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探析 ——以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为例_

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探析 ——以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为例_


2023年12月11日发(作者:)

传媒观察第4卷第06期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路径探析—以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为例—于禧文(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大连116044)摘

要:随着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和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今国内综艺节目的数量和类型持续增多,中

国综艺节目类型正根据社会需求和受众心理随之改变,呈现出由节奏紧凑的“快综艺”向平和舒缓的“慢综

艺”转变的趋势。本文以慢综艺《向往的生活》为例,围绕该节目的成功要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作为新样

态的综艺如何在市场中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以期为今后我国综艺节目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制作模式;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06-0010-03在当今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越来越

享受精神文化带来的娱乐休闲体验。出于人们日益增

综艺,其采用纪实化的拍摄手法,给予了观众更为轻

松、真实、自然的感受,自播岀以来广受好评,己然成为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综艺节目应运而生,也成为了当下

我国综艺市场中的佼佼者。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

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况综艺节目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形式,

(一)

清晰节目立意,贴合受众需求《向往的生活》秉承''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

客、完美生态”的制作理念,以“慢下来,享受生活”为宗

它从诞生之初,就一直以带给观众欢笑为宗旨,因此始

旨,主张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声音。节目播出至今已

有四季,取景地均以原生态的乡村院落为主,通过建构

终广受观众青睐。在中国,最早的综艺节目出现在香港和台湾地区,

其中较为有名的是香港无线电视的《欢乐今宵》。中国

拟态的田园自在生活,为观众塑造一处感受自然、治愈

心灵之所。与节奏紧凑、对抗激烈的快综艺相比,《向往

内地的综艺节目起步相对较晚,1983年中国第一届春

节联欢晚会的开播,才正式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先

的生活》作为一档取材于生活、舒缓自然的慢综艺,更

容易与当今社会人群产生情感共鸣,满足受众的心理

诉求。据《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可知,生活在

河,自此打开了中国综艺节目市场的大门。至今,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共经历了四大历史阶段,

即“舞台+表演”的晚会节目、“娱乐+互动”的游戏节

“快节奏”下的人们承受着工资缩水、职场PUA、身体健

康、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向往的生活》正是以这一时

代背景为支撑,抓住了文化综艺的创作风口,通过呈现

轻松的邻里关系、生活化的一日三餐、简单美好的生活

状态,营造出温暖悠然的氛围,将受众代入“慢节奏”的

目、“知识+竞技”的益智节目和“明星+素人”真人秀

节目。随着节目模式的不断更替变换,也正验证着综艺

节目顺应市场需求、契合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就中国综艺节目本身的发展脉络来看,近年来的

综艺节目大多数呈现为快节奏、强冲突的模式,“泛娱

乐化”盛行,过度消费明星呈常态化;“综N代”节目新意

乡村生活中,与职场人渴望逃离现实生活回归自然的

心理需求完美契合,人们在领略自然环境风光感受风

土人情的同时,也达到了精神上的娱乐与放松。(二)

