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

2016—2020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


2024年4月25日发(作者:)

2021

5

May

2021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

Research

5

(

283

)

No.

5(

Serial

No.

283)

2016

2020

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

邓方云吴小冰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031

)

[

目的

/

意义

]

旨在为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方法

/

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

EBSCOhost

据库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总库为研究对象

总结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上的主要研究成果

。[

结果

/

结论

]

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

;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将会进一步拓展

;

信息素养教育

模式将会走向更加合作化和融合化

;

信息素养教育更加注重用户行为的塑造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

学院图书馆

;

信息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56.4

文献标识码

:

A

doi

10.3969/j

.issn.1

005

-

8095

.

202

1.05.

020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2016

to

2020

Deng

Fangyun

Wu

Xiaobing

(

Library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

[

Purpose/significance

]

The

paper

intend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

­

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

Method/process

]

Taking

EBSCOhost

database

and

CNKI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ob

­

jects,

the

paper

summarizes

main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education

content

and

mod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y

literature

re

­

search

method.

[

Result/conclusion

]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ramework

for

national

condition

can

be

developed

by

learning

from

the

foreign

experienc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ill

be

further

ex­

panded,

the

mod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ill

be

more

cooperative

and

integrate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haping

of

user

behavior.

Keywords

:

university

library

college

librar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0

引言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论文进行整理

归纳和总结

对教

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

对趋势进行展望

,

从而

信息时代

,

信息素养是提高公民问题解决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必备素养

在大数据

互联网

+

的信息环境下和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的背

为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方法

模式和方案的

设计提供借鉴

景下

,

信息素养研究在内涵上不断深入

外延上不断

拓展

信息素养内涵和外延的变化

引发的学术界

1

数据来源和成果分析

1.1

数据来源

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探讨

为了应对新环境对信息

采用文献调研法

EBSCOhost

数据库和中国

知网学术期刊网络总库为研究对象

201

6

2020

年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

英文检索条件为

:

检索字段

SU

=

information

lit

­

eracy

and

TI

=

education

or

teach

资源类型选

素养的新要求

美国大学与图书馆研究协会于

2015

年发布了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代替了该协会

2000

年发布的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近年来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也植入了新的理念

、工具

和方法

呈现教育模式和内容的多层次性、

多元融合

化,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话题。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

2016

2020

年国内外高校

收稿日期

2021-01-28

择学术期刊

Academic

Journals

;

中文检索条件为

:

篇名

=

信息素养教育

or

信息素质教育

or

信息

检索课

or

文献检索课

文献来源选择核心期刊和

作者简介

:

邓方云

1983

,

硕士

馆员

研究方向为情报学

;

吴小冰

1966—

,

本科

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

128

2021

5

邓方云等

2016—

2020

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

5

283

CSSCI

期刊

实施检索后

对检索结果进行逐篇筛

的重要内容

如医学

教育学和计算机学

EBSCO-

host

数据中关于信息素养教育学术期刊文献共有

去除与本研究主题不相关的文献

以确保文献检

索的查准率

共得到中文文献

181

,

其中相关综述

7

外文文献

901

901

其中

499

篇来自理工科全文数据库

(STM

Source

仅有

225

篇来自图书馆信息学全文数据库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s

1.2

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对中文文献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分析

见图

1

),

发现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研究主

with

Full

Text

o

其他学科专业参与到信息素养教育

研究

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

,

进一步拓展

体是高校图书馆,关键词主要分布在信息素养

元素

数据素养

MOOC

和教育模式等

;

对外文文献主

题分析发现

见图

2

,

主题同样主要分布在信息素

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素养教育

教学等方面

从文

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范围

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内

容,推动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应用

对中

外文文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

国内外关于信

息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少于实践研究成果

以说是轻理论研究重实践探讨

献来源数据上看

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不只是

图书情报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也是其他学科研究

1

中文文献主题分析图

60

50

40

30

2

外文文献主题分布图

比较有代表性的综述

:

屠晓梅

2019

年发表的

2014

2018

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

动态述评

[1]

