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发(作者:)
收藏:开源操作系统商业模式
一、开源操作系统商业模式(以 Red Hat 为例),Linux 基金会阐述了开源企业 4 种
可能的商业模式:
1)、Building open source:企业直接进行开源软件开发,通过技术服务/配套产品
获取市场价值。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模式。Linux 基金会认为,Red Hat 是这个
模式最成功的案例。
2)、Building with open source:开源软件是软件/服务的一个功能组件。这种模
式是最广泛存在 的,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未集成任何开源软件的商业软件产品。
3)、Building for open source:软件开发完成后,以开源的形式发布。然后,围
绕这个开源资源 进行商业活动。(我们的理解是,企业把软件开源给用户,作为流量入
口或推广技术生态的前栈。这是许多 IT 巨头的做法)。
4)、Building on open source:在现有开源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产品/服务进行获
利。这个模式下, 企业的软件产品或增值服务高度依赖于开源资源。
Red Hat(红帽)公司是开源软件商业模式最成功的案例,其代表性产品红帽企业版
操作系统是应 用最广泛的 Linux 操作系统之一。
1.发展历程:红帽诞生于 Linux 早期时代,逐渐成为主流 Linux 发行版及相关开发
软件供应商
在 Linux 内核诞生初期,红帽公司就成立并推出 Linux 系统发行版。作为最早的一
批 Linux 操作系 统,红帽的技术路线贯彻了 Linux 整个发展时期。经历近 20 年的发
展,红帽成为影响力最广、收 入最高的开源软件公司,实现超过 60 多个季度连续的收入
增长。红帽 Linux 直接衍生和相关的版 本系列,包括 CentOS、Fedora 及红帽企业版服
务器系统等,已经成为和 Debian 等齐名的主流 Linux 操作系统家族。
经历多次并购和长期发展,红帽形成了涉及操作系统、中间件、管理软件、云平台软
件等多个领域 的商业布局,成为“开源社区—成熟企业版软件—订阅和增值服务”模式
最成功的代表。
红帽所有产品都有相应的开源社区版本。这些开源社区由红帽资助并提供研发和人员
支持,以及在 全球范围的非红帽公司的开发者共同运营和维护。开源社区作为红帽正式
的企业版产品的技术和 设计创新来源,也是红帽产品的“试验田”。红帽公司的技术团
队是社区代码的主要贡献者,因此 红帽和其主导的开源社区是相互促进的共赢关系。最
著名的红帽社区是 Fedora,其社区版对应于 红帽企业版操作系统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2.竞争优势:红帽凭借企业版 Linux 系统形成先发优势,通过开源社区增强创新实
力和影响力, 围绕 Linux 系统打造应用开发生态,凭借产品性能和技术服务增强客户粘
性。
红帽影响力最广的产品,是红帽企业版操作系统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IDC 统
计了全球范 围内安装了红帽企业版操作系统硬件设备、搭载的软件产品以及服务的规
模,作为红帽企业版操作 系统的软硬件“生态圈”。
IDC 定义的红帽系统生态圈,由 4 部分组成:红帽系统上使用的应用软 件、搭载红
帽系统的硬件设备、相关的技术和外包服务(剔除红帽提供的服务)、再销售环节。据 IDC
统计,2019 年,红帽企业版操作系统的生态圈规模为 820 亿美元,是红帽公司收入的
22 倍,而 这一生态圈在 2023 年规模将达 1190 亿美元。
红帽企业版操作系统主要面向服务器端,且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被 IBM 收购
前,红帽是全球 收入规模最大的开源软件厂商,实现连续超过 60 多个季度的收入增长,
充分显示了其核心产品Linux 企业版的商业价值。相比其他 Linux 服务器版本,红帽的
市场认可度较高。
2017 年, Management Insight Technologies 对 500 多家欧美企业的调查显示,
红帽企业版系统(RHEL)的 市场接受度最高。而根据 Foss Post 在 2017 年对 295 个企业
样本调查显示,红帽企业版份额占比 为 21%,仅次于 Ubuntu Server。虽然两个调查结
果可能因为样本数量不够而存在一定的统计偏 差,但是不同机构的结果共同显示出红帽
企业版(RHEL)的市场认可度居前。
红帽于 1994 年发布 Red Hat Linux,是 Linux 最早的发行版本之一。红帽随 Linux
共同发展, 逐渐衍生出多个技术路线,形成了 Red Hat 家族系列,深刻影响了整个
Linux 系统行业。
Red Hat Linux 在 2003 年停止发布,代之以 Fedora 社区版。红帽企业版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 最早于 2002 年发布,这一产品成为红帽产品商业推广的重心。
RHEL 的大多数软件包是基于 GPL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许可协议,因此
