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1日发(作者:)
吉他学习之和弦和声乐理基础
1、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
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7世纪起,由于主调音乐的逐步发展,和声的作用愈趋重要。它在音乐中所起的
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①声部的组合作用。在统一的和声基础上,各声部相互组合成为协调
的整体。②乐曲的结构作用。通过和声进行、收束式、调性布局等在构成曲式方面起重要
作用。③内容的表现作用。通过和声的色彩、织体以及配合其他因素,塑造音乐形象、表
现音乐内容。和声的处理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写作技巧,也是对位、配器、曲式等其他作曲
技法的基础。有时,曲调也由和声衍生。
在调性音乐中,和声同时具有功能性与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是指各和弦在调
性内所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的作用、它们的运动与倾向特性、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等。和
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和声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义。和
声的色彩,是指各种和弦结构、和声位置、织体写法与和声进行等所具有的音响效果。和
声的色彩是和声表现作用的主要因素,无论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它都具有重要意
义。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就作曲理论的一般
观念而论,和声是与对位(即通常所说的“复调”)相对应的技术范畴。在十九世纪以前一
百多年的音乐实践中,和声一直被看成是对位的基础。 和声有两种基本属性:
第 1 页 共 14 页
1、结构功能
和声对音乐形式构成方面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音高纵向结合的组织作用;(2)
确立或瓦解调性、调式的作用;(3)发展或终止某一结构的作用。
2、色彩功能
和声的音响作用。凭借这种功能,和声可独立地或同其他因素协同地参与音乐表现。
两种功能的对立统一,是和声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和声风格的历史演变以
至每一和声现象的面貌特征。
2、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指的是一定音程关系的一组声音。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
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
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注,通常有三和弦(三个音的和弦)、七和弦(四个音的
和弦)、十三和弦等概念,但没有32和弦、40和弦乃至64和弦的说法!
和弦的标记,通常采用音级标记法,即根据和弦根音在调式音阶中的级数来标记和弦。
罗马数字代表和弦的级数。(如在C大调中,Ⅰ、Ⅱ、Ⅲ、Ⅳ、Ⅴ、Ⅵ、Ⅶ级和弦,分别
表示C大调中的7个基本和弦:C、Dm、Em、F、G、Am、Bdim。)和弦的低音位置,
用阿拉伯数字在音级标记的右下方注明。更严格的要求,应以罗马数字的大写和小写来显
示大小调式的区别,有的还在小写罗马数字的上方加一圆点以便于辩认。
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
第 2 页 共 14 页
在大小调和声中,和弦是按三度关系叠置起来的。
构成和弦的每一个音,叫做该和弦的和弦音。具体由它们与根音构成的音程关系命名:
1、根音,是和弦的基础,在和弦的原始排列中处于最低位置。
2、三音,根音上叠置的三度音,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处于中间位置。
3、五音,在三音上叠置的三度音,与根音呈五度关系,在三和弦的原始排列中处于最
高位置。
三个音的名称,不会由于和弦排列方式或位置的变化而更改。
三和弦,可以根据它所含三度音程的性质、数量以及叠置方式的不同而区分为四种类
型:
1、大三度上面重叠一个小三度,叫做大三和弦。
2、小三度上面重叠一个大三度,叫做小三和弦。
3、两个大三度相叠,根音与五音相距增五度,叫做增三和弦。
4、两个小三度相叠,根音与五音相距减五度,叫做减三和弦。
