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土茯苓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2023年12月13日发(作者:)

土茯苓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1、土茯苓煲淮山猪骨汤

食材主料:鲜土茯苓250g、鲜淮山250g、猪骨350g、薏米50g、盐适量、姜片3片。

做法:

①鲜土茯苓,鲜淮山,猪骨,姜片,薏米。

②薏米稍浸泡洗净。

③土茯苓买的时候已经削皮了,回家洗净剁小块。

④铁棍淮山削皮厚切。

⑤土茯苓,猪骨,薏米,姜片放进汤锅里。

⑥加足量清水 约2500毫升左右,大火煲。

2、三米土茯苓汤

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1、鼻塞:土茯苓外洗内服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会引起鼻塞、流黄浓涕,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此症选用土茯苓内服外洗,且疗效明显。

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药渣再复煎,以药液外洗鼻部。一般连用4剂,诸症可消。

2、祛湿:

土茯苓牛大力煲猪扇骨

“岭南汤王”佘自强有一例“土茯苓牛大力煲猪扇骨”靓汤,能祛湿除困、健筋养骨。

在春夏暑湿时,广东民间最爱用土茯苓煲汤。牛大力亦是广东民间尤其客家一带常用煲汤的中药材,亦为性平味甘、淡,能祛湿健筋骨、壮腰膝、养肝肾。猪扇骨是猪骨中最不油腻的部位,夏日入汤最为适宜,中医认为扇骨能补益增髓。合而为汤,气味清润可口,有祛湿除困、健筋养骨的功效,并为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土茯苓30克、牛大力50克、眉豆60克、猪扇骨500克、生姜4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药材和豆稍浸泡;一起与猪骨、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4~5人量。

土茯苓白果杏仁煲猪肺

另一例祛湿药方:

原料:土茯苓30g、白果10枚、杏仁9g、猪肺250g。 做法:猪肺洗净切成片状,用手挤去泡沫与土茯苓、白果、杏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1500ml左右,文火煮熟,吃肉喝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2419953a121592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