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2023年7月27日发(作者:)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一、 课程设计目的
•在理论和实验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8226;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增强动手能力
•为毕业设计和以后工作打下必要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基础
二、 课程设计要求
运用数据库基本理SQL数据库课程设计论与应用知识,在微机RDBMS的环境上建立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要求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把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抽象为信息世界的实体及实体之SQL数据库课程设计间联系的概念模型,再转换为机器世界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文件,并对数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据文件实施检索、更新等操作。
1. 可在以下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内容中仅选一题
2. 用E-R图设计概念模型3. 设计关系模型
4. 分析关系模式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各属于第几范式,阐明理由
5. 设计应用系统的系统SQL数据库课程设计结构图
6. 使用对象许可和命令许可设计安全性控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制检查程序
7. 使用CHEEK和RULE设计表的有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效性规则及说明
8. 为每一库表设计插入、删除SQL数据库课程设计、修改触发器
9. 设计关系的外码约束10. 完成内容指定的各项要求
11.&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分析遇到的问题,总结并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三、 课SQL数据库课程设计程设计题目
题目2:设计一个大学教学数据库应用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该系统涉及学生、教师、课程、分组、登记。数据见附表5-9。完成以下操作:
(1) 定义各文件的结构(2) 编制输入子系统,完成数据的录入
(3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检索系名为“Math”和“English”的课程表信SQL数据库课程设计息
(4) 按字母顺序列出教师姓名和电话号码(5) 检索电话号码不是以“257”打头的教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师姓名和电话号码
(6) 检索数学系所有成绩大SQL数据库课程设计于3的课程名、系名、学分
(7) 检索没有选修任何SQL数据库课程设计课的学生姓名、学号
(8) 检索没有选修课程“CSQL数据库课程设计alculus Iv”的学生学号
(9) 检索至少选SQL数据库课程设计修教师“Dr. Lowe”所开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
(10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检索每门课学生登记的人数、相应的课程名、课程号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分组号
(11) 检索选修两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姓名(12) 检索只有男生选修的课程和学生名(13) 列出所有学生选修的课程名、学生名、授课教师名SQL数据库课程设计、该生成绩
(14) 删去名为“Joe AdamSQL数据库课程设计s”的所有记录
(15) 把教师“ScangoSQL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编号改为“666”
(16) 统计教师“EngSQL数据库课程设计le”教的英语课的学生平均分
(17) 统计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各门课程的选课人数
(18) 统计学生来自省的省名(19) 输出如下报表:
学生名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课程名 教师名 成绩
(20)&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bsp;输出操作结果和程序清单
附表5-9
附表5: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学生(STUDENTS)
学号(student)&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姓名
(student-name) 地址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address) 邮政编码(zip)&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市
(city) 省(state) 性SQL数据库课程设计别(sex)
148 Susan powell&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bsp;534 East River

Dr 1904SQL数据库课程设计1 Haverford PA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F
210 Bob Dawson 1SQL数据库课程设计20 South

Jefferson 02891&nbSQL数据库课程设计sp;Newport RI M
29SQL数据库课程设计8 Howard Mansfield 2SQL数据库课程设计90 Wynkoop

Drive 22180 VSQL数据库课程设计ienna VA M
348&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Susan Pugh 534 East HamptSQL数据库课程设计on

Dr 06107 Hartford&SQL数据库课程设计nbsp;CN F
349 Joe

AdSQL数据库课程设计ams 473 Emmerson Street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19702 Newark DE M354 Janet

Ladd 44SQL数据库课程设计1 10th Street 18073 PeSQL数据库课程设计nnsburg PA F
410&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bsp;Bill Jone 120 South

HSQL数据库课程设计arrison 92660 Newport&SQL数据库课程设计nbsp;CA M
473 Carol DSQL数据库课程设计ean 983 Park

Avenue 021SQL数据库课程设计69 Boston MA F548 Allen thomas 238 WeSQL数据库课程设计st Ox

Road 60624 ChicSQL数据库课程设计ago IL M
558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Val Shipp 238 Westport Road&SQL数据库课程设计nbsp;60556 Chicago IL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F
649 John

Anderso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473 Emmory Street 100SQL数据库课程设计08 New York NY M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654 Janet

Yhomas 44SQL数据库课程设计1 6th Street 16510 ESQL数据库课程设计rie PA F

附表6:教师(SQL数据库课程设计TEACHERS)

教师编号
(teacheSQL数据库课程设计r) 姓名
(teacher-name)&nbSQL数据库课程设计sp;电话号码
(phone) 工资
(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alary)
303 Dr. Horn&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257-3049 27540.00
290&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bsp;Dr.

Lowe 257-2390 31SQL数据库课程设计450.00
430 Dr .Engle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256-4621 38200.00
180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Dr.

Cooke 257-8088&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bsp;29560.00
560 Dr. OSQL数据库课程设计lsen 257-8086 31778.00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784 Dr.

Scango 257-SQL数据库课程设计3046 32098.00

附表7:课SQL数据库课程设计程(COURSES)

课程号
(course)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名
(course-name)&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系名
(department) 学分
(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urc-credits)
450 WesterSQL数据库课程设计n Civilization History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3
730 Calculus Iv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Math 4
290 English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Composition English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3
480 Compiler

Writing&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Computer Science 3


附表8:分组(SECTION)
组号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section) 教师编号
(teacher)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号
(course) 学生数SQL数据库课程设计量
(num-students)
1 303SQL数据库课程设计 450 2
1 290&nbsSQL数据库课程设计p;730 6
1 430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290 3
1 180 SQL数据库课程设计480 3
2 560 4SQL数据库课程设计50 2
2 784 480&nSQL数据库课程设计bsp;2

附表9:登记(ENROLLS)

课程号
(course) 组号
(section) 学生学号
(student) 评分
(grade)
730 1 148 3
450 2 210 3
730 1 210 1
290 1 298 3
480 2 298 3
730 1 348 2
290 1 349 4
480 1 358 4
480 1 410 2
450 1 473 2
730 1 473 3
480 2 473 0
290 1 548 2
730 1 558 3
730 1 649 4
480 1 649 4
450 1 654 4
450 2 548 1

 

 

E-R图
 m n n 1

 n n n

 1

 n

 1 1
 1

关系模型:
学习(student,teacher)
属于(teacher,section)
教授(teacher,course)
对应1(student,(course,section,student))
对应2(course,

(course,section,student))
对应3(section,(course,section,student))
改关系属于第一范式
因为存在部分函数依赖
四、 实验内容及其源程序
4.检索系名为‘math’和‘english’的课程表信息
select *
from courses
where

ment='math'
select *
from courses
where

ment='english'
结果:
Course   coursename  

department   nurccredits
730      calulus

iv   math        

4
Course  

coursename           

department   nurccredits
290      english

composition   English      3
5.按字母顺序列出教师姓名和电话号码
select teachername,phone
from teachers
where

teachername like 'Dr.%'
order by teachername asc
结果:
Teachername            

phone
           

 257-8088           


           

 256-4621           


            

 257-3049           


            

 257-2390           


             257-8086           


          

 257-3046           


6.检索电话号码不是以‘257’开头的教师姓名和电话号码
select

teachername,phone
from teachers
where not like '257-____'
结果:
Teachername            

phone
           

 256-4621           


7.检索数学系所有成绩大于3的课程名,系名,学分
select

coursename,department,nurccredits
from courses
where

摘要:本文针对“操作系统”教学中对真实操作系统进行定量处理方面的不足,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在课堂教学、课程实验等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定量方法的应用,并辅以具体的实例说明定量方法的优势之处,最后给出了实施定量教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操作系统;定量方法;性能评估

G642文献标志码:B

1引言

定量方法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确切的数据往往更具有说服力,能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更好的认识。在指导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采集、分析数据乃至得到结论方面,更彰显了定量方法的重要性。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多处采用了定量方法,如对进程调度算法和磁盘调度算法的分析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通过分析当前一些操作系统教学的相关材料及文献后,我们发现操作系统教学在定量方法的使用方面依然有不足之处。