实际上,每个三和弦都包含有三个音程。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所含的音程都是协和的,
属于协和和弦。增三和弦与减三和弦各含有一个不协和的音程,属于不协和和弦。
第 3 页 共 14 页
2. 三和弦的低音位置 见《弹指之间》P68
三和弦有三种不同的低音位置:
根音在低音位置,叫做原位。因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三度和五度音程,得名三五
和弦,常用数字“5”标记。见《弹指之间》P152
三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一转位。因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三度和六度音程,得名
三六和弦,简称六和弦,以数字“6”标记。
五音在低音位置,叫做第二转位。因低音与上方两音分别构成四度和六度音程,得名
四六和弦,以数字“46”标记。见《弹指之间》P157
由于等音关系,增三和弦的原位和转位,与在同一低音上构建的其他位置的增三和弦
并无音响上的差别。所以,增三和弦的不同低音位置,一般需要依靠记谱或音乐的调性感
觉来加以区分。
和弦的转位一般不会使和弦的性质发生改变,会对和声的稳定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同
一稳定和弦,原位最稳定,第一转位次之,第二转位最不稳定。
大小调和声对四六和弦使用的限制,从来都是十分严格的。
3. 三和弦的旋律位置
三和弦亦有三种不同的旋律位置:
第 4 页 共 14 页
根音处在最高声部,叫做根音旋律位置。这是三和弦的各种旋律位置中,最能增加和
弦的稳定性和完满性的排列。
三音处在最高声部,叫做三音旋律位置。这样的旋律位置会削弱和弦的稳定性,但和
声音响饱满,色彩鲜明。于结构中(指在音乐进行中)运用,可增加音乐的动力。
五音处在最高声部,叫做五音旋律位置。这也是一种影响和声稳定性和完满性的排列,
但其性格的鲜明程度不如第二种。
4. 大调与小调中的三和弦
在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的各个音级上,都可以构成一个它所属调式的自然音三和弦。
自然大调的I、IV、V级是大三和弦,II、III、VI级是小三和弦,VII级是减三和弦。
和声小调的I、IV级是小三和弦V、VI级是大三和弦,III级是增三和弦,II、VII级是
减三和弦。
对于这些和声的基本材料的认识,不仅需要从调式音级的角度去鉴别,而且也应当以
大小调对置的方式加以比较。大调和小调的和弦,只有V、VII两级上的和弦结构相同。其
他音级上和弦结构的差异,正是大小调和声材料各自构成特征的表现。
和声基础训练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和声小调(即第VII级升高半音的小调)?这是大小
调和声基本风格的要求。当掌握了大小调和声的基本规律之后,欲转向包括自然小调在内
第 5 页 共 14 页
的其他调式和声风格的实践,将是比较容易的。
七和弦的类别与构成
七和弦,由三和弦的五音上再加一个三度音而构成。这个音与根音为七度音程关系。
属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7”即可,
如SOL,SI,RE,FA和弦用G7表示,LA,S升DOL,MI,SOL用A7表示。
大七和弦:在大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aj7表
示,如DO,MI,SOL,SI和弦表示为Cmaj7,降SI,RE,FA,LA和弦表示为Bbmaj7。
小七和弦:在小三和弦基础上再加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m7”表
示。如LA,DO,MI,SOL和弦表示为Am7,RE,FA,LA,DO和弦表示为Dm7.
各级和弦的属性*
流行音乐中一般只讲大调的和弦而很少把小调单独作为一种调式重新定义和弦,所以
流行音乐中关系大小调和弦共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用经典和声学解释会颠来倒去搞不
清。
流行音乐的自然大/小调式中,和弦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级和弦。
Ⅰ、Ⅳ、Ⅴ级和弦为正三和弦,1级和弦也称主和弦,4级和弦也称下属和弦,5级和
弦也称属和弦。
第 6 页 共 14 页
Ⅱ、Ⅲ、Ⅵ级和弦为副三和弦;
Ⅶ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极为少用。
构成“和弦”的协和性要素:
①八度音程时两个音的频率比是1﹕2,五度音程时是2﹕3,大三度音程是4﹕5,小
三度音程时是5﹕6,等等。频率比越来越大,协合程度就越来越差。
②三个音的频率比,如
“大三和弦” 频率比—— “大三度”+“小三度”:4﹕5 ﹕6,
“小三和弦” 频率比—— “小三度”+“大三度”:10﹕12﹕15
