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发(作者:二手手机交易论坛)
TCL进军IT行业
一年半的时间,几乎从零开始,由一个人和5000万注册资金,发展到600人,700
余家专业经销商,8亿元销售额,名列国内PC前五名,这样的业绩堪称辉煌,但TCL电
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强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年前当他由TCL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调任
这个职位时,他就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头责任重大:TCL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是TCL集
团在IT行业的主力军,其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集团向信息产业进行战略转移的成败。
TCL与IT
TCL迈向信息产业的步伐并非朝发夕至:
TCL集团的早期雏形是1980年的惠阳地区电子工业公司,1981年公司与港商一起创
办了当时最早的12家合资企业之一的“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录音磁带。1985
年,又兴办了中港合资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1986 年开发出我国最早的扬声免
提按键式电话机,同年通过生产鉴定,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正式注册“TCL”
品牌。1989年TCL电话机产销量雄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直至今日。1992年,TCL在电话
机上已获利三四千万,投资两千万进军彩电行业,当时国内的绝大多数电视生产线只能生
产21英寸以下的中小屏幕彩电,2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80%以上的市场被国外品牌占
有,而国外品牌在国内没有生产基地,价格畸高。TCL抓住大屏幕彩电的发展机会,成功
的进入家电领域,几年下来,TCL彩电已稳居国内市场前三甲之列。
从某种意义上说,TCL接触IT的时间比彩电还早。1989年,TCL集团现任总裁、当
时任惠州市工业发展公司引进部部长的李东生在香港认识了一家叫JUKO的小公司,这个
公司成立才三年,仅凭一颗EGA芯片,一年就能赢利1亿港币,公司很快就在香港上市,
上市后股价翻了三倍。而当时TCL一年的利润不过才1000万元,这时李东生第一次感觉
到IT业与传统产业的强烈反差。正好JUKO要在国内找一个合作者,TCL于是出资60万
元,参股5%,在惠州合资成文寿华科学园,主要生产主板。虽然参股不多,但李东生还
是对它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不把利润放在首位,而是希望在这个领域积累经验,借此进
入IT行业。1993年,寿华公司内部闹矛盾,一位大股东出让股份,李东生一咬牙,花了
两亿多元买下了36%的股份,成为寿华第一大股东。到1994年,世界IT产业格局发生了
变化,台湾企业大举兴起,香港企业原有的优势逐渐丧失,李东生当了寿华公司一年多的
董事长之后深感管理的吃力,碰巧有公司对寿华感兴趣,李东生于是转让了全部股份,全
身而退。在此之前的1991年,TCL已经创立了信息技术公司,致力于电脑科技、产品和
应用的跟踪,开发、销售TCL金牌MODEM、税控机和智能电表等。寿华风波并没能挫伤
李东生从事IT的积极性,他认为IT的方向没有错,但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机的把握。此
次风波之后,他首先加强了TCL信息技术公司,并想以此留住离开寿华的人才。
从寿华风波到1997年TCL在IT行业没有进行大的投入,但李东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
中国IT业的发展状况。这一阶段恰逢Internet的迅猛扩张,李东生隐隐感觉全面进入信息
产业的时机已经来临,但如何切入却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1997年为TCL公司作ERP
系统的一个供应商北京开思软件公司领导人表达了让TCL集团收购的意图,于是TCL用
600万元收购了开思公司,致力于大型企业集团资源管理电脑网络系统的集成和建设,以
及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和推广,不久又投资350万元控股做网络安全维护和系统集
成业务的北京东通公司。
1998年初,Internet主导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业界认为随着数字与
技术的广泛运用,通信、家电、电脑3C整合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今天面向用户的不同
信息终端必然会在网络大发展的明天融为一体。TCL在通信与家电领域都已颇有业绩,惟
在IT领域尚无建树。时至1998年,中国的家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IT行业则发展迅猛。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6038507a2710485.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