法为:《博闻报》转载上海报纸新闻“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其中有说西太后的容貌:“唇厚”、“口大”,广
东巡抚德寿以为大不敬,札饬南海县查封拘究,报馆工作人员闻风出走,报社被没收。
《博闻报》(上海)
1900年间(光绪博二十六)创刊,1901年年底停刊。上海出版的日报。
《博闻报》(南昌)
晚清在南昌出版。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惠兴女学报》
1908年5月 底(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底)创刊,在杭州惠光女学校刊行。月刊。每月十五日(夏历)
出版。每期洋装一册,约二十张。每册售铜元二枚。已知最后一期是1911年3月15日(宣统三年二月 二
十五日)出版的第33期。
该刊主旨是“期望女学普及,成就多数贤母良妻为作用。”
现1--28期,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
《越报》
浙江省旅沪学创办的革命派报刊。1909年11月12日(宣统元年九月三十日)创刊。在上海出版。
主编赵汉卿。月刊。每逢月底出版。每期洋装一册,售大洋二角。每册一百十页左右。编辑所设在上海爱
而近路庆祥里。
该刊声称:“本报以代表舆论,开通民智,排斥乱群,提倡教育,振兴实业,改良风俗”为宗旨。主要
栏目有:言论部(社论、论说、白话演说、时评、杂俎);学术部(教育、实业、军事、史传、科学);
文学部(诗词、歌谣、传奇、杂剧、小说);纪事部(中国大事、本省大事、各国大事);插图部(时事
画、滑稽画);来件部(每期有否不定)。
该刊自1912年9月 起,期数另起。
上海图书馆藏有1909年第一期。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1912上一期。
《越社丛刊》
清末浙江进步文学团体越社的机关刊物。1912年2月 (宣统三年十二月)创刊,在绍兴出版。编辑
者:越社。总发行所:越铎日报社。实际主编人为鲁迅,由浙东印书局出版,每本定价二角。
越社为陈去病在1908年间创立,宋紫佩、王文灏等为其主要骨干。《越社丛刊》分文录和诗录两部
分。卷首是陈去病的序言,有柳亚子、周乔峰(即鲁迅)等人的文章。出版第一集后即停刊。
《越峤纪闻》
1900年冬--1901年初创刊。广州出生版日报。前身为1886年6月 24日(光绪十二年五月二十三
日)创刊的《广报》,1891年(光绪十七年)因得罪粤督李小泉被封。后迁沙面租界,请英商必文出 ,
改名《中西日报》,继续出版。后又 改名《越峤纪闻》,但不久就停刊。
《越铎日报》
1912年1月 3日(宣统三年十一月 十五日)创刊,在浙江绍兴出版。每日出版对开四张。由鲁迅(周
豫才)、陈子英、王文灏等人发起,鲁迅担任各誉总编辑。馆设绍兴大善寺内,后迁至绍兴大路。
该报以“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督促绍兴军政府巩固辛亥 革
命成果为目的。鲁迅以“黄棘”为笔名,撰写了《‘越铎’出世辞”,刊登在创刊号上。主要栏目有:论说、要电、
公电、紧 要新闻一(本省)、新闻二(公牍)、新闻三(本国)及禹域阳秋(短评)等。另有一版为副刊,
分剧 本、学术、丛录、滑稽魂、艺苑、稽山镜水等专栏。新闻、评论与付刊性材料占一兰篇幅,一半为广
告。出至1927年3月停刊。
《雄风报》(汉口)
1910年4月20日晨汉口创刊。共进会掌握下的言论机关。赵孔达主办。共进会员杨玉如、刘公、杨
时杰等编撰。日出一小张。不久当局以有违报律为词被查封。后该报再次呈请立案,于5月9日复刊。数
月后因经费无着而停刊。
《雄风报》(浙江)
1910年7月7日(宣统二年六月有初一)创刊。馆址浙江#口张美之巷后街第18号。
《厦门日报》
1907年12月 (光绪三十三年)创刊。在厦 门出版。社址设厦门番仔街。
该报宣称以“说明国家宪政国民义务兼招徕海外华侨向内之心”为宗旨。
《厦门画报》
教会创办的儿童画报。1889年(光绪十五年)创刊。在厦门出版。由中国人主编。不久停刊。
《厦门新报》
英国传教士布德()创办的中文月刊,刊载一般新闻和义务情况,用地方方言写作。1886年(光
绪十二年)创刊,在厦门出版。出数期后停刊。
《雁来红丛报》
晚清文艺性刊物。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三、四月间)创刊。在苏州发行。单面印、摺装、外粘
封面。由上海棋盘街小说林社编印,上海恩庆里鸣文书局出版,总发行所在苏州观东殷元顺该字店。
该刊选载从前没有发表过和不常见到的前一辈人的文学著作,如《大狱记》、《浮生六记》等,兼附
历史资料及其他。刊有神怪的各种叙述如《妖怪学讲义》。分理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学及小说杂记等
栏目。撰稿者为沈三白、冯舒、默#氏等。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1906年的部分原件。
《敝帚千金》
1904年4月16日(光绪三十年三月初一)出版第册,为天津《大公报》的白话附刊。不定期刊。主
要作者为安蹇主人(即英华)、竹园主人、清醒居士等。
第一册出版的当天,《大公报》刊在华所写《敝帚千金序》,声称要“破除国民愚昧谬妄之见识,唤起
国民合群爱国之精神。”分开智、辟邪、合群、劝戒缠足、寓足等五大类。所刊均为以前在报上发表过的白
话体评论文章。
上海图书馆藏有1906年9月10日--12月4日合订本。
《赏奇画报》
1906年5月8日(光绪三十二年四月 十五日)创刊,在广州出版。编辑季毓、霸伦、张克诚、朱锡
昌、海仲。旬刊。逢夏历五、十五、二十五出刊。社址初在广州故衣街27号仁信西药房后座,后迁往光雅
里。
该刊文字注重浅近通俗,并兼采各报,注重新艺新学。栏目有:社说、实学、杂俎、文 苑、诗界、谐
谈、说部、汇报。图文并重,庄谐兼收,有时还对外征求画稿。
《鹃声》
在日本东京创办的白话刊物。1905年9月(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创刊。四川留日学生主办。出版第一、
二期后被迫停刊。后于1907年由雷铁崖《铁铮》等重新组织,出版再兴第一号,更名《后鹃声》,封面
题有“发明公理,拥护人权”的字样。虽然袭用原名,但主持者与体便均 已变更,改登文言文字。刊未署出
版年月,前面所述创刊日期是由《中国近代期刊篇目#录三》一书推定。
《鹃声》主要栏目有:社说、论说、宗教、教育、政法、经济、历史、地理、弹词、文苑、谈丛、小
说、时评、纪事等。再兴第一号主要栏目有:论说、译从、文苑等。
《黑龙江公报》
1908年1月有。在齐齐哈 尔出版。是黑龙江行省官府鼓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工具。出版之前,
为龙江巡抚亲自委派负责人和编辑人员,先成立官报局。先出旬报,1908年夏又出白话报日刊。该报全属
官股,黑龙江提学使署文案处邦办,张谦若实际主持,韩劳莲青和学务公所课长杜奎腾负责编务。发行采
用派销办法,官府指令所属单位订报份数,由官报局递送或邮寄。还在图书馆设售报处,照价发行。
报纸内容突出要政文牍和官府言论,报上专设“由本报编辑员撰述和选 登人员著作”的“论说”外,“所载
各类,(都)择要加以按语,或论议或考据。”白话报日早采辑各省新闻编成并刊载社会小说。
旬报同年5月中旬“已届六期”而靠终。
《黑龙江官报》
1910年2月 创刊。在齐齐哈尔出版。是黑龙江省官府鼓吹“预备立宪”的工具。设编辑长一人,张仁
静任总理兼编辑长。另设编辑一人,记事四人。旬刊。每期70多页,用竹连纸印刷,定价银元三角。“凡
本省各署局,公所、学堂、军营以及绅商两界,概由官家派销官报一份。”
该报简章提,“以开通全省官民智识,鼓吹宪政之进行,并提倡实业、开拓利源为宗旨。”报纸内容原
定十九类,而在第十九期改作十五类(包括目录),据卷首目录,依次为谕旨、奏折、公牍、要电、论说、
译丛、专件、调查报告、本省近事、中外要闻、边务、议案、杂俎、辕抄。
辽宁省图书馆曾藏有1910年间原件。
《黑河白话醒时日报》
1911年12月27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八)创刊,在黑龙江黑河出版。主持人胡润南。停刊日期不
详。
《黑暗世界》
1903年创刊,在上海出版。为《国民日日报》的附刊。出版数月即停刊。
《黑狱红莲报》
1904年创刊,在新加坡出版。为《图南日报》附张。1905年尚在出版。仅见于1905年5月 《大公
报》连载的《报界最近调查表》。
《锐进学报》
上海地区的革命报刊。1911年7月 创刊。陶成章、尹锐志、严维俊等主持,附属于锐进学社。出版
不久后即停刊。馆址在上海法租界平济利路。
《智群白话报》
1903年1月(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 )创刊,在上海出版。月刊。主编砭欲道人,经理唐孜叔。上海
文明编译印书局发行。
主要栏目有:论说、教育、历史、生理、小说、杂录、新闻、唱歌等。
上海图书馆藏第一、三期,中国人民吕学图书馆藏第二期。
《皖江日报》
安徽出版的革命报纸。1910年冬创刊。在芜湖出版。同盟会会员陈子范主笔,李锋任主编。
该刊副刊上曾登出“可怜年马无情惯,槽枥相安二百年”等隐喻反清思想的诗句。
《皖报》
1898年夏戊戌政变前不久创刊,在芜湖出版。日刊。每张售钱七文。聘湘报中人员任编辑。
《集成报》(1897)
1898年5月6日(光绪二十三年初四月初五)创刊。在上海出版。陈念#倡办。连史纸石印。旬刊。
1898年5月 中旬出至第三十四斯后停刊。馆址初在上海英租一马路东画锦里口42号。从第五期起迁往大
东人西唐家弄中。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前十七期曾标“英商经办”。代理人署名吕塞 尔(H·C·Russer)。
主要栏目有:上谕、奏折及摘录其他报的新闻、论说。以新闻为主。消息来源:一、中外报刊;二、
中外电讯;三、记者采访;四、各地来信。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34册。
《集成报》(1901)
文摘性的刊物。1901年4月 (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上旬)创刊。在上海出版。英商集成报馆印行。旬
刊。有光纸铅印。
该报最中西各报汇集而成。主要栏目有:上谕、奏折、本馆论说、政治、时事、仕宦、文学、武备、
商务、各国要事、译报、著作等。出版一年以后即停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第1--49期。
《集益书报画》
1903年9月6日(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旬刊。
主要刊载“紧要时事”、“新奇”图画及新印的古今名人碑帖手卷尺页。
《粤东小说林》
1906年9月17日(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创刊。在广州出版。旬刊。每册约40篇,三万余
言,每月价银四毫。总发行所广州十甫。
该杂志以刊登小说为主,附载诗歌、笔记、民歌、笑话等。
《粤东公报》(1906)
广东省官办的报纸。1906年4月 (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创刊。在广州出版。主办人温宗尧,总编
辑兼督印 人周绍光,主笔范公谠(字季馨)、詹宪慈(笔名奴隶之奴隶)。日刊。馆设广州小南门无着庵 。
该报以择录公文,公牍及各国新闻,新书为主。论说不涉及朝政,也不评论党政界的得失,每日主笔
拟就的论说文稿,须呈温宗尧过目,核准后始可发刊。论说常由学务处撰稿。
《粤东公报》(1909)
在广州出版的商办报纸。1909年(宣统元年)间创刊,日刊。日出两大张,星期日停派。由赌商苏秉
枢(星衢)独资创办。主持人陆伯海。撰写社论的是李大醒和杜星曹,都是倾向革命的知识分子。苏秉枢
只是为了赚钱,并不过问编务。1913年秋,军阀龙济光入粤后,把它视为国民党报纸,予以查封。
主要栏目:广告、时论、专电、中外要闻、新闻以本省消息为主,广告占整个版面的一半。
与1906年创刊的官办《粤东公报》是否关系,待考。
《粤东新报》
1906年间出版,在广州发行。
据《新闻研究资料》第一辑“辛亥时期广东报刊录”一文称,见于1906年夏历闰四月的《珠江镜》。
《粤西》
清末宣传革命的刊物。1907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十)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月刊。
每册至少一百页。订购全年,价银二元。社址:日本东京神田猿乐町二番七四号。由卜世伟、刘崛、陆涉
川等主编。
宣称“专以开通智达,发扬民气,改良社会,增进公益”为刊物的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著、译丛、时
评、小说、文苑、谈丛、杂俎、访函、记事等。
上海图书馆藏第1--4期。
《粤报》
又名《香港粤报》。中国人早期在香港出版的报纸。1885年(光绪十年)创刊,香港汇丰银行买办罗
鹤明以个人资办创办。报馆并兼营印刷业,聘请冯魏等主持,不到一年,因资本耗尽而停刊。1886年(光
绪十一年),卢敬之集股三千元,以八百元承受粤报家私之一部分,沿用粤报名字出版。1889年(光绪十