首先,在系统性能评估方面内容偏少。性能是操作系统设计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计算机普通用户可能关心响应时间,而系统管理员可能关心吞吐量。如何对系统进行具体的性能评价在国内外操作系统教材中均着墨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在一些操作系统教学网站公开的课件和课程实验内容中,我们也很少看到这方面的内容,尽管文献[1]明确指出操作系统的核心学时中应有一学时用于系统性能评价。

其次,操作系统教材往往不能利用当前真实系统的实际数据,许多教材定性分析内容多,但定量部分则有所不足。这当然与印刷物自身的局限性有关,但另一方面还可能源于教材作者自身的考虑,如果过分依赖于特定的平台,在硬件和软件飞速变化的时代,相关内容很容易过时。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不为相关教材所局限,如果有意识地在多个教学环节应用定量手段,则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各教学环节中定量方法的增强实施

对于操作系统教材中已经广泛采用的量化手段,我们不再讨论,本节着重讨论可以进一步强化实施量化方法的教学环节和具体做法。由于各教学环节的特点不同,量化方法实施的着眼点和程度也就有所不同。

2.1课堂教学中征引相关技术数据弥补教材不足,反映操作系统当前动态

本环节的可增强余地不大,但是教师可以关注业界动态,了解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收集丰富的数据材料并用之于教学。例如讲到分时系统与时间片,可以列举代表性的分时系统CTSS、Unix V6、4.4BSD及最新的Linux 2.6在运行平台上的时钟中断频率、时间片和平台计算能力等数据,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学生不仅对真实系统有直观的认识,还可以看到历史轨迹下硬件技术的发展对软件参数值产生的影响。此外,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估算进程切换的纯开销。

再例如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很多知识点基于的前提就是磁盘访问速度远远慢于内存访问速度。但目前固态硬盘的市场日趋增大,其特点完全不同于传统机械硬盘,教师可以在适当时候列出两类硬盘的性能参数对比,然后针对固态硬盘技术提出如下问题:

(1) 调度算法有必要吗?

(2) 缓冲技术还要必要吗?

(3) 磁盘碎片整理有必要吗?

教师顺便介绍当今操作系统如Linux、Windows对固态硬盘技术的支持时给出以上问题的结论,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当今操作系统发展动态而且可以深深体会硬件技术对操作系统实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

2.2围绕真实系统,开发定量结果的习题

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定量结果的习题一般比概念性、定性化的题目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纵览操作系统教材的配套习题和专门的操作系统习题书,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就是针对当前真实系统的习题偏少,即便是一些要求定量结果的习题,因取材自抽象后的简化模型,给出的相关计算参数也不能反映真实场景。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就是理论和实际有一定的脱节,学生对真实的系统可能会有隔膜。教师可以改善这种状况,下面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用过的两个题目:

(1)C程序“hello,world”从开始编辑到最终运行在系统中会产生多少进程/线程?

(2)C程序“hello,world”在当前系统中运行一次,其产生的最少、常规、最多(理论上)缺页次数是多少?

这两个题目将迫使学生针对具体的操作系统进行分析解答,由此获得的对Linux/Windows进程/线程模型和虚拟存储子系统的认识绝对不是普通习题可以达到的。

再例如页表的格式及地址转换,相关的习题都是基于一级页表,而真实系统中常见的多级页表却不见踪影,原因很简单,即使小进程的页表也需要若干KB的数据量,对于纸质书籍这往往是不可以接受的。在Web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抓取一个真实进程某个时刻的页表快照,然后设计相应的题目,通过课程网站以电子作业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2.3在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中引入性能测试和评估

相比起课堂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实践部分的弹性更大,教师的自由度更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引入性能测试相关内容。性能测试与评估必须针对具体的平台,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选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其源代码开放,有大量的软件可供使用,可以进行各种层次的性能测试与评估。

具体的引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将性能测试分析作为单独的实验,可利用现成的基准测试程序和性能分析工具。因为操作系统是网络的先修课程,所以用于测试网络、服务器性能的基准测试程序不太适合作为实验内容,比较适合的是开源微观基准测试套件Lmbench和文件系统基准测试程序bonnie、iozone、dbench等。Lmbench用于测量处理器和内存、网络、文件系统、磁盘之间的系统延迟和数据移动带宽,其测试结果包含了系统调用、上下文切换、进程创建、文件系统的创建和删除等性能指标,可以发现系统的瓶颈,比较贴合本科教学内容。Linux平台下的性能分析工具也非常多,比如proc文件系统、top、vmstat、iostat和sar等,如果想分析测试Linux内核本身的性能,则可以使用Linux Trace Toolkit或Oprofile。总而言之,Linux这方面的工具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另一种方式是将性能测试评估作为实验项目的一个步骤。我们所见的课程设计项目一般都需要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功能正确性及撰写报告这几个步骤,但是将性能测评纳入考虑范围的很少。下面是我们用过的一个实验。

逆序一个大小为64MB的文本文件,请使用下面三种方法:

(1) 标准C的I/O函数;

(2)Unix的I/O函数;

(3)open和mmap。

要求尽量考虑效率,比较三种方法的性能。前两种方法,要求测试I/O每次读写单位分别为1B和4KB的情况。

学生从本实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有:

(1) 理解缓冲对性能的影响。

(2) 了解系统调用开销和使用strace追踪系统调用情况。

(3) 使用time测试程序运行时间,了解程序运行的实际时间、用户CPU时间和系统CPU时间。

(4) 了解操作系统本身实现对程序性能的影响。

影响程序性能的因素非常多,学生一般都知道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因素。但采用不同系统调用实现相同功能,性能差距却很大让学生对mmap充满了好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有些学生采用了较差的实现方案,导致每次读写单位为一字节时利用标准I/O函数的程序竟然比利用Unix I/O函数的程序慢,经过指点后学生使用strace发现了症结所在,重新调整实现方案取得了预想的结果,这种性能调节的过程对学生起到的锻炼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2.4在课外教学指导中深化定量教学

课外学习指导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自发组织的操作系统兴趣小组,但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加强学生操作系统量化处理能力方面,一种方式是跟踪当前Linux内核的进展,学会定量评估某个内核组件或功能模块的性能,甚至在此基础上尝试改进。另一种方式是指定阅读若干操作系统方向的论文,这些论文包含研究技巧和相应的性能测试分析,如有可能,让学生重复论文的实验结果,一个很好的示例见文献[3],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

3操作系统定量教学实施的建议

在定量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注意如下几点:

(1) 要有系统的观点。所谓系统的观点体现多个方面,一是定量方法本身是为教学服务的,二是操作系统本身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组件,三是操作系统的各子系统如何配合运作整个系统的,四是子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如何配合运转本子系统的。以这种观点来组织教学,必须依托于真实系统,把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前面各节提到的实例都反映了我们这方面自觉的尝试。

(2) 注意各教学环节互相配合衔接,定性与定量结合。以线程的讲授为例,引入线程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利用机器并行处理能力,若干年前可能因为硬件条件不足,学生无法亲身体会,但是在多核和超线程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完全可以设计相应的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机器上进行性能测试,体验并行带来的好处。

(3) 注意实例积累与学生反馈。在实施量化教学时,符合理念的现成习题和项目确实不多。一个途径是改进一些已有的习题和项目使之满足定量教学要求,另一个途径是自行设计全新的习题及项目。在新习题和项目开始使用的前几年,要注意和学生沟通,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根据我们的经验,新题目或新项目必须经过学生的打磨后才会变得更加完善。

4结束语

当今操作系统教学在定量方法的运用方面或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目前课堂教学内容相对于统一的情况下,实验环节的具体内容更显多样性,其具体的实施和考核由各个高校的教师自行掌握,使得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我们根据教学体会系统地讨论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有效实施量化教学并佐以具体实例说明,希望引起同行的关注并予以批评指正。

