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发(作者:华为nova2电池容量)
纯天然酵母提取物的皮肤美白功效
赵小敏;赵云珊;瞿欣
【摘 要】通过离体实验和人体实验分别验证了新近开发的皮肤美白原料纯天然酵
母提取物Natriance Brightener(NB)的美白功效.离体组织切片实验结果表明,与安
慰剂相比,质最分数为0.5%和1.0%的NB水溶液对黑色素的抑制率分别为55.8%
(P<0.05)和81.2%(P <0.01),而质量分数为1.0%的曲酸水溶液(阳性对照)对黑色
素的抑制率为25.9%(P<0.05).在双盲人体实验中,相比使用安慰剂一侧的皮肤,使
用质量分数为3% NB美白霜的皮肤亮度(L*值)和皮肤个体类型角(ITA°)在整个测
试期间呈增长趋势,截至测试42 d时,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长(p<0.05);皮肤的
黑色素指数(MI)值在整个测试期间呈下降趋势,截至42d时,仍然保持38%的下降
(p<0.05).可见NB有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美白功效(p<0.05).%Natriance
Brightener ( NB) is a new skin whitening active ingredient used in cosmetic
products extracted from yeast ( saccharamyce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tests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its skin whitening efficacy. Results of in
vitro test showed that,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lacebo, the inhibition
rate of formation of melanin of aqueous solution of NB with mass fraction
of 0.5% and 1.0% achieves 55. 8% (p < 0.05) and 81.2% (p <0. 01)
respectively,while that of aqueous solution of Kojic acid (positive control)
with mass fraction of 1 % achieves 25. 9% (P< 0. 05 ). Results from double
- blinded in vivo test showed that, as compared with the placebo side, the
sample containing 3 % ( mass fraction) NB showed positive efficacy on skin
luminance (L * value) individual topology angle (ITA° ) and melanin index
( MI). Skin luminance and ITA° kee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for
more than 30% throughout the test period of 42 d (p < 0. 05). Melanin
index keep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for 38% during the whole test period of
42 d (p < 0. 05 ).
【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工业》
【年(卷),期】2011(041)004
【总页数】5页(P268-271,288)
【关键词】美白化妆品;酵母提取物;离体测试;人体测试
【作 者】赵小敏;赵云珊;瞿欣
【作者单位】领先特品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上海200233;领先特品化
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技术中心,上海200233;领先特品化学(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技
术中心,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Q658
近年来,美白、祛斑产品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此类产品已经成为护肤产品中的主流
产品之一。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物理遮蔽性产品,而越来越多的青睐天然温和、安全
有效的美白产品。
酵母提取物作为天然安全的活性物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用作天然调味
料或者油类食品的抗氧化剂[1-3];其在化妆品中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Gaspar等[4]通过人体实验证实了酵母提取物具有可以媲美维生素的安全性,
具有显著改善皮肤状况的功效,包括改善皮肤粗糙度等,同时受试者自我评分结果
显示酵母提取物有良好的亮白皮肤的功效。西浦英树等[5]正在开发一种新的酵
母提取物Fissione-Y,通过在白鼠melanoma细胞B16中添加3%活性物证实
该酵母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黑色素,人体实验表明Fissione-Y可以明显改善遗传皮
肤过敏症状,同时能减少皮肤的经皮水分散失。但是,关于酵母提取物在化妆品应
用的学术研究仍然很少,尤其是通过人体实验进行的美白功效评价少之又少。