四年)又停办。
历任督印人卢敬之、黄子葵、黄南庐、温俊臣。
《粤路丛报》
1911年3月5日(宣统三年二月 初五)创刊,在广州出版。月刊。主编沈文尉。编辑所:广东黄沙
商办粤路总公司办报处。
主要栏目有:论说、文牍、专件、要电、布告、纪事、特载、附录。
该刊自1925年10月起改版。期数另起。
上海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
《循环日报》
中国人主办的早期中文报刊。1874年1月5日(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创刊,在香港出版。王韬
任主笔,洪干甫、钱昕伯参与编务。初创时,新闻用进口报纸印刷,船 期用土纸(南山贝)印刷。
1862年王韬因涉嫌上书忠王委秀成事,潜赴香港。长期在英华书院工作。1872年英华书院解散,王
韬与院买办黄平甫集股购入该院印务部,易名“中华印务总局”。1874年1月5日在“中华印务总局”的基础
上改组为循环日报社。
该报创刊时,第二版为新闻版。主要有三个栏目,首为“京报全录”,次为“中外新闻”,再次为“:羊城
新闻”。论说刊于“中外新闻”栏内。当时各地消息很少,常撰写些野语稗史以补不足。评论多由王韬执笔,
中国报刊上出现政论,即从《循环日报》开始。出刊的第二年,选择重要时事,每月汇编月报一册,全年
取费一元。终因销路不佳,月报不到一年便停刊。1878年(光绪四年)起,将每天报纸提前一天晚派送,
这是中文报纸中最早的晚刊。四年后这一办法被取消。1904年(光绪三十年)该报增加篇幅并分为庄、谐
二部,谐部有歌谣、曲本。字句加圈 。报纸重视政论,鼓吹变法自强。
《循环日报》出版时间很长,是一张很有影响的报纸。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香港后,曾与《大光
明报》合并为《东亚晚报》。抗战胜利后又曾一度以原名复刊,约在1947年停刊。
《童子世界》
晚清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以青海年为对象的刊物。1903年4月6日(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九)
创刊。在上海出版。由上海南洋公学退学学生组织“爱国学社”编印。撰稿人有吴忆琴、钱瑞得、陈君衍、
翁筱印、薛锦江等。初为日刊,有光纸石印。创刊号第一版绘有一童子执龙旗于猛狮背上作腾跃 状,天幕
上镌有“童子世界”四字。自1903年4月28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二)第二十二号起改为双月 刊,同年
5月27日(五月初一)第三十一号起,再改为旬刊,用上等洁白厚韧洋纸铅印,其封面上左绘一种,右下
角画一圈人各执乐器而歌,中书“铸自由钟”四字。何梅士等主编。
该报宗旨:“以爱国之思想曲述将来的凄苦,呕吾心血而养成夫童子之自由爱国之精神。”主要栏目有:
论说、时局、历史、地理、小说、传记、故事、格致、化学、演说、箴言、新闻、游戏、歌词、专件、笑
话、学界风潮、介绍新刊等。第三十一号起,增 加了学说(浅述中西著名思想家学说)、时局(论述中外
重要政事“以为国民当头棒喝”)以及评论、谈丛、杂俎、文苑等。登载的文章很短,有些通俗的白话文写
的。
1903年6月爱国学社衩迫解,《童子世界》于6月16日出至第三十三后即停刊。
《童蒙易知草》
1905年间在上海创办,办民办刊物。1905年时已停刊。仅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
界最近调查表》。
《寓言报》
1901年3月(光绪二十七年一月)创刊,在上海出版。主笔李于仙。馆设上海四马路大新街,报价六
文,后增为七文。用四号字排印。日报。
该报一些文章常如有辛辣讽刺意味的寓言,有的讽刺官僚,也有直接讽刺李鸿章的。每期卷头为一讽
刺诗,题为《先声》,其次为《本馆论说》,以下为小说、官场笑话、市 井嬉谈、时令演说、花国寻芳、
梨园谈艺、日下新闻、海隅碎录诸栏。最后为灯迷之类。有时也改题为:谈风、陈迹、世情、花月韵、粉
墨痕。随报赠送附页,载有《皇朝掌故丛谈》、《国朝诗三百首》和《柔乡韵史》等。
1903年后停刊。
《普通文报》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的基督教拼音刊物,在汉口出版。其文字用拉丁字母,语音以普通话为
准则。月刊。
《普通画报》
1906年(光绪三十年)创刊,在北京出版。
《普通学报》
1901年10月(光绪二十七年九月)创刊。在上海出版。编辑人杜亚泉。月刊。由普通学书室发行。
出至1902年5月(光绪二十八年四月)第五期后停刊。石印小本子,每期约40页,连史纸印刷。1903
年3月29日(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一)改由《科学世界》。
主要栏目有:经学科、史学科、文学科、格物学科、博物学科、外国语学科、学务杂志等。
《湖广月报》
1904 年1月1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 四日)创刊。汉口圣教书局发行,英汉书馆印刷。月刊。每
本售大钱十文。总理杨格非,计约翰、林辅华助编。
该刊声称:“其宗旨即广人见识见,兴人德行。凡有益于圣教会与国家者,皆可登报。一切诋毁国政,
谗谤官民,及不合真理之言,概行不录。因不深明文理者多,故本报文理官话并用,以期雅俗共赏。”栏目
有:诗歌、论说、本地时事、各国新闻、教以纪闻、自然科学、论文与教会消息等。主要撰稿人有丁韪良、
王理堂、刘介眉、祝德桢等。用有光纸铅印。线装书形式,宣统年间改变洋装。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1904年间部分原件,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1910年第10期。
《湖北女学日报》
1908年在武昌出版。日刊。主编冯德生。
《湖北日报》
1908年7月创刊,在汉口出版。创办人郑江灏。协助他办报的有李介廉、王伯森、董祖椿、杨宪武等。
办报人都是共进会会员。
1909年因刊登讽刺官场、攻击当道的文章,为鄂抚陈夔龙所忌,后又刊载《中国报纸于官场有特别之
益》一文,陈更为忿恨,该报道为巡警道金鼎封禁。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作“1906年创刊”,查1907年时郑江灏尚留学日本,1908年回国,疑误。
《湖北地方自治白话报》
1910年创刊。武昌湖北地方自治筹备处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有1910年第三期。
《湖北地方自治研究会杂志》
在日本东京出版的地方性刊物。1904年(光绪三十年)创刊。月刊。编辑兼发行者为湖北地方自治研
究会。该会由留日学生张百熙等组织。刊物的实际主编人吕嘉荣。印刷者伊藤幸吉。1906年后曾一度停刊。
1908 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出刊新第一号,编辑与发行者仍为湖北地方自治研究
会。社址原在日本东京年#区鹤卷町201番地,出版新一号后,迁往淀桥柏木。
栏目有:论著、调查、译述、杂录等,大致都为阐述地方自治及介绍国外自治问题的文章。
湖北省图书馆、政治市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湖北自治报》
1910年10月创刊。湖北自治筹备处编印,在武汉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第一期。
《湖北农会报》
湖北农务总会的会刊。1910年5月23日(宣统二年四月十五日)创刊。在武昌出版。初为月刊,1910
年11月2日第七期起,月出二册,第十三期起(1911年2月23日),又为月刊。编辑占瑞廷 。
栏目有:图画、谕旨、主张、论丛、章奏、文牍、讲演、译丛、报告、纪事、海外农事、附录等。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湖北官报》
湖北的封建官报。1905年4月5日(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初一)创刊,在武昌出版。张之洞创办。江汉
关道梁嵩生为总办,任承纪为总纂述,沈宝枢管财务。杂志形式,线装。该报系在《汉口日报》基础上创
办,1907年又将《汉报》合并。
体例由张之洞手订,强调“正人心,增学识”。主要栏目有:圣 训、上谕、官抄、辕抄、要电、要闻、
政务、科学、实业、杂纂、图表、论述、国粹篇、新说郛、纠谬篇。
其第一册的凡例提到“本报每旬出报一本”,第二册的扉页后有“本报原拟月出三册,兹印刷寄运太繁改
为月出二册”的声明。可见实系关月刊。第一期赠送两万份。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均作旬刊,误。
《湖北学生界》
在日本东京出版的留学生刊物。1903年1月29日(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一)创刊,1903年9月21
日(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初一)出至第八期停刊。月刊。为湖北留日学生同乡会主办,是留日学生中第一份
以省名命 名的刊物。编辑兼发行者:王#芳、尹援一:第二期署湖北同乡会中,第三期起署尹援一,第五
期改署窦燕石。参加编辑工作的有:刘成禺、蓝天蔚、张继熙、卢慎之、周维桢、金华祝、但焘、李书城 、
李熙等。该刊1903年6月25日(闰五月初一)曾出增刊《旧学》,同年7月24日(六月 初一)第六期
起改各为《汉声》。每册一百余页。售大洋二角。发行所:日本东京神田区骏河台铃木町18番地。
刊物以“输入东西之学说,唤起国民之精神”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论说、学说、政法、教育、军事、
经济实业(农学、工学、商学)、理科、医学、史学、地理、小说、词薮、杂俎、时评、外事、国闻、留
学纪录、附湖北调查部纪事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作“第四期后,易名《汉声》,误。
上海图书馆藏第1--8期及增刊《旧学》。
《湖北学报》
1903年2月12日(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十五日)创刊。在武昌出版。由湖北学报馆编辑和发行。年出
三十三册合为一集(“十二月中旬到一月上旬,报馆清厘庶务,停不出报”)。旬刊。一年后停刊。馆设武
昌汉阳门内广福坊。
该报例言写道:“本报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为宗旨。”主要栏目有:谕旨、学务文牍、教
育史、史学、外交学、学界近闻、附。除谕旨、文牍、学堂章程之外,全是译载外国(主要是日本)学者
的著作。发行所:湖北武昌汉阳门内广福坊。
上海图书馆、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湖北商务报》
1899年4月30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一)创刊。在出版。旬刊。张之洞创设,汉口商务局主办。
1902年馆址迁到武昌城内长街芝麻岭地方门首。1904年1月8日(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至
一百六十三期后停刊。
主要栏目有:局收文牍,局发文牍,本省商情,各省商情,译东、西报及商务专案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湖北教育官报》
1905年在汉口创刊。月刊。1911年仍在出版。
湖北省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湖北警务杂志》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创刊,由武汉湖北高等巡警学堂编辑出版。月刊。
湖北省图书馆藏有第2--6期。
《湖州白话报》
1904年5月15日(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一)创刊,停刊,时间不详。在上海出版。半月刊。由湖州白
话报社编辑及发行,托上海开明书店为总售报处。
主要栏 目有:社说、纪事、实业、杂俎、来稿等。
上海图书馆藏有该刊第一期。
《湖南地方自治白话报》
又名《湖南地方自治报》。
1910年3月 (宣统二年二月 )创刊,在长沙出版。月刊。由湖南地方自治筹办处编辑及发行。有光
纸单面印刷,每期厚薄不一。
主要栏目有:谕旨、奏折、公私文牍、论说、法理解释、筹办方法、农工商事件、纪事(转载长沙日
报、申报及神州日报)等。
现存第1--7期。上海图书馆、湖南省中山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湖南自治报》
1909年创刊,长沙湖南自治报社出版。半月刊。
湖南省中山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湖南时务白话报》
