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日发(作者:)
遥感导论知识点整理
1、遥感概念 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地磁场、力场、机械波(声
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
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底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
的属性。
2、遥感系统组成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
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3、传感器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5、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
性。
6、遥感的数据类型:按平台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数据;按电磁波段分
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紫外遥感数据;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
动遥感数据。
7、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进行递增/递减排列形成的一个
连续谱带。
8、遥感机理: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
1
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地物的目的。
9、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瑞利散射(d<<λ)、米氏散射(d≈λ)、非选择性散
射(d>>λ)。
10、自然辐射源是被动遥感的辐射源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辐射。
11、地球辐射:地球表面和大气电磁辐射的总称。
12、地球辐射是被动遥感中传递地物信息的载体。
13、人工辐射源是主动式遥感的辐射源。
14、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
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15、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
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16、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p0)×100%。表征物
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17、地物反射类型根据地表目标物体表面性质的不同分为镜面反射、漫反射、实际物
体的反射三种类型。
18、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表
2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3395739a2240663.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