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


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

第18卷 

现代教育技术 

v01.18 

2008年第l1期 

Mode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1 2008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和开发技术研究 

张海燕 王焕景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基于Web2.0的理念、方法及其技术应用,结合网络课程的特点和不足,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 

了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设计构想,并对课程功能模块和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开发技术 

’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110—04 

网络课程与Web2.0 

到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其教育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 

方面: 

l网络课程现状调研分析 

(1)Web2.0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教学活动信息交流生态圈 

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教学内容及实施 

用户围绕某个主题建立的个人或群体Blog与wiKi,借助 

教学活动的总和【1I。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按一定的教学目标、 于Tag、RSS、SNS可以让更多对此有兴趣的用户参与进来展 

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支撑环境。作为网络学 

开交流、评价与讨论,可以很自然搭建起网上交流平台与虚 

习的核心资源,网络课程成为决定网络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拟教研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 

之~。笔者通过对现有网络课程的调研表明口】,当前我国网络 

作学习。 

课程大多是基于Web1.0设计和开发,在功能架构、开发技术 

(2)Web2.0能有效提高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wleb2.0中的Blog与Wiki所提供的可读可写功能,不仅 

(1)教学内容组织观念陈旧,能支持协作学习、小组 能够让学习者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思想、心得、疑惑等, 

讨论的课程不多。 

而且还可借助于RSS与Tag把Blog与Wiki主动发布出去, 

(2)学习资源不足,更新慢、开放性不够:一方面互 

从而使对该问题有共同兴趣的人群实现共享、交流与互动, 

联网上资源浩如烟海,另_。方面网络课程中的资源却寥若晨 

得到他人针对性帮助与建议,学习者可据此不断地进行反思, 

星,各课程网站采用不同技术和平台开发,彼此之间互不开 加深理解与体会;通过SNS网站与Tag,学习者可找到有共 

放,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同兴趣的学习伙伴,并逐渐形成基于个人兴趣的学习生态圈, 

(3)交互性不足:各网络课程主要采用原始的Web技 用户就有机会接触全世界相关领域最优秀的人,与他们建立 

术开发完成,其刷新和反应上的延迟都造成用户体验上的不 

广泛的社会联系,不但能够分享到他们的研究成果,而且也 

连续,交互缺乏是目前网络课程的通病之一。 

可能分享他们的思想,从而有效提高网络用户学习的效果。 

(4)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简单化,评价功能多为简单 (3)Web2.0借助Wiki、RSS等技术或平台,可实现教 

的量化测试,较少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其发展。 

育资源的共享 

2 Web2.0及其网络教育功能简介 

资源共享不仅是指现有资源的共享,还应包括制作的共 

Web2.0是相对以门户网站为代表的Web1.0的新一类互 

享。在Web2.0环境中,具有像Wiki等资源“制作共享”平 

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重大革命。 

台,其中的每个人都可加入自己对某一主题知识的贡献。这 

它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等网站为代表,以 

样,虽然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全面回答某一问题,但每个人可 

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 从不同方面加入他们的回答,最后就能形成一个正确、全面 

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 的解答。同时,通过RSS等技术,可将现有资源发布,用户 

代模式 I。Web2.0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以人为本,以个人为 通过订阅自己需要的频道就能随时知道有没有资源的更新, 

中心,使普通用户真正融入到互联网中,成为互联网的主人。 

从而快捷地获取想要的资源。 

这与现代教育理念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 (4)Web2.0软件可充当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 

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互动与分 

具,创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享”在理念上是完全吻合。因此,Web2.0自面世以来,日益受 

学习评价需要充分地收集有关学习者的一切材料,还需 

收稿日期:2008年6月29日 

l1O 

要对学习过程实施监控措施。教师可以借助RSS向学生布置 

作业,老师和学生通过互相定制对方的学习频道或Blog了解 

作业信息,利用WlKi技术对学生的作业给予批改。具有“可 

读可写”特性的Web2.0可以用来记录学习者全过程,教师得 

以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给出全面的评价,而 

不是只针对学习成绩给出片面的评价,学习评价体系从单一 

转向多元化。 

二基于_a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架构及模块设计 

网络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网络,包 

括资源网络和伙伴网络,并使之处于不断的增进和优化状态。 

这正与Web2.0所具有的个性化、共享性(信息共享、资源共 

享、思想共享、生命共享)、开放性等理念、特点不谋而合。 

因此,基于Web2.0而设计的网络课程将大大促进网络学习效 

果的提升,对我国网络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笔者对Web2.0认识和网络课程功能的调研,结合新 