优质制作团叭,提高节目量级少、难以留住观众。而慢综艺的兴起打破了综艺节目的

传统固有模式,其凭借优质内容、精良制作、形式创新

及人文情怀,在激烈的综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我国

《向往的生活》拥有着强大的前期创作体系与后期

剪辑班底,看起来轻松简单的节目内容,实则是制作团

综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向往的生活》借助舒

缓平和的艺术手法,自2017年播出之后,关注度迅速提

高,成为中国综艺节目发展中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本

文将从《向往的生活》着眼,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传播

队花费大量精力的成果。首先,就前期创作来讲,节目

组在“蘑菇屋”选址、嘉宾阵容、监控拍摄等方面进行了

严格考究,长达一年的实地考察与农作物培育、常驻嘉

宾与流动嘉宾之间的人物线搭建、60余个固定机位与

学相关理论,从节目立意、制作过程、平台呈现三方面

流动拍摄的布景,均有效保证了节目亮点与制作水准。

如果说前期录制是综艺节目的存量,那么后期剪辑就

是综艺节目的增量。增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一档节目到

展开分析与研究,期望以此为我国综艺节目研究提供

借鉴和启示,为未来综艺节目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新的

方向。二、

《向往的生活》成功节目要素分析底能以怎样的量级呈现。《向往的生活》之所以能成为

一档现象级的综艺节目,与其专业的后期制作密不可

分。该节目选择与杭州大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打

《向往的生活》是由湖南卫视、浙江合心传媒联合

推出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纪实节目。作为我国首档慢

造专属的后期制作团队,通过对前期庞大素材的有效

作者简介:于禧文,女,汉族,山东诸城人。研究方向: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课题项目: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年学术论文写作工坊成果。10第4卷第06期传媒观察选取,辅以花字、特效、动画、场景音等元素的特色化处

理,加强了原本拍摄画面未能表达的视听效果,为恬淡

的内容制作,达成观众的心绪转换、引发情感共鸣,让

人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获取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精神领

静美的乡村生活增添了一份趣味。例如:何灵心情愉悦

时挥动的“小翅膀”、妹妹乖巧害羞形象下的“猫耳朵”、

彭彭专属的“少儿频道”特效、嘉宾与动物间的“灵魂”

域的满足。(二)

立足制作初心,多元创新发展基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综艺节目在策

互动等等,均成为了观众喜爱的一大看点。《向往的生

活》如此出众的制作水平,着实为节目自身圈粉无数。(三)媒介合力共振,完美平台呈现划过程中也需要重点考虑创新,力求在节目内容和制

作模式方面寻求新颖,从而保障节目的庞大粉丝群体

和预期收视率。谈及节目创新,当今中国综艺市场发展主要面对

两大严峻考验。第一,外来引进综艺仍占据市场大片份

《向往的生活》的成功也离不开湖南卫视多元化

的平台搭建、深度的网台联动与融媒体的跨屏合作的

强大输出。在节目正式播出前,《向往的生活》依托于微

额,国产节目原创力十分匮乏。国外综艺虽拥有着成熟

的制作体系和一定的受众基础,但由于文化差异、社会

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对节目嘉宾阵容进行提前

预告,以短视频形式进行可视化宣传,通过多平台的搭

结构等因素,简单的“照搬式”制作外来综艺显然是不

可行的,我国综艺节目急需依据自身时代背景对节目

建为节目宣传造势、吸引热度。同时,节目播出之际,观

众可以通过湖南卫视和芒果TV两大渠道进行观看,除

内容进行本土化再创新,在策划中增添中国元素,减少

去湖南卫视对于节目正片内容的电视播放,芒果TV这

对国外综艺节目的依赖,继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全新

一APP上包含了节目混剪、幕后花絮以及会员PLUS版等

额外内容,为观众深度了解节目制作过程及环节设置

综艺类型。第二,“综N代”市场疲软,季播节目新意少。

放眼我国综艺节目市场,“综N代”节目占总比例7成以

提供便利,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有效保持节目热

度,实现了网台双向联动。此外,微博也是该节目进行

宣传推广、跨屏合作的一大重要领地,截至2020年8月

20日《向往的生活》官方微博粉丝量达391万,微博同名

上,拥有着持续话题度、固定粉丝群体和稳定收视率,

但其制作模式过于单一,环节设置较为老套,节目内容

也很难突破原有框架,任何综艺节目均有其生命周期,

若不及时加以创新整改,节目也必将面临“停播”的风

险。由此,季播节目应当大胆在内容与模式上找寻新亮

话题阅读量317.

2亿,讨论量2089.6万。该节目通过利

用官微同步更新精彩片段、有奖竞猜、主题征文、话题

点,迎合市场需求产出优质作品,吸引受众的关注,重

新焕发其在综艺市场的活力。中国综艺节目自诞生起,便是在中国本土传统文艺

样式的继承与外来电视综艺样态的借鉴中发展的。如何

预埋等方式吸引流量,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在制造话

题的同时加强节目讨论度,以互联网的方式推宣热点,

从而达到节目预期热度,为节目吸引大量粉丝,完成了

受众群体的有效扩充及媒介宣传的持续输出。三、中国综艺节目未来发展路径(—)专注内容创作,清晰受众定位在此基础上突破原有综艺市场的厚重壁垒”完成模式内

容再创新,是综艺节目从业者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三)