Natriance Brightener(NB)是从天然酵母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物,主要是通过将酵
母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和肽,核酸降解为核苷酸,并和酵母细胞中的其他
活性物一起被抽提得到的。作者研究的酵母提取物取自酵母的细胞质,含有丰富的
氨基酸、寡肽和微量元素包括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氨基酸作为皮肤本身所含的成
分,在皮肤护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种寡肽类成分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
各种生物反应,比如可以和酪氨酸酶竞争,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维生素和矿物
质是很好的营养素,同时维生素A和维生素C本身具有良好的美白功效,其中维
生素C及其衍生物作为美白活性物在日本被广泛使用[6-10]。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CM-2600D分光测色仪,日本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Mexameter
MX18皮肤黑色素和血红素测试仪,德国CK(Courage+Khazaka)公司。NB、异
硬脂醇新戊酸酯和二异丙醇胺,美国ISP公司;15号白油,美国Sonneborn公
司;PPG-15(硬脂醇醚、硬脂醇聚醚-2和硬脂醇聚醚-21),英国Croda公司;碳
酸二辛酯,德国Cognis公司;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Dowcorning公司;丁二醇,
日本Diacel公司;PVM/VA (癸二烯交联共聚物和尿囊素),美国ISP公司;植酸钠,
法国Drstraetmans公司。以上原料均为化妆品级。甘油,医药级,德国Cognis
公司。
1.2 离体测试方法
曲酸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美白剂,同时曲酸也是一种真菌提取物。选取质量分数为
1.0%的曲酸水溶液作为阳性对照。不添加活性物的水作为安慰剂。在实验中,把
离体人体组织切片分为四组,培养48 h,每组每天分别使用一次样品(20 μL/切
片),包括安慰剂、阳性对照和质量分数分别为0.5%和1.0%的NB水溶液。48 h
后通过Fontana-Masson银染色法对组织切片中的黑色素进行染色,然后用
Image-pro对染色后生成的图片进行分析。
1.3 人体测试方法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基于CIE L*a*b*颜色体系的CM-2600D分光测色仪和基于对
黑色素/血红素指数进行测定的Mexameter MX18对美白效果进行评价。
人体实验采用双盲测试,受试志愿者人数为21人(22~29岁,亚洲人群),其中男
性6人,女性15人,测试部位为前臂(肘部和手腕之间)外侧。要求志愿者皮肤健
康,非过敏体质,测试部位没有大面积疤痕或者过多毛发,且测试期间不在测试部
位涂抹测试样品以外的其他美白产品,参加测试前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测
试期间,受试志愿者分别在左臂和右臂涂抹安慰剂(不添加NB的空白霜)或者添加
w(NB)= 3%的美白霜(由1.1节中所列试剂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每天早晚分别涂
抹一次(剂量为4 mg/cm2,持续6周。受试志愿者分别于测试的第0天,第14
天,第28天和第42天进行测试回访,回访当日,受试志愿者用温水冲洗测试部
位1 min,用擦手纸吸干水分,在恒温恒湿实验室((22±1)℃,相对湿度(55±5)%)
静坐30 min(测试部位水平放置),然后分别用CM-2600D和Mexameter
MX18对测试部位进行测试。
由CM-2600D分光测色仪测得的L*值表征的是皮肤的黑白度,其变化表示产品
使用前后皮肤黑白度的变化。L*越大,皮肤越白;反之,皮肤颜色越深。测得的b*
值为正值时用于表征皮肤的黄度,皮肤越暗黄,b*值越大;b*值为负值时代表蓝色,
b*值越小,蓝色越深。由测得的L*和b*可以计算得到ITA°,计算公式如下:
ITA°是欧盟Colipa规定的另外一个表征皮肤白度的参数,也是国际上对人群肤色
划分的参数。ITA°越大,皮肤越白;反之,皮肤颜色越深。
由Mexameter MX18测得的MI值表征皮肤黑色素的含量。MI越大,皮肤黑色
素含量越高,皮肤颜色越深;反之,MI越小,皮肤颜色越白。
1.4 统计分析方法
人体测试中,对于皮肤亮度L*值,安慰剂一侧皮肤回访当日与0 d时的差值记为
LP,活性物一侧回访当日与0 d的差值记为LNB;相应的ITA°和MI的配对数据分
别记为ITA°P和ITA°NB,MIP和MINB。应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对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1.5。备择假设为各参数
(L*,ITA°或MI)在活性物组一侧的功效大于对照组的功效,即分别为:LNB>LP,
ITA°NB>ITA°P和MINB<MIP,因此为单侧检验。选用α=0.05和0.01两个显
著性水平,即如所得概率介于0.05和0.01,则置信水平为95%,以下标记为
“**”;如所得概率小于0.01,则置信水平为99%,以下标记为“***”。此
外,各参数在0 d时的初始值分别记为L0,ITA°0和MI0,各参数在每个回访日
的值分别记为Lt,ITA°t和MIt(t=14,28和42 d)。
如果各参数在活性物一侧的功效大于在安慰剂一侧的功效,比如LNB>LP,则对
应的人群记为有效人群,有效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记为有数人群比例。每个回访日,
L*值在活性物一侧相对安慰剂一侧的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同样ITA°的增长率和MI的降低率可以用类似公式进行计算。