,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梳理了

2014

2018

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总结出

129

2021

5

情报探索

5

283

未来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方向

冯青和李莉

2020

年发表的

2000

2019

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

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化的过程

对人的信息能力要

求越来越高

,

但其核心离不开对信息的收集

辨识和

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2

,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

评价应用

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学习能

创新能力以及对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通过高频关键词生成知识图谱

,

分析信息素养聚

焦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这两篇综述都从

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模式的多元化所做出的不断适应

过程,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探索过程

不同的角度探讨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点和动态

趋势

;

唐权和窦俊

2017

年发表的

基于文献调研的

国内外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展

3

文章运用

年来

,

随着信息素养内涵不断被注入新的元素

,

信息

素养教育内容也出现新的转向

2012

年起

联网

+

和大数据的影响下

国内外学者提出信息素

养教育应包括数据素养教育

数字素养教育,媒介素

养教育和元素养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

2016

年以

学者沿着这几个方面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

文献调研方法收集了国内外

2000

2017

年的研究

生信息素养相关文献

,

总结出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

实践的成果

;

陈晓红和高凡

2008

年发表的

近五年

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进展及展望

文章针对

2013

2017

年信息素养研究成果和现状进行了阐

此基础上又有学者提出多元素养教育和创新素养教

邓胜利基于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发展需要

提出

对未来国内信息素养教育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这两篇综述都是研究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

不同的

唐权和窦俊成的研究是针对研究生信息素养教

了信息素养教育向多元素养教育方向发展的必要

[5

,他将多元素养划分为基本素养和拓展素养

基本素养是指满足图书情报发展基本要求的素养

育的实践成果

而陈晓红和高凡更多是总结理论研

究成果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范

,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

,

从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模

拓展素养主要包括金融素养

健康素养

环保素养

林如诗和田稷根据元认知理论,结合创新路径

的三个过程

即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

题的过程,提出了创新素养教育

他们认为,创新素

式两个方面对

2016

2020

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

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

对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

育提出展望

2

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分析

2.1

信息素养教育內容研究

养是信息素养的子集

一个具有创新素养的人必须

掌握创新理论

具有创新意识

,

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

综合性地分析问题

,

使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

提出

有价值的创新性方案

观点和产品等

[6

本文对信息素养概念演变进行了梳理

见表

1

不难发现

,

信息素养内涵是一个随着信息社会

1

信息素养内涵的演变

时间

1974

1989

1992

1998

2000

2015

提出者

保罗

泽考斯基

信息素养概念

利用信息工具检索信息并解决问题的技能

知道何时需要信息

是一种检索、

分析

利用和评估信息的综合性能力

美国图书馆协会

Doyle

能够认可信息的价值

认识到完整有价值的信息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

;在确定检索

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检索

;

分析与评价信息

;

批判性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美国学校图书馆协会

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

美国大学与图书馆协会

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的

9

个标准

明确了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提出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

将信息伦理与道德加人信息素养内涵中

对信息进行逆向的反思

理解信息的产生和评价

,

利用信息创造知识参与团体协作和

学习的综合性能力

信息素养能力应从技术应用能力向综合性素质拓展

多元的综合性能力

包括定义问题

搜集

使用

评估和辨识信息的能力及创造新知识

2018

2019

2020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龚芙蓉

王立非、

崔璨

的能力,

其内涵可延伸至全球视角

创新思维

协作发展等

7

能有效合理地使用数字工具和技术

能够有效检索

获取

分析

整合

评价、

管理和传

递信息资源

,

为数字化时代的学习

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国内外对数字素养教育

数据素养教育和新媒

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从概念内涵

相关概念之间的关

养教育

并将数字素养教育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结合

起来⑻

日本主张数字教育应以公民的实践需要为

基础

,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数据素养

,

而非被动的

系研究转向教育实践的研究

在数字素养教育实践

研究中

发达国家以国家为主导

图书馆和教育培训

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已

澳大利亚成立了数字素

养工作小组

指定数字素养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数

字素养水平

指定数字素养教育框架,框架根据社会

等机构配合参与

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数字素养教

育内容和模式

英国构建不同层级的差别化数字素

130

2021

5

邓方云等

2016—

2020

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

5

283

的发展做定期的修改

以满足培训人员的需求

[10]

o

我国北京大学图书馆在

2014

2018

行动计划概

里提出

将数字素养

新媒介素养

数据素养等纳

入信息素养体系

[11]

