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互译中颜色词的翻译

浅谈英汉互译中颜色词的翻译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

浅谈英汉互译中颜色词的翻译 文史纵横 

浅谈英汉互译中颜色词的翻译 

颜娟 

710038)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陕西西安

【摘

现形式。 

要】 本文探讨了颜色词在中文和英文之间翻译时的不同意义以及颜色词在翻译过程中的特殊性.和在各种不同场合的表 

【关键词】 颜色词;翻译;技巧和方式 

Blue blood lfowed in the vein.(她的血管里流着贵族的 

学习翻译,首先了解一些有关翻译的基本理论,具备了一定的 

名门的意义,

理论知识,进而学习翻译技巧并从事翻译实践活动。 血);blue irbbon蓝授带、最高荣誉。 

翻译的定义及特性 

5、白色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里的内容准确再现出来的语 

白色表示纯洁和清白,这是两种语言中共同的意思,但也有不 

言实践活动,也就是把一种语言产物在所包含的内容信息不变的情 

同。提到白色,在汉语中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死亡、丧事。比如有人 

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翻译有受制约性、局限性、先 

去世了,我们说是白事,即为丧事(funera1),表示悼念。英语中, 

理解后表达的特性。 white除了表达白色的,白种的,如a white hat(白色的帽子),white 

二、对比颜色词在中文和英文之间翻译时的不同意义 

颜色词除表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还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 

内涵。中英文两种语言中基本意差别不大,然而在中西方两种文化 

背景和语言环境中,颜色词产生的联想和象征意义却不尽相同。因 

此,了解并掌握颜色词的语义及引申义,在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进行 

翻译,异中求同。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重大的意义。以下是对主 

要的几种颜色翻译的比较: 

1、红色 

person(白种人)等基本意思外;还表示纯洁的、贞洁的,例如white 

wedding新娘穿白礼服的婚礼,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忠贞的婚姻与幸 

福的生活。white有时表达的含义,与汉语中的“白色”没有关系, 

如:awhitelie善意的谎言,thewhite coffee牛奶咖啡。反之亦然,如 

白开水plain boiled water白菜Chinese eftbbage。 

6、黑色 

红色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我们崇尚红色,它代表了喜庆、吉 

利,红红火火。我们用红色来形容好的事物:红包red envelopes、红 

豆love pea、红军the red army、红榜honor roll、彩霞red sky、红旗red 

lfag、红十字会the Red Cross等。 

在英语中,红色有褒义用法,例如:a red letter day喜庆的日子、 

red carpet隆重的欢迎仪式等。但它有更强的贬义,欠债be in the 

之子”。 

red、赤字red figure、火灾red ruin、血战red battleo red—light dis- 

三、颜色词在翻译过程中的特殊性和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形式 

trict(红灯区或妓院色情区)指充满色情的地方形象地向人们发出 颜色词在翻译时一定要深刻理解两种语言背景,对两种文化知 

红灯危险,停止前进的信号。在十七世纪以前英国政府用红带子来 

识游刃有余,知之善用,自由地驰骋于英汉文化之间。在英语和汉 

捆扎公文,所以“red tape”译为“繁文缛节、烦琐和拖拉的公事程序 语互译时我们一般会使用以下四种方法: 

等”而非“红带子”。 

l、直译 

2、绿色 

由于各民族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 

绿色表示自然中草木的颜色,生机勃勃。green trees浓绿的树 会有相似之处,因此在颜色词字面意义、形象意义,隐含意义相同 

木、green grasses翠绿的草地。表示“嫉妒、眼红 ,如:green with en— 或相近时,可采用直译。如:white pollution白色污染Every white 

vy,green as jealousy。可在汉语中“眼红”,“嫉妒”之意,译为green 

hath its black,and every sweet its sour.[谚语]有白必有黑,有甜必有 

eyed而不是red—eyed。绿色还可指未成熟的,没经验、缺乏训l练 

苦。 

等意思,green peas(未成熟的梨)如:The mechanic is green at her job 

2、根据用语习惯译 

(这个机械工是生手)。由于美元纸币是绿色的,在美国green也指 

颜色词互换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进行颜色词的英译汉 

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 像green power“财团 。 

时,可以根据中国人的用语习惯进行适当的变化,这样读者就不会 

3、黄色 

觉得别扭,拗口,晦涩难懂从而消除理解和欣赏的障碍。比如: 

黄色在英语中,表示“怯懦的,胆怯的,胆小的 。Turn yellow变 

black tea被译为红茶,而不译为字面上的黑茶。 

黄、胆怯起来,a yellow dog卑鄙的人,yellow—belly胆小鬼;它还指 

3、增减颜色词 

事物特定颜色:美国有的出租车是黄色的,所以它标有“yellow”字 

根据文章的需要,在行文的语义环境下,给原文句子中增减颜 

样而不是“taxi”。再如:Yellow Pages黄页(电话号码簿,用黄纸印 

色词以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生动,流畅,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tJ)yellow line黄色标线Yellow Book黄皮书(政府报告,用黄封面 