的网络学习理念设计出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功能模型图, 

如图1所示。 

图1网络课程功能模型图 

具体来说,各功能模块可做如下设计: 

1资源模块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将抛弃传统网络课程中 

由一个或几个课程设计者建设整个资源库的方式,而是利用 

所有用户的集体智慧,每个用户都有上传资源的权利,都是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因此,整个资源模块包括两部分:由用 

户上传共享的资源和由用户收藏的优秀课程资源(即网络书 

签)。其中,可利用WiKi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即学习者登 

录WiKi后,可方便浏览自己或其他用户所创建的共享资源或 

网络书签。在浏览感兴趣的资源时,为以后快速访问该资源, 

用户可进行资源的收藏,直接将资源放到自己的收藏夹中。 

当学习者浏览到感兴趣的资源标题时,可利用基于RSS的个 

性化定制推送服务所提供的链接,到资源平台读取详细内容。 

另外,在资源模块中,用户可自由地不考虑目录结构给 

课程资源分类,并可为每个资源条目添加一个或多个Tag(标 

签)。利用Tag,也可方便学习者查询大量感兴趣的学习资源。 

2交互模块 

社会性参与是Web2.0的精髓,网络学习的社会性参与既 

表现在参与资源建设上,也表现在用户间的交流协作方面。 

网络课程中的交互模块即为交流协作的反映。交互模块包括 

人际交互和人机交互两个子模块,如图2所示。 

图2交互模块 

(1)人机交互,即学习者与课程界面的交互,它是影 

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Web1.0时代,课程与用户的交 

互都需要刷新整个页面,经常出现屏幕闪烁与等待等现象。 

利用Web2.0技术中的Ajax技术可解决此问题。当页面小部 

分数据变化时,不需要提交整个页面,只提交需更新的数据 

到服务器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利用 

ASENET2.0中的WebPart技术可轻松实现按学习者个人喜 

好、个性特征安排界面布局。这些都为学习者带来良好的交 

互体验,使其在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促其提高学习效果。 

(2)人际交互,包括网络课程中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 

互。传统的网络课程中的人际主要利用BBS、E—MAIL、聊天 

室等,交互方式有限。而在Web2.0时代,出现的大量人性化 

社会化软件为网络课程中的人际交互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 

化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环境: 

首先,利用Web2.0技术中的Blog提供的可读可写功能, 

让学习者能发表其看法或疑惑,促其自主学习;WiKi作为一 

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可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和交流 

的平台。同时,教师则可通过在Blog或wil(i上书写留言或 

评价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 

其次,围绕某个主题建_山的个人或群体Blog与Wiki,借 

助于Tag、RSS、SNS可以让更多对此有兴趣的用户参与进来 

展开交流、评价与讨论。学习者通过RSS与Tag把心得、疑 

问主动发布出去,从而使对该问题有共同兴趣的人群实现共 

享、交流与互动,得到他人针对性帮助与建议。通过SNS网 

站与Tag,学习者可找到有共同兴趣的学习伙伴,就会逐渐形 

成基于个人兴趣的学习生态圈。 

最后,师生、生生间可以通过P2P来共享相关的文字、 

音、视频资源,也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如QQ,MSN 

等)进行全方位实时文字,语音,视频交流,模拟现实世 

界的交互。 

3订阅模块 

课程为学生学习提供订阅功能,用户可在第一时间看到 

最新的学习主题,并参与学习。一般而言,订阅有两种类型, 

种是邮箱订阅,另一种是RSS软件订阅。其中,RSS订阅 

具有信息过滤、多来源的个性化内容“聚合”和信息推送等 

111 

优势,在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中应广泛应用。 

(1)通过RSS提供的个性化信息聚合,可将信息资源 

加以过滤筛选,屏蔽干扰信息,限制学习者的某些思维脉络, 

使其不能“四处延伸”,从而降低了其思维迷航。 

(2)通过RSS将信息资源划分为不同的专题频道,每 

专题下聚集大量的相关文章,学习者可方便地从中获取自 

己所需的学习资源。而且,通过RSS的信息聚合,学习者获 

取的不再是集散、孤立的信息源,而是丰富、关联的信息源, 

有助于学习者从各个角度认识问题和从整体上把握事件。 

(3)利用RSS所具有自动更新功能,网络学习者间可 

相互订阅,共享对方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彼此的最新思想 

动态,达到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持久探讨。兴趣相同的学习者 

可组成学术共同体,相互之间鼓励、帮助和情感支持。 

4搜索模块 

网络课程投入使用后,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资源 

和学习主题等将越来越多,为方便用户使用资源,课程应设 

置搜索模块。在搜索模块中,用户的搜索内容包括资源搜索 

和学习主题搜索,资源搜索主要是对上传课程资源和网络标 

签中收藏的相关学习资源的搜索、查询,学习主题搜索则可 

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课程中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 