o

国外近年对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

更多的是关

注数据素养在其他专业学科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德

国佛莱宝大学成立了

耳鼻喉数字化

研讨会

,

作为

耳鼻喉系部学生课程的试点项目

[12]

o

数据是科学

的核心组成部分

,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

,

学生需要充分

理解和认识到数据作为科学证据的重要意义和作

为了探索数据在生命科学教育中的现状和本

质,美国植物学会

美国生态学会和美国进化研究学

会在俄克拉荷马大学举办了第四届生命发现会议

会议以

数据:发现

调查和报告

为主题

德国学者

卡斯滕

尤尔根斯指出

数据素养是当今数据化生

活的一项基本技能

是判断诸如新闻媒体和业务过

程中数据可靠性的一项基本能力

地理空间数据有

助于地理相关学科及其他学科人员认识到地理空间

产品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及地理空间数据在特定业务

领域的力量

[13]

o

美国学者西蒙

D.

哈利迪指出

在经

济学选修课中

学生经常会遇到绝对和相对的经济

指标

,

从像福斯特

-

格里尔

-

索贝克指数等贫困指标

到像基尼指数的分配指标

通过

做经济学

学生

可以将经济计量应用到真实世界

来培养学生的数

据素养

[14]

O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教育学

英国剑桥

大学的考古学和社会人类学

加拿大伦多大学的统

计学等高校学科都开设了数据素养课程

将数据素

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结合起来

促进专业课程的

深入学习

[15]

O

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形成数据素养教

育环境

国务院于

2018

4

月印发了

科学数据管

理办法

旨在助力国内大数据应用的发展

科学

数据管理办法

明确指出

高等院校是科学数据管理

的责任主体之一

这一规定引发了高等院校对数据

科学的重视,开始开设大数据相关课程

吴爱芝和

王盛提出数据素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意识与伦

数据发现与获取

数据处理与展示能力

数据保

存与管理和数据评价与引用等方面的能力

[16]

o

关于新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由最先的概念研

究转向当前的培养路径研究

土耳其学者西贝尔

拉杜曼指出

新媒体环境和工具决定

塑造和改变现

代社会关系

21

世纪必须培养媒体素养

最大限度

从新媒体环境中受益

将风险降到最小

[17]

;

我国刘

莲莲博士指出

新媒介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人

介和社会三者之间如何实现共存

,

要以提高信息管

理能力为落脚点

打造多主体参与的新媒介素养教

育格局

[18]

;

张丽莉指出

,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

时期

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培训能够为他们面对未来

数字信息冲击做好准备

[19]

O

元素养教育从关注到被重视

2015

年美国的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出台

,

元素养被称为信息

素养的核心素养引起关注

2016

年以来

元素养教

育逐渐被高等院校重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

斯克

兰顿大学

耶鲁大学等高校图书馆面向新生开展元

素养教育培训

将信息素养教育向元素养教育方向

深化

美国著名的信息素养专家

Jacobson

Mackey

认为

元素养强调四个学习领域:认知

行为

情感和

元认知

是信息素养的基础

在不确定和多变的环

境中

元素养能够帮助人们交流

创造和传播信

[20]

O

我国学者陈晓红基于美国大学与图书馆研

究协会发布的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及元素养理

认为大学生元素养能力包括信息认知

信息行

元认知

情感道德及批判性思维等五个方面的综

合性能力

[21]

O

2.2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研究

2.2.1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多层次性

国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针对读者不同

,

设计出

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

素养教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根据信息素养教育对

教育阶段和教育需求

将信息素养教育划分为多

个层次

有针对性地拓展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设计出

新生培训

人文社科文献检索与数字化分析

课程

,

专题讲座

嵌入式教学

网络培训

小布微课和数据

库在线课堂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兰州大学图书馆

同样将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级多层划分

据教学层次

面向本科生开设信息素养选修课

面向

研究生举办系列专题讲座

普渡大学图书馆根据教

育对象的信息素养水平,将教学内容分为初级

中级

和高级三个级别

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依据数据的

生命周期理论纵向设计数据素养课程体系

按照不

同的学科领域需求

,

为特定学科专业人员提供信息

素养教育培训

国际图联发布的

2019

年发展与信

息获取报告

中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要

点解析

明确提出应基于用户画像的差异化

多层

多元化地构建信息素养课程教育内容

[22]