RHEL 也是开源软件。
和红帽企业版操作系统直接相关的社区版本,最著名的是 Fedora 和 CentOS。
Fedora 简介:这个开源项目启动于 2003 年,主要针对 Fedora 操作系统的开发、
发布和维护, 开发主体是 Fedora 社区。红帽是 Fedora 社区最主要的赞助者,也是主要
的代码贡献者。Fedora的名称源自 Fedora Linux,初期是为 Red Hat Linux 发行版提
供额外软件的志愿者项目。2003 年, Red Hat Linux 停止发布,代之以 Fedora 项目,
并命名为 Fedora Core 进行开源免费发布。
Fedora Core 发行版每半年发行一次,每次都有新的更新,测试稳定后新功能会融入
到红帽的企业 版本。据官网介绍,Fedora 开发者核心群体中,接近 1/3 是红帽公司的
正式雇员。
CentOS 简介:这个开源项目启动于 2004 年,主要进行 CentOS 操作系统的开发
和维护,主体是 CentOS 社区。CentOS 的社区官方组织是 CentOS Governing
Board,其核心成员中有红帽公司 的人员。
据官网介绍,目前 CentOS 社区有两个发行版:CentOS Linux 和 CentOS
Stream,都是免费下载 和自由使用的。其中,CentOS Stream 定位于 Fedora 社区版和
红帽 RHEL 版本之间的中间过渡 版本,是红帽 RHEL 的体验版。
而 CentOS Linux 也是红帽系统的衍生版,将 RedHat 的源代码重新编译一次,形
成一个可使用的 二进制版本,而且也是致力于实现和红帽正式版 RHEL 的功能兼容。
从 Fedora 和 CentOS 案例可以看出,红帽非常重视开源社区的维护,为开源社区
提供资金、管 理和研发支持,借助社区版本进行正式商业版的用户测试和推广。企业用
户体验了 Fedora 和 CentOS,如果希望获得稳定的技术支持、升级和维护服务,则需要
购买红帽的商业版 RHEL 系统 配套的订阅服务。开源社区也获得了红帽研发人员之外的
其他开发者的贡献,为红帽企业版提供了 丰富的技术创新来源。
通过资助和维护开源社区,获得来自全球开发者的创新来源,以及进行多次收购,红
帽形成了完善 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红帽公司的产品/服务主要有 3 类:软件基础设施产
品、应用开发相关和新技 术产品、咨询和培训。
红帽提供的开源软件产品,主要包括 Linux 企业版操作系统、红帽 Satelite、红帽
虚拟机、红帽中 间件、红帽存储、以及红帽云计算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基本形成了
Linux 服务器、云计算和分布式 集群的基础软件架构及应用开发环境,满足了用户从部
署、资源管理、应用开发和上云的各个环节。围绕红帽的 Linux 系统,形成了强大的开
发和应用生态环境。
另外,红帽针对金融、公共部门、医疗保健、电信行业、中型企业客户,提供了相应
的解决方案, 针对客户需求集成了红帽的各类产品,而不仅是进行单品零售。根据红帽
财报,每年来自美国政府 的订单约占红帽全部订单的 10%。
因此,红帽配套的开发和应用环境软件产品,以及各类解决方案,为红帽的 Linux
企业版本的市 场推广形成了足够完善的生态支撑。从这个意义上,红帽公司目前较多的
产品类别,并不是走上了 分散多元的发展道路,而是以最核心的 Linux 操作系统为中心
进行拓展,各业务协同发展,形成完 备的生态体系。
红帽的盈利环节在于增值服务,其服务绑定具体产品,采用订阅模式,根据服务程度
进行差异定 价。红帽盈利的环节,不是通过销售软件产品,而是红帽的软件基础设施类
产品、应用开发和新技 术系列产品均采用订阅模式进行销售,这和传统的专利软件销售
license 的模式不同。红帽所有的 软件产品均为开源发布,客户购买的是升级、维护和技
术支持服务。红帽针对不同服务程度进行差 异化定价,给予用户足够的自由度和选择余
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
3.红帽财务分析:订阅模式产生较多递延收入,现金流充沛;销售和研发费率较高,
以提升相对于 开源社区版本的差异化水平
红帽营收的主体是软件基础设施订阅收入,而增速最高的业务是应用开发及新技术订
阅。2019 财 年(2018.3-2019.2),公司营收 33.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其中,软
件基础设施订阅收入为 21.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9.3%,占营收的比重为 63%。应用开发
和新技术产品类的订阅收入为 8.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9%;培训和咨询类增值服务收
入为 4.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6%。2015 至 2019 财年,软件基础设施订阅收入占比
由 74.0%降低为 63.4%,应用开发和新技术相关的订阅收 入占比由 13.2%提升至
24.3%,咨询和培训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基本稳定在 12%左右。