1903年间(光绪 二十九年)创刊,在长沙出版。湖南时务白话报馆编印。木刻活字印刷,每日三页,
每页中缝有《湖南白话报》及日期。
主要栏目有:上谕电传、论说、食土须知、中外新知、中外新闻、西学俗谈等。除上谕外,全系白话。
湖南省中山图书馆现存一册,为癸卯年(1903年)四月 十二日至二十日。
《湖南官报》
在湖南出版的官报。1902年5月(光绪二十八年三、四月间)创刊。在长沙出版。样式写《湘报》相
似。日刊,每天出版四小页,半月合订线装在书形式一册。故往往被误认为半月刊。铅印。纸张有两种,
一种是官堆纸,一种是毛边纸,这纸每册售价二百文,官堆纸每月售价三百六十文。由湖南洋务局监督办
理、汪文溥、罗文翰、陈庆森负责校阅删定。馆设长沙府中街。
主要栏 :上谕电传、本省近事、各省近闻、各国近闻、交涉、论说等。
该报于1905年4月4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三十日)因经费不继而停刊,后改为《长沙日报》。
《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作“月刊”,误。
《湖南学生》
湖南留日学生办的刊物。1904年间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杨度主持编务。
《湖南学报》
1903年4月27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一)。在长沙出版。旬刊。由湖南省城学报处发行。
该刊主要内容是汇印留日归国学生所开设的题范馆的讲义,并附其他论著。分:统编、章程、经学。
伦理、理化、数学、教育、地理、东文学、附录等。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第1--6帙。
《湖南通俗报》
晚清湖南出版的白话报刊。前身为“演说报”。1911年4、5月间创刊。何雨农、徐特立、杜庆湘等主
办。
内容除发刊演说词外,有地方及国内外新闻新闻与歌谣故事等等。用杭连纸仅印一面,每周六期,星
期一休刊。1914年元旦起改名《湖南通俗教育报》,改用蓬莱纸印报,新闻取材于本省各报。1920年又
改各“湖南通俗报”,1942年底停刊。
该报是湖南解放前出版历史最长的报纸之一。1920年9月 --1921年6月谢觉哉曾担任过主编 ,
熊瑾玎担任经理,周世钊、邹蕴真等为编辑。北伐军占领长沙时,曾三等参加过编辑工作。
《湖南教育官报》
1908年4月创刊,在长沙出版。湖南学务公所教育官报处编印。第一期上无出版年月。有光纸印刷。
月刊。出至1910年左右停刊。
该刊第一期例言中说:“本报因学务公所经费支绌,甫于今夏开始编纂。”栏目除谕旨外,有章奏、文
牍、本省学务报告、京外学务丛录、选译东西各国书报等。
湖南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湖南演说通俗报》
又名《演说通俗报》。
1903年5月中旬(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创刊,在长沙出版。旬刊。每期约50页。封面有曾国藩之孙
曾广钧的题签。编辑及发行者不详。
报纸首列上谕电传,次为两页插图,内容是孝子、烈女、清官及新式枪炮等。其次为政治、时事、实
业三栏,每栏分汇编(转载报刊文章)和白话演说,并有湘中近事、中外大事。
《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二卷(上)作《湖南通俗演说报》,误。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称《演说通
俗报》。
《湘中时务月报》
1898年2月 (光绪三十四年一月)创刊,在长沙出版。木刻活板印刷。主要栏目有:武备、学术、
科学等。
《湘报》
湖南维新派所办的日报。1898年3月7 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创刊,在湖南长沙出版。起
初为半官方性质,由谭嗣同、唐才常等私人集资筹办,巡抚衙门按月给予津贴,同年8月 ,津贴停发,改
为商办。董事八人:蒋德钧、梁启超、李维格、谭嗣同、邹代钧、唐才常和熊希龄。撰述六人:戴德诚、
梁启超、樊锥、何来保、谭嗣同和唐才常。后来还聘了一批“报友”共十二人,其中易鼐、华永年等都是很
有名的维新派人士。
该报每天发行,适星期日休刊,日出毛边纸一大张,可裁作四页,集订成册,有时另加附张。后改用
铅印。报纸标题和正文均用四号字,附注用五号字,广告标题用木刻大字。每张报纸可容八、九千字,单
面印刷,每期售五文,每月一百三十文。开始印五千份,后来加到六千份。报馆在长沙小东街刘文恪公邸。
内容注重政论和新闻,除论说外,还刊载奏疏、电旨、公牍、本省和各省新政、各国时事、杂事、商
务以及答读者问。
由于是湖南维新派的喉舌,曾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多次干涉,曾作抵制,担后来终于被迫停止发表
议论文章。1898年7月19日出刊第一百十五期时宣告暂时停刊,8月2日复刊时刊登告白说:巡抚衙门
从此停发每月 二百两津贴,“改订章程,专归商办。”
戊戌变法失败,倡办新政的湖南巡抚陈宝箴革职以后,被饬令停止发行。后由职员王笏接办,内容都
是官报材料,接办后仅出四期,10月15日出版最后一号,因清廷谕令各省报馆一律停办,遂告结束。
《湘学报》
原名《湘学新报》。湖南维新派的著名刊物。1897年4月创刊。同年11年5日(十月十一日)第二
十一期赶快放名《湘学报》。由倡办新政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先后委派江标、徐仁铸督办,唐才常、陈为镒
主编。撰稿人有杨毓麟、樊锥等。长沙校经书院发刊。旬刊。连史纸木板印刷。每册售 百文。仅长沙一地
即销行一千多份。
其主要栏目有史学、掌故(后改名时务)、舆论、算学、商学、交涉等。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
即停刊。第1--40册曾分类汇编为《湘学报类编》。第1--45册又曾按原状汇编为《湘学报大全集》。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第1--45册。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张静庐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
78页,均作共二十三期,误。
《湘学新报》
湖南维新派鼓吹变法、推行新政的言论机关。1897年4月22日(光绪二十三年三月 二十一日)创刊。
在长沙出版。同年11月5日(十月十一日)第21期起改名《湘学报》。由湖南学政江标督办,唐才常、
陈为镒主编。撰稿人有杨毓麟、易鼎、邹代钧等。长沙校经书院发行。旬刊。连史纸木刻本。每期约三十
页,近两万字。每册售价一百文。
该报是一份介绍“新学”,鼓吹变法的综合性理论刊物。其栏目有:史学、掌故(后改名时务)、舆论、
算学、商学、交涉等。新闻只是附带的内容。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湘省大汉报》
武昌起义时期长沙发行的小报。1911年10月25日(宣统三年九月初四)创刊。日刊。四开四版一
小张。由杨宗实、李任民、刘#、游大瀛等主持。有光纸单面印刷。第八期起改为《大汉民报》。1912年
3月《大汉民报》因经费短缺而夭折。
主要栏目有:各省电报、本省纪事、论说等。
该报创刊日期系据杨世骥《辛亥革命前后史事》所刊《湘省大汉报》第三号照片推算。
参见《大汉民报》。
《湘省铁路周报》
1909年10月 创刊,在长沙出版。由湖南绅士谭延#、龙璋、文斐等主办。
该报声称“以集股拒债为目的”。
《湘路危言》
原名《湘路警钟》。见《湘路警钟》条目。
《湘路新志》
1909年11月22日(宣统元年十月初十)创刊,在长沙出版。月刊。编辑者:龙研仙;发行者:贡。
第二卷主任者:龙研仙;编辑者:童子凉;发行者:陶兰生。由湘路集股会编辑及发行。有光纸单面铅印,
每册三十张左右,零售铜元十枚一册。编辑所设在长沙储备仓商务总会内。
主要栏目有:论说、专件、路事纪要、路电汇志、来函、附录、外省之部等。
该刊每期免费附送白话附刊一大张。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第3--5期。
《湘路警钟》
1909年7月创刊。由日本东京的湖南籍留学生组成的湖南铁路研究社出版。焦达峰主编。后改名《湘
路危言》。
北京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1909的第一期。
《渤海日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烟台出版。创办人李凤五、齐芾南、丁训初等。
1910年因转录长春某报载威 海租界英国人以帮助我禁烟为名,大肆搜刮,凡稍有资财者,即指为吸
烟,勒令罚款,英领事照会东海关道惩罚,被停刊一星期。该报主要读者是当地清朝陆海军下级官兵,后
来成为同盟会策武装起义的重要联络机关。
《山东史志资料》1982年第一辑所载曲崎《辛亥革命前山东报刊概述》,作1903年创刊,待考。
《滑稽杂志》
1904年11月创刊。上海东方书店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一期。
《滑稽魂》(广州)
广州出版的诙谐性画报。1907年10月27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创刊。每逢星期日出版。
每册售制钱三十文。代理处设广州十八甫。
该画报声称:“本报全主诙谐,以极嬉笑形容为宗旨”。
《滑稽魂》(上海)
晚清出版的文艺小报。出版时间不详,在上海出版。夏华贵创办,并自任编辑。社址:上海四马路望
平街。出版不久后即遭到巡捕房出票拘传,夏华贵得到消息后自行停刊,从创办到停刊前后不满半个月。
《渝报》
四川维新的重要宣传刊物。1897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创刊,在重庆出版,。旬
刊总理宋育仁(芸子)、协理杨道南(范九),正主笔潘清荫(季约)、副主笔梅季郇(黍雨)。用木版
(或木活字版)印刷,纸张用土白纸,线装书形式。版面略小于新闻纸的十开本,每册约三十页左右。馆
设重庆白象街。在省内和全国各地设有代派处37处,代派处兼采当地新闻。
该刊宣称“为广见闻,开风气而设”。主要栏目有:上谕、奏摺、辕门抄、论文以及重庆市场和物价表。
第九期起刊有广告。因鼓吹变法维新,曾受读者欢迎,开始每期只发行二、三百份,后来增至五百份左右。
主要对象是上层知识分子及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商。
1898年春末,宋育仁因主持蜀学会,并在成都创办《蜀学报》,《渝报》即告停刊。
现存第1--15期,第16期仅见篇目预告。
重庆市图书馆藏有原件。
《渝城日报》
1904年创刊,在四川出版。民办刊物。1905年尚在出版。仅见于1905年5月 《大公报》连载的《报
界最近调查表》。
《游艺》
1911年在四川成都创刊。黄方、张辑五在清政府牢房中编写稿件,通过关系送出牢外,用油印机印刷。
每周出版一次,在成都街头零售。
《游艺报》
1905年6月上旬(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上旬)在广州出版的文艺小报。编辑:啸文、侠庵、亚援、无籁、
亚通等。逢星期日停派。社址:广州十八甫兆南映相馆前座。
主要栏目有:社说、访稿、笑柄、谐文、灯谜、诗界、粤讴、南音、班本、花丛谈等。
创办仅数月即停刊。
《游戏世界》
刊登游戏文章为主的刊物。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创刊。杭州崇实斋书庄出版。寅半生主编。
月刊。木刻、线装本。每本另售大洋两角。
其栏目有诗、古文、词、单篇专集、笔记、杂著、传奇、小说等。
《游戏报》
我国有影响的早期文艺小报。1897年6月24日(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
日刊,每天出版两张,四版,约五千余字。版式类似《申报》,略呈长方形。初出时为连史纸单面印刷,
1898年8月改为白报纸双面印刷,六个版面,反面全是广告。创办人李伯元(南亭亭长、游戏主人)。主
要撰稿人:李伯元、欧阳巨元等。售价最初五文,后改六文,后又增至七文。初期由《指南报》代售,后
设馆于四马路惠福里自行发售。
李伯元《论游戏报之本意》中说:《游戏报》之命名仿自泰西,岂真好为游戏哉?盖有不得已之深意
存焉者也。……进 如此 ,国事如时,是犹聚#聋破之流,强之为经济文章之务,人必笑其迂而讥其背矣。
故不得不借游戏小说,以隐寓劝惩,亦觉世之一道也。”
其内容逐日分类,栏目有:论辨、传记、碑志、歌颂、诗赋、词曲、演义、小唱等。
该报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曾出版过合编本,每二十日合订一册,从创刊号开始出起,但没有
印全。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游学译编》
在日本东京出版的早期刊物。1902年12月14日(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创刊。月刊。湖南
留日同乡会主办。编辑人:杨守仁、陈天华、梁焕彝、樊锥、黄轸(黄兴)、周家树、杨度等,主编杨守