O

2.2.2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多元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素养教育融入

131

2021

5

情报探索

5

283

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

引发了教育模式的多

元融合

近年来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出现了传统课

堂教学与线上数字化教学的相互并存与融合局面

,

推进了信息素养教学的全方位性和可视化效果

使

信息素养教学更具吸引力

伍玲提出了信息素养教

育模式的

五位一体

框架

既将

网络课程资源平

+

大学生自主构建学习

+

翻转课堂

+

课堂引领

+

外拓展与巩固

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

,

以此来构建信

息素养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

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学

习的自觉性

,

拓展信息素养能力

23

张玲玲以国内

外信息素养嵌入式教学案例为基础

,

指出国内信息

素养嵌入式教学主要是基于翻转课堂

小组合作

MOOC

和移动学习等

4

种模式

,

MOOC

为平台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模式

将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引

入到嵌入式教学中

,

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自主性

教学

的互动性

24

O

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

Lib

Guides

系统和

Taxfolk

混合导航等新媒体技术

推动

翻转课堂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将翻转课堂与媒体

公众号

网络社交群等互动平台融合

,

教学人员不仅

可以基于用户画像的差异化进行个性化教学

还可

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学员进行实时互动

25

]。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多元融合的教育背景下

信息素

养教育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

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性

线上的

MOOC

教育平台

移动学习和网络课程

资源等都依托于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

将课程教学

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堂授课视频

音频

电子教案

题库

网络资源库等多媒体形式

这些多媒体数字

资源

具有相对独立内容的非线性结构特征

,

有无限

的时效性

不受时空限制的传递性

及时内容更新

随时动态生成性和高度共享性等特点

极大地扩

大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受众人群

例如

西南交通大

学依托新媒体技术制作的信息检索课程

成为国家

资源共享课程

中国大学

MOOC

平台里的每个教学

资源

人人都能够随时随地登录平台学习课程知识

(2)

教学的互动性更强

信息素养教育的线下与线上教学模式相互融合

共存

嵌入式教学与

MOOC,MOOC

与翻转课堂等相

互融合或混合融合,将信息素养课程引入多媒体

视化元素和游戏互动环节

极大增强了信息素养课

堂教学的吸引力

线上教学模式与当前新媒体和移

动终端联系日益紧密

国外大部分线上课程平台与

社交媒体登录接口直接关联

国内大学中国

MOOC

132

平台登录接口与微信直接关联

中山大学潘燕桃等

制作的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信息素养通识教程

入了微视频

,

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教学

扫码关注微

信公众号,可获取课程测验和作业等辅助教学资料

线上教学资源

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课

堂教学的互动性

,

学生先通过网络视频的自主学习

找到学习中的难点和问题

再在课堂上与老师有针

对性地进行探讨与交流

这种教与学的互动

促进了

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

引入游

戏环节

增强教学活动活跃气氛

目前

信息素养游

戏教学主要分为虚拟游戏和实体游戏

虚拟游戏主

要是以网络为依托

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人机交互

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例如:美国俄亥俄州立

大学开发的

Head

Hunt

虚拟游戏

游戏通过拼图

连连看等游戏问答形式

促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各类

资源和服务

;

清华大学图书馆的

排架在线

网络虚

拟游戏

以促进读者掌握图书馆图书排架规律

体游戏主要是在线下课堂过程中实施的游戏环节

如宾西法利亚州立大学的

puzzle

game

和西南交通

大学的

课堂抽题竞赛

将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

方法的知识通过游戏形式向读者进行讲解

既生动

形象

又易于理解

,

既带有趣味性

,

又带有竞技性

2.2.3

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形式多样化

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多为线上调查

作业完成

情况等两种方法实施

问卷调查法是以学习者为调

查对象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效果

,

结合调

查结果

,

对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和课程宣传等方面进

行调整和完善

改进课程教学效果

例如:伯克利学

院通过问卷调查

来了解学生参与信息素养课堂学

习的收获

26

;

