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地理》

品牌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地理》


2024年2月13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品牌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孟志军 齐立强

来源:《出版广角》2012年第04期

[摘要] 《中国国家地理》的成功是其品牌的成功,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它经历了品牌导入期和品牌成长期两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品牌成熟期。从外在形态、期刊风格和办刊特色三个层面全面解读《中国国家地理》的期刊品牌,有利于全方位、深层次地认识其品牌内涵与特色。

[关键词]《中国国家地理》 期刊品牌 生命周期 期刊风格 办刊特色

期刊品牌就是其媒介形象,是社会公众和内部员工整体的评价和印象,是公众对期刊最为直观的认知结果。期刊品牌是外在视觉与内在品质的完美统一,它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包括期刊标识、期刊风格、办刊宗旨、办刊理念、期刊编辑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期刊品牌本身是无形的,要通过具体的载体来实现其价值,一般可以分为期刊的外在形态和精神内涵两个层面。《中国国家地理》自1998年改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月发行量高达70多万册。它只用了13年时间就在期刊界构建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成为新中国6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并且在2008年、2009年连续两次获选由《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评选的“中国标杆品牌”。

一、《中国国家地理》品牌形成过程

(一)品牌导入期(1998-2001)

从1998年1月到2001年12月这四年时间可以看做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品牌导入期,是它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它经历了改版和刊名的更换。1998年1月《地理知识》全面改版,立志要做中国的“国家地理”杂志,这可以看做是进入品牌导入期的标志。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解决了困扰它两年之久的刊名之惑。由于刚刚投入市场,还不为受众所熟知,受众对期刊品牌的认知度较低。这时的《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不大,知名度不高,更谈不上什么利润。当时杂志社一共只有9个人,并且对杂志将来如何经营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广告商、发行商当时几乎都不相信这本杂志能够在中国成功,这一时期的《中国国家地理》可谓是内外交困。

(二)品牌成长期(2002-2005)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7797675a1525387.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