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2024年5月10日发(作者:tft屏幕好不好)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

卷(解析版)

一、学习•丰盈自我

1.(5分)【学习强国时文,积累字词】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相应题目。

无(yín) 的沙海,似峰峦起伏。中亚商人骑着骆驼,满载而归。骆

驼背负的行囊里瓷器偶尔相碰,“咚”的一声,清亮悠长,脆响如孤烟般升腾。一千多年

前的丝路古道上,这样的场景屡见不①鲜。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qìng)

的景德镇瓷器承载着西域各国人民心中最温柔浪漫的期待。

瓷器不语,韵泽千年。灵者的巧思,工匠的神技,以及② 海桑田的

时代变迁,都凝聚在一件件温婉 ③ 的瓷器里,化作古丝路上延绵万里的文明

印记。跨越山海的瓷器浪漫曲,正奏响新时代的华章。

(摘自2023年4月28日《学习强国》中《一瓷越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景德浪漫曲》

一文)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无(yín)    

②声如(qìng)    

(2)文段中①处加点字“鲜”读音应是    ,②处的汉字应是    。

(3)下列填入文中序号③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优雅

B.幽雅

2.(6分)【学习古代文化,理解诗词内涵】

小语想在班级古诗词鉴赏交流会上推荐《晚秋夜坐》一诗,请你协助完成问题。

晚秋夜坐

[唐]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敧池。

蝉噪黏

远举,鱼惊钩暂移。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注释】①黏:一种捕蝉的工具。

(1)下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此诗最相近的一项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王绩《野望》)

C.《诗经》《蒹葭》

D.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小语对尾联中“萧萧”不甚理解,他查到“萧萧”有两种解释,一是“凄清寒冷的

样子”,另一是“潇洒的样子”。请你帮他判别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诗内容阐述

理由。

二、活动•充实自我

3.(10分)八年级开展了“阅读研学,充实自我”等一系列活动,邀请你完成下面四项任

务。

小文制作了古诗文整理单,请根据积累,帮助他完成下面填空。

辑录诗文

读风景:小石潭中有“青树翠蔓,①   ,② 

 ,

阅读意义

风景不同,情感各异, 

浸润于古诗文,我们渐(《小石潭记》)的幽静美丽,洞庭湖有“③ 

④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汹涌澎湃,桃花源

渐学了观物、观人、观

 ,⑥   ”世界。呈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⑤ 

(《桃花源记》)的安宁祥和。

读情感:通过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我们读出了王勃离别时的宽慰与达观;通过

“⑦   ,⑧   ”(《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悲悯与赤忱;通

过诗句“⑨   ,⑩   ”《卜算子•黄州定

慧院寓居作》我们读出了苏轼的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

4.(3分)下面是八年级开展的研学活动,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地是李渔故里——兰溪

夏李村,请你一起参与吧!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称,

是中国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研学活动中,你需要在夏李村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

诵读内容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

韵;

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

踪。

(李渔《笠翁对韵》)

画面内容

A  

画面意境

B  

背景音乐

 

低沉的音乐凄凉、

5.(3分)班级将开展“历经磨难,超越自我”的演讲比赛,你撰写演讲稿时,会从下列名

著材料中选哪一个作为阐述的材料?请说明理由。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6.(4分)推荐名著,制作腰封。

ㅤㅤ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书籍的外部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

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请你从书的内容、影响、读者反映等方面,为《经典

常谈》写一段腰封推荐词,80字左右。

三、阅读•润泽自我

7.(1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夜风送来槐花香

梁新会

①入夜,乘公交车回家。刚一下车,一股清甜之气扑鼻而来。槐花,是槐花开了!我一

眼就瞅见三棵洋槐树,站在路边的冬青后面,显得卓尔不群。

②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

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香气愈发浓郁,我忍不住深吸了几口。

一瞬间,我仿佛置身槐香的世界,不,应该是故乡漫山遍野的槐树林中。此香,彼香,

分辨不清。在此之前,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唯有故乡的槐花才配叫槐花。

③而今夜,我站立在城市的街头,却分明嗅到了故乡的槐花香。

④故乡永寿地处偏远,气温回升慢,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县城附近的四十万亩槐花才开