红帽主要的产品系列均采用订阅模式,客户先付款后订阅,直接反映在报表上有较多
的递延收入。2019 财年(2018.3-2019.2),红帽有 22.1 亿美元的短期递延收入,以及
8.5 亿美元的长期递延收 入。。红帽的软件和服务的订阅时间一般为 1 年或 3 年,因
此,公司每季度确认的收入绝大部分来 自于过去季度的递延收入。因此,可以把当期收
入+递延收入变化值作为衡量营业情况的指标, 2019 财年(对应图 30 的 2018)这一指标
为 38.5 亿美元。除了计入报表的递延收入,2019 财年公司表外 的未完成订单收入也超
过了 10 亿美元。
红帽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美洲地区,各地区收入比重较稳定。其中,美洲地区收入占
比 62.2%, EMEA(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收入占比 23.4%,亚太地区收入比重为
14.4%。
公司毛利率水平基本稳定在 85%左右。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开发)订阅业务毛利
率为 93%左 右,培训和咨询服务的毛利率为 30%左右。
公司费率基本稳定,销售费率最高。2019 财年,红帽的销售费率为 41.0%,研发费
率为 19.9%, 管理费率(一般行政管理)为 9.1%。
对比微软、SAP、Oracle、Vmware、Salesforce 这 5 个著名的软件公司,红帽的销
售费率仅次于 Salesforce,而研发费率仅次于 Vmware。
由于订阅模式的公司会产生递延收入,费用相对较为刚性,因此可以用 费用/(收入、
递延收入变化 值)进行对比。
可见,无论是否考虑递延收入的影响,相比其他的软件公司,红帽的销售费率和研发
费率均处于较 高的一档。我们认为费率的差异来自于:
1)、红帽成立时间晚于 Oracle、SAP、微软和 Salesforce,而且 Linux 软件近几年
处于较快发展时期,红帽所在的行业成熟度和公司自身的成熟度都更为“年轻”;
2)、 红帽收入主要来自于技术增值服务,需要紧密联系客户,因此销售费率居高。
3)、红帽更高比例的 研发和销售支出,是为了在开源软件市场上提升公司的差异化
水平。
我们认为,开源软件企业需要通过二次开发和技术服务来提升差异化水平,否则难以
相对社区免 费版形成足够的性价比,也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这是销售和研发费率较高
的根本原因。
红帽的产品及服务采用订阅模式,递延收入对现金流贡献较多,因此经营现金流持续
高于净利润。2019 财年(2018.3-2019.2),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 10.1 亿美元,当期净利
润 4.3 亿,递延收入变动 量贡献 4.6 亿美元。2009-2018 年(2010-2019 财年),红帽经
营现金流和净利润比值在 3.7 和 2.3 之间。
红帽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和应收账款。公司成立以来的多次收购扩张,使得商誉
占比较高。2019 财年,公司流动资产为 34.6 亿美元,其中 21.8 亿为现金及其等价物,
9.8 亿为应收账款和票 据;非流动资产 21.2 亿美元,其中商誉为 12.8 亿,长期有价证
券为 2.5 亿。
4. 布局云时代基础软件和开发环境,加盟助力 IBM 混合云事业
被 IBM 收购之后,红帽以其开放式混合云技术,形成对 IBM 云计算业务的支撑。
2019 年 7 月, IBM 正式完成对红帽公司的收购,收购成本为 340 亿美元,溢价 62%。
红帽作为独立部门,加入 到 IBM 的云计算团队中,主要贡献开放式混合云技术。
Red Hat OpenStack Platform:是一款云计算资源管理平台,属于 IaaS 平台,把
硬件资源进行 虚拟化然后整合到云端,适合公有云和私有云,为搭建可扩展、高弹性的
云服务提供足够的功能, 这款平台级产品是在开源项目 Openstack 的基础之上,由红帽
进一步开发形成的商业版。Openstack 也是基于 Linux 开源资源。这款云平台产品和红
帽的企业版操作系统采用 coengineered 方式进行协同开发,来保证云平台和操作系统之
间稳定和高效的配合。
Red Hat Openshift:红帽的云应用管理平台,属于 PaaS 平台,基于 Kubernetes
容器平台(开源 项目)构建,适用于公有云和混合云,方便用户简化、加速和管理云环境中
的应用开发和部署。目 前已经作为 IBM 云计算产品的重要组成。
Red Hat Virtualization :红帽的虚拟化平台产品,可对 Linux 和 Windows 负载
进行虚拟化。这 款产品基于红帽企业版操作系统和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内核虚拟机)构建,将硬件资源、进程和应用进行虚拟化,为用户提供稳定的
云原生技术基础。其中,KVM 是 Linux Kernel 的一部分。
Red Hat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红帽超融合架构,基于红帽
Openstack 平台和红帽虚 拟化平台,为用户提供可拓展的、软件定义计算和存储.