潘燕桃教学团队的

信息素养通识教

MOOC

可以在线上从课程内容组织

授课方式等

角度对课程进行评价

学员作业完成情况一定程度

上反映学员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信息素养教学

线上与线下融合也体现在作业布置上

教师采用

QQ

微信和钉钉等即时聊天软件布置作业更加高效

快捷

,

学生上传视频和语音等多种类型的作业

,

方便

教师批改作业

同时

师生可以互动

,

及时获取学员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3

总结与展望

大数据和

互联网+

的时代对人的信息素养提

出更高的要求

将催生出新的信息素养教育内涵和

元素

这必将给未来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带来引导性

的影响

2021

5

邓方云等

2016—

2020

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

5

283

3.1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框架的制定将会引起重视

英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信息素养教育整体框

架的制定和研究

并且为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

需求,实时做出适当修订

例如:美国大学与研究图

书馆协会制定了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用于指

导和评估高等信息素养教育

;

英国爱丁堡大学针对

当前的数字环境

,

制定了

数字技能框架

2018

以指导数字素养教育和培训

实现成熟的信息素养

教育

我国从国家层面来看

教育部早已成立了高

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对全国高等学校图书

情报事业进行咨询

研究

协调和业务指导

教育部

2018

年提出

教育信息化

2.0

计划

该计划提出

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

但信息素养仅作为计划

内容的一小部分

我国至今没有制定出信息素养教

育框架

或相关的战略性指导文件

,

用于规划

指导

和评估信息素养教育培训

从各高校和教育机构上

来看

笔者在国内各高校网站上均未找到信息素养

教育的战略指导性文件

国内学者多是围绕美国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

进行相关研究

伴随着国

外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和信息

素养在信息社会重要性的增加

,

建议我国在未来几

年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制定出适合本

国国情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

3.2

信息素养教育內容将进一步拓展

随着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

新的信息技术不断

涌现,信息素养相关的新概念将应运而生

这必将推

动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拓展

无论信息素养教育内

容如何拓展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脱离不了三大核心

任务和两大趋势

第一个核心任务是信息素养教育

的重要对象是信息

是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

,

提高用

户的信息能力

增强用户的信息知识

,

培育用户的信

息伦理道德

第二个任务是培育用户的综合性能

信息素养教育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

更重

要的是培养用户的认知能力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

解决问题等综合性能力

第三个任务是培养用户终

身学习理念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信息素养

教育提供给用户的是技能

,

而不是检索资源内容的

本身

是培育用户在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探索资源的

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上的两大趋势:一是

注重

多层次个性化教育

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不需向学

生教授信息素养所有知识和技能

而是根据学员的

专业特点

学习阶段和社会需求等特点

,

制定个性化

信息素养教育

二是

自助式选择学习内容

随着

新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

移动互联无处不在

,

移动终端成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设备

高校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和在线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

方式

学生自助式选择信息素养学习内容将会是常

态化方式

3.3

信息素养教育更加合作化和融合化

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是培育和提升大学生信

息素养

在开放的互联网

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和差

异化个体需求因素影响下

信息素养教育必将走向

更加合作化和融合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

线上线下

教学的相互融合和补充

线上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

自主性

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获取信息更加丰富和多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和应用性很强的学

完全的线上教学

,

无法确保教学效果达到目标要

通过线下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演示信息检索技

术的使用过程

支持学生辨识和使用网络信息

了解

学生检索路径

及时跟进教学效果

二是

信息素养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

在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

养和我们学习

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

信息素

养的提升离不开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技

因此

信息素养教学与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是

紧密相关的

目前

已经有很多高校将信息素养教

育嵌入到其他课程

未来将有更多的高校效仿这一

教学模式

鼓励图书馆馆员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合

作,将学科课程嵌入信息素养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信

息素养水平

三是,资源将会高度共享

高校图书

馆将会跳出图书馆的圈子

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间

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院系

教师的合作

推动教学

资源共建共享渠道的畅通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共建

3.4

信息素养教育更加注重用户行为的塑造

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

网络上各种有关疫情的

虚假信息频繁出现

,

公众难辨真伪

出现了令人恐慌

信息疫情

这一现象表明当前迫切需要提升公

民的信息素养

,

塑造良好的信息行为

一是

,

重视培

养大学生信息辨识和反思能力

教育大学生不能盲

目迷信权威

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产生过程进行批

判性思考

鼓励大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评估信息来

源的可靠性

内容的真实性和价值情况

二是

重视

信息道德的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

我们每一个人既

是信息的使用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

高校要重视大

学生在使用和创造信息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的教

,

注重培育大学生尊重知识产权

合理合法使用信

三是

强化大学生信息创新能力的培育

信息

133

2021

5

情报探索

5

(

283

)

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鼓励大学生

通过对话

共享和竞争产生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提升

大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屠晓梅

.2014

2018

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热

点与发展动态述评

[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4)

65-69.

