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
歧义词通达模型
张兰
首都师范大学
摘 要 20多年来,在歧义词通达领域,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技术进行实验,提出了4种
典型的模型,即选择通达模型、多重通达模型、顺序通达模型和重排序通达模型。到目前
为止,不同的研究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尤其是在考察语境的作用时间上。
关键字 歧义词 选择通达 多重通达 顺序通达 重排序通达
在词汇歧义通达过程中,歧义词的多种意义是全部激活还是选择性激活,还是存在其
他的通达模式。针对此问题,发展了不同的通达模型来解释歧义词的通达,包括多重通达
模型、选择通达模型、顺序通达模型和重排序通达模型。目前,大多数研究使用不同的方
法和材料验证了这些模型,尤其是重排序通达模型。
1.选择通达模型
选择通达模型认为,语境能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尽管歧义词的多个意义
都有一些最初的激活,但只有与语境一致的意义才得到通达。早期Paul 、Van Petten和
Kutas等人的研究支持了这一模型。Paul等(1992)的实验中要求被试读完以歧义词为结
束词的句子后,对目标词进行颜色命名任务。目标词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句子中歧义词意
义相关的词语;一种为与歧义词其他意义相关的词语。目标词呈现时间分为三种:句子呈
现后0ms,300ms,600ms。结果发现:与语境一致的目标词的颜色判断比与语境不一致
的目标词的判断时间长,而且不受呈现时间以及语境激活的是次要含义还是主要含义等因
素的影响。Vu Hoang等(2000)的词汇命名任务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实验材料是包括
两个句子的短文。短文主旨或是支持歧义词的主要意义或是支持歧义词的次要意义。歧义
词包含在其中一个句子中。实验一将短文中所有的词同时呈现给被试,实验二短文中每个
词呈现的时间间隔是80ms,实验三中两个句子分别出现。所有实验中要求被试进行命名任
务。结果发现,在三个实验条件下,歧义词的主要意义和次要意义都被选择性激活了。Van
Petten和Kutas(1987)进行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也证明了语境的选择性激活。N400是和
语言相关的反应,在上下文意思是否一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目标词的反应中,与语
境相关的目标词比与语境无关的目标词激发更早的N400。
2.多重通达模型
多重通达模型认为,在加工的早期歧义词的所有意义都自动通达,语境和相对意义频
率不能直接影响歧义词的加工,符合语境意义的选择过程发生在多个意义已被激活之后。
Swinney(1979)采用跨通道词汇判断任务支持了全部激活的观点。他要求被试在具有强
烈语义偏向的语境中听带有歧义词的句子,同时进行一个视觉呈现字母串的词汇判断任务。
某些字母串与歧义词的一种含义在语义上相关,例如,被试可能听到句子:The man was
not surprised when he found several spiders ,roaches ,and other bugs 。(这个男人
在房间里发现了几只蜘蛛、蟑螂和其他bugs,他不感到惊讶。)这里歧义词是“bug”,
有臭虫和窃听器的意思。但语境偏向的虫子的含义而非窃听器的含义。当被试听到“bug”
时,他们看到了一个语境相关词ant(蚂蚁),一个语境无关词spy(间谍)或一个无关词sew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10354183a174269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