本文出自: 大

摘要:我院三年制“软件技术专业”采用了“2+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课堂教学,半年校内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半年校外实习。本文介绍了基于这种培养模式的专业综合实训环节的设计,总结了实训中采取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2+0.5+0.5;实训体系;综合实训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0年6月16日,由东软集团、大连软件园、东软股份共同投资创建,虽然建院时间不长,但凭借深厚的企业背景、优势的教育资源以及大连软件园的环境优势,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逐年提升。2003年,我院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几年来,我们积极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提出了“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进行专业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三年级先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半年的专业综合实训,然后到校外企业实习半年,完成毕业设计。本文就校内综合实训环节的设计加以阐述,供同行参考。

1综合实训在实训教学体系中的位置

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形式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地构建实训教学体系,是实现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任务。

我们所构建的实训教学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课程实验、课堂实训、课程设计;课程综合实训、实践课、职业认证课;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专业综合实训建立在学生两年专业学习的基础之上,是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以较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重要环节。

专业综合实训模拟企业的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环境。通过实际开发项目,强化学生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及系统网络构建技能,使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提高编码熟练度及调试技巧,增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战,训练学生熟练使用常用开发工具,熟悉项目开发文档和表格的撰写,适应企业的要求;通过实训,训练学生按照IT项目管理的要求,参与团队开发,理解、掌握软件开发思想及技术,体会项目开发的完整流程,积累工作经验。

2实训的设计

(1) 实训项目的来源

为了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下进行项目实训,我们采用企业的实际项目按照教学的需要加以改造作为实训项目。如我院学生进行Java项目实训的题目为“东软在线大学学习平台NETP”,该项目是我院实际使用的系统,可以支持同时5000名用户在线,是一个企业级应用软件,源代码行数达到12万行。

(2) 实训教学资源包

要想得到理想的实训效果,配套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了java、.net、嵌入式软件3个方向的综合实训教学资源包,包括以下内容:

网上考试系统

实训前专业知识复习资料

实训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参考资料

实训练习项目及参考代码

实训项目及参考代码

实训项目文档模板

项目管理平台

学生学习及交流网络平台

实训教师用教学课件(含视频)及讲义

纸质教材、电子参考资料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实训的需要,为实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 实训的组织形式

将学生分成项目组,每组30人,由两名实训教师指导,项目组进一步分为六个项目小组,每两个小组完成一套完整的实训项目,每名学生均负责系统中一个或多个模块,按照开发计划进行开发。学生分组以自愿为主,男女混编,能力高低搭配。

(4) 实训的流程

整个实训历时20周,从周一到周五全天进行,实训流程如下图所示: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测试,便于指导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指导重点。

然后进行实践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的复习、开发环境搭建、开发技术和规范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编程练习。该阶段为期5~6周,主要目的是为进入项目开发做技术上的准备。

接下来进入项目实践阶段,该阶段为期约14周。项目的开发按照软件项目开发流程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和系统总结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均要形成规范的项目文档,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评审。

最后2~3天的时间进行实训的总结工作,包括综合考试、实训效果的反馈调查、实训总结和个人总结,最后为通过考核的同学颁发实训结业证书。

纵观整个实训过程,安排非常紧凑,可以说环环相扣,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就紧张起来,迅速地进入角色。

3实训的指导方法

校内实训既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同于真实的项目开发。参加实训的同学虽然经过两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差。这就要求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双重角色,既是教师,教授知识和技能,又是项目经理,指导和监督学生完成任务。下面对实训中使用的指导方法加以总结。

1) 以教学的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级编程中的常用技术,及必须掌握的难点、重点;

2) 以教学的方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企业级编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在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位置,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实训教师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及项目开发流程,以项目组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实战,让学生充分了解整个开发过程,在过程中掌握实用技术及方法,增加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经验;

4) 尽量为学生组合分配可涉及不同知识点的实训模块,使学生通过实训,既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又掌握了开发技术,同时获得了多方面的技术使用方法,增加了工作经验;

5) 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更多的功能,提高学生编程的熟练度;

6) 严格按照企业开发要求进行管理,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日报、阶段性成果,个别指导、统一讲解,解决和规范学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学习及查阅资料方法;

7) 设置不同阶段的考核,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确保在一个项目完成后,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开发思想;

8) 设置主流技术专题讲座,保证学生实训后,进入企业可以尽快熟悉环境及技术,满足企业的要求。

4实训实施的效果

2007年我们对软件技术专业部分学生进行了校内实训试点,所有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实训项目的开发,人均编码量达到8000行,编程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集中高强度的专业综合实训,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应用技能和快速学习能力,加深了对软件开发过程的认识和理解,积累了项目开发实战经验,获得了职业岗位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这部分学生进入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后,其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5总结

在综合实训中我们引入了企业的项目,采用了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和管理方法,完成对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训,拉近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实现了学历教育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从实训的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实训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有三个保障,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要完善,能够为实训提供硬件上的保障;其次,要有满足实训教学要求的配套教学资源,为实训提供软件上的保障;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一支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队伍,为实训提供师资上的保障。这三方面的保障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虞筠,冯学廉,邸鑫,林维钦.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J]. 辽宁高职学报,2005,(8).

[2] 白德淳,罗大伟.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 教育与职业,2007,(21).

摘要:本文探讨了信息化社会中如何利用信息化来建设基础设施、开发教育资源,从而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效能、提高毕业生多层面就业率、减少高等教育成本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差异。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资源;整合利用

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随即全国各地也分别提出了重点实施计划,如北京市政府提出重点实施电子政务提升、数字化学习创新、基础设施优化等几大信息化工程,包括建设数字校园示范校等,提升了教育教学服务平台,为逐步实现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推进了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培养具备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时间仅过去两年,今年是万众瞩目的2008奥运之年,信息化建设产生的巨大影响,每个人耳闻目睹、亲身感受,无论是“科技奥运”无处不在的创新科技,还是万众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灾害时的迅及应对,我们都真正体会到了信息化、数字化科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认识体验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因此,在信息化迅速提高社会生活、科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具有专业背景信息化人才培养效率,成为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研究重点。其中各高校利用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开发教育资源最为关键,需要有效整合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才能迎接新的挑战,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效能,从实质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提高毕业生多层面就业率,减少高等教育成本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差异。这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需要整合利用,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1提升计算机信息化教育水平是培养专业创新的基础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使学科渗透交叉日益广泛和深入,国内外高校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成为新的研究重点,各学科领域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提升。

现代信息化充分借助于信息技术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历史进程的重要基础。

信息技术渗透到高等教育各个学科和专业领域,不断推动探索出新的研究方法、新的解决方案,才能不断推出新的科技成果,实现专业领域的创新。以今天的发展现实可以肯定,信息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使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地、全方位地向新一轮社会变革演进。

因此,随着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网络更加普及渗透,并日趋融合,高校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使目前发展迅速、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在各个专业领域蕴涵着更新的重大突破,教育信息资源会随之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所以,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是高校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研究建设的核心。

2整合计算机教育资源是高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融合与交织,推动着全球性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具有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竞争将会决定着这种格局的优势,所以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共教学服务资源,有效划分职能,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肩负起这种历史重任。

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资源以往在不同时期主要是按资源的阶段需求分期分段建设,均有相当高的投入,甚至是巨大投入,不同程度分散在各高校不同的资源管理部门,解决了按部门应对的学校发展需求问题,也及时发挥了阶段性作用,一般按人员编制改革为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需求的提升,按人员编制部门管理使用各自的资源,实际断开了整个控制系统的闭合回路,于是现有资源得不到互补利用,出现了部门间资源互为缺失,出现重复低效率投资,使资源部门间占有资源的需求失衡,如目前高校中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果在某部门某一方面存在着冗余、在另一方面就严重缺少,因此比较普遍存在着共享资源总有短缺,有设备资源的部门技术资源短缺;而信息技术资源需要开发利用的部门,正好是信息资源拥有一方,即不能跨越行政部门利用现有设备资源,也不会有设备资源的投入,造成信息化资源不能利用,才有出现数字化校园有车无货、公共机房作网吧经营等资源浪费,以及按资源编制部门重复低水平投入等等情况出现。