[2]

冯青

李莉

.2000

—2019

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研

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J].

南京师大学报

(

自然科学

)

,2020,43(3)

141-148.

[3]

唐权

窦骏

.

基于文献调研的国内外研究生信息素

养教育实践进展

[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8)

:137-144.

[4]

陈晓红

高凡

.

近五年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

展及展望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62(10):136-142.

[5]

邓胜利

付少雄

.

素养教育的新拓展

:

从信息素养

到多元素养

[J].

图书馆杂志

2018(5)

21-30.

[6]

林如诗

田稷

.

元认知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素

养教育路径探讨

[J].

图书馆学研究

,2020(22)

66-73.

[7]

龚芙蓉

.

时空翻转

深度学习

信息素养

翻转课堂教学深化路径探析

[J].

图书馆杂志

,2020,39(11)

:

74-78.

[8]

李春卉

.

英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及启

[

J]

.

图书馆建设

2017(8)

:78-82

89.

[9]

许欢

尚闻一

.

美国

欧洲

日本

中国数字素养培

养模式发展述评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7,61(16)

98-106.

[10]

张静

回雁雁

.

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及其

启示

[

J].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1)

:44-52.

[11]

朱强

.

北京大学图书馆面向世界一流

2014

2018

行动计划概要

[EB/OL].

[2015-08-10].

http

//www.

/d/2015-08/10/.

[12]

TERESA

J

P,MOURAD

T.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data

literacy

in

life

science

education[

J]

.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18,105(12)

1953-1956.

[

13]

JUERGENS

C.

Digital

Data

Literacy

in

an

Economic

World:Geo

-

Spatial

Data

Literacy

Aspects

[

J]

.

ISPRS

Interna

­

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2020

9( 6)

:251-258.

134

[

14]

HALLIDAY

S

D.

Data

literacy

in

economic

develop-

ment[

J]

.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19,

50

(

3

)

:

284-298.

[15]

周小莉

.

面向编辑岀版专业的数据素养教育体系

构建研究

[J].

岀版科学

,2020,28(01):67-72.

[16]

吴爱芝

王盛

.

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体系设

计研究

: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20,

38(6)

96-103.

[17]

KARADUMAN

S.

New

MediaLiteracy

New

Skills/

Opportunities/Risks[J].

Erciyes.

letiim

Dergisi,2019(

1)

683

-

700.

[18]

刘莲莲

.

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

体系与格局

[J].

传媒

,2019(17)

83-85.

[19]

张丽莉

冯小燕

.

微课视角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

的培养路径研究

[J].

岀版广角

,2020(11)

91-93.

[20]

FULKERSON

D

M

ARIEW

S

A

JACOBSOM

T

E.

Revisiting

Metacognition

and

Metaliteracy

in

the

ACRL

Frame

­

work

[

J

]

.

Communication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2017

11

(1)

21-41.

[21]

陈晓红

何雪梅

,

高凡

.

高校图书馆元素养教育体

系模型构建研究

[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8)

:56-62.

[22]

高晓燕

.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

:

于国际图联

2019

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

的思考

[J].

岀版

广角

,2020(17)

91-93.

[

23

]

伍玲

.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联合创新与应用研

[J].

新世纪图书馆

,2019(10)

25-2

8.

[24]

张玲玲

.

高校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

[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

19)160-161.

[25]

IFLA.

2019

年国际图联岀版物

[EB/OL].

[2019

­

08-28

].

https

:

///node/92493

.

[

26]

CHARLES

L

H.

Using

an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

­

riculum

map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for

stakeholders

in

higher

education[

J]

.

Journal

of

Information

Liter-

acy,2015,9(1)

47-49.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3982566a2357508.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