频率比越小就越谐和。这也就是在听觉上“大三和弦”比“小三和弦”更和谐的原因,
即谐波有更多重合的地方。
下面用C大调来举例:
C,即1级和弦,是用来明确调性的。一般大调的歌曲都以它开始,也以它结束。不
过在曲子的中间可以尽量少用主和弦,否则老是给人以终止感,乐曲的进行也会很硬。
Dm,即2级和弦,是一个很柔和的和弦,它的最重要用途就是放在属和弦(即5级和
弦)之前。而5级和弦则自然要回到1级和弦,所以很容易就形成了2-5-1的进行。这是
一个极其常用的进行。
第 7 页 共 14 页
Em,即3级和弦,也是一个十分柔和的和弦。音乐的进行中有了她马上就会变得柔美
而略带忧伤。1-3-4的进行,也即在C大调中的C-Em-F是一个很常用的进行。乐曲中本
来用1级和弦的地方有时可以考虑换成3级和弦,音乐立即就不强硬了。港台音乐中这种
手法很常用。
F,即4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二正三和弦,属于骨干和弦之一。它十分明亮,让人感觉
心胸开阔,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感觉。我们听到的美国乡村乐和描写西部大草原和
大峡谷的歌曲都使用4级和弦来表现。1级和弦后面跟4级与跟3级和弦是绝对不同的。
G,即5级和弦,大调中的第三正三和弦,任何一首歌曲都不可缺少。它起着对主和弦
支撑的作用。乐曲的终止感就是由5-1这样的进行产生的。当然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欧美
音乐中不使用5-1终止的歌曲也很多,这正是流行音乐的特色,但5级和弦作为音乐的骨
架和弦仍然不可动摇。
Am,即6级和弦,一个中性的和弦,如果把它作为主和弦那就是小调了。歌曲肯定会
变得忧郁,悲伤。如果6级和弦出现在大调中的某些部分,那它起到的就是连接不同和弦
的作用。6级和弦象一座桥,它前面可以接几乎所有的和弦,后面也是如此。它可以是和
弦的进行连贯,不呆板。1-6-4-5是极为常用的进行,事实上就用这四个和弦就可以写歌
了。
Bdim,即7级和弦,在流行音乐中很少用。因为它是减三和弦,有一种向里收缩的紧
张感,一般只在某些特定进行中使用,或是为了根音的流动而使用。
在了解了上述和弦的属性之后,大家就可以尝试为歌曲配和弦了。不过这是一个长期
探索和实践的过程,能否配出基本正确的和弦不是寥寥文字可以教会的。我们的目标是配
第 8 页 共 14 页
置出更好更优美的和弦,我们不该停留在对与不对的层次上。就个人经验而说,如果你能
做到以下几点,那你就向编曲大师跨出了关键一步:
1, 能在一遍内听出歌曲的基本调内和弦(即1,2,3,4,5,6,7级和弦)
2, 对歌曲常用的离调和弦比较敏感,一般也应当在1到2遍内分辨出其离调和弦。
3, 看乐谱上的和弦可以想象出其音响效果,如果别人演奏错误,能马上察觉。
4, 看一条单旋律,不用任何乐器,在心里能为它配和弦。
我们现在的流行音乐体系是纯西方的,旋律与和声地位同等重要。如果对和声不进行
系统的研究,是难以制作出优秀的现代音乐作品的。
作曲是无法教授的,但配和弦是可以教授的,而且它会对你的作曲有很大帮助。事实
上,真正的作曲应当是和弦与旋律一起写出的。(REMEMBER)任何一首歌曲如果采用不
同的和弦,即使旋律一样,听起来感受绝不一样。这里主要针对流行音乐,(其实流行乐中
的许多手法完全是古典的)采用字母标记和弦手法,比较直观。学过电子琴或吉他的朋友
门可能会感到比较亲切。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
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
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
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
唯一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
第 9 页 共 14 页
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
论来解释。
I、V级三和弦的性质
I级三和弦,即主三和弦。
主三和弦属于协和和弦类别,是稳定的调试中心,在和声结构中有吸引其他音级上的
和弦之功效。
大调中的主和弦是大三和弦,小调中的主和弦是小三和弦,它们在和声进行中起着明
确调试性质的作用。
I级三和弦以罗马数字I(i)标记,“功能”标记符号是“T”或“t”(德Tonikafunktion
的缩写)。
V级三和弦,即属三和弦。
属三和弦虽然也是协和和弦,但由于它不同于主三和弦的音级地位,根音(属音)有
对主音的和声倾向,三音(导音)和五音(上主音)有对主音的旋律倾向,所以具有极大的
不稳定性。倾向于主和弦,同时也给主和弦以积极地支持。特别是当它与主和弦连用时,
对确立和声结构的调性有决定性的作用。
V级三和弦无论在大调或小调中都是大三和弦。
V级三和弦以罗马数字V(V)标记,“功能”标记符号是“D”(德语Dominantfunk
第 10 页 共 14 页
tion的缩写)。