Red Hat Cloud Suite:是一套混合云技术解决方案,可用于云基础设施搭建、云原
生应用开发、 异构环境下的资源调度等。集成了红帽所有的云基础设施产品。
二、开源已经成为主流趋势
目前主流国产操作系统(统信、麒麟)都是基于 Linux 开源架构。开源不仅限于操作系
统,而是全球 性的趋势,是 IT 国际巨头主动争夺的战略高地,其本质是技术路径、规范
和理念的输出。
1. 供给端:IT 巨头积极主动拥抱开源,以底层代码争夺战略高地
对 Linux 内核源代码贡献最突出的是 IT 商业巨头。其中, Intel 遥遥领先,独立开
发者群体排第二, 红帽(RedHat)排第三,其他 IT 巨头(例如 IBM、三星、谷歌、
Oracle、华为,等等) 贡献度也比较 靠前。
Intel 作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 CPU 厂商,属于基础硬件厂商,却为国际最大的开源
软件组织 Linux 贡献了超过 13%的源代码,且贡献量排名全球第一。可见, Intel 一方
面和 Windows 建立牢固的联 盟,不断巩固 Wintel 体系;同时也为全球最大的非盈利开
源系统内核贡献了大量的源代码。
研发团队是 IT 公司的核心资源,研发资源的分配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效益。因此,对
于 Linux 开源 代码的贡献,是服从于巨头自身的战略布局的。我们认为,这一现象反映
了 IT 巨头“拥抱开源” 的重要战略。
Linux 基金会把 IT 企业和开源软件资源的关系划为 4 个层次:使用者—参与者—贡
献者—引导者, 最高层次的是引领者。随着层次的提升,开源软件 IT 企业的商业模式由
工程驱动型,逐渐转变为 商业策略驱动型。根据这样的层次划分,不难理解 Intel、
RedHat(红帽)这些巨头贡献 linux 内核 代码的战略价值:通过投入自有研发资源,主动
拥抱开源体系,升级为开源社区的引领者。
巨头选择成为 Linux 开源的引领者,是战略“升维”的过程。在向全球贡献源代码
的同时,IT 巨 头可确保自己的技术架构和 Liunx 内核版本保持高度兼容,甚至可以自身
的技术理念,通过贡献 源代码的方式,注入到开源架构中,是从根源上扩大技术影响力
的手段。另一方面,独立的开发者 群体赋予了开源软件的创新源泉,而有组织的 IT 企业
的参与,则进一步增强了开源软件的商用潜 力。因此,IT 巨头和开源组织形成了双赢局
面。不仅仅限于操作系统,在整个 IT 应用领域,巨头 都在积极推进“拥抱开源”战略。
围绕开源层面的竞争,本质是技术标准、流量入口和技术理念的 竞争,是高维度的竞
争。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阿里、腾讯、华为、微软,这些有代表性的巨头,在开源方面的
战略图景。
1)、阿里:十年开源历程
阿里在开源方面非常重视,是 apache 基金会成员、Linux 基金会成员,同时也是
Xen 顾问委员 会成员。在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 GitHub 中,阿里的企业贡献总榜排名位
居第 12 位,在中国企业 的贡献排名位居榜首。其贡献开源项目已经超过 1700 个,Star
数超 75 万,贡献者的数量已突 破 2 万人。
2010 年,阿里工程师在杭州开源了第一个项目 Dubbo,之后的 2011、2012 年期
间,Dubbo 的 用户越来越多,Fastjson 正式开源,开始基于 Hadoop 和 HBase 构建大
数据体系。后来,阿里的项目 Druid、、Arale 等也不断实现了开源。阿里巴巴开
源委员会负责人、Caffe 之父贾扬 清也首次公开了阿里开源 10 年全景图。
2)、腾讯:提出“三步走”开源计划
2019 年 6 月 25 日,由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主办的云原生技术
大会在上海举办, 腾讯开源联盟主席、腾讯开源管理办公室委员、Apache Member 堵
俊平首次公开了腾讯整体的开 源战略路线图。基于代码开放和社区运营,腾讯开源路线
通过“三步走”的开源计划,不断深化腾 讯已有的技术能力,推动从封闭孤立向协同开
放向社区开放治理的纵深方向发展。
2019 年 9 月,腾讯自研的万亿级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TubeMQ 正式开源,并捐赠给
Apache 基金 会,成为基金会官方认可的 Incubator 项目。TubeMQ 是腾讯在 2013 年
自研的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系统,专注服务大数据场景下海量数据的高性能存储和传输,
