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日发(作者:)
高一亿学 修I第三章舍属 的化 住质 (第一 )教 位针 . 文任永锋 摘要: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平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充 分发挥实验在本节教学中的作用,对于学生掌握本节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金属;钠;化学性质;氧气;水 【教材分析】 :提问: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 学生讨论:初步结论:主要是由于金属的化: 结论:金属铝也容易被o,氧化而生成一层 小结:活泼的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合态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的呢?为什么?r致密的氧化膜。 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深和提高,重点: 介绍金属(钠和铝)与氧气及水的反应。学生对:学性质比较活泼而造成的。 :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了解主要通过图片、实验探: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6页思考: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物致密, 究、讨论、归纳等途径获得。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一与交流。 一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 利于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相关· 归纳:1.金属与氧气反应;较活泼金属与酸 面的氧化层。 知识,还对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着承上启: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 2.金属与其它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下的作用。 : 2.钠、镁、铝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少,在反: 2Na+CI ̄2NaCI 2Na+S=Na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应中很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表现出具有较· :强的还原性,通常可作为还原剂。 过渡: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遇 :到酸时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那 (1)使学生认识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铝: 与氧气及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么,金属钠遇到水又如何呢? 过渡:回忆铁、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并: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t由钠的原子结构,推测钠与氧气反应是否比铁、一 1.钠与水的反应 理和判断的能力。 :镁与氧气反应条件容易?能否室温下与氧气: 演示实验3-3: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 2.过程与方法 :反应? :尽可能多地列举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认识控制物质变化的条件在应用实验法 1.钠跟氧气的反应 :浮、熔、游、响、红。 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勤于思一 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活动:指定学生完成课本实验3—1,描一 :学生探究:思考反应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 。浮一密度比水小 熔—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游一产生的气体推动金属钠来回游动 响—剧烈反应,产生气体 红一有碱性物质生成 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精神和:述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试总结钠的物理:原因及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性质: - (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 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点低。 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 注意:a.凡是接触钠的用具都必须是干燥:【教学重点】 钠、铝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 的。b.取用钠后剩余的钠应放回原瓶,残余的钠- 学生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反应放出的 一的碎屑不能随意乱扔。 气体物质。 (2)缓慢氧化:4Na+O_z=2Na20 :, 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气体,并将 过渡:钠在空气中如果加热,又会如何呢?:收集满气体的试管口朝下移向酒精灯点燃,若 (3)钠在空气中加热。 -昕到爆鸣声则证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为H:。 实验探究:完成课本实验3-2。 学生探究:根据所观察到的反应现象试写 【教学难点】 : 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探究、推理和判断。 : 【教学方法】 -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实验、观察、思考、交流、: 分析、对比、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现象: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2Na+2H20=2NaOH+H:T 引入:金属,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在促t 2Na+Oz=NazO: - 学生探究:试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三【{中发挥了巨大的 注意: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角度对钠与水的反应做出分析。 作用。这节课我们首先就来讨论金属及其化合:掉酒精灯。 : 课堂小结:本节课是在复习初中有关金属 物的性质。 : 小结:金属钠与0 反应时,条件不同,得到 的性质基础之上,主要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的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产物不同。 -反应及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其中,重点需要大 讨论:根据大家对金属的了解,知道金属有: 过渡:我们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家掌握的就是钠与氧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 哪些物理共性? 这样点燃起来更容易些。这说明金属镁也已被 布置作业:1.课本第53~54页习题1 ̄4。 学生同答:金属的物理共性:有金属光泽、:氧化,且在镁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存在,那么,: 2.课后思考:(1)实验室中钠应如何保存?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一铝的情况又如何呢? :(2)钠与盐溶液(如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由于水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 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一块完成课本第48页:的存在,钠能否置换出铜单质? 图片展示: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图 :科学探究实验。 ' ●}1}1 ..}●}'}..}1}— ..}1}..}1}'}..}..}1}..}1 '}..}1}' —}● 1}..}..}'}..}●}—}1}1}— ..}—}1 ●}—} : (作者单位—}..}●}1}'}— 陕西省乾县第一中学)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 1.诗的内容都是意象的组合。 到郊外用心观察! 老师点评并提出要求。 · 五、课后反思 师:将此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 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1)学生首先自由朗诵两到三遍,然后小组: 讨论。(2)学生回答问题。 和赞美之情。 生2:都有对秋天景物的描写。 一…一 2.多使用拟人修辞手法。 3.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五)作业(读写一体) 学生在进行讨论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回 为年龄小和知识储备少的原因,学生如何理解 · : 一 试着写一首小诗或小品,描绘—下我们家 答问题也非常积极,反串角色还算成功。大概因 师:大家写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简短讨论。 生1: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乡的秋天。 分析写景抒情作品的艺术特点,需要教师循循 善诱的耐心指导。 ’ : : 生1:抓住秋天景物特征;多用修辞。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五中 老师补充归纳: . 生2:要想抓住秋天景物的特征,需要我们 初中部)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91023590a489181.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