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
I、V三和弦在使用中多重复根音,以加强其调性功能;三音不能省略,也不重复;五
音既可省略,亦可重复。
三、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
通常都将I、V的连接称之为正格进行。仅这两个和弦的运用,就可以巩固地建立起一
个调性。这是大小调风格的音乐中运用最广泛、最具有和声进行的模式。
I、 V的连接,会因为两个和弦先后次序的变化而获得不同的意义。
I——V,和声由稳定转向不稳定,具有结构上的开放性。这种进行宜于用在音乐结构
的内部,有推动音乐发展的功效。下面所引曲例的前两小节便是一例。
V——I,和声由不稳定过渡到稳定,具有结构上的收拢性。这种进行多用于乐思或段
落的结束部分,以增强音乐的收束感。
如果需要在非收束部位使用V——I的进行,为避免音乐的停滞,通常都要采取一些措
施来削弱主和弦的稳定性。如:主和弦采取转位或非根音旋律位置的形式,掺入和弦外音
成分或节奏上的弱化处理,等等。例29的后两小节、例30的前两小节以及下面的实例,
都是很好的说明。
四、I、V级三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
第 11 页 共 14 页
和弦的连接有两种方法:共同音保持在同一声部的连接,叫做和声连接法;没有共同
音,或者有共同音但不在同一声部保持的连接,叫做旋律连接法。
I、V和弦的根音相距四、五度,有一个共同音。当它们的原位三和弦以和声连接法衔
接时,声部进行的方式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进,其他两个声部作三度、六
度平行的下行(I——V)或上行(V——I)级进。
原位I、V三和弦以旋律连接法衔接,声部的进行方式是:低音避免四部同向而只作向
上(V——I)或向下(I——V)的四度跳进,其余三个声部与低音呈反向,平稳进行到后
面和弦与它相邻的音。
两种连接法均可以使原位I、V和弦在进行中保持排列法和重复音的一致性。
旋律连接法因为回避了V级和弦的三音(导音)与I级和弦的根音(主音)的直接联
系,因而较之I、V的和声连接法有更强的力度与更多的色彩差异。
和弦使用手段
1,保留根音
这种手法在很多流行音乐中有应用.它的意思是在一段和弦连接里,根音不按照正常和
弦根音走动而是一直持续在一个音上保持不动,最常见的是保留主音.
具体点就是类似这样的连接:C---F/C---G/C---C,和弦原来的意思是1级到4级到5级,
但根音却一直保持在C上,这种手法也削弱了原来和弦间强烈的对比,使它们能"粘合在一起
",所以能给人以稳定,温馨的感觉,用在前奏,歌曲的A段比较合适.
第 12 页 共 14 页
BryanAdams的成名曲一开始就用了这个手法,你可以仔细去听一下.在经典和声学中
称这种手法为"主持续音".和声就是这样奇怪,也许你会说G/C的和弦,用C作G和弦的根音,
难道就不会发生小二度冲突?所以说理论既是我们前进的领航员也是最大的束缚,当我们把
一串和弦连起来后,你就会发现根本体会不到小二度的冲突,试一下吧!
2,延留音,先现音
我一直感觉到,和声的最大魅力在于"期待感",也就是当一个和弦出现时,我们就等着它
应该走向的那个和弦的出现,做到与我的"心理听觉"相一致.延留音和先现音可以满足我的
这种"僻好".
我们先说延留音,它的意思就是把甲和弦中的某个音延续到接下来的乙和弦中,并且这
个音不是乙和弦中的音.
例如这样的进行:F---Gsus4---G7---C,其中Gsus4和弦的构成是5,1,2三个音,而DO
音是从F和弦延续下来的,它并不属于G和弦,由于它加入了G和弦中,使G和弦原来的属功
能被削弱,DO音代替
了原来SI应有的位置,但抢了别人的位置是一定要还给人家的,所以"期待感"在这里产
生,听觉上我们等待着DO进行到SI去,于是后面一个G7的出现满足了我们的听觉需求,并
且最终解决到主和弦上,得到完满的终止.
这是最常见的延留音形式.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把某个和弦的某个音延续
到后一和弦上,造成一种"迟到的解决",很诱人的.
第 13 页 共 14 页
再来看一下先现音,它和延留音正好相反,就是在甲和弦中先出现了后一个乙和弦的某
个音,而这个音并不属于甲和弦.当音乐进行到乙和弦的位置时,这个先现音成为了和弦音,音
乐得到了解决.
比较有效果的办法是先现根音.如这样:F/G---G7---C,它原本的意思是4级--5级--1级
的简单
进行,不过在4级和弦上它先出现了后一个5级和弦的根音--G,结果造成了一种很奇特
的效果,使4级和弦也有了属功能,三个和弦的连接变得紧密了.
先现音和延留音是调动听众胃口的极好手段,我们应该好好利用,也可以一起使用,
如:F/G---G7---Csus4---C,连续使用了延留音和先现音,非常不错。
第 14 页 共 14 页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1897097a197392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