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发(作者:)
软件测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5*3’=15’)
二、填空(10*1’=10’)
三、简答题(5*7’=35’)
四、解答题(2*8’=16’)
五、综合题(2*12’=24’)
名词解释:
1、 软件测试
答:在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标准术语中,软件测试被定义为:“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课件: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实现的最终审查,它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常对软件测试的定义有两种描述:
• 定义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 定义2: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的一批测试用例,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运行程序以及发现错误的过程,即执行测试步骤。 )
2、 质量保证
答:是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证据,证明组织有关的各类实体有能力满足质量要求所实施并在必要时进行证实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3、 质量管理
答:质量管理是指以组织为质量中心、企业全员参与为基础,为追求客户满意和组织所有受益者满意而建立和形成的一整套质量方针、目标和体系。
4、 软件可靠性
答:IEEE对软件可靠性的定义:系统在特定环境下,在给定的时间内无故障运行的概率。
5、 并发性能测试
答:并发性能测试的过程是一个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的过程,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得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
6、 压力测试
答:压力测试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这类测试的目的是调查系统在其资源超负荷的情况下的表现。
7、 疲劳强度测试
答:疲劳强度测试是采用系统稳定运行情况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持续执行一段时间业务,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处理最大工作量强度性能的过程。
8、 测试视角
答:测试人员必须以一种对软件的方方面面都提出疑问的态度来思考软件,这种方法被称之为测试视角。测试视角是审视产品开发及探究其有效性的一种手段。
9兼容性测试p92指检查软件在一个特定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环境下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检查软件之间是否能够正确的共享和交互信息,以及检查软件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10测试计划:软件项目的测试计划是描述测试目的、范围、方法和软件测试的重点等的文档。对于验证软件产品的可接受程度编写测试计划文档是一种有用的方式。
简答题:
1、 软件测试的目的?
答:(1)测试是程序的执行过程,目的在于发现错误;不能证明程序的正确性,除非仅处理有限种情况。
(2)检查系统是否满足需求也是测试的期望目标。
(3)一个号的测试用例在于发现了还未曾发现的错误,一次成功的测试则是发现了错误的测试。
2、 软件测试的原则?
答:(1)、尽早地和及时地测试;
(2)、测试用例应当由测试数据和与之对应的预期结果这两部分组成;
(3)、在程序提交测试后,应当由专门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4)、测试用例应包括合理的输入条件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5)、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6)、充分注意测试当中的群体现象;
(7)、应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全面的检查;
(8)、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工作提供充分的资料。
3、 软件测试的信息流程?
测试信息流程图如下,测试过程中需要三类输入:软件配置、测试配置和测试工具。
4、 软件测试中自动化测试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答:1.对程序的回归测试更方便。
2.可以运行更多更繁琐的测试。
3.可以执行一些手工测试困难或不可能进行的测试。
4.测试效率高,更好地利用资源。
5.测试具有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6.测试的复用性。
7.缩短软件开发测试周期,可以让产品更快地投放市场。
8.提高软件测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增加软件信任度。
9.节省人力资源,降低测试成本。
10.增强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1.软件测试工具既使测试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也能产生更高质量的测试结果。
5、 录制-回放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先由手工完成一遍需要测试的流程,同时由计算机记录下这个流程期间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一些协议和数据,并形成特定的脚本程序(Script)。然后在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同时生成多个虚拟用户,并运行该脚本,监控硬件和软件平台的性能,提供分析报告或相关资料。这样,通过几台机器就可以模拟出成百上千的用户对应用系统进行负载能力的测试。
(网上搜索:录制:以特定的格式代码记录被操作的特定对象;回放:用特定格式的代码驱动被测应用特定运行)
6、 ISO9000-3的要点是什么?
答:ISO9000-3主要是给出了软件开发中的质量体系框架。其中包括:供需双方的责任,供需双方所进行的一些有组织的质量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规范化(文档化)。而没有规定质量管理以及每一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7、 成功管理的九大原则是什么?
答:1.为工作招聘最好的员工。
2.真正了解员工的工作。
3.谦逊并具有包容力。
4.给员工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5.对待员工要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
6.重视结果而非时间。
7.诚实。
8.尊重员工。
9.任务和标准明确。
8、 软件测试执行过程的3个阶段及集成测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是什么?
答:测试执行的三个阶段:初测期,细测期和回归测试期。
初测期:测试主要功能和关键的执行路径,排除主要障碍。
细测期:依据测试计划和测试大纲、测试用例,逐一测试大大小小的功能、方方面面的特性、性能、用户界面、兼容性、可用性等等;预期可发现大量不同性质、不同严重程度的错误和问题。
回归测试期:系统已达到稳定,在一轮测试中发现的错误已十分有限;复查已知错误的纠正情况,确认未引发任何新的错误时,终结回归测试。
在集成测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是功能冻结和代码冻结的确定。
解答题:
1. C/S应用软件的测试策略以及C/S系统的测试策略包括5种类型?P110
2. web应用软件的特点以及web应用软件测试影响及其过程?P113
3. CMM基本原理和主要作用,能力成熟度5个等级及每个等级的特征?
答:1)CMM基本原理:CMM将软件组织的过程能力成熟度分为5个级别,每个级别定义一组过程能力目标,并描述要达到这些目标应该采取的各种实践活动。
2)CMM主要作用:提供了一个软件过程改进的框架。根据CMM模型,软件开发者(机构或组织)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按计划、高效率、低成本的提交有质量保证的软件产品的能力。
3)5个级别分别是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管理级和优化级。
4)初始级:其特点是软件过程无秩序,有时甚至是混乱的。
可重复级:已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
已定义级:用于管理的、工程的软件过程均已实现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了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
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证和控制。
优化级:通过对来自过程、新概念和新技术等方面各种有用信息的定量分析,能够不断地、持续性地对过程进行改进。
缺少的部分:
1、
2、
3、
4、
5、
6、
7、
8、
9、
软件测试的分类方法p7
白盒测试的重点及对策p21
逻辑覆盖方法P22
路径测试p24
等价类划分p35
边界值分析p39
C/s系统测试测略和规则p110
c/s系统的五种类型p112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类测试p150
10、 类测试的考虑p175
11、 测试文档与测试计划的目标p230
12、 企业的测试策略p276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web/1689457108a251347.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