如:Her eyes became moist.她眼圈红了o 

4、意译 

装帧)yellow card(足球)黄牌;汉语中黄色有时指低级趣味、色情、 

下流猥亵,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黄色光碟等。但这些“黄”与 

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现象、审 

yellow”无关。 

美情趣等,故有不同的含义。比如:blue r ̄oon,月亮不可能是蓝色 

4、蓝色 

的,才有“千载难逢 的意思;brown sugar红糖而不是棕糖。 

蓝色英语中常指“失落”、“郁闷 、“消极 ,如Lucy was rather 

四、总结 

blue after the failure in the ifnal exams.(期末考试失败后,露西感到 英汉颜色词语的词义有时对应,有日寸相左。因此翻译颜色词要 

十分郁闷);holiday blue指冬季假期人困在家里,感到无聊寂寞时 熟悉精通源语国家的地理概况,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并深刻理解词 

的心情;blue有时指“黄色的 、淫秽的“低级趣味的”如:blue speech 

义的引申义,象征义,准确再现目标语的文化内涵,提高语言的应用 

淫秽的演讲,blue iflm性电影、黄色电影;它又有社会地位高、出身 

能力。 (下转第98页) 

黑色形容悲哀,例如,在葬礼上,英美人上穿黑色服装,中国人 

戴黑纱。black day凶日,不吉祥的日子,悲惨的日子。black中还有 

气愤和恼怒,如: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另外,黑色在汉语和英 

语中都有“阴险”、“邪恶 的含义,但翻译时不一定用 黑 或 

“black 的字眼。例如:他是黑心的老板He is the evil mind boss;你 

知道其中的黑幕吗?Would you know the inside story?black sheep的 

字面意思为“黑羊 ,实则指集体中的败类、败家子“害群之马不肖 

《新西部)2012.14期 ・-——103--—— 

试论唐宋词中“倚栏杆”中“倚”的文化意蕴 

女性词人用“倚”无可厚非,历史积淀出特定的文化认同,即女 

人是弱者,需要保护,需要倚靠他人。女性内心本身就充满着非常 

强烈的不安全感。因为不安全,需要寻找依靠,又因为安全寄托在 

他人身上,更加深了这种安全的不稳定,于是自身生命充满着飘零 

无根之感。所以,当女性登上高楼,走近栏杆,面对着开旷壮阔的景 

色,更容易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飘零,情感的失落会瞬间放大,她需 

要借助身边的事物承载内心沉重的感情,会无意识的靠上栏杆,这 

种姿势至少让她能够保持平衡。 

但是为什么男性词人同样热衷于“倚栏杆”这种女气的词语。 

甚至连通篇都异常壮阔豪迈的《摸鱼儿》最终仍不能避免以充满儿 

女情长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这的确让人 

费解。一种解释是词的作者虽然是男性词人,但是词里面描写的事 

物和场景很多都是女子,因此使用“倚”字更贴切描写对象。如“斗 

鸭阑干遍倚,碧玉搔头斜坠。”、“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 

阑倚。”等等。但是其中也不乏词作中仅仅书写男性自身身份,如 

文史纵横 

用陈人杰的话来说是 东南妩媚,雌了男J L 。在此背景下诵读登 

楼词,或许能够更好理解宋人何以要登楼,而且何以在登楼时喜爱 

倚栏,甚或何以凭栏远眺后容易萌生各种愁绪。 

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也是第一个面临如此多的内忧外 

患的朝代,无力扭转乾坤的局面,让宋人产生了一种无奈无助的心 

境。这是身心的第一层弱化。宋人登高首先想到的多是建功立业, 

报效君王。而中国人历来奉行“以君为纲,以父为纲,以夫为纲 的 

准则。所以臣子在君王面前,犹如妻子在丈夫的面前,无意识地把 

自己女性化了,这是登高倚栏对身心的第二层弱化。宋代词人喜爱 

以女性视角书写思念之情,或借助女子闺情来比拟自身对建功立业 

的思慕,以及情人未归的惆怅。这种有意识的假借更铸造了身心的 

第三层弱化。总而言之,宋人具有明显的柔弱的文化心理。 

写作的最高法则是直抒胸臆,不生搬硬套,不矫情造作,因此, 

即便“倚栏杆”已经有千万人用过,即便创造追求出新,但是如果只 

有这个词“倚”能应和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符合作者表情达意的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鸭。”、“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尺度,因此,纵使前人已用尽,我今取之又何妨。所以,重复的最高 