仁。每册五十余页。1903年11月3日(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五日)出至第十二期后停刊。
该刊宣称:“专以输入文明、增益民智为本”,“全以译述为主”,主要栏目有:学术、政治教育、军事、
理财、内政、外交、历史、地理、时论、世界新闻、附录等。也兼刊论著。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166页作“光绪二十九年创刊”,误。《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第284页作
《湖南游学译编》,创刊年份沿误。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12册。
《湄南日报》
前身为《美南日报》。1906 年创刊于泰国曼谷。1907年因董事意见分歧,改组为《华暹新报》。
《富强报》
上海出版的维新报纸。1897年5月21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创刊。五日刊。程#(甘园)
主编。
该刊《例言》声称:“本报章主变法、义谨尊王”。栏目有:上谕恭录、公牍、中外新闻、论,以宣传
新学、新政为主要内容。
1897年7月28日(光绪二十三年六月 二十九日)出版第十五期后停刊。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15期。
《裕商报》
1910年间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有1910年12月24日出刊的原件一册。
《强学报》
强学会上海分会的机关刊物。1896年1月12日(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创刊,在上海出版。
1月17日(十二月初三日)出版第2期,1月20日(十二月初六)出版第3期后即被封禁。由康有为等
创办,徐勤、何树龄主编。铅字排印。馆设跑马场西首王家沙第1号。
该刊宗旨为:“广人才,保疆士,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主要栏目有:纪谕旨、奏折、
纪京师掌故、时事;纪直省民隐、吏政、水旱、盗贼;考地理、边务;译外国报,叙外国政事地理风俗;
附论说。其余为商贾琐事。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2号。
《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36页和第78页均作“每日出一册”,误。
《遐迩贯珍》
英文名:Chinese Serial
我国最早用铅字排印的中文杂志。1853年9月3日(咸丰三年八月初一)创刊,在香港出版。每期有
英文目录,以中文为主。月刊。初由麦都思为主笔,次年由奚理尔(C·B·Hillier)为主笔;1856年改由理
雅各(James Legge)为主笔。王韬等曾帮助理雅各编过该刊。用竹纸单面铅印,十六开线装书形式,每册
十二至二十四页不等。每期印刷三千册,每册售十五文。由香港英华书院主办,伦敦会印刷局负责排印。
1856年停刊。
内容有新闻、广告等。1855年增出附刊《布告篇》,随报发行,每期四页,专载商情及船期。
《缅甸公报》
在缅甸仰光出版的革命派报纸。1911年初创刊。《进化报》停刊后,任事人徐赞周联络革命派人士张
永福(并非新加坡办报的张永福)杨子贞、曾上苑、陈钟灵、饶潜川等,以学务总会名义买进《进化报》
印机铅字,刊行《缅甸公报》。民国成立后另行改组.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一)
《一声钟》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广东日报》的附刊。其前身为《广东
日报》的附刊《无所谓报》,自1905年4月(光绪三十一年三月)李
汉生接办《广东日报》后, 报发行的附刊改名为《一声钟》。1905年
5月5日(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一)在香港出版。内容有:文界(杂文
或杂说)、白话、谐文、谐谈、小说、传记、琐闻、艺闻、格致、谈丛、
班本、龙舟、粤讴、诗界等栏目。
《一声钟》创刊后,为配合全国掀起的反美爱国运动,刊登了不
少说唱材料,主张废除美帝国主义的禁华工苛约,向各阶层人民进行广
泛宣传。在“班本”一栏,曾刊出《国民义讨袁世凯》唱词,揭露清廷
权臣袁世凯卖国、媚外的丑态。《一声钟》于1905年底停刊。
《二十世纪大舞台》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中国最早的戏剧杂志。1904年10月
(光绪三十年九月)创刊,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及发行。半月刊。主
办人陈去病(佩忍)、熊文通、陈竞全、孙寰镜、孟崇军,实际创办人
国陈去病与汪笑侬。发刊辞为柳亚子所作(署名“亚卢”)。
该刊宣称:“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
思想,为唯一之目的”。内分:论说、传记、小说、传奇、班本、丛谭、
诙谐、文苑、歌谣、批评、纪事、译编、杂录、调查、答问等栏目。刊
出的主要文章有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南唐伶工杨花飞别传》、
静庵《安乐窠传奇》、汪笑侬《长乐老班本》等,卷首还刊有汪笑侬扩
日本名优宫崎寅藏肖像。
《二十世纪大舞台》原定月出两册,但仅出刊二期后,即被清
政府封禁。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杂志目录》(二)第89页载:《二十
世纪大舞台》为日本东京舞台丛报社出版,与一般说法不同。
《二十世纪之支那》
在日本东京出版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为《民报》的前身。1905
年6月3日(原件上标有:开国纪元4603五月初一)由宋教仁湖南、
湖北、广东、江苏、安徽等几个省的留日学生联合创办。东京中国留学
生会馆发行。主编程家柽,参加编辑和发行工作的有:田桐、白逾桓、
陈天华、刘公、鲁鱼、何谌霖、雷克宇、张炳标、高剑等。初印三千册,
第册120页。
该杂志在《发刊趣意》一文中说:“对于内足以组织完全之国家,
对于外足以御列强之吞噬。于是树二十世纪新支那之旗于支那,此则我
《二十世纪支那》杂志所以发刊之趣意也”。栏目有:论说、学说、政
法、历史、军事、实业、理科、丛录、文苑、图画、时事、时评等。创
刊号印有轩辕黄帝像,并使用黄帝纪元。明显地持反清立场。
1905年8月,黄兴提出《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半数以上社员都已
加入同盟会, 意将该杂志改组为同盟会机关报,得到与会社员的赞成。
可是就在8月27 日出现了新的情况, 因为蔡序东在《二十世纪支那》
第二期上发表了《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一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东北的阴谋,触怒了日本当局,遭到查禁。 已印好准备发行的刊物
被没收,宋教仁,田桐受法院传讯。1905年9月,《二十世纪之支那》
的物资设备移交给同盟会。 由于日本官方的查禁,使用原来名称已有
困难,经过短期筹备,于同年11月26日改组为《民报》, 成为同盟
会的第一个机关报。
查张静庐的《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1页,将该杂志作“1904
年创刊”,误。
《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
中国留学组织河南学生会创办的妇女杂志。1907年(光绪三十
三年)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主笔为恨海女士。
该刊以“纠正近世女子教育之谬妄,提倡社会女子,注重道德,
恢复女权”为宗旨。
《二十世纪军国民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刊物。1907年11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十
月初八)创刊,在广州出版。周刊。三十二开本,每期八十二页,逢星
期三出版。零售每册一毫五仙。总代理处原设广州十八甫,后迁广州西
荣巷26号。
该报系《国民报》主办人卢谔生个人所筹办。因为社会署名“卢
骚之徒”, 评论激烈,公然主张民主革命,为广州将军所忌,下令巡
警逮捕主办人。卢谔生事先得到风声走避,该报仅出七期,于1908年
初即被迫停刊。
该报政治态度显明,以发刊辞中公开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
民生主义, 主张“锄非种、驱异族”、“推专制、诛独夫”、“均地
权、重共产”,时事评载有《悲哉徐锡麝之友》,报界评刊出《天趣报
知人间羞耻事否耶》,小说有《秋瑾》。辟有本省事、中国事、各国事
及史传、戏曲等专栏。
《二十世纪报》
倾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刊。1906年4月(光绪三十二年三月)
创刊, 在广州出版。该报的前身的1905年冬(光绪三十一年)创刊的
《群报》,改组后篇幅由一张增至两张。主笔为康梦狂、黄轩曾、邓小
彭、崔肃平。
1906年广东出版的《亚州报》因揭露粤汉铁路的黑幕被封,羊城
各报噤若寒蝉,而《二十世纪报》敢于仗义执言。由于多次揭露清政府
的黑暗面,1906年8 月11月(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南海县知
县奉督抚札饬,传《二十世纪报》记者到衙署问话,训斥该报的著论中
干涉时政。1907年2月10 日(十二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周馥派人在
《二十世纪报》捕获革命党人四人。该报因此停刊。
《十日小说》
晚清上海出版的文艺报刊。1909年9月14日(宣统元年八月初一)
创刊, 上海环球社出版。最初三册随《图画日报》附赠。每期有插图,
末为“余墨”,此外全为长篇或短篇小说。短篇每期刊一、二篇,长篇
以《宦海》最有影响,曾出单行本。
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称:曾访得十一册,最后一册为十二
月初一出刊。现存十册,吉林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丁巳》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在北京创办的杂志。
《七十二行商报》
广州商会机关报。1906年9月15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创刊, 该报是在《广州总商会报》停办后,重新集股开办的,在广州
出版。日报,星期日休刊。主办人黄诏平、罗啸#,主笔陈宝尊、陈萝
生。馆设广州太平门外第七甫西向门牌100号。
该报自称以“注重商善两界之机关”及“坚持现在之办路主义”
为宗旨。主要栏目有上谕电传、论说、本报专电、本报专电、本报特别
要闻、本省要闻、中外要闻、时谈、谈屑等。
《七十二行商报》开办之初,反对清政府铁路国有化政策,其
后成为君主立宪派的报纸。革命派报纸常与其论战。民国初,仍坚持拥
护帝制。广州商团叛乱,孙中山下令镇压,该报又为叛乱辩护。1937
年停刊。
《七日镜览》
1870年8月13日(同治九年七月十七日)创刊,在上海出版。周刊。
由英国人主办,上海通问馆印刷。版面狭长,类似《京报》。铅字印刷,
每期九页。内容有:轮船客运广告、洋行与保险行广告、传记、奏稿和
新闻。新闻部分称 “七日镜览”。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部分实物,该
报中缝部位印有“第七次新报”、“第八次 新报”字样。
《人权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1911年3月1日(宣统三年二月初一)
创刊,在广州1907出版。日刊。主笔:劳纬孟、陈耿夫、黄浩公、黄
霄九、李孟哲。发行所在广州第八甫。当时广东赌风甚炽,该报宣称:
“对于庇赌官绅,剥夺我人民自由权者,本报攻讦之,不遗余力。”以
“唤起民族思想”为宗旨。据冯自由《革命逸史》介绍:1910年新军起
义失败后,陈耿夫认为在海外宣传革命远不如直接在中国大陆宣传更为
深切而有实效,于是新赴广州,创办《人权报》。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广州的重要言论机关之一。
民国成立后,该报继续发行。编辑人为黄伯器,发行人李文治,
印刷人是胡惠。内分:论说、要件、专电、命令、粤事、通讯、中国新
闻、外国新闻、天声人语、岭南月旦、大陆春秋(即时事短评),其副
刊称《人权报谐部》,有针针见血(杂文)、小说、谈丛、喷饭、班本、
歌曲、粤讴等栏目。