题或得到自己所需的解决问题方案。 

搜索的方式包括关键词搜索和标签搜索。其中,标签是 

在其他网络学习者对相应内容学习、比较后上传的,其确切 

性强于关键字搜索。比如,一个学习资源标题为:如何编写 

电子教案,它可能拥有的标签有:电子教案、教学论、备课 

等,如果仅按关键字搜索,在搜索教学论时,用户就不会得 

到这种资源记录。而用Tag进行搜索时,只要资源被添加了 

此标签,就可得到这条记录。 

5评价模块 

学习评价是检验学习者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活动,在基 

于Web2.0的网络课程中,学习评价应是面向过程、学习者积 

极参与、数字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学习评价应能 

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评价的目的不 

是甄别学生优劣,而是为了学生发展。要达到上述目的和要 

求,只有采用面向过程的评价。 

在网络课程中,面向过程的评价实施难点在于如何监控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只有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准确无误,才能 

给每位学习者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基于Blog建立的课程 

内嵌电了档案袋(E—portfolio)恰好能完美的做到这一点。因 

此,在基于网络课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基于Blog的电子档案袋 

评价,如图3所示。 

图3评价模块图 

首先,利用网络课程中每个学生的Blog,可以数字方式 

112 

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形成了一个基于Blog的电子档案袋。 

其中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创作内容、资源的链接(文档、图片、 

声音或视频文件)、学习笔记、反思日记等,还会有对于这些 

内容的其他人所做出的评论或评价信息。同时,同一小组同 

学可组成一个Blog圈子,有利于小组协作学习、组内评价和 

组间互评。 

其次,并非只有学生使用Blog,教师也可融入其中。教 

师可建立自己的Blog,用于布置学习任务、呈现评价量规、 

进行学生电子档案的管理等。这样的过程如果持续下去,就 

会变成一个更大范围的知识管理体系和新型评价体系。教师 

能够根据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与学生共同看到一个更大的学 

习全景,从而做出更加综合和全面的评价。同时,这样的电 

子档案也有助于“形成性评价”,更及时地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的方法、态度,或由教师做出方向性引导。 