等等。词里的主角是纯爷们,为什么仍向女儿词中寻词觅句,这不得 

境界是词重意不重,非她莫属。所以,使“倚栏杆 成为宋词登高词 

不说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造成了“男性词人自身身份的迷失”。 

中的一枝独秀,开遍万山。最终变成了一种几乎成为一种固定搭 

3、宋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配,这不得不说是因为“倚 字背后隐藏着宋人独特的历史意蕴。 

览读宋入的登楼凭栏词,可以感觉到士大夫文人们的柔弱的文 

化心理倾向。词中出现的“倚栏”、“倚户”、“倚门”、“倚兰桡”、“倚 

【参考文献】 

屏”、“倚楼”、“倚亭 、“倚樯”、“倚阑干”、“倚槛”以及“倚春风”、 

[1] 张文浩.登高凭栏:宋词言愁的一种表现形式[J].辽宁 

“倚斜阳”、“倚江头”、“倚闺门”、“倚朱扉”、“倚闺帐”之“倚”字明 

师范大学学报,2009.(O3). 

显地带有“柔弱化”的色彩。不独性情柔弱者如晏几道、秦观、吴文 

[2] 张晓鸥.宋代文化与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2002. 

英、姜夔等人如此,即如豪旷者如苏轼、张元斡、辛弃疾诸人又何尝 

出版社,

不如此?不独婉约词人或女性词人如此,即如豪放、骚雅、旷达、俚 

[3] 王兆鹏.唐宋词汇评[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俗、艳冶、谑浪、闲适、悲怨风格的词人,皆不出其右,宋人登楼词无 

不呈现出柔弱内省的面容,以愁情盈满胸襟的形象宣诸于后世。 

【作者简介】 

如果将唐宋以来时代风貌相比,盛唐帝王留给历史的印象是英 

谷芳平(1987.7一)女,汉族,湖南省茶陵人,浙江工业大学研 

姿勃发,刚强坚毅;而宋代君主在武功方面相形见绌,惟能与臣民偏 

究生,古代文学专业. 

安一隅,麻醉自己。于是,宋人普遍形成一种柔弱内省的心理品格, 

(上接第99页) 

楼上时时凝望着湖面,深切期盼我的身影出现在下一只船上。“衣 

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刻的感情与看似普通的语言之间,有着一种强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对面设想,思念别是一番滋 

烈的张力,而读者自会体会。 

味。可是苫苦思念我的你“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呢?我之 

写乡愁离别的诗词,先从吟咏景物入手,引出缠绵徘测深深的 

所以能体会你的感觉,正是因为我也“深解其中味”啊。 

乡愁与思念,然而接着直抒心意太白太露了无情趣。回转笔锋,自 

三、结语 

己不语,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展开舞台,让对方上场,让故乡、亲人、恋 

对写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创造的方法,更是诗词描写人们对亲人 

人、朋友等等述说。这一妙笔,自然生花,更含蓄,更有韵味,引人入 

思念的探索提炼,写来感情细腻,缠绵徘测,更真切。想念已经不仅 胜,使读者情不自禁的走进作者的意境,与作者共同感受浓浓的亲 

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因为对彼此心意的彻底了解,所以想念已经不 

情与乡情,感受别离之苦、思念之切,不胜唏嘘,感同身受。 

再是停留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因为爱的深刻,因为体贴了解,所以思 

因此,对写法乃活源之水,可以流向艺术世界的每一片天地,对 

念发生了共鸣。情之所至,眼前出现一幕幕对方行动的活生生的影 

于近现代的文学创作及艺术创作来说,这完全是可以借鉴的l 

像,在具体场景里的具体行为,聊以慰怀。在怀人思乡诗词中,将对 

方作为主体,进行换位想象,化深沉的思念为动人的想象,将万泉奔 

【参考文献】 

涌的情感激动转化为平淡、朴实的语言,然而越是克制,越是深刻, 

[1]靳建.巧换位妙抒情,山东;山东电大学报,2007.4. 

这样创造出的诗词不直接、不暴露,言外有无尽之意,把诚挚而深刻 

[2] 刘允声.历代诗词佳句鉴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的情怀表现得深沉动人,余音袅袅。《二十四诗品・绮丽篇》日: 

[3]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河南:岳麓书社,1997. 

“浓尽必枯,浅着屡深”,任何事物到极致必定要走向反面,浓重过 

分必将枯竭,表面风淡云轻却隐含着浓烈情感。从所有这些例子我 【作者简介】 

们可以看出,诗词中对写法这一巧妙的技法,在诗词创作中发挥了 尹青青,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0级研究生 

(上接第103页) 

【参考文献】 

[1] 陈德彰著,英汉翻译入门,外研社,2005.1—3 

[2] 金惠康著,跨文化交际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56—61. 

98一 《新西部 ̄2012.14期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372373a1745654.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