经过近 7 年上万亿的海量数据沉淀, 日均接入量超过 25 万亿条。除此之外,在腾讯开
源网站上面,可以看到众多的开源项目。
3)、华为:鸿蒙、openEular 和 HMS 生态
华为鸿蒙开源: 2019 年 8 月,华为正式发布面向移动端的操作系统—鸿蒙,并宣
布鸿蒙 OS 开源。华为发布会强调,鸿蒙 OS 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生态的关键在于应用
和开发者。为快速推动鸿蒙 OS 的生态发展,鸿蒙 OS 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推动成立
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与开发 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
openEular 社区:在 2019 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宣布将其服务器操作系统 EulerOS
开源,开源后 命名为 openEuler,源码于 2020 年 1 月正式开放。openEular 的官方定
位是一个开源、免费的 Linux 发行版平台,将通过开放的社区形式与全球的开发者共同构
建一个开放、多元和架构包容的 软件生态体系。同时,openEuler 也是一个创新的平
台,鼓励任何人在该平台上提出新想法、开拓 新思路、实践新方案。普华已经发布了第
一款基于 openEuler 的企业级 Linux 服务器操作系统。
华为 HMS 生态建设:2020 年 1 月 16 日,华为正式发布 HMS Core 4.0,是华为
在移动终端的又 一次发力。HMS 即“华为移动服务”,为无法使用谷歌 GMS 的智能手
机提供支持,提供类似 GMS 的功能,包括华为账号、云空间服务、游戏服务、定位服
务、钱包服务、应用内消息、消息通知、 身份验证、统一扫码服务等基础服务。截至
2020 年 1 月,华为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 130 万人,全 球接入 HMS Core 应用数超过
5.5 万个。为鼓励全球开发者加入到 HMS Core 生态系统中,华为 表示将拿出 10 亿美
元投入其中。
4)、微软:通过关键收购,开始布局开源
2018 年 10 月,微软宣布加入开源专利联盟 OIN(Open Invention Network),
并同意向所有其 他 OIN 成员开放其所有专利。微软的开源 IDE Visual Studio Code、开
源 JavaScript 扩展、.Net 开源核心类库、甚至还有开源的 Linux 环境
BashOnWindows,都是比较有名的开源项目。微软针 对开源的收购:2019 年,微软以
75 亿美元的成本,收购了全球最大的开放源代码平台 GitHub。2020 年 3 月 16 日,
Github 官方宣布签署收购 npm 的协议,宣布未来将帮助 npm 满足快速增长 的
JavaScript 社区的需求。微软把全球最大的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和 JavaScript 包
管理器 (npm)都纳入到自己的商业版图中。Wintel 体系(Windows+Intel)作为 Linux 最
大的竞争方,在开 源方面的布局值得深思。此外,谷歌 AI 开源架构 Tensorflow、
Facebook 的 Pytorch 等也在全球 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还有更多巨头的开源战略,限
于篇幅不再陈述。
2. 需求端:开源满足 IT 基础设施和应用革新需求,推广仍有改善空间
用户使用开源软件和技术,主要来自于云、大数据时代 IT 基础设施革新以及应用开
发需求,安全 也是重要考量。据开源操作系统巨头 Red Hat 对亚太地区、拉美地区、美
国和英国的客户调查统 计,企业级开源主要用于 4 个领域:安全、云、数据库、大数
据。而企业使用开源软件的目的,主 要为 IT 基础设施革新、应用开发、DevOps(开发和
运维协同)。
开源软件推广仍然面临的 4 大障碍:技术支持、安全问题、兼容性、功能易用。其
中,兼容和安全 是“可用”范畴,技术支持和功能易用属于“好用”范畴。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498410a176727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