高校现有的信息化、数字化,包括一类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和不断创意共享的教学资源,构成了高校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服务资源体系,这个资源体系分布在不同的编制部门,各自占有设备资源、网络资源、信息化技术教学资源、实验机房等实体或人力资源。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就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整合高校管理机制及资源编制,构建数字化校园、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管理等综合信息化建设平台,形成高校计算机信息化教育资源体系的多级递阶控制反馈系统,如图1所示。

高校现有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资源体系,经整合后是一个多级递阶控制反馈系统。系统由控制器子系统、接收器子系统、分级执行机构子系统和系统检测器子系统组成,整个系统与各层属子系统形成闭合回路。其中:

“管理机构”子系统起着系统控制器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管理者、领导者,可统筹和提高系统效能。主要负责综合资源信息和系统反馈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与处理,提出新的资源需求并提升资源的利用。然后制定目标、选择方案、做出决策、分层实施管理并控制管理。对于执行结果,不仅需要定量分析,而且需要定性分析;不仅需要客观分析,也要主观分析,这是学校管理复杂系统中的一种智能型控制器。

“资源需求”子系统起着系统接受器的作用,为系统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可以是信息资源库,资源信息是随社会经济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与更新的,是符合高校实际发展所需的提高信息化教育水平而接受的迫于解决的资源需求。

“执行机构”子系统负责落实和执行决策任务,整合为信息技术中心比较合理,由不同的资源部门及下属职能部门组成,部门之间资源互补、互相制约,为同一个系统目标服务,共同完成统一决策任务。

“研究分析与处理”子系统起着系统检测器的作用,也可提供现行系统资源利用和需求信息,可制约整个系统平稳有效地发展。

“子对象”包括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研发人员、资源共享者,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对象,他们本身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目标地,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合作联系与配合,需要层级沟通,而沟通既需要传递信息,也需要理解信息,最后一环就是反馈。

以系统的观点整合高校教学资源,必然会使高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部门资源也会面临着结构体系的调整、改革、开发与利用。

信息化长远发展需要有效开发和互补利用整体资源,目前高校信息化资源受限于编制归属的限制,各自独立运作比较普遍存在,因此教育改革首先要整合高校现有资源,提高总体资源综合效能,才可以不断应对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才能提升人才资源培养水平,提高整体高等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3合理设置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信息化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型,还需要对学生增强个性化、多途径培养。基于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了现代多元化教育技术实践环境,在增强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学习技能方面,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利用信息化教育技术手段,最能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力求循序渐进,掌握新技术系统理论,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已掌握的新技术,系统快速地把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深理解和认识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理论,提高综合应用技能。

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开发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网络互动教学系统,强化自主学习,提高综合应用操作技能,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按教育部教指委指导性方案,各高校结合自己学科发展,在大学一年级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制定学科培养方案为基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能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相关软硬件技术平台的操作与使用,以为后续自己的专业创新、继续其它计算机选修课、辅修课、双学位课程等学习打下基础。

需要指出,要实现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必须建立有效的公共课教学建设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统一建设,才能保证和提高改革后的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包括建设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实验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案等,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教学是现代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必须要构建好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才能发挥“基础”其功能和效率。各校可根据各学科群生源、整体师资、实验技术条件等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避免不应有的不同课程内容重叠或交叉现象出现,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学习者群体的知识层次在逐渐提高,仍然可以按照自己不同的知识需求选择不同的知识单元,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不断发展更新的实践过程,可以培养学习者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颖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也符合不同知识结构人才的培养目标,容易适合社会的发展,是现代人才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学校教育是阶段性教育,不能保人终生,需要给予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其中也包括计算机教师本人不断学习、适应

概 述: 功用文体学实际基础是功用主义的言语观。语法隐喻是功用主义言语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语篇文体特征的具体表现。语法隐喻在旧事语篇中的散布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了旧事英语不同于其它功用文体的特征。本文运用语法隐喻实际,从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及语篇隐喻三方面来剖析旧事英语语篇的文体特征。

中心词汇: 计算机毕业网 功用文体学 语法隐喻 旧事英语 文体特征

1.功用文体学

文体有狭义和狭义的两种了解狭义的文体指文学文体,其中包括文学言语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艺术特征、作者团体的言语习气和表现方式,以及某个文学流派的言语作风等。狭义的文体指的是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言语变体,即语体或称语域,如旧事、法律、商务语体等。这里所说的文体是指狭义的文体即文学文体。功用文体学运用系统功用言语学实际停止文学文体的剖析,有其深沉的言语实际基础。

2.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有狭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语法隐喻指一切与语法术语有关的隐喻,包括古希腊时期以理想世界喻语法术语,以及中世纪以语法隐喻理想世界。狭义语法隐喻特指Halliday的功用言语学内的包括神态隐喻在内的语法层面上的隐喻现象。本文在狭义语法隐喻实际框架内停止讨论,从韩礼德三大纯理功用动身,剖析语法隐喻的三种类型在科技英语中的散布特征及其对语篇剖析的意义。

2.1概念隐喻在旧事英语中的文体

概念功用指人们用言语来议论他们在理想生活中的各种阅历,描画周围所发作的事情或情形。其主要表现方式为“及物性”系统。概念语法隐喻在科技英语中的表现之一是“及物性”系统中的各个进程的隐喻化,随着隐喻化的出现,进程也相应发作了变化,一个进程可以隐喻化为另一个进程。同时,随着进程的变化,进程中的参与者、环境等功用角色也发作相应的变化;随着功用角色的变化,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表现方式也发作相应的变化。概念隐喻的一个重要功用,就是将阅历意义笼统化。

由此可见,旧事报道的语场是对作者以为具有某种旧事价值的社会实际停止报道。这一语境特征,加上旧事写作的时间限制,使作者在注释中较少运用名词化。但在标题和副题中,为了节省版面,同时也为了愈加醒目,作者有时也运用名词化。

2.2人际隐喻在旧事英语中的文体

人际功用指的是人们用言语和他人交往,树立和坚持人际关系,用言语影响他人的行为,同时用言语来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动世界。人际功用在语篇中表现为语气和神态两个系统。

一是语气系统中的语法隐喻。语气系统的功用是表达人们希望经过讲话所到达的目的。在旧事英语语篇剖析中,仅仅注重言语的方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剖析方式所表现的意义或功用。发话者选择语气的隐喻方式,不只自身是有意义的,还是发话者在交际活动中作出的适宜的文体选择。招致发话者作出不同选择的要素能够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说话者的角色、态度、会话双方的权利关系、亲密或熟习水平等。

二是神态系统中的语法隐喻。神态系统是发话者表达自己对事物态度和看法的语义系统。归一性是作出一定或否认的选择,但是在一定与否认两极之间还有一种中间水平,就是神态。神态包括能够性和经常性。依据交流物的不同所触及的不同神态意义,英语的神态系统可分为神态和意态。为到达某种特殊 的目的或效果,发话者有时会故意采用神态的明白客观隐喻方式,强调自己的看法或判别的不确定性。有时这种明白的客观取向也反映出会话双方的权利关系或情感卷入水平。

语篇中的神态隐喻在构成进程中要遭到许多要素的影响。其一,社会要素。其二,认知要素。两个要素在语篇神态系统的建构进程中相互作用。旧事报导作为一种特殊 的体裁更能充沛地说明这两个要素的作用。

2.3语篇隐喻在旧事英语中的文体

语篇功用是与概念和人际功用异样重要的一种纯理功用(即元功用),它与概念、人际纯理功用是三位一体的关系。语篇功用是言语所具有的发明语篇,使其与语境——交际场景及前文相关联的功用。说话人将词和句组成适宜于特定语境的完整语篇,语篇具有完整性、分歧性和衔接性。

信息结构的分歧式散布为“已知信息+新信息”。当作者用分裂局或拟式分裂句将新信息移至句首,或经过对比重读、斜体或大写等音系或书写手腕赋予小句中其他成分以新信息位置时,就构成隐喻式新信息,以凸显相关信息。

旧事报道,尤其是其中的引述语,具有更多口语体的特征,主要依托音系手腕来表现语篇隐喻。

3.结语

系统功用语法对语法隐喻的研讨,普通只关注其纯理功用和词汇语法结构,很少触及其文体区分功用。语法隐喻作为一种特殊 的言语现象,在旧事英语语篇中表现出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对旧事英语语篇中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散布及其特点的剖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旧事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功用变体的语篇特征。

文献资料

本文来自: 计算机毕业网 :

[1]刘承宇.语法隐喻的文体价值[J].现代外语,2003(2).