《人道日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香港出版。督印人为李孟哲。
《人道杂志》
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似在香港出版。该刊由《平民报》代
理经销。每本售价银二毫半。
该杂志以宣传社会主义为号召,可能与当时香港出版的《人道日
报》有人事上的关联,待考。
《人道新报》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创刊,在香港出版。主办人为陈春生(春
醒)。
《人镜画报》
1907年7月22日(光绪三十三年六月十三日)创刊,在天津出版。周
刊。 每册售铜元九枚。三月后停刊,共出二十四期。馆址在天津日租
界旭街德安里。主要内容有图画、论说、谭丛、中外新闻及科学小说等。
现存1--24期,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九经补学报》
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性期刊。1905年8月创刊,由九经补学报馆
编印, 在四川成都出版。月刊。内容分:经学、小学、诸子、史学、
辞章、医学、附录、中西哲学等门类。
现存1--2期,四川省图书馆藏有原件。
《又新日报》
1910年间江西赣州出版的报纸。该报曾参加1910年上海《时报》
和《神州日报 》发起的“全国报界俱进会”。
《又新报》
晚清广州出版的日报。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工艺报》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前北京出版的杂志。1902年在发行所迁
往上海新马路百合里一号。《工会日刊又名四川工会日刊》1905年3
月16日(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十一日)创刊,在四川成都出版。 为成都
商会和农会同人合办的刊物。内容以社会新闻为主,销路不畅。1911
年3月间, 因刊载揭露巡警道周肇祥国忌#会事,周利用权势将其封
禁。该报社同人通电全国,要求主持公道。由于证据确实,得到四川省
谘议局的支持,通过了对周肇祥的弹劾案,清朝政府只得将周肇祥调离
四川。
《工商日报》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在汉口创刊。日报。商务局总办孙询#
等合资创办。该报注重实业、商务。
《工商学报》(北京)
1898年5月(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创刊,北京工商学馆出版。周刊。
北京图书馆藏有《工商学报》第一期。
《工商学报》(上海)
以介绍中外工商界情况为主的期刊。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七月)
创刊,在上海出版。每月四册,逢初二、初九、十六、二十三日发行。
连史纸石印,线装书形式,每期约二十余页。汪大钧(仲虞)创办和主
编,参加编撰和翻译工作的有前《时务报》英文翻译张坤德等。最后一
期为1898年10月出版的第七期。馆址在上海新马路梅福里。
该报宣称:“以振兴商业收回利权为宗旨”,“本报论说须关涉
工商学业确有见地者,始予登录”。栏目首列谕旨恭录,依次为奉章案
牍、论说、中国工商情形、译编东西报章、章程律例,附译各种专书。
自第二期起,刊登各货行情及进出口情况等内容。该刊还附有石印图画,
印刷尚称精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1--7期。
《工商学报》(成都)
1910年(宣统二年)创刊,在成都发行。四川留日工商学会协会
出版的期刊。四川省图书馆藏有该刊第一期。
《大中日报》
沈阳出版的进步报纸。1910年7月10日(宣统二年六月初五)创
刊。 由袁毗乔创办,总编辑为沈肝若。每天出版两大张共八版。该报
极力主张保持国权,重视政治时事报道,敢直抒已见,对立宪的虚伪性
经常予以揭露。报纸有仅在东北省有代销处,还远销京津和朝鲜。社址
在大北门外东鹿店街。
1911年1月(宣统二年十二月)该报刊载记者蒋梦梅的来信,叙
述1911 年1 月17(十二月十七日),乘南满汽车到大房时所见日人以
检验鼠疫为名,对民众大肆摧残的情况。同时,该报还揭露了省巡警总
局防疫所真相。为此,报馆在这年曾被捣毁。
该报恢复后,言辞更加激烈,辟有“三知毛瑟”一栏,以辛辣警句抨击
时事,充满中国人的正义的呼声。
《大中华》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创刊,在上海出版。1906年(光绪三
十二年)停刊。
《大公报》(上海)
上海出版的小报。1898年1月1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
日)创刊。 停刊时间不详.
《大公报》(天津)
近代著名日报。1902年6月17日(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创
刊, 在天津出版。日刊。创办人为英敛之。主要由天主教资本家柴天
宠、朱志尧及王郅隆等人投资,也接受过法国传教士和法驻华公使的少
量入股。先后担任主笔的有方定六、刘孟扬、王瀛孙、黄与之、郭定森、
樊子熔、唐梦幻等。主张保皇立宪,最初亲法,以后又亲日,刊头有法
文Lmpaitial字样。社址在天津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主要内容有以通俗
文字撰写的论说、新闻及附件。1916年由安福系财阀王郅隆继续经营。
1925年11月27日停刊,这是早期的《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起,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接办。该
报在小资产阶级及上层知识分子中有广泛的影响赠增出上海、汉口、长
沙、重庆、桂林、香港等版。1949年2月27日,天津解放后,《大公
报》改为《进步日报》。 《大公报》(上海版)于1949年6月17日
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继续出版。1953年元旦《进步日报》与上海
《大公报》合并为天津《大公报》。 1956 年10月1日迁往北京,1966
年9月10日停刊。解放后的《大公报》以报道财政经济为主要内容。
《大风》
1911年11月10日(原件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二
十日)创刊,不久改为《大风晚报》。为上海出版的武昌起义时期的战
事号外。
《大风晚报》
原名《大风》。1911年11月10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
六百零九年九月二十日)创刊。上海发行的辛亥武昌起义战事号外。每
张售铜元二枚。发行所在上海三马路迎宾旅馆。
《大汉日报》
中国洪门民治党纺加拿大部支部机关报。1908年(光绪三十四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创刊。经理黄璧峰、黄树球,编辑及发行人为冯自
由、张儒伯、黄希纯。早年曾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改名《大
汉公报》,现继续出版,每日发行三千余份。是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报
纸。据冯自由回忆,该报创刊于1910年,是中国洪门致公堂机关报。
《大汉公报》
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1日(宣统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创刊。
《大汉民报》
湖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昌起义后创办的报纸。 初创时称《湘省
大汉报》, 911年11月1日(原件上标有: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九
月十一日)起, 改为《大汉民报》。在长沙出版。由杨宗实邀集李任
民、刘#、游大瀛等出资创办。原为四开四版一小张,改名后,日出对
开一大张。社址设在曾子庙,又一说为顺星桥枣园。
改称后,刊有《发刊辞》。开宗明义第一句就产:“天下者,天
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痛斥清廷钳制舆论,说该刊的创刊是
“举二百六十余年中蕴蓄抑郁之气而畅所欲言”,在历史上“放一特别
光明”。1912年3月,《大汉民报》因发“号外”,得罪了由谭延#改
编、 控制的第四师师长王隆中,被都督府罚令停刊七日,报社被军人
捣毁,工作人员亦遭逮捕。此时,都督一职已被立宪派谭延#窃据,原
革命派人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遭到反动势力暗杀,《大汉民报》政
治上陷于孤立,经费也受到立宪派阻挠,无法继续出版,仅出四个多月
即告夭折。参见《湘省大汉报》。
《大汉报》(汉口)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所出版的第一家报纸。1911年10月15日(宣
统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武昌起义后的第五天创刊。胡石庵(原名人杰,
兴中会员)在汉口军政府分府的支持和津贴下,于汉口歆生路大成印刷
公司内设馆出版。《大汉报》整个编辑工作曾由胡石庵一人承担,自作、
自抄、自编、自校。创刊号上正式使用黄帝纪元,公开“中华民国军政
府”名义发表檄文和新闻专电。为了宣扬革命的声势,胡石庵臆造了许
多各地独立和起义的消息。每日数达二万多份。汉口失守后,该报迁武
昌出版。后来由于《大汉报》倾向民党,为黎元洪所不满,二次革命爆
发,编辑余慈航被惨杀。段祺瑞督鄂期间,《大汉报》曾遭封禁,胡石
庵等被捕入狱。1917年复刊,1927年胡石庵病故后停刊。
《大汉报》(上海)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10日(宣统
三年九月二十日)创刊,由原江苏巡抚、改变旗号后成为江苏都督的程
德全拔款一千二百元创办。主持人为张涵秋,陈去病任主编。每天出版
四开小报两张,共四版。骨国产竹帘纸单面印刷。开始用石印印刷,全
部赠阅。发行所设在苏州沧浪亭对面的可园。11月21日(十月初一)
起改用铅字印刷,期数另起,除赠阅外,销售全国各地。后因程德全的
都督府移驻南京,停止拔款,该报于12月21日(十一月初二)停刊。
该报声称宗旨为:“以张吾民族之气,而助民国之成,并提倡民主主义,
以亟图社会之升平,获共和之幸福”。
原上海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藏有1911年11月的部分原件。
《大汉报晚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
三年九月十三日)创刊。
《大汉国民报》
1911年12月17日(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创刊,在成都出版。
日刊。1912年2月27日起改名为《中华民国报》,后与《四川公报》
合并, 改名为《国民公报》。《国民公报》于1912年4月22日出第1
号,至1935年5月停刊,共计出版了7925 号,1936年8月1日重新
改组,迁往重庆出版,自新1号开始。
上海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大汉新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小报。1911年11月3 日(宣统三年九
月十三日)创刊。
《大汉滇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纸。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
昆明出版。
《大共和日报》
1912年1月4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创刊,在上海出版。
日刊。章太炎主办。线装书形式。馆设上海英租界福州路20号。该报
发刊辞称:“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秕政。”与孙中山、黄兴持反对
立 场。主要栏目有:专件、丛录、小说、传奇、文苑、来稿、杂俎等。
《大共和日报》与《太平洋报》在1912年6月间展开过论战。 章太炎
组织了中华民国联合会,与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公开闹分裂,《大共和
日报》便是这个小政党的机关报。1912年5月转为共和党的报纸,后又
成为进步党的报纸。1915年6月30日停刊,共出1251号。
《大同日报》(北京)
前身为日本东京刊行的《大同报》月刊。1908年3月27 日(光
