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
国内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生态环境的重要调节器,更是21世纪确立国家地位
和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之一,而海洋经济则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海洋中蕴藏着
的丰富资源──生物、矿物和能源,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海洋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更成为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内涵包括对海洋资源的协调利用、高效利用、
公平利用、环保利用等。伴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利用,海洋资源衰竭、海洋环境污染、海洋
生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等方面成为社会的热点,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出谋献策,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
础。
关键词: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陆地资源日趋短缺,海洋以其巨大的空间、丰富的资源
优势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向海洋索取财富,变海洋资源优势为海洋经济优
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海洋开发的逐渐深入和扩大,过
去一些不曾暴露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过去海洋一直被人类当做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人类可以不付出任何经济补偿就可以开采海洋资源,而海
洋资源价值的提高,又促使众多部门纷纷下海,更谈不上什么对海洋资源与环境
的保护问题。可是现在,海洋污染与资源枯竭已经影响到对海洋的开发利用。过
去那种任意占用海洋空间和资源的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海洋开发的要求。在此,有
必要对海洋资源的特性与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和认识,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以促
使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1. 海洋资源
1.1 海洋资源的特性
海洋资源是指赋存于海洋环境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与海洋
开发有关的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
海水资源、海洋能与海洋空间资源。这些资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研究海洋资源
的特性是实现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
海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特点,比较常见的观点是把海洋资源的
特性分为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
从自然特性角度来看,海洋资源具有整体复合性和区域性。海洋资源是由多
种的资源要素复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多层次、多组合、多功能等特点。由
于海洋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整个海洋的资源要素在不同海域的组合差异构
成海洋资源的区域性特征。海洋资源的整体性和区域性特点要求我们在进行开发
利用的管理活动中注意系统管理和差别措施。
从经济特性角度来看, 海洋资源具有有限性和无限性、互补性及互代性、多
宜性与使用方式的兼容性、开发利用的共享性等特性。
1.2 中国的海洋资源状况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中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内海、领海、大陆
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广阔,大陆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公里,沿海滩涂面积为20799平方公里;海底资源极其丰富,石油资源量约451
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1000亿立方米,海滨沙矿种类达60种以上,探明储量为
15.25亿吨;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在20000种以上,浅海滩涂生物约2600种,
海域渔场面积也很广阔,最大持续渔获量和最佳渔业资源可捕量分别约为470万
吨和300万吨。此外,还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和海洋能力资源,据初步估计,中国
海洋能源资源总蕴藏量约为4.31亿千瓦。
中国虽然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中国海岸线长度居世界第3位。但相对而言,
中国的海洋资源并不丰富。其原因有:
1) 单位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很少
2) 中国的海陆面积之比低于0.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 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各国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描述,其
中影响最大并被广泛接受的是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的“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根据布氏的这一定
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必须满足当代的需要,否则当代
人就无法生存,二是今天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对于海洋资源
开发来说, 要保持其可持续利用, 必须把握公平性、协同性、高效性、互动性和
永求性。
2.1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 开发规模小,水平低
由于长期实行“重陆轻海”政策,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规模较小,2004年海洋
产业产值仅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9%,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此外,我国海洋
资源开发仍处于粗放阶段,再加上海洋科技储备严重不足,致使海洋资源的开发
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未形成规模优势。
2) 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深度和
强度也在不断增加。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衰竭、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海洋灾
害频繁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
3) 海洋权益争端严重
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根据条约的有关规定和我国主张,可能
划归中国管辖海域的面积近300万km2,但却存在着与周边8个国家约120万km2 的
海上划界问题。
2.2 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义
1) 适应杜会人口增长的时代要求
2) 弥补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
3) 摆脱环境污染的希望所在
4) 维护海洋主权的迫切呼唤
3. 海洋资源的保护
在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方面,已初步建立了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机制以及相
应的法规,对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局部海域实施了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自1990
年以来国务院陆续批准了13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总体上说,海洋资源开发、
利用与保护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
目前,中国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基本上根据海洋自然资源属性及其开发产业,
按行业部门进行计划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陆地各种资源开发部门管理职能向海
洋的延伸,各部门从自身利益考虑海洋资源开发与规划,使得海洋资源的综合优
势和潜力不能有效地发挥。海洋是一个流动的大生态系统,海洋资源互相依存,
各种开发活动互相影响。因此,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善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体
制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中国已制定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
都是单项法规,缺乏能调节行业矛盾的综合性管理法规 、区域性管理法规和海
洋基本法。有的法规不配套 、不系统,基本上是陆上法规的海上延伸,缺乏对
海洋这个特定区域固有特征的考虑,从而给依法管理海洋资源带来很大困难。
中国海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海洋生物资源丰度锐减。当前,海洋渔业面临
的主要问题是:渔获过度、传统渔业资源衰退。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规划管理、捕捞力失控以及海洋环境污染加剧。由于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有
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要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生产的可持
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必须从现在开始行动:
1) 健全国家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2)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3) 保护海洋环境
4) 海岸带、海岛资源开发和保护
5) 海洋科学技术与示范工程建设
6) 开展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白福臣, 贾宝林. 近年国内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述评. 渔业现代化, 2011, 38(3)
[2]韩美. 海洋资源的特性与可持续利用. 经济地理, 2001, 21(4)
[3]马涛, 陈家宽. 海洋资源的多样性、经济特性和开发趋势. 经济地理, 2006, 26(增刊)
[4]孙吉亭. 论我国海洋资源的特性与价值. 海洋经济, 2003
[5]孙吉亭. 论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6]田其云. 海洋生态系统法律保护研究. 河北法学, 2005, 23(1)
[7]叶向东. 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 11(311)
[8]陈洪全.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 生态家园
[9]谭柏平. 我国海洋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博士论文.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2007.
[10] /tkc129a/?id=2401
[11] /view/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823524a1822120.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