[2]张德禄.功用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胡壮麟等.系统功用言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2000(4).

[5]Halliday,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4.

[6]Halliday,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nold,2001.

概述: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第29届奥运会男篮竞赛为研讨素材,以中国男子篮球队为研讨对象,剖析讨论中国男篮的失误效果。严重的失误效果是中国男篮取得打破性停顿的庞大阻碍,是临时困扰中国男篮提高的重要缘由之一。剖析其缘由,主要是中国男篮惧怕紧逼、面对压榨性防卫时的受迫性失误发作较多;对“姚中心”的过火依靠,战术单一而招致中国男篮的失误增多;中国男篮队员后卫对立才干差、失误过多等方面。针对这些效果,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中心词汇: 计算机毕业网 奥运会中国男篮失误剖析

占尽天时、天时、人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辉煌,而奥运会男篮竞赛除了美国“梦八队”的神勇表现外,中国男篮两胜四负名列第八的战绩和在奥运会中顽强的拼搏肉体都失掉了国人的普遍赞誉。作为亚洲强队,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上都失掉不错的效果,但是在数据上,依旧发现失误多、抢断少、篮板球少等效果。笔者着重研讨了中国男篮在第29届奥运会的失误,试图从这一角度来剖析中国队目前存在的主要效果,从而为中国篮球的开展提供有益的自创。

1.关于失误

1.1失误的概念

失误的发作在篮球竞赛中意味着进攻球队球权的丧失,而对手则会取得更多的进攻时机或可以直接得分。失误是指控制球的队员由于团体行为不当而失掉球权行为,失误次数的多少反映一名队员或一支球队的技战术水平的上下以及在对立剧烈的运用技战术的才干。失误次数是权衡该队进攻动摇性的基本标志,一支优秀的球队总能把自己的失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失误包括违例、球被抢断、进攻犯规等失掉球权的多种状况。

1.2篮球竞赛中失误的分类

经过各种文献的查阅归和整理得出,计有传接球失误、运球和持球失误、各种违例失误、进攻犯规失误等几大类。包括各种附属于自动性失误和非自动性失误,自动性失误是由自身的缘由从而招致的失误,非自动性的失误则是由对方夹攻搅扰的状况下运用不合理的技术招致的失误。

2.剖析与讨论

2.1中国男篮失误效果的概述

虽说失误的缘由由诸多的要素形成,但在中国队曾经是一个普遍性的效果。6场竞赛上去,出场36分钟的陈江华就有10次失误,而失误次数最多的队员是刘炜,6场竞赛合计15次,场均2.5次,他的出场时间共151分钟,用出场的时间来换算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次失误,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男篮队员在竞赛中进攻才干上的缺乏。中国队总共6场竞赛却有89次失误,场均14.8次,充沛暴露了中国队队员团体才干存在的缺陷和全体配合的生疏。

2.2中国队与美国队后卫失误对比剖析

中国队不时都存在异样的效果,即谁能给姚明传球,还有一个就是失误和助攻、抢断有很大关联。中国队的后卫普遍的效果是助攻才干很完善,失误严重等效果,而美国队的后卫场均失误7.6次,而且出场时间比拟多,中国队出场时间少的同时失误也比对手多,这反映了中国队员基本功和配合看法比拟差。众所周知,美国队是以团体才干为主,与传统的欧洲的强队不同,所以助攻的次数也不会很突出。如今的中国队团体才干不出众,配合出现失误,在防卫上后卫的抢断比对手少5.2个,在防卫上出现效果,而助攻场均才7.4次,这样的实力很难让中国队在世界大赛取得更好的效果。美国队虽然没有很突出的助攻数据,但是在防卫和团体进攻方面表现突出,从而失掉平衡。

2.3形成中国男篮竞赛中失误要素的剖析

2.3.1惧怕紧逼、面对压榨性防卫时中国男篮的受迫性失误发作较多。现代男篮运动的攻击性防卫战术多变,尤其是世界强队的防卫战术体系多变,它们可以依据对手特点灵话运用,使对手一直处于极度不顺应形状。攻击性防卫战术多采用盯人和紧逼两集体系的综合运用,但无论采用哪种防卫方式都要以球为主,对持球人大胆紧逼,控制对手的投篮、打破和传球,给队友形成良好的抢断条件和时机:近球区以多防少,防卫强侧时切断对方能够的传球路途调整位置自动夹攻;远球区以少防多,防卫弱侧的队员控制对手向篮下移动并要就近协防,防止对方向篮下分球。综观中国男篮的六场竞赛,可以看到对手的防卫意图十分明白,对外线控制球的队员贴身紧逼防卫,并积极自动调整位置停止夹攻,迫使外线控球队员不能顺利抵达有效的攻击位置,切断内线和外线的传球路途,这样即使球传到内线,对手也能就近停止协防使内线进攻不能随便得分。

中国男篮队员的高强度延续对立看法与才干清楚不如世界强队,在高强度对立上,队员合理、冷静、及时的组织进攻才干较弱,特殊 是内外线结合的战术配合才干较弱,队员组织进攻配合隐蔽性、预见性、突变性的才干及合理处置球的才干远不如世界强队。因此,形成进攻失误较多.在对方采用攻击性、紧逼性防卫,切断外线与中锋的联络时,中国队持球队员打破、组织进攻才干及无球队员摆脱接应都较忙乱,配合不流利,这些都大大削弱了中国队内线弱小的优势,从而输掉了几场要害 的竞赛。例如在和美国、西班牙及希腊队的竞赛中,在对方没有采取压榨性逼抢的防卫方式时,中国队不但能掌控场上局面,有时还能处于竞赛的抢先位置;而只需对方改动防卫方式,以凶悍的全场紧逼和增强防卫的身体对立,中国队立刻就会堕入混乱,甚至瞬间崩盘。

2.3.2对“姚中心”的过火依靠,招致中国男篮的失误增多。关于中国队来说,姚明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反过去看假设仅依托姚明一团体来扛起中国队,这个担子显然太过繁重。不敢想象,假设姚明一旦伤停,或许形状不佳,谁来承当中国队赢球的重担?如今的姚明不只是中国队的当家球星,也是当今世界篮坛无可争议的世界级别的篮球巨星,在国度队内更是被专业人士冠以“姚中心”的称号。在奥运会中姚明以场均19分的数据,另外场均8个篮板球、1.5次盖帽、2次助攻以及51%的投篮命中率和81%的罚球命中率,可见其全能战士般的表现对中国队的作用之大。由于姚明对中国队的作用清楚,与竞赛对手的防卫战略便有了较强的针对性,虽然姚明出众的表现给了中国队很大的协助,但从另一角度来剖析,因姚明的存在反倒在一定水平上添加了中国队失误现象的发作。随着中国男篮内线实力的不时提高,外线队员对内线的依靠性越来越强,当姚被两、三团体夹攻的时分。其他的队员也没有抓住机遇的挡出空位,接

应他的传球,从而招致姚的直接失误。但姚明不在场上的时分,其他队员的得分才干又不强,就只好把姚明再次派上场。由于过度地运用姚明,使姚明体力过度透支,传接球的失误次数大大添加,招致中国队战术失灵,进攻乏力。在竞赛对手的理念中:与中国队的竞赛,只需限制了姚明,就能牵制整个中国队。