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日刊,在北京出版。为清宗室恒钧等主
办。编缉荣华卿、林质生、王藻轩、恒叙达。每日出版两大张,月售大
洋六角。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
该报“以鼓吹立宪,融和满汉为唯一宗旨”。后与《帝国日报》
合并,为《帝国大同日报》,时已辛亥革命前夕。
《大同报》(上海)
基督教刊物。1904年2月29日(光绪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创刊,
上海广学会出版。周刊。至1914年12月止,共出刊538期。1915年1
月起,改为《大同日报》,卷期另起,1917年停刊。高葆真任主笔。馆
址在上海福州路。
栏目分说:社说、外论、西报选译、西书选译、智丛、艺文杂
纂、新闻选译等。译著材料较丰富,包括哲学、教育、历史、宗教、农
业、动植物等。该刊附有插图及照片,当时摄影初到中国,该刊替文人
名士摄影,刊入杂志,要求被摄者供销若干份,以广销路。这种发行办
法,在中国新闻史上亦属罕见。
南京图书馆及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大同报》(日本.东京)
在日本出版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杂志。1907年6月29 日(光绪三
十三年五月十九日)创刊,东京大同报社编印,北京大同报社发行。月
刊,实际末按月出版,共出七期。编辑兼发行者署名叔达,其主干人物
为留日学生有恒钧、(十丰)、乌泽声等。恒多钧为清宗室,主张君主
立宪。主要撰稿人有恒钧、乌泽声、穆都哩、佩华、隆福和荣陲等。印
刷者为上村龙之助。编辑所和事务所设在日本东京早稻田鹤卷町493号
大同报社,从第四期(1907年11月10日)起,迁至早稻田鹤卷町285
号。发行所北京大同报社,在北京崇文门方巾巷公益报馆内。
该报宗旨为:“一、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二、主张开国会以
建设责任政府;三、主张满汉人民平等;四、主张统合满汉蒙回藏为一
大国民。”内分图画、论说、论著、评著、来稿等专栏。
1908年3月27日(光绪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大同日报》,
日出两张大张。馆设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
该报第一期初版标五月望口(1907年6月25日)发行的同时, 又
标阳历七月一日发行,而第一期再版本则标明初版的出版、发行日期为
六月廿九日。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1907年到1908年的1--7期。
《大同学录》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间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1901年底,
已停刊。
《大同晨报》
晚清在旧金山出版的报刊。仅见于戈振《中国报学史》。
中国近代报刊名录 (五)
《国民报》(沈阳)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刊物。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奉天
(沈阳)出版。主办人张榕,主编杨大庆、赵元寿、田一横等。该报鼓
吹“人道主义”和联合满汉人民共同建立“共和政体”。创刊不久,受
到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和张作霖、袁金铠等人的联合镇压,张榕、田一横
等被暴徒刺死,报纸被迫停刊。
《国民话报》
同盟支的外围组织国民会创办的报纸。1911年(宣统三)创刊,在
昆明出版。李#、孙天霖编辑发行、每期刊印千册。该报以宣传革命为
主要内容。国民会并入同盟会后,即转为同盟会机关报。先后出版十期。
《国民晚报》
辛亥武昌起义时期,上海发行的战事号外。1911年10月24日(宣
统三年九月初三)创刊。
《国民新报》(香港)
1909年(宣统元年)创刊,1912年停刊。在香港出版。主办人刘
少云。
《国民新报》(武汉)
清末创刊,在武汉出版。为布商李华商创设,许止竞、熊南荒、
王痴吾等担任撰述,辛亥革命后仍在发行。
《国权挽救报》
1907年12月8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四)广东学界为反对英
国侵略,抗议清政府出卖西江缉捕权,要求英军撤出两江流域而组成
“国权挽救会”,并出版了此报。
《国光新闻》
同盟会在北京地区的言论机关。1911年8月9日(宣统三年闰
六月十五日)创刊。编辑及发行人:田桐、景定成,此外有续西峰、井
勿幕、龚国煌等参与编务。日出一张。每月大洋6角。编辑社:北京外
城廷旺庙街国光新闻社。发行社:北京北柳巷路西。该报表面上以“倡
导立宪、排斥官僚政治”相号召,实则在这种保护色下面推进“中央革
命”。报社曾成为策划革命的场所。
《国华报》(1908)
1908年5月(光绪三十四年四月)由《新朔望报》改组而成,在上
海出版。月刊。停刊时间不详。主要栏目有:图画、社说、时事新画、
文苑、插图、小说、珍藏品、戏曲、名家书、名家画、杂俎等。上海图
书馆藏有第一期。
《国华报》(1910)
1910年11月16日(宣统二年十月十五日)创刊,在上海出版。
为上海四民路盘记号同伙所办,之后由吴大慈接办,主任编辑徐馨荃。
每日两张。售大洋玢。发行所在上海四马路望平街。其内容着重“花
月”、“消闲”之类,每天主要刊登“花界新闻”。栏目有:警世钟(论
说)、社会镜(时评)、广长舌(小说)、挥尘谈(佚事)、当头棒(短
评)、大写真(插图)、山海经(译丛)、无线电(戏电)、古锦囊(文
苑)、摄影术(照像)、寄书邮(传书)、杂货店(杂俎)、黄浦潮(沪
谈)莺花谱(花丛)、粉墨场(剧谈)、解人颐(笑语)、文字缘(社
课)、新奇谐(志异)、列女传(女史)、蜃海楼(谐文)等。该报声
称:“表祖国之精会,惟籍雅驯之言论”,故名为《国华》。辛亥革命
后旋即停刊。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创刊号及部分报纸。
《国报》(日本·东京)
清末宣传革命的刊物。1908年2月3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初二)
在日本东京出版。由国报杂志社编辑及发行。撰稿人狄海楼、景耀月等。
月刊。每册二角。社址:日本东京神田区仲猿乐町五番地。该刊声称以
“指导国民独立,提倡地方自治”为宗旨。主要栏目有:图画、论著、
译述、附录等。《竞业旬报》第二十六期登有该报第二期广告。停刊时
间不详。
上海图书馆藏有第一号。
《国报》(北京)
1909年(宣统元年)间在北京出版的报刊。黎#甫主办。日刊。
社址在北京琉璃厂西头。该报宣称:“以鼓吹实业立宪为宗旨”。其前
身为日本东京出版的《国报》杂志。1909年秋,因宣布安奉路条约和揭
载东三省总督、吉林巡抚与外部往来之密电被封。《国报》被封后,改
名《中国报》继续出版。
《国事日报》
为立宪派在华南地区重要喉舌。1906年9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
八月初)创刊,在广州出版。主办人为保皇党人徐勤,相继任主编的有
黎砚彝、李雍斯、伍博曲、陈留侃等。日刊。发行所:广州十八甫西约
门牌第6号。该报宣称:“不偏徇一党之意见,非好为模棱,实鉴平挟
党见,以论国事,必将有辟于所亲好,辟于所贱恶 。”主要栏目有:
上谕、本馆特电、电报、本省新闻、东京要闻、海外要闻、牌示、专件、
辕报、副刊等。 1910年(宣统二年)编辑发行人改为李闳,印刷人罗
文。报纸八版两大张。该报与革命派报刊论战多次。武昌首义后,于11
月9日(九月十九日)在报馆门口贴字招两张:“广东现已独立,快看
国事报投降”,公开认输。
《国学丛刊》
1911年2月创刊,在北京出版。双月刊。由王国维、罗振玉编辑。
石印,线装书形式,版面边框界栏,附有界骨文拓印的图片和各种铜符
的拓片。每册一百二十张。该刊宣称其宗旨为:“续前修之往绪,助学
海之渭流”。内容分八类:经、史、小学、地理、金石、文学、目录、
杂识。卷首有王国维和罗振玉的序文。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1、2册合
订本。
《国学粹编》
北京出版的文艺刊物。1908年2月(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半月
刊。编辑者署名著#吟社。总理吴仲(梦兰),总编选:沈宗畸(太侔),
总校:梁广照(长明)、编辑有陈澹然(剑潭)等十八人,义务编辑数
十人。该刊原名《国萃一斑》,后以“国粹二字于古无徽”,故改名《国
学粹编》。还声称“他日全书告成拟名曰《晨风阁丛书》”,故中缝及
第一期扉页印有“晨风阁丛书第一集”或“甲集”等字样。用白洋纸三
号字铅印,线装书形式。版面宽四寸二分五,长七寸六分五。编辑处在
北京前青石番禹新馆新宅。宣称以“网罗散佚,甄阐幽隐”为刊物宗旨。
所选诗文“宁强毋弱,宁少毋滥”。栏目有:散文、骈文、名家专刊稿、
诗选、词选、诗话、词话、传奇、小说、杂俎、闺阁诗词等。大都是个
人专辑的连载。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国是日报》
河南同盟会总分会的机关报。1911年(宣统三年)春创刊,在
开封出版。由同盟会员杜潜等创办,刘积学任主编。
《国闻汇编》
维新派重要刊物之一。1897年12月 8日(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
十五日)开始发行,为天津国闻报馆附出的旬刊。每期约三万余字,用
三号排印。严复、夏尊佑主编。内容以“足备留存考订的重要之事”为
主,严复翻译的《天学论》自1897年12月18日(十一月二十日)出
版的第二期起,在本刊连载译文。大量译自俄、英、法、德、美、日各
报的纪闻,中国人自撰的论文极少。次年初以销路不畅而停刊。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误作《国闻泯报》,《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78
页沿误。《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作“半月刊”,误。
《国闻报》
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创办的主要报纸。1897年10月26日(光绪二
十三年十月初一)创刊,在天津出版。日刊。由严复、夏曾佑、王修植、
杭辛斋等人主持编务。每天出版八开报纸一大张,另《京报》附页二小
张,用四号字排印。1898年3月27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六)盘给
日本人西村博。编辑人员基本人没有变动。同年12月被迫停刊,后曾
一度复刊。社址:天津紫竹林海大道租界地面。
该报宣称以“通上下之情”和“通中外之故”为宗旨。主要登载
国内外时事及选择外国报刊材料,在国内外均设有访员。所刊社论大多
出于严复手笔。还另编旬刊《国闻汇编》,把外报上重要纪闻译入汇编。
该报在我国近代思想界起过广泛影响。戊戌变法失败后,社论不再出现,
改为纯以新闻为主。栏目有:上谕恭录、制台辕门抄、路透电报、本馆
照录、国闻录要、本埠新闻、京师新闻、各地新闻、外国新闻等。在出
售给西村博前,严复曾组织由他任总办的天津水师学堂的学生,参加《国
闻报》的译报工作。并警告严复及水师学堂学生“不得再有只字附登报,
以自取戾。”
《国魂报》
晚清的文艺小报。1908年4月1日(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一)创
刊,在上海出版。主办人蔡眉良谢企石、社长杨苏庵,由丽则洁身社编。
每日出版一大张,第张初售一分二厘,后增价为一分六厘。该报正文完
全用书版形式编排,裁开可分作六张书页。1908年10月25日(光绪三
十四年十月初一)增出副刊《尘天影》,每天一小张。社址:广西路宝
安里495号。以“提倡风雅”自许,栏目有:杂俎、风月、通函、小说、
专稿、诗文等。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国萃一斑》
1908年2月(光绪三十四年一月 )在北京创刊。半月刊,后改名《国
学粹编》。详见《国学粹编》条。
《国粹丛编》
1907年3月(光绪三十三年)在上海创刊。主编邓实(秋枚)、
黄节(晦闻)。月刊。每期约八十页,刊书十种,专载佚书、遗籍。每
种卷帙多者十页,小者五页。每刊完一种即单行,名国粹丛书。上海国
保存会发行。第一卷出十期,最后一期为1908年9月出版的第二卷第
九期。
《国粹学报》
研究国学的学术性刊物。1905年2月23日(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
十日)创刊,在上海出版。革命学术团体“国学保存会”规定其为机关
刊物。编辑者邓实、章炳麟、刘师培、陈去病、黄节、黄侃、田北潮、
马叙伦、罗振玉等。由邓实任总纂。月刊。每期约六十页左右,售价三
角。有光纸(后用连史纸)铅印,竖排,线装本。所有图版均用道林纸