2 结果与讨论
2.1 离体测试结果与讨论
将分别添加安慰剂、质量分数1.0%的曲酸水溶液、0.5%和1.0%的NB水溶液的
组织切片培养48 h,然后通过用Fontana-Masson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生成的图片中的黑色素密度用Image-pro来分析计数,此处的黑色素密度为
无量纲参数。所得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和图2显示,和安慰剂相比,NB和曲酸均可以显著抑制黑色素的生成(p<
0.05)。0.5%NB水溶液的黑色素抑制率为55.8%(p<0.05),1.0%NB水溶液的黑
色素抑制率为81.2%(p<0.01),而1.0%曲酸水溶液的抑制率只有25.9%(p<
0.05)。可见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NB抑制黑色素能力增强,0.5%NB抑制黑色
素的能力高于1.0%曲酸。综上,黑色素抑制顺序为1.0%NB>0.5%NB>1.0%曲
酸。
图1 0.5%NB,1.0%NB和1.0%曲酸和安慰剂的体外美白效果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0.5%NB,1.0%NB,1.0%Kojic acid and placebo
through in-vitro test
图2 活性物组和安慰剂组的黑色素密度对比Fig.2 Melanin intensity
comparison
2.2 人体测试结果与讨论
离体测试中所用参照物曲酸是由葡萄糖或蔗糖在曲霉作用下发酵,提纯而成。曲酸
的美白功效和氢醌相当,曲酸活性物可与铜离子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同时
又能抑制DHICA氧化酶活性,阻断二羟基吲哚聚合。但长期使用曲酸具有细胞毒
性作用,并可增加卵巢细胞染色体互换及染色体畸变的概率,引发皮肤病变[11
-12]。以上组织切片实验结果表明,随质量分数的增加,NB抑制黑色素的功效
增加,且0.5%NB的功效高于1.0%曲酸。
表1~表3分别给出了各个参数包括L*值、ITA°和MI值每个回访日安慰剂一侧皮
肤与0 d时相比的差值,活性物一侧皮肤与0 d时相比的差值。各组差值的数据
离散度用标准误表示。并对有效人群比例和各参数的增加比例进行了计算,同时用
SPSS 11.5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1数据显示,相比对照组,14 d时,L*值在81%的人群上增加97%(p=0.005
8);28 d时,L*值在71%的人群上增加34%(p=0.034);42 d时,L*在67%的人群
上增加32%(p=0.007 7)。
表2数据显示,相比对照组,14 d时,ITA°值在81%的人群上增加
123%(p=0.001 6);28 d时,ITA°值在76%的人群上增加46%(p=0.017);42 d时,
ITA°在76%的人群上增加30%(p=0.012)。
表3数据显示,相比对照组,14 d时,MI值在76%的人群上减少了
292%(p=0.006 5);28 d时,MI值在67%的人群上减少了32%(p=0.024);42 d
时,MI在62%的人群上减少了38%(p=0.022)。
表1 L*值随时间变化对照Tab.1 Comparison of change of L*against time of
active ingredient and placebo/%安慰剂t/d Lt-L0 ±标准误 p 增长率/% 有数
人群比例14 0.44 0.21 28 1.02 0.16 42 1.71 0.22活性物 14 0.87 0.17 0.005
8(***) 97 81 28 1.37 0.12 0.034(**) 34 71 42 2.25 0.16 0.007 7(**
*)32 67
表2 ITA°值随时间变化对照Tab.2 Comparison of change of ITA°against time
of active ingredient and placebo/%安慰剂t/d ITA°t-ITA°0 ±标准误 p 增长率
/% 有数人群比例14 1.13 0.57 28 2.66 0.43 42 4.67 0.58活性物 14 2.51 0.46
0.001 6(***) 123 81 28 3.88 0.34 0.017(**) 46 76 42 6.09 0.44 0.012(*
*)30 76
表3 MI值随时间变化对照Tab.3 Comparison of change of MI against time of
active ingredient and placebo/%安慰剂t/d MIt-MI0 ±标准误 p 降低率/% 有
数人群比例14 3 3 28 -16 3 42 -20 4活性物 14 -5 3 0.006 5(***) 292
76 28 -21 3 0.024(**) 32 67 42 -27 3 0.022(**)38 62
人体测试中,分别采用两种仪器对美白效果进行了评价,这两种仪器都是目前国际
上通用的测试皮肤美白的仪器。CM-2600D分光测色仪是扫描式的反射分光光
度计,通过三刺激法(蓝、红、绿)来检测皮肤表层结构上中各种载色体的反射光,
经过计算综合评价皮肤色度。但是该评价方法对于化妆品的明显“美白”效果的变
化比较敏感,而对于皮肤色度的微小变化并不是很灵敏。因此更多用于测试皮肤的
美白效果。Mexameter MX18是窄波反射分光光度计,通过测量皮肤表面的吸光
度和反射率,以此来判断皮肤色度,主要用于测试皮肤中黑色素和血红素的变化,
它更倾向于祛斑效果的测试。Clarys等[13]的研究表明,这两种仪器均有很高
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可以用于测试皮肤颜色的微小变化,同时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
两种仪器有较好的相关性。
人体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酵母提取物NB的美白霜的L*值、ITA°和MI值在整个测