搭建媒介矩阵,多样宣发渠道在综艺节目高速发展的今天,受众的自我意识和

参与感正在逐渐增强,优质的节目内容和准确的受众

定位成为一档综艺节目能否成功的重要基石。如果说内容定位和模式创新是综艺节目发展的基

础,那么宣发渠道和推广手段便是其得以成功的必要

条件。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为综艺节目的宣传提

供了更好的环境支撑。从早期单一的卫视播放到如今网络全平台的转

综艺节目的本质属性是娱乐性,但过度娱乐化已

然成为了制约我国综艺节目发展的一大因素。“泛娱乐

化”现象使得我国综艺节目不再将内容创作放在第一

载,综艺节目正以网台联动、双向合作的方式为自身吸

引更多流量,增强其话题度与影响力。微博、微信、抖音

位,反而常以炒作和噱头为卖点,过于追崇明星流量与

嘉宾人设,真人秀不再“真”,节目剧本痕迹严重,内容

流于空洞乏味,也着实令观众对综艺节目产生抵触心

等短视频载体的出现,助推了综艺节目形成覆盖整个

互联网的传播网络,借助媒介融合这一产业趋势,全平

理。此外,近年来综艺节目频频出现克隆现象,同质化

倾向再度重现。以慢综艺的井喷式增长为例,2017年

台投放热点内容,从而增加受众的观看欲望,提高宣传

效果。以《向往的生活》第四季为例,节目正式播出前,

《向往的生活》播出收获高口碑、高人气后,《亲爱的客

话题#薇娅在蘑菇屋直播#一度霸占微博热搜榜第一,

栈》《中餐厅》《幸福三重奏》等慢综艺均成为跟风之作,

大范围、高频率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相似的制作理念

截至2020年8月20日,该话题阅读量2.

9亿,讨论量5.

1

万,成功为正片播放造势。据统计,该期节目播出当日,

CSM59城收视率高达2.

439%,市场份额占21.

773%,顺利

一度令观众审美疲劳,缺少对综艺节目的新鲜感。然而

综艺节目与受众之间实则是选择关系,受众是有着特

定“需求”的个人,其往往优先选取贴合自身内心诉求

达成了薇娅自身流量和节目影响力的有效变现,宣传

效果十分显著。综艺节目的宣传,在依托原有卫视资源的坚实基

础上,也应当积极整合新媒体平台的宣发渠道,搭建专

的节目进行观看,而非对节目内容的被动摄取。由此可见,中国综艺节目制作应当始终秉持“内容

为王”的原则,清晰目标受众定位,积极在节目内容和

属于自身节目效果的媒介矩阵,形成精准高效的推广

模式,从而助推整个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11受众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点,将受众需求融入综艺节目 传媒观察第4卷第06期(四)注重价值引领,勇担社会责任综艺行业在追求娱乐效应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也

承担着教化育人、文化传承及价值导向的社会责任。当

今综艺节目想要长久地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时代发

尽的责任。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环境更为复杂,人们获取信息

的渠道日益多样化,综艺节目无论是从自身媒介责任出

发还是从社会大环境影响岀发,都应对节目制作的每一

展的新趋势,引领社会价值新风尚。格伯纳曾提岀:“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

环节做好严格把关,发挥综艺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五、

结语中国综艺节目历经三十余年的变化发展,其创作

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

响,这种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

由于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较为多元,且有年轻化发展

趋势,所以综艺节目还应对正确的价值观进行传播,要

理念和制作水平均在稳步提高,未来仍有很大的探索

空间,前景广阔。但综艺节目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朝哪个方向发展,仍需要媒体从业者不断自问自查。当

下,综艺节目更应借力新媒体实现新转变,在原有节目 通过节目传播时代理念以及正能量精神,确保观众可

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获得感悟,进而对其价值观形成

成功实践中汲取经验,专注内容,不断创新,加强宣传,

把握时代脉搏,顺应社会发展,回归人文和现实关怀,

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近些年来,《国家宝藏》《经典咏

流传》《见字如面》等一系列文化类综艺的播出,在向观

使节目兼具娱乐效应与社会意义。综艺节目唯有在发

展中更好地沉淀,方能延续其自身的生命力,推动我国

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

陈文浩.“慢综艺”节目制作与传播策略一一以湖南卫视系列

“慢综艺”节目为例[J].现代视听,2019(06):5-9.[2]