印刷。刊物版心上端署报名,中署栏目名称及该栏面码,下端书口外署
期数。该刊前四年为三十二开本,后三年为二十五开本。
该刊声称以“发明国字,保存国粹”为宗旨。用文言文撰写稿件。
主要栏目头两年设社论、政篇、史篇、文篇、丛谈、撰录,第三年增设
博物篇、学术篇。第四年第一期又设藏书志:第二期开地理篇:第五期
设绍介遗书。第六年起,栏目有较大更动,分通论、经篇、史篇、子篇、
文篇、博物篇、美术篇、丛谈、撰录等。该刊共出八十二期,最后一期
为1911年9月12日(宣统三年七月二十日)出版的第82期,连续刊
行七年,从未间断。停刊之后,改名《古学汇刊》,另行出版。该刊自
1911年(宣统三年)起改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设立分社,并在全国二
十四个地方的几个书庄设了代售处。
《图书月报》
我国出版界早期的业务刊物之一。1906年5月(光绪三十二年闰
四月初)创刊,上海书业商会出版。陆费逵主编。月刊。每册售大洋一
角。凡学会、学堂、图书报社均送阅、社址:上海三马路望平街。主要
栏目有:社说、出版界、杂俎、本会纪事、谭丛、教育界、小说、杂录
等。《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82页称该刊“仅出三期即停”。《时
报》1907年5月19日曾登载该刊1907年第三期已出版的广告。
《图书汇报》
1910年7月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书本式。1934年8月出
版新五号,1939年6月 出版新八号,估计为不定期刊。上海图书馆藏
有部分原件。
《图画日报》
1909年8月16日(宣统元年七月初一)创刊,上海环球社编辑部
出版。该报为中日两国人士合办的。著述部有晋玉、雨田、秋石、宜壁、
捷走、陛青、涵秋、警梦痴仙、南风亭长、蒋景缄。绘画部有式如、兰
荪、咏霓、如兰、紫祥、箴齐、秉铎、韫方女史、井原太郎等。摄影部
有云燕、福井三岛等。日刊,仿折叠式装,每册十二对页,每一对页版
心长六#九分,宽七#二分。有光氏,彩式纸封面。社址:上海四马路
568号。主要栏目有:大陆之影物、上海之建筑、世界名人历史图、中
外新列女传、社会小说、长篇侦探小说、世界新闻、上海社会之现象、
营业写真、新智识之杂货店、外埠新闻图、杂俎等,图文对照。该报于
1910年3月1日(宣统二年正月二十日)起归并环球社图画日报馆茂记
接办,1910年3月11日(二月初一)将编辑及发行所迁入《舆论时事
报》馆。
《图画旬报》
又名《图画旬刊》。1909年4月26日(宣统元年三月初七)创刊,
在上海出版。由上海时事报馆主办。主要栏目有:中国名胜、欧洲名胜、
上海风景、剧照、小说、百美图、广告等。该刊随《舆论时事报》附送,
不另收费。名为旬刊,但往往延期出版,有时半月出版一次。吉林大学
图书馆藏有部分原件。
《图画报》
1911年7月5日(宣统三年六月初十)创刊,上海图画报馆出版。
日刊。每期售铜元三枚,一月一元。封面彩色印刷。有仕女铜版照片一
帧。里页图画为石印,上半部(天头)为广告,下半部为图画。经褶式,
蝶装。每期十二。主要画师为顾祝筠。社址:上海四马路497号。发行
所:四马路海左书局。主要栏目有:欧亚风俗、上海百怪图、新小说之
描摹、旧小说之形容、游戏典,新剧画、科学画、杂俎等。
《图画灾民报》
1911年8月(宣统三年闰六月下浣)出版第一册。上海华洋义赈
会编印,随《图画日报》附送。编辑者江绍墀(趋丹),著述者王蕴登
(步瀛),图画者陆鼎恒(子常)。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图画剧报》
晚清的文艺报刊。辛亥革命前在上海创刊。每日一册,每册约
对摺五页。售五十钱。封面工绘舞台场面,报名印黑字。每单面长7#,
宽4#半,较《点石斋画报》稍短。内容分图画与文字两部份,有当日
上演的戏剧图画、广告和剧情介绍、演员介绍以及《上海梨园纪事本末》
等。
《图画新报》
《夜报》
最早的中文晚刊,为《字林沪报》的晚刊。1882年(光绪八年)
创刊,在上海出版。栏目有:论说、谕旨、各省新闻、本地新闻等。各
地新闻按地区分类冠以有地方色彩的标题,如《禁苑秋声》(北京)、
《羊城夕照》(广州)、《鹤楼留韵》(武汉)等。该报消息由《字林
沪报》的访员提供。问世不久,即因销路不畅而停刊。
《庚申学报》
1908年8月(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北京庚申学会出版。北京图书
馆藏有第一册。
《怡情报》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创刊,在上海出版。由英商经营。1905年
(光绪三十一年)已停刊。仅见于1905年5月《大公报》连载的《报
界最近调查表》。
《浅说日日新闻画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在北京出版。日刊,每天出版一
张。售铜元一枚。经理及编辑人柳赞臣。北京浅说画报社出版。内容有
讽刺文字和画,寓言及有关社会新闻的插图。后改名《浅说画报》。1911
年出至第4942期。
《浅说直报》
北京出版的新闻性月刊。1911年(宣统三年)间由直报社印行。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1911年一册。
《法学会杂志》
1911年6月11日(宣统三年五月十五日)创刊,北京法学会以编
辑部出版。月刊。该刊在1911年10月6日(宣统三年八月十五日)曾
停刊,1913年2月15日复刊,卷期另起。后又停刊,1921年1月复刊,
改为双月刊,卷期另起。主要栏目有:论说、社会政策、刑事政策、各
国法制史、监狱协会报告、专件、法学会会报等。现存第1年第1--5
期,复刊后第1卷第1号--第2卷第8。北京大学图书馆、湖北图书
馆藏有部分原件。
《法政丛刊》
1907年10月(光绪三十三年九月0创刊,广东法政学堂出版。张
树珊为编辑。该刊宣称:“本志专从学理上研究法律、政治、经济各方
面问题,不涉及本国时政得失。”主要栏目有:论丛、什报、质疑应答、
时事、要记、校记、附录等。
《法政杂志》(日本·东京)
清末出版的政法杂志之一。1906年3月14日(光绪三十年二月二
十日)创刊,由在日本的法政杂志事务所出版。月刊。张一鹏、林#翔
编辑,发行者蔡承焕、林#翔。印刷者池田宗平。铅印,洋装一册约二
百页,每册售洋三角。社址在日本东京京浅草黑船町二十八番地。声称
该刊:“介绍东西大家学说及本国名人著作”,以期通过法政思想的宣
传,使中国转 弱为强,以翻译日本法政报刊书籍为主,讨论纂述为辅。
主要栏目有:论丛、译汇、讲演、法令一斑、法政琐闻、时事录要等。
总代派处设在上海后马路泰安坊森元丝栈内朱星圻。北京、上海、南京、
天津、保定均有代派处。初印三千册,后出再版。1906年8月14日(光
绪三十二年六月廿五日)出至第一卷第六号后停刊。1906年9月《法政
杂志》与北洋官报局原来出版的《北洋学报》合并,改名《北洋法政学
报》继续出版,期数另起。浙江图书馆藏有1--6期。《全国中文期
刊联合目录》有1906年3月《政法杂志》一条,系《法政杂志》之误。
《法政杂志》(上海)
1911年3月25日(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创刊,1915年12月停
刊。由上海法政杂志社编辑,商务印书馆总发行所。该社为林长民等发
起,陶保霖任主编。月刊,第1--2卷为二十四开本,。第3--5卷
为十六开本。第1--3卷各出十二期,第4卷仅六期,第5卷十一期,
以后未见。社址在上海福州路商务印书馆。该刊声称其主旨为:“研究
法律政治现,参证学理,以促进群治”主要栏目有:社说、资料、杂纂、
专件、图画、记事、附录等。现存第1卷第1号--第5卷第11号,
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法政讲义录》
1910年7月创刊,浙江法政学堂出版。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
10期。
《法政浅说报》
1911年4月29日(宣统三年四月初一)创刊,北京法政浅说报社出
版。每月出三期,逢一发行。编辑发行人白#。出版一年后停刊。主要
栏目有:社说、宪法、法学通论、行政法、警察、民法、政治名辞解释、
杂俎等。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有1--34期。
《法政官报》
1909年(宣统元年)间出版。由官方向各单位摊派发行。
《法政学交通杂志》
1907年1月14日(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创刊,在日本东京
出版。月刊。孟昭常等编辑,印刷人田所定吉。书本式铅印。每期一百
四十页左右,售价每册二角五分。发行所;法政学通社,事务所:日本
东京神田今川小路集贤馆。该刊声称“以研究法政,交换智识,提倡社
会”为宗旨。主要栏目有:章程、题辞、社志、社交论、公法私法之区
别、最新各国政体考绪论、各国众议院规则、论说、小说等。上海图书
馆藏有1906--1907年第1--6期。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168页
作“出至四期而止”,误。
《法政学报》
拥护立宪的留日学生刊物。1907年2月27日(光绪三十三年一月十
五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月刊。每册出四十页左右,售价四角。
由沈其昌等编辑。总发行所:日本东京神田表神保町十番。上海总代办
处:新昌路昌寿里教育世界社、三马路书锦里普及书局等。出版五期后
停刊。主要栏目有:社说、宪法、商法、刑法、国际法、财政、杂纂、
文苑等。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原件。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第83页作《政法学报》,误。
《法政新报》
1908年(光绪三十四)间出版。社址在日本东京牛#市#谷加贺
町一丁目番地法政新报社。主要栏目有:社说、宪法、行政、民法、商
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经济学、监狱学、海陆军刑法及海陆治罪、
宪兵学、警察学、外国语法政会话(英、德、法),欧美法政留学界通
信、日本讲师质疑、调查、杂纂、纪事、文苑等。
《河东日报》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1911年(宣统三年)创刊,在山
西出版。
《河南》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刊物,由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主办。1907
年12月20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
编辑者署名武人、朱宣,实为刘积学主编,张瑞任发行人。另设编辑、
翻译、会记、书记、庶务、监察各一人,均属义务任职。月刊,原定于
每月朔日(初一)发行,“初期因急欲发刊以快时望,特于定期之前早
挪十日(即二十日)”发刊,后因又组织出版《二十世纪之中国女子》,
致使《河南》“一切事务不务迟延,故自第二期起,仍改为每月初一发
行。”每期一百二十页左右,售价二角。每期发行八千份以上。发行所
设在东京府下丰多摩郡大久保百人町三百三番地。
宣称以“牖启民智,阐扬公理”为宗旨。其发刊词表示:“外患
之迫于燃眉,遂不能不赴汤蹈火”,“为生为死,即在今日,为奴为主,
即在今日”。主要栏目有:图画及讽刺画、社说、政治、地理、历史、
教育、军事、实业、时评、译丛、、文苑、新闻、来函、杂俎等。该刊
注重思想文化批判。鲁迅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人间之历史》、《摩罗
诗力说》等六篇文章,其中许多部分激烈地批判了中国近代某些思潮。
所载凡人的《无圣篇》和《开通学术议》附论,对孔子展开了猛烈的抨
击。现存最后一期为1908年12月20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
的第9期,后被清政府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封闭报馆,发行人张钟瑞被拘
留数天,并取消了留日官费学籍。戈公振《中国报学史》第166页载:
“出至三期即止”,误。
《河南白科学报》
以“防止革命”为宗旨的白话报刊。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创刊,
在河南出版。
《河南白话演说报》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白话报纸。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
刊,在河南出版。每月六册。仅见《东方杂志》1906年12月10日出版
的第三卷第十一号《各省报汇志》。
《河南自治报》
1910年(宣统二年)春创刊,开封河南自治筹办处出版。月刊。
线装书形式。该刊《发刊词》称:“本处(河南自治筹办处)为欲督促
自治之进行,增益人民之智识,每月由处出报一册,名曰:“自治报”。