2.3.3中国男篮队员后卫失误过多。在整个奥运会篮球竞赛中,不时在扮演主角的后卫由末尾到完毕都让人担忧,他们球带不过前场招致8秒违例,传球直接被断,进攻24秒等等,很多时分都在找怎样给姚明传球。球就在三分线外不停地传,怎样都传不出来。还有,在后卫线上的失误占了球队失误的三分之二,在对手压榨性的防卫面前,简直就是等失误了。在和美国队和希腊的竞赛中,若对手突然紧逼,就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因此,中国后卫需求在自身才干上提高,增强基本功,是处置效果的基本。反观世界一流的后卫,比如美国队的韦德、阿根廷的吉诺比利,他们的打破技术包括有较长的技术链,面对防卫对手或包夹时总能依托娴熟的控球技术和连接的技术链节快速逾越对手,随后的妙传助攻或直接上篮得分就显得十分轻松。

3.结论与意见

3.1结论

3.1.1失误是中国队面临最大的效果,也是致命的弱点。它防碍中国篮球的开展,是临时困扰中国队在国际大赛不能取得优秀效果的重要要素之一。

3.1.2中国男篮失误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各个位置上都有失误的数据,尤其在后卫线上特殊 严重,能处置这个效果的中国队在国际竞赛应该能失掉换血的作用。

3.1.3中国男篮失误效果的形成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最为主要的则是惧怕攻击性的紧逼防卫和队员对立才干差。其中,受迫性的失误均来自对手的夹攻防卫和队员间有身体接触的对立方面。

3.2意见

3.2.1提高团体的自身才干,培育技术片面、能突能投、能里能外的前锋队员。一线球队对运发动的练习 不应及早确定位置,应要求运发动各项基本技术片面而扎实。

3.2.2处置好后卫线上的效果。主要是增强后卫队员在强对立条件下控制球和支配球的才干,提高其攻击看法和攻击才干,培育后卫队员在要害 时辰头脑冷静、合理有效处置球的才干。同时,亟待处置因队伍矮小化而招致的推进速度缓慢、内外结合不顺畅等效果,增强队友间配合的默契水平。

3.2.3增强体能,提高战术配合看法,提高强对立条件下的技术运用才干。

3.2.4结合自己的实践,学习欧洲强队的打法,提高自己的攻守转换的快速性,增强控制竞赛节拍的才干,提高进攻质量。

文献资料

本文来自: 计算机毕业网 :

[1]柴云梅等.略论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男篮走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8).

[2]韩伟杰.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剖析[J].科技信息,2008.

[3]白文华,罗亮.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和对手竞赛的技术统计与剖析[J].2008.

[4]孙民治,刘玉林.篮球运动初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范民运等.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才干的研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中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ERP项目带来的显著改进和反思

关键词:ERP;在线审批;最佳实践;持续改进
摘要:本文分析中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ERP实施给企业物资和采办管理带来的显著改进,并反思项目的不足和持续改进的方向。对类似项目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Prominent Improvement and Introspection (Brought) of CNOOC EnerTech's ERP

Project
Zhang Bin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ation

Technology Center,Beijing100010,China)
Abstract:Analysis of Energy Development

Co.,ai ERP implementation materials and procurement management for enterprises to

bring significant improvement,and reflect the project's lack of direction and continuous

r project have a reference.
Keywords:ERP;Online approval;Best

practices;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中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海油发展)在海油系统历次改革后有非常多的历史存续问题,同时海油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协调发展、做强做大、重组上市!除此之外集团重组完成不久、组织架构的不稳定、集团管理策略的变化等等都是ERP实施非常大的挑战。下文将深入分析和探讨ERP上线后给企业物资和采办管理带来的显著改进以及反思。
一、海油发展ERP上线后的带来的显著改进和实施亮点
目前,系统运行平稳、可控,上线单位的实际业务与ERP流程的匹配已开始逐步完善,最终用户对ERP的操作已逐步熟练。各单位关键用户的日常支持工作、问题提交和解决流程也在有序地进行。通过实施ERP,海油发展在物资管理方面已经反应出一些很有价值的、显著的提升和改善:
(一)实现物料、供应商基础数据管理的统一和规范
通过ERP实施,在全集团内进行物资基础数据的清理和编码,建立和完善了原有的物料编码体系、供应商数据库以及主数据维护及管理流程,为海油发展的物资管理和信息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海油发展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实现采购周期过程的控制,通过SAP与OA(Lotus Notes)系统的集成,实现采购订单业务在线审批
项目组在实施ERP时根据管理需求,设计了一些动态控制点,实现对日常经营行为动态控制。系统上线后,实现了从确定采购需求,选择供应商,下采购订单,采购订单的跟踪及催货,收货及发票校验,付款等一系列涉及整个采购周期的所有活动的过程控制和跟踪,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及高度数据共享为实现管理动态应变提供了可能。
基于SAP ERP无法实现灵活的委托授权审批机制以及超过8级的审批,同时考虑到ERP上线后的维护效率、灵活度以及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项目组采用NOTES 的工作流审批功能与 ERP集成,实现海油发展采办业务灵活多变的分级授权审批机制。目前看该方案圆满满足了海油发展复杂的采办审批需求,节省了大量的领导层ERP帐号,适应领导层经常处于差旅中的工作方式,其可视化设计,路径与权责清晰,所见即所得,真正实现了审批的高效、正确以及出现问题的追溯。
(三)通过最佳实践的流程优化,实现海油发展内部由上而下物资管理相关业务流程的统一、规范和改善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有必要坚持原则,尽可能引导业务向集团最佳实践和标准模版靠拢。领导层和业务人员对ERP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认知的深度也各不相同,有些个人理解和经验,有可能本身就是错误。因此,在ERP的实施过程,需要引导基层领导和业务人员理解ERP最佳实践和标准模版,让业务流程尽可能体现最佳实践和标准模版。
项目组汇同集团采办部、海油发展各单位以及各下属单位采办主管领导,对海油发展原有的供应商和采办、库存管理现状和体系完成了一次上至集团采办管理部门下至海油发展最基层采办和库管岗位工作流程的全方位梳理,库存盘点和组织机构的梳理使公司领导层清晰了解了企业的家底和运转状况,各项规章制度的汇总和修订使集团对各二级单位采办管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宣贯和传达。项目实施过程中共设计及梳理了43个物资管理相关业务流程。通过这些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海油发展各二级单位采办部门与仓储部门之间、采办部门与分公司之间、财务部门与物资部门之间等多部门间的业务更加流程化,工作界面也更清晰。
(四)实现采办、库管业务线上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升物资管理的系统性、实时性
ERP把海油发展的各个二级单位和各个部门有机的结合起来,覆盖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所有的业务数据均有机的集成在一起,采购和库存数据也相互紧密集成并与其他模块整合在一起。借助系统联机查询功能,把物料需求、采办料单、询价单、采购合同、出入库单以及财务发票等业务单据链接在一起,使得每一笔采购和库存管理业务都可追溯。用户可以实时得到最新的数据,为企业经营运作提供依据。例如:上线后,采购订单历史可以监控订单的状态并跟踪已收到的交货或发票,当物料记录收货的业务和发货操作时,在仓储部门体现为库存物资品种和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同时通过系统集成功能,自动计算收、发货的材料的价值,产生会计凭证,体现库存物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收货、发货信息不仅可以及时准确无误地入账到相应的财务会计科目,避免重复的单据录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业务人员可以存取到最及时、准确的业务和财务信息。
(五)丰富的报表查询和分析工具以及定制化报表的开发,为领导层和采办、库管以及主数据分析人员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分析与决策依据
ERP的数据库真实地记录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历史数据,提供了一些成熟的数据分析用模拟算法程序、丰富的报表查询和分析工具。可以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例如对供应商以及物料采购金额和次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未来物料采办策略和方式等;通过对物料库存周转的分析,可以确定未来备库物料的种类和数量等。在此基础又根据海油发展采办业务的实际统计和分析需要定制化开发了一批ECC及BW报表,尽可能满足海油发展采办业务线上报表查询和分析的需要。
二、海油发展ERP的反思及后续工作
ERP上线只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海油发展在今后运行过程还有很长的持续改善的过程,就目前情况分析还有很多不足和可以持续改进的空间:
(一)持续加强和细化报表工作
目前系统报表使用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既有现有报表不能完全满足业务需要的情况,也有报表使用人员操作技巧的问题。系统上线后,报表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随着系统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用户应深入研究系统内的报表,分析每张报表的功能及各种功能适用的场合,并尽量挖掘其用途。同时结合业务提出更契合实际需求的高级报表开发目标,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基础上支持海油发展高层领导的决策分析,进而进一步体现出ERP的价值。随着操作人员对系统理解的日益深入,对现有报表功能的深入发掘以及功能更加丰富的高级报表的开发是进一步体现ERP价值的后继工作。
(二)持续优化数据
随着系统的运行,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与采购有关的主数据,从而加强对采购的控制及优化系统中的采购程序。这些主数据包括物料主数据、供应商主数据、采购信息记录、货源清单及长期采购协议等,这些工作需要业务人员持续的予以跟进,不断完善,只有这样,ERP才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继续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
就目前海油发展的物资管理来看,ERP与实际业务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生产和管理的需求,但是相关的制度和条例必须进一步改善,使得ERP的各项应用和操作能够和海油发展的管理体系文件契合,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体系在ERP中的固化。
(四)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界面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由于ERP上线,很多原来的工作界面势必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很多部门和业务人员可能暂时无法适应或者尚未完全了解,很多情况下业务界面也未完成全面的调整,因此建议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和其他部门、单位的反复磨合和交流,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使得工作界面更加清晰,业务流程更加流畅。
(五)加强最终用户的培训
加强对关键用户和最终用户的培训,使系统标准功能能被更好地应用起来,使用户从被动使用系统到深入理解系统,并能主动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六)组织架构变更
由于海油发展面临重组上市,组织架构变动对系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会非常大,要审慎考虑为满足上市需要的战略调整导致的组织架构变更。