试期间均表现出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功效,其中测试前14 d的功效最显著(p<0.01),
相对对照组均有近1倍或1倍以上的增长,测试42 d时仍保持比对照组高30%
的增长。同时可以看到,用CM-2600D测得的L*值和ITA°值和用Mexameter
MX18测得的MI值在整个测试期间变化趋势一致,结果相通。整个测试期间,使
用安慰剂一侧的皮肤也在变白,这是因为该项测试选在秋末冬初进行,经历过夏天
强光的照射后,晒黑的皮肤在这个季节会有所恢复,但安慰剂一侧皮肤变白的速度
和程度显著低于使用含活性物产品一侧的皮肤(p<0.05)。
3 结论
人体组织切片实验结果表明,0.5%酵母提取物(NB)水溶液的美白功效显著优于
1.0%曲酸水溶液。人体实验结果表明,添加3.0%酵母提取物(NB)的美白霜在14,
28和42 d测试时均有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美白功效。
酵母提取物作为被广泛使用的天然来源的食品调味剂,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寡肽、
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人体所需的营养剂,其安全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作为一种安
全、营养、高效的美白活性物,酵母提取物(NB)可以在化妆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晏志云.天然调味料:酵母抽提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8(6):42-48.
[2]杜支红.酵母抽提物(YE)发展态势[J].中国酿造,2010(1):15-17.
[3]尤新.酵母提取物[J].精细与专用化学,2002(17):25-26.
[4]GASPAR L R,CAMARGO JR F B,GIANETI M D,et tion of
dermatological effects of cosmetic formulations containing Sacchromyces
cerevisiae extract and vitamins[J].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8(46):3493-3500.
[5]西浦英树,安井寿宏,小池高广,等.Fissione-Y的美容效果[C]//中国
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2006:173-179.
[6]KUMANO Y,SAKAMOTO T,EGAWA M,et vitro and in vivo
prolonge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novel vitamin C derivative,2-O-α-D
-glucopyranosyl-L-ascorbic acid(AA-2G),in cosmetic fields[J].J
Nutr Sci Vitaminol,1998(44):345-359.
[7]HUANG S C,LIN C C,HUANG M C,et 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ascorbyl glucoside,
kojic acid,arbutin and hydroquinone in skin whitening cosmetics by HPLC
[J].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2004,12(1):13-18.
[8]PARVEZ S,KANG M,CHUNG H,et and mechanism of
skin depigmenting and lightening agents[J].Phytotherapy Research,
2006 (20):921-934.
[9]OCHIAI Y,KABURAGI S,OBAYASHI K,et al.A new lipophilic pro-
vitamin C,tetra-isopalmitoyl ascorbic acid(VC-IP),prevents UV-
induced skin pigmentation through its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J].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2006,44(1):37-44.
[10]杜亚威,杨文玲,刘红梅.维生素C磷酸酯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在化妆品中的
应用[J].香精香料化妆品,2007(1):26-29.
[11]MAEDA K,FUKUDA vitro effectiveness of several whitening
cosmetic components in human melanocytes[J].Journal of Society
Cosmetic Chemist,1991(42):361-368.
[12]李潼.皮肤美白产品中的活性成分[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32 (7):43
-45.
[13]CLARYS P,ALEWAETERS K,LAMBRECHT R,et color
measurements:comparison between three instruments:the Chromameter,
the Derma Spectrometer and the Mexameter[J].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0(6):230-238.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710836a2659868.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