主要栏目有:恭录、奏咨函电、规章条例、讲义、公牍文件、附录等。
辽宁省图书馆藏有宣 统二年八朋出版的第六期。
《河南官报》
1904年12月11日(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初五)创刊,开封河南官报局出
版。豫抚陈夔龙主办。初为五日刊(逢阴历五、十出版),后改为周刊。
线装书形式,有光线,铅印。出版至十期,1905年1月25日(光绪三
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后每年期数另起。目录页标有总期数。馆设河南省
开封市三圣庙门旧河台衙门内。由藩库拨银四千两创办。该刊声称以
“广见闻,开风气”为宗旨。主要栏目有:圣训、谕旨、奏议、文牍、
本省纪事、省抄、外电纪闻、露电、图表、论说、译书等。复旦大学图
书馆藏有1905年出版的部分原件。
《河南宪政月报》
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报刊。1909年(宣统元年)创刊,河南筹备
宪政考核处出版。原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藏有2--7期。
《河南教育官报》
1907 年8月(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创刊,开封河南学务公所出版。
半月刊。线装书形式,铅印。题签除标明每年干支外,还标有期数。每
年期数另起,目录页标有总期数。主要栏目有:谕旨、奏章、文牍、本
省学务报告、著述、杂志等。
陕西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均藏有部分原件。
《泗水日报》
印度尼西亚出版的最早的华侨报纸。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创
刊,在不哇岛的泗水市出版。日刊,每周还附出出画刊两次。
《泗滨日报》
在印度尼亚出版的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1908(光绪三十
四年)创刊,在苏腊巴西(泗水)出版。田桐任总缉。股份中有一部分
为同盟会会员集资。
《宝文报》
1899年(光绪 二十五)间创刊,在美国旧金发行。1901年(光绪二十
七年)仍在出版。社址在都板街。
《宜昌政学报》
1906年1月创刊,湖北宜昌政学报馆出版。月刊。浙江省图书馆
曾藏有1906年的第2期。
《官书局汇报》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春创刊,在北京出版。丛报。以黄纸为
封面,作书册状,形式如《京报》。该报是《官书局汇报》的汇编。戊
戌政变后,官书局裁撤,即停刊。
《官书局报》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春创刊,由北京官书局出版。每日一册。以
黄纸为封面,作书册状,形式如《京报》。1896年3月由工部局尚书孙
家鼐担任管理官书局大臣。该报宣称:“各路电报只选择有用者,照录
原文不加议论。凡有关涉时事、臧否人物者,概不登载。”主要栏目有:
奏折、上谕、路透电新闻、西国近事、本国新闻、各种外国新闻、先儒
格言论说及有关新事新艺的译文。戊戌政变后,官书局载撤而停刊。
《官报》
1907年1月(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创刊。由清廷派驻的日本东京
游学生监督处出版。月刊。十六开平装本。该报声称:“本报遵学部奏
定新章,按期编纂发行,以辅行政之机关。”主要栏目有:章奏、文牍、
调查报告、经费报销、学界纪事等。广西僮族自治区第一图书馆藏有1906
--1910年的部分原件。
《官话日报》
1906年3月(光绪三十二年)创刊, 山东济南出版。日刊,每天
出刊一张,用粉连纸石印。主办人侯补道李明浦和仇纯吉。编辑人为侯
丰臣、秦介如、编辑部附设在《国文报》馆内。主要栏目有:电谕、内
政、外交、实业、要闻、辕抄等。每期发行不足千份。辛亥革命后,改
组为《民治日报》继续出版。
《官话北京时报》
1907年12月12日(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初八)创刊,在北京出
版。由志仲悌、喜云趾、吴铭三、魁捷臣、贾润田等发起。馆址在北京
宣武六内西单牌楼北大街路西。该报自称:“专以敷是时事,条举时弊,
挽救时局,而唤起预备立宪时代之国民为主义。”分正、副两张,正张
设有:阁抄上谕、演说、时评、时事要闻、京师要闻、畿辅新闻、各省
新闻、外国新闻等八个栏目。副张设有:杂俎、插图、商情、专件等四
个栏目。
《官话报》
清末创刊,在桂林出版的杂志。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官话政报》
北京出版的君主立宪派小报。宣统年间创刊。社长李件悌。(啸天),
编辑斌小村,刘省三、戴正一。以白话文撰稿,日出一小张。馆设宣武
门外北柳巷。该报与《京师公报》有密切关系。
《官话简字报》
1908年9月3日(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八)试刊,因邮政挂号未
办委,寄费需增加十倍,所以九月份(1908年9月25日--10月24
日)的报纸合订一册发行。从1908年10月2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
初一)起,逐日出版,每天出版三大张。该报对外省各督抚司道府、厅、
州、县衙门均有寄送,主要对象为各地方官吏。馆设上海跑马厅后面芦
花荡德福里380号。
《实文报》
清末在美国旧金山出版的报刊。仅见于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实业报》
1908年3月(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创刊,1908年11月 (光绪三
十四年十月)停刊。在广州出版。创办人为曾公健、王权中、刘镜南、
施际云、张逸农等。旬刊。每册约二十页。主要栏目有:论说、农业、
工业、商业、工商时事、新闻(本省新闻、本国新闻、外国新闻)、学
理、专件、杂俎、图画等。现存2--27期。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图书
馆藏有部分原件。
《实业界》
又名《美洲学报:实业界》。1905年2月23日(光绪三十一年
正月二十日)创刊。在美国伯克利(Berkeley)出版。“每年出报以二
期为度”。由留美学生王建祖(长信)、章宗元(伯初)等所组织有美
洲学报社编辑和发行。每册约40页,道林纸印。报例称:“就留美同
学课暇所作,随时汇而刊之。”“或译、或述、或撰,以有关专门学术
之文为主。”似为不定期综合性学术刊物。现存二期,二期封面标题《实
业界》,侧重刊载经济方面的译著。停刊时间未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有1905年的1--2期。
《实报》
在香港出版的君主立宪派报刊。1907年春(光绪三十三年正月)
创刊。总编辑潘徽臣。因营业不振,不久就易主,改名为《真报》,由
陈自觉任主编。馆设香港苏州街。1915年停刊。该报宣称:“本报力屏
浮嚣、夸诞之习,博取中外实情,衡以春秋公理,务取于社会。”。正
张分七大门类:论说、特电、访稿、本港新闻、粤省新闻、各省新闻、
世界新闻。附章刊名《求是录》,有专件、谈薮、杂俎、谐觉、文苑、
辞林、诗说等。多载清政府公布的所谓预备立宪及举办新政各事。副刊
多风花月露之作。查《中国近代报刊史》第201页作“1903年创刊”,
但据《中国日报》1907年2月20日所载广告,和见到的《实报》第176
号(1907年9月4日)原件推断,均应为1907年春创刊。
《实学报》
学术性的刊物。1897年8月28日(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初一)创刊,
在上海出版。旬报。总理王仁俊。总撰述章炳麟。撰述编校孙福保。撰
述项思勋、范#、王季锴,英文翻译王期源,法文翻译朱树人,理事吴
泰宗。后章炳麟以与王仁俊在政治上、学术上有分歧离开该报。每册约
三十三张。石印线装。社址在上海英大马路泥城桥东。该报宣称:“本
报之设以讲求学问,考核名实为主义,博采通论,广译各报,内以上承
三圣之绪,外以周知四国之为,故名实学报。”其栏目有:谕旨敬纪、
章奏汇、英报编译、法文书辑、泛倍数衍、译印中西书籍公会启等,以
译述外报论著为主。《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作“1898年8月创刊”,
误。
《实学斋文编》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间创刊,在浙江杭州出版。季刊。由
知府林迪臣选定发行。据1897年8年《经世报》第一册告白称:该刊
为“杭郡诸生讲求时务工作”。定价每册一角二分。杭州各书肆均有订
购。《学务杂志》1906年6月26日(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五)创刊,
南京两江学务处出版。月刊,每月二十五日发行。该刊声言“以教育为
主,志在普及”,提倡国家主义,为江学务处人员所编纂。栏目有:诏
令、奏议、公牍、学术、规、制、实业、通议、时闻、广告等。除择载
学务、文牍及师范讲义、学会和学堂的章程外,兼载中外各日报有关文
章。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1906--1907年的第1--9期。
《学生报》
原名《环球一粟》,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名《学生报》。
双月刊。中英文合壁。由环球中国学生会在上海出版。李登辉、伍连德、
严复、马君武任撰述。
《学报》
学术性刊物。1907年2月13日(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初一)创刊,
在日本东京出版。编辑兼发行者:中天柱、梁德猷。月刊。每期约一百
页,。总发行所:上海棋盘街学报社。主要栏目有:伦理、历史、传记、
博物、数学、化学、物理、英语、 法制、经济、生理、卫生、时事、
杂俎等。现存最后一期为1908年7月出版的第十二期。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1--12期。
《学林》
1909--1910年间(宣统元年--宣统二年)在日本东京出版。学
林处编。该刊第一期、第二期上发表章太炎多篇文章。如第一期的《学
林缘起》、《封建考》、第二期的《秦政记》、《秦献记》和《文始》
续等。
《学部官报》
我国早期的教育行政公报。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8月创刊,北
京学部图书馆出版。第1--2期为月刊,自第三期起改为旬刊。由清
政府学部编辑,学部图书处发行。戴展诚主编。出版后分寄各省提学使
司,札饬各州府县学界订阅。出至1911年7月(宣统三年六月)停刊。
主要栏目有:上谕、本部章奏、文牍、京外学务报告、京外奏稿、选译
东西各国书报等。戈公振《中国报党 》第49页作《学务官报》,误。
《学部奏咨辑要》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间出版,1911年(宣统三年)停刊。
出版地点不详。该刊主要刊登总务司、专门司、普通司、实业司的文件。
《学海》
综合性的学术刊物。1908年2月29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二十八
日)创刊,在日本东京出版。由京师大学堂留日学生编辑社编。月刊。
每册五十余张,售银元三角。社址:日本东京本乡西须贺町九番地。该
刊“以讲求实学,输入文明供政界之研究,增国民之知识”为宗旨。分
甲编与乙编两大部分,甲为哲学与社会科学,主要栏目有:图画、法律
学界、政治学界、文学界、小说、商学界、丛谈、附录等;乙编为科技
性论著,分属理、工、农、医等方面。上海图书馆藏有第1年第1--5
号。
《学塾月报》
外国传教士的创办的期刊。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创刊。1932
年停刊。在上海出版。月刊。
《建言报》
同盟会福建支部的重要言论机关。1911年1月10日(宣统二年十
二月初十)创刊,在福州出版。每星期二、四、六出版,星期日停刊。
张冠瀛(海珊)为总编辑。不久,张去厦门办报,由刘通继任总编辑。
林斯琛、黄光弼等任编辑。社址在福州仓前山梅坞岭。主要栏目有:论
说、批评、纪事、杂录、图画、本地新闻、副刊、评论文章及外埠新闻。
该报最初由同盟会外围组织“桥南公益社”与改良派林长生、刘崇佑、
赵桐友等合资创办,声称“以发挥宪政精神,指陈地方利病”为宗旨,
但不久便转变政治倾向,极力提倡革命。福建光复后,更名为《共和报》,
另换主笔,脱离了同盟会。
《陕西》
1909年11月27日(宣统元年十月十五日)创刊,在陕西三原出
版。月刊。由陕西杂志社编辑发行。主要栏目有:论著、学术、文苑、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4007658a236243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