 

摘要:数字信号的频域变换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引入。本文给出了频域变换的引入方法,从学生熟知的笛卡尔坐标开始,经过以图示的方式给出的信号的合成与分解,逐步将学生引入到频域变换的公式、定理和性质上。实践证明,该引入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频域变换;限失真信源编码;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信息安全

1引言

数字信号的频域变换(或者叫做时频变换),即时域数据与频域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在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中都涉及到了。这个概念是信息处理理论的基础概念,透彻理解该概念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从事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处理的研究生来讲至关重要。

然而从作者求学的切身经历以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感到“频域变换”这个概念很难理解,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将此概念与学生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掌握。

2现有方法及其问题

现有讲解方法在介绍了时域离散信号、时域离散系统等概念之后,就开始讲频域变换。频域变换有很多种,一般从Z变换或者离散付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讲起,讲解方法如下(以DFT为例):

设x(n)是一个长度为N的有限长序列,则定义x(n)的N点离散付里叶变换为

1) 理论性过强。无论是讲DFT的定义,还是DFT的性质、采样等内容,基本上是一个公式接着一个公式,而且公式还都比较复杂,缺少对公式必要的解释。这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看不懂”是学生的普遍反映。

2) 缺少必要的引入。一开始就是DFT的定义,那么这个定义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定义呢?公式中各个变量的作用是什么?有了这个公式有什么好处呢?它都在哪些地方发挥作用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答案。而实际上,知道一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对于理解该概念是大有好处的。

3频域变换的引入

由于现有的频域变换讲解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新的讲解方法,尤其是引入方法。从学生熟知的内容开始,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逐步过渡到公式、定理和性质上,这样才是真正的深入浅出。作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频域变换的引入方法,其过程是“笛卡儿坐标信号的合成与分解各种常用变换的公式、定理和性质”。

3.1笛卡尔坐标

笛卡儿坐标,这是一个在初中就学过的概念,任何一个学生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在这个简单概念中就蕴含了频域变换的基本特点。如图1所示,讲解时按如下步骤进行:

1) 坐标中的那个小黑点就是空域数据,之所以称为空域数据,是因为它是空间中的一个点。在信号处理领域时间和空间不严格区分,因此空域(空间域)数据和时域(时间域)数据两个名词经常混用。

2) x轴和y轴说白了就是空间中的两个向量,在频域变换中把它们叫做“基”,直观上这两个基互相垂直,频域变换中“垂直”叫做正交,因此x轴和y轴就组成了一组正交基。

3) 空间中的小黑点在x轴上的坐标为1,在y轴上的坐标为2,因此它的坐标为(1,2),这段话用频域变换的语言描述就是空域数据在基x上的系数为1,在基y上的系数为2,因此(1,2)就是频域数据。

图1笛卡尔坐标中的时频变换

这样,通过笛卡尔坐标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使学生对频域变换中的空域(时域)、频域、基、正交、系数等概念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3.2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对频域变换的初步认识,但这种认识建立在笛卡尔坐标之上,离信号处理领域有一定距离,如果此时直接开始讲各种常用变换的公式、定理和性质,学生难以将两者直接联系起来,会破坏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概念和兴趣,因此我们以图示的方式描述信号的合成与分解,作为频域变换的第二个引入。如图2所示,讲解时按如下步骤进行:

1)(a)~(d)表示的是四种信号(时域数据),横轴表示的是时间,纵轴表示的是信号的幅度(或者叫做强度)。

2)(a)表示的是一个幅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信号,它的强度是5,像这样的幅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信号叫做直流信号。

3)(b)表示的是信号5sin(x),(c)表示的信号是0.5sin(6x),这两个信号相比较来说:

(b)变化的慢,是低频信号;(c)变化的快,是高频信号。

(b)的幅度大(为5),表示该信号能量大;(c)的幅度小(为0.5),表示该信号能量小。

4)(d)是将(a)、(b)、(c)三个信号相加之后的信号,叫做(a)、(b)、(c)的合成信号,可以看到该信号的大体趋势与(b)信号相同,但是在细节上又不是很平滑,这是由(c)信号造成的,因此我们说低频分量表示的是信号的主体,而高频分量表示的是信号的细节。

5)

信号的合成讲完了,反过来考虑信号的分解,(d)信号可以被分解为5、5sin(x)、0.5sin(6x)三个信号,即它可以表示为5+5sin(x)+0.5sin(6x),这其实就是一个频域变换公式。其中的sin(x)和sin(6x)是一组正交基,之所以两者正交,是因为两者的内积为0,内积为0在笛卡尔坐标中的直观几何意义就是互相垂直。5sin(x)中的5是基sin(x)的系数,0.5sin(6x)中的0.5是基sin(6x)的系数。因此如(e)所示,(d)信号对应的频域数据就是(5,5,0.5),其中第一个5是直流分量。

6) 总结上述过程可以看到,所谓的频域变换,需要先确定一组正交基,然后将信号用这组正交基表示出来,直流分量和基的系数放在一起就是频域数据。选择的正交基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频域变换。通常,由时域到频域的变换叫做频域变换,由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叫做逆频域变换。

讲到这里,学生已经对信号的频域变换有了一个定性的基本认识,进一步了解了强度、直流、交流、高频、低频、能量、正交、变换、逆变换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定量地讲解公式、定理和性质了。

4在限失真信源编码中的应用

限失真信源编码是“信息论和编码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又叫做有损压缩,它指的是通过对信号进行编码来压缩信号的数据量,这种压缩会引起信号一定程度的失真,但是这种失真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限失真信源编码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尤其在多媒体编码领域,像常见的JPEG、MPEG等都属于限失真信源编码。有了前面的两个引入,再讲限失真信源编码原理就比较容易了,如图3所示。

图3限失真信源编码

接着“信号的合成与分解”中的信号(d),该信号经过频域变换之后的数据为(5,5,0.5),其中的0.5是高频分量的系数,前面已经讲过,高频分量仅影响信号的细节,因此可以将高频分量去掉而不影响信号的大体趋势,对应在这三个系数上就是保留前两个系数,丢弃高频系数0.5,这样(d)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信号就被编码成了两个实数(5,5)。

由(5,5)经过逆变换得到被还原后的信号,可以看到被还原后的信号和编码之前的(d)信号大体趋势相同,但是被还原后的信号舍弃了细节。两者不同,说明编码过程有失真,但这种失真仅表现在细节上。

原理讲完之后,我们还讲了该原理在JPEG中的应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一般都是“.jpg”格式,该后缀表示采用了JPEG压缩标准来压缩照片的数据量。JPEG的基本原理与图3所示的过程基本相同,它采用的频域变换为离散余弦变换,根据人眼视觉特点舍弃频域系数中人眼感觉不到的系数,被保留下来的系数保存成“.jpg”文件,当我们看照片的时候,照片浏览器对“.jpg”文件进行译码,显示被还原后的信号。不过此时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质量已经降低了,不过人眼感觉不到这种差别。

5结束

本文中提到的频域变换的引入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科研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最终设计出来的。该引入一经在课堂上讲解,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促使学生主动钻研课程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楠. “信息论”课程本科教学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24):52-54.