赵鑫.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瓶颈与创新[J].中国民族博

览.2019(07):236-237.[3]

柳青沁.综艺节目编导的文化意识与社会责任[J].传媒论坛,

2019,2(05):113.众展现我国独有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的同时,也标志

着我国综艺节目创作应更加聚焦于文化传承。中国文

化不应仅存在于特定类型的综艺节目,而是要让整个

综艺市场都蕴含着中国故事,在内容制作的同时完成

优质文化输岀,传递出中国声音。此外,中国综艺也正

从追求娱乐性转变为关注社会问题,节目主题也包含

了如:垃圾分类、扶贫助农、疫情防控等等在内,综艺行

业更加重视到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勇于承担其应(上接第9页)上阻碍了更多受众的关注,且影响了数据

新闻进一步创造价值以维系长期发展。因此,可从发布

内容,发布渠道,发布方式等方向进行改善提升,适度

降低阅读门槛获得更广泛的受众关注,从而创造更多

现方式,增强数据新闻可读性,使新闻事件能够广泛传

播的同时让新闻故事深入人心。(四)进一步扩充数据库,提升数据新闻权威性

受众对数据新闻的质疑和不接受一部分原因来自

社会价值、经济价值。(1)

拓宽报道领域。从此次调查中可看到受众对

对数据样本本身的不信任,出于对受众的负责,需要通

过加强媒体同各领域的合作,扩充数据库来提升数据

本身的可靠性。面对阅读要求高的受众,在新闻页面添

民生类、经济类、时政类数据信息均有获知需求,适当

浅化选题拓宽领域,有助于吸纳更多受众的关注。在深

度报道领域,数据新闻更可发挥其逻辑性强、立场客观

加数据样本下载链接,有助于保障数据的真实可靠,吸

引受众的深度阅读,对新闻事件本身产生更多思考。六、

结语长久的推动数据新闻在数字媒体下活跃,是一个

传受双方都需要投入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媒体的

的优势,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帮助受众更好

理解新闻事件。(2)

增加发布渠道。目前我国媒体数据新闻的发

布多是分设栏目,在指定栏目下的公众号、官网或订阅

APP上发布,而疫情期间广泛传阅的数据新闻作品如

重视和制作团队的建设,也需要更多受众的持续关注,

才能让数据新闻不断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考虑商业价

值的创造,从而维系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新闻团队的

发展。通过本次受众调研,可发现我国数据新闻虽然在

《计算机仿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现在还没到出门的时

候》由数据爱好者在视频网站自行发布。可见当下我国

数据新闻发布渠道相对单一且较为封闭,官方数据新

闻工作室还应适当扩大发布渠道。(3)

增强交互性。本次调查显示,部分受众表示数

数据建设和发布形式上还存在不足,但面对数字媒体

受众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和数字时代下媒体的快速发

展,我国数据新闻领域仍有着较大发展空间。参考文献:[1]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据图表复杂难懂,阅读数据新闻反而增加了阅读压力。

数据新闻可适当增强交互性,从而减轻不同层次受众

的阅读负担。(三)推出多元数据呈现方式,增强数据新闻可

读性版社,2007:143-158.[2]

数据新闻手册《数据新闻的视角XEB/OL],datajour

/chinese/intro_3.h

tml,

2020-8-15.[3]

吴小坤,全凌辉.数据新闻现实困境、突破路径与发展态

势——基于国内7家数据新闻栏目负责人的访谈[J].中国出

新闻文字阅读空间的下降的同时意味着图片新

闻、视频新闻的阅读空间上升。因此有必要鼓励制作数

据视频、数据动图等新闻产品,在当下单一的静态图表

配合文字的数据新闻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元的数据呈

12版.2019(20).[4]

喻国明.从精确新闻到大数据新闻——关于大数据新闻的

前世今生[J].青年记者.2014(36).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702234762a1190225.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