再次,借助Blog应用中的延伸技术(如RSS),教师无 

需进入每个学生的Blog中去浏览他们的学习进展或提交的作 

业。教师即可自动获得每个学生最新更新的内容,并对其进 

行评价。 

另外,基于Blog的电子档案袋中,很多知识和学习过程 

都自然按时间进行组织。如果考察每个学生的电子档案袋, 

自然会从中清晰地看到整个学习阶段的进步。而大部分的 

Blog工具都支持内容的迁移和备份,这有利用于学习者学习 

档案向其他课程或其他学习阶段迁移或复制。 

当然,在课程中还可采用在线的电子测试、机器评价(记 

录登录资料、资源交互次数等)等量化手段进行学习评价。 

6管理模块 

在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中,所有用户都是网络的建设 

者和参与者,为方便用户使用和参与,课程为一般用户设计 

了一系列管理工具,包括:基本信息管理、上传共享管理、 

网络书签管理、群组管理、主题管理等。同时,为维持整个 

课程网站运行,需设置一个整个网站的管理员,负责整个系 

统的维护管理。管理员管理操作基本同个体用户一致,只是 

管理范围更广,有权对任何用户及其资源进行相应操作。 

三课程主要开发技术 

1前台页面展示采用Ajag技术 

Ajax是异步Javascript和XML,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 

的开发技术。它并不是一种新技术,而是几种己经在各自领 

域大行其道技术的强强结合。在网络课程系统前台页面展示 

中采用Ajax技术,能够实现不刷新浏览器窗口即能满足用户 

的操作。 

同时,Ajax处理表单数据时,不必像传统web应用一样 

经历提交表单(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返回新页面(接收 

服务器处理后的表单)这样一个费时费带宽的过程,而是仅 

向服务器发送必需的数据,使用SOAP或其一些基于XML的 

Webservice接12,并在客户端采用Javascript处理来自服务器 

的响应,从而大节省处理web服务器时间。 

2内容和信息发布遵循RSS2.0规范 

接受数据和信息,这种被动的等待状态不仅影响了信息获取 

RSS是使用XML(可扩展标志语言)定义的一套标记, 

的便利性和有效性,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积极性。 

所有的RSS文件都要遵守XML 1.0规范。目前,互联网上应用 

例如,传统的论坛或者讨论组中,绝大部分都存在着“观望 

最为广泛的RSS技术规范是Userland制定的RSS2.0。相对于 者”和“逃避者”,他们只是阅读信息而不积极参与讨论,这 

其他规范,RSS2.0的语法规则简单、严谨,且向后兼容 

给在线学习的组织和实施带了很大的不便。基于Web2.0的网 

RSS0.91。 

络课程功能架构应在学习者主体性的体现上多下功夫,通过 

RSS2.0使得数据不再和页面、网站粘在一起,而是独立 

基于网络的交流活动实现用户对数据和信息的组织和供应, 

地跟着用户走,这恰好克服传统HTML数据再生产和交换成本 大幅度提高用户各种形式的在线交流和参与活动。 

高的弊端,使得大部分网站变得可编程。 

(3)实现课程的自更新、自扩充 

3页面的外观采用外部层叠样式表(CSS)引用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中,课程内容、资源的提供者、 

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缩写为CSS),是一 

建设者不仅限于管理员和教师,学生也将成为课程的重要建 

种标记语言,它不需要编译,可以直接由浏览器执行(属于浏览 设者。课程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才华,促进课程内 

器解释型语言)。它常用来为结构化文档(如HTML文档或 

容的自更新、自扩充。比如,通过Web2.0技术不断上传、编 

XML应用)添加样式(字体、间距和颜色等)。利用CSS样 辑、参与实现课程的自更新。 

式表可以有效的改进页面的显示效果,更重要的是采用外部 

(4)课程系统永久性地处于测试版本阶段 

样式表可以让用户选择自己喜欢的网页风格和样式,同时也 

基于Web2.0开发的网络课程不再有升级周期,整个系 

让内容和显示分离,真正做到了从内容到界面的完全个性化。 

统平台永久性地处测试版本阶段,不断升级,不断完善。而 

4采取“混搭”(Mash.Ups)技术 且,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根据需要协助课程开发人员反馈问 

通过全新的手段提供数据,Web2.0的数据常常可以通过 题、提出建议,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或者是接替开发者的 

网络服务界面重新组合或者“混搭”(Mash—Ups)。网络课程 部分工作,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爱的方式来获取、组织学习 

平台中的页面都是自动生成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以 

信息。 

什么样的形式显示,在什么地方显示,都完全由用户自己决 

定,因而每个用户的界面都不必雷同。 

参考文献 

四结语 

【1】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一31和CELTS.41) 

(EB/OL].<http://www.celtsc.edu.cn/,2006—4—3/2008—5—20.> 

综合上述对基于Web2.0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探讨,笔 【2]张海燕,陈燕等.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调查【J】.中国电化教 

者认为在网络课程系统设计、实现时还应着重体现以下理念 

育,2006(5):73—76. 

和功能。 

【3】杨炯照,何莉辉.发掘下一代网络——web2.0的教育价值 

(1) 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165 167. 

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的构建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4】刘俊生.基于RSS技术的网络学习探微.现代远程教育研 

学习者具有在网络学习中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应充分尊重 

究『J1,2007(6):62—64. 

学习者的需求,考虑学习者的行为习惯、重视学习者的体验。 【5】孙来福,王月娇.基于Blog的E—portfolio网络学习评价初 

在网络课程中,可通过提供符合不同个性学习者需求的 探【J1.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2):58—60. 

资源平台、交互形式、评价方式等实现。 

【6l曹良亮.Web2.0支持下的远程教学系统架构分析——关于 

(2)实现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Web2.0之远程教学应用的再认识【J】.中国远程教 

Web1.0技术支持下的网络课程,学习者更多的是被动的 

育,2008(03):68—72. 

Research Oil the Function Framework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Web2.0-based Course 

ZHANG Hai-yan WANG Huan-jing 

f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aufu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Rizhao,Shandong,276826,China) 

Abstract:The page presents a student—centered functional model of web—based coursed,which is based on the ideas,mothods and typical 

application of Web2.0.All the function modules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s are also discussed. 

Keywords:Web2.0一based Course;Function Framework;Development Technology 

l13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778307a181421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