[2] 姜楠. 中美“信息论”课程教学的比较和启示[J]. 计算机教育,2008,(13):120-122,117.


语文课程规范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迷信素养,具有创新肉体、协作看法和开放的视野,具有包括阅读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天分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置信息的才干。语文教育应该而且可以为培育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扬重要作用”[1]。这就要讨教员在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中,要融入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迷信素养、以及现代社会所需的基天分力的培育。

《田忌赛马》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六册。本课件设计中,将人文知识与迷信知识无机融合。运用一、二年级学习过的统计表和概率的知识协助学生了解孙膑调整赛马出场顺序可以获胜的缘由,并且将教育游戏融入课文动画和拓展练习之中,寓教于乐。

一、前期剖析

1.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艺:强化学生运用字典或词典学习字音、字义和词义;规范、端正、整洁、熟练地运用硬笔书写正楷体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体会课文中中心词汇句在表达心意方面的作用;将课文动画用记叙文的方法描写出来。

进程与方法:经过观看课文动画,让学生统计竞赛结果、剖析竞赛进程、归结竞赛规律,提高发现效果,处置效果的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探求肉体和协作看法。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词语的感情颜色,依据词语的变化感受人物心思的变化;能将课文动画用记叙文的方法描写出来。

难点:剖析竞赛进程,归结竞赛规律,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战略。

二、课件设计

1.结构框架设计

课件框架由六个中心模块(历史背景、学习字词、课文动画、课文朗诵、赛马游戏、思考 效果)和两个辅佐模块(教学中心、运用说明)组成,各模块之间随时可以经过选择单击鼠标右键出现的菜单停止切换,依据教学需求选择运用顺序。

2.课件全体设计

教学内容:对课件所要表现的教学内容,要求迷信化、规范化、生动化、交互化、艺术化。

界面规划:课件目录页面主体局部运用梯形构图方式,用现代卷轴的方式表现课文标题,底部是各个模块的链接按钮。右上角的赛马图标是“参与”按钮,鼠标悬停时会出现“参与”的提示文字。

动画作风:在设定作风方面,课文动画中运用了心爱、夸张的外型来出现课文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场景设计主要以简介为主,营建一种现代赛马场的气氛。

在举措作风方面,人物举措幅度较小,口型动画居多。每场竞赛进程中,在可以观察到赛马之间速度差异的状况下,控制赛马时间,防止屡次赛马形成的视觉疲惫 。

音频音效:课件中的配音在教学中有示范作用,因此一切配音必需运用规范普通话停止录制,在Cool Edit中做降噪音处置。选用的音效要求作风一致,可以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思。

3.模块内容设计

教学中心: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自上而下陈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需求选用。

历史背景:设计三团体物图标(孙膑、田忌、齐威王)作为按钮,单击人物图标引见人物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情特征,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学习字词:字词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把握 字音、字义以及词组,以及对自学字词的一种检验。将本课的八个生字分红两行陈列,点击每个生字将独自显示该生字,并出现“范读”、“笔顺”、“词组”三个按钮,单击后演示。制造笔顺动画时,特殊 注重每一笔划的顿笔,要求书写进程流利、规范。

课文动画:运用动画的方式可以生动、笼统地展现课文内容,使学生取得理性看法,感受人物的心思变化。在此基础上剖析第一次赛马失败的缘由,找出第二次赛马获胜的条件。

将第二场赛马设计成交互式选择出场顺序的方式,改动了单一竞赛结果的演示形式,可以模拟出不同出场顺序的竞赛结果,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什么是“还是原来的马,只互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的必要条件。课件会依据选定的竞赛方式播放竞赛进程,并统计竞赛结果。教员可以指定出场顺序停止“传递──接受”式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出场顺序停止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或探求式学习等。另外,赛马顺序的调整没有运用输入竞赛序号的方式,而是运用鼠标单击调整赛马的出场顺序,便于师生操作。第二次赛马后可以直接选择重新布置第二次赛马的出场顺序,不用观看之前的动画。

在第二次赛马完毕后,陈列齐威王的三匹马与田忌的三匹马之间的竞赛胜败关系(如图1),剖析六种不同的竞赛结果,剖析获胜的缘由。

课文朗诵:将课文文本设计成滚动方式,与课文范读同步,经过右下方的按钮来控制播放和暂停。

赛马游戏(如图2):以游戏的方式对赛马战略停止拓展练习 。由课文中竞赛的两队各三匹马扩展到两队各五匹马,每次竞赛每匹马的速度都是随机生成,让学生观察十匹马的竞赛名次,剖析各队获胜的必要条件,布置白队获胜或失败的出场顺序,观察并统计每场竞赛的结果。经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游戏,培育学生的观察才干和统筹技巧,让学生了解“并非一切的状况都可以反败为胜”。

思考 效果:配合教学目的,选择“复述赛马”的标题用于练习 学生的行动表达才干;设计“重点词句”的标题用于练习 学生的书面表达才干和词语了解才干;选用“课后效果”的标题用于练习 学生的发散思想。

运用说明:将常用操作加以说明,用于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交流,依据反应信息完善本课件。

三、技术完成

1.调整赛马出场顺序代码

经过鼠标单击交互位置图标,使田忌的赛马互换位置,确定竞赛顺序。中心代码如下。

function Swap (sa1_y:Number, sa2_y:Number, Intervalid:Number)

{

//y轴坐标互换

if (_root[t1]._y

_root[t1]._y =

_root[t1]._y+1;

}

if (_root[t2]._y>sa1_y) {

_root[t2]._y =

_root[t2]._y-1;

}

//互换后交流出场顺序变量

if

((_root[t1]._y>=sa2_y) && (_root[t2]._y<=sa1_y)) {

t = t1;

t1 = t2;

t2

= t;

clearInterval(Intervalid);

}

}

2.赛马游戏代码

赛马游戏首先随机生成赛马的速度,记载竞赛名次,然后让学生选择出场顺序,停止分组竞赛,记载效果,显示竞赛结果。中心代码如下。

//经过num记载名次

var

num:Number=0;

//随机函数生成第一匹赛马的速度,剩余马匹以此类推

var

hourse1_speed:Number= 3+(()*100)/100;

//每0.1秒计算一次位置,抵达终点后记载名次

SI_hourse 1 = setInterval(_root, " hourse 1_run ", 100);

function hourse 1_ run () {

if (hourse1._x<620) {

hourse1._x = hourse1._x+

hourse1_speed;

} else if ( == "") {

= num;// 记载名次

. gotoAndStop (1);//中止跑动

num

++;

}

}

语文是学习各范围知识的工具,把握 好语文知识可以促进范围知识的学习。同时,语文课文中所包括的各范围知识,是了解语文知识的载体。在课件设计中,要充沛应用课文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进程,以便到达处置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文献资料

本文来自: 计算机毕业网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规范(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90434092a34925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