始绽放。其时,恰逢五一黄金周,槐花节盛大启幕,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槐林,赏景采

花,品槐花蜜,游览古县城,敲打战鼓,玩得不亦乐乎。

⑤老家离县城远,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植有洋槐树,花开时节,香气冲天。槐树高大

多刺,难以攀爬,不易采摘,需要全家齐上阵。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

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

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槐花开的那几天,家家都会蒸槐花麦饭,晾

晒槐花。以前,槐花麦饭是人们度过饥馑荒年的主要饭食。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心灵手

巧的媳妇们,变着花样吃槐花,大家也就学着样儿用槐花烙菜盒子,包饺子,炖肉了。

⑥夜色滤去了城市的繁嚣,也隐没了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世界一下子变得很安静,静

得只有几棵开花的洋槐树在风中窃窃私语。我身在花香最浓处,被纯粹的香气包围起来,

鼻翼翕动,整个世界瞬间香甜如蜜。

⑦贪婪地深呼吸,想要这清甜之气带我回到故乡。那一刻,我喜悦而安详——我确信我

在城市的街头闻到了故乡的气息。我曾经在想念母亲做的臊子面时,穿越城市的大街小

巷,寻找最正宗的家乡风味;我曾经陪着在外地工作的亲友,按图索骥去网红店品尝记

忆中的味道,结果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每每如此,我便确信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缺憾——

离开故乡,在外打拼,得到的同时也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⑧一位朋友说他压力太大的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只好驱车二三百里,回到故乡的

老屋踏踏实实睡一觉,第二天满血复活,再杀回城市继续打拼。故乡的清风朗月是治疗

失眠的良药。如今,他事业发展顺利,一双儿女乖巧可爱,他的失眠早已不治而愈。多

年后,父母相继离世,他才从众人口中得知那些年他回老家睡安稳觉时,父母整宿整宿

都不敢合眼,生怕他有什么闪失。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希望儿女不要忘记根本,但更

希望儿女在外万事顺遂,随遇而安。此心安处即吾乡。朋友感叹着,为自己当年的鲁莽

之举而自责。

⑨其实,今世之人,能够一辈子不离开家乡的少之又少。谁没有在陌生街头举目无亲、

踽踽独行的悲凉和无助呢?好在住久了,时间会治愈一切。他乡也就有了故乡的气息。

你看,满街的美食,来自天南地北,它们要想在城市里存在,就得既保持住故乡风味,

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喜好。人也一样,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故而,

人们常把工作久了的城市叫作第二故乡。

⑩夜晚的清风送来槐花香,我站在城市里闻见了故乡的味道。心生欢喜!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1)【概括•忆槐花】

阅读以上作品,概括那夜风送来槐花香后,“我”产生的回忆。

故乡的槐花节盛大启

幕,玩得不亦乐乎。

① 

夜风中的槐花香

② 

(2)【品析•赏槐花】

请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

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

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

(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感悟•思槐花】

作者为何闻到槐花就“闻见了故乡的味道”?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以下资料概括回答。

资料:

▲梁新会,陕西青年作家,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民俗有云:“门前种棵槐,财运自然来。”槐作为一种北方乡土树种,无论环境多么恶

劣,土壤多么瘠薄,亦能傲然挺立,健康生长。在物质短缺的贫穷年代,尤其是青黄不

接的时候,槐花、槐叶还是救命的口粮,在欠收的年景,帮助人们度过饥荒,被百姓称

为“救命树”。

(4)同样都是快乐,“我”在城市中闻到“槐花香”心生“欢喜”与课文《社戏》里“我”

与小朋友看戏那晚的快乐,两者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8.(11分)阅读下面非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光刻机——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唐燕胡松 何渝

 

我穿越大街小巷、网

红店,找寻家乡的味

 

道。

①你知道手机中的芯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芯片的主要原材料——硅要经过一系列

精细、复杂的处理才能变成芯片。而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前道工艺的每一层都需要用

光刻机进行图形转移套刻曝光。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母机,也是信息时代的制造之王。

②顾名思义,光刻机是以光为媒介,刻画微纳于方寸之间,实现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图

形加工的制造工具。光刻机的应用,从火星探测器等大国重器到电脑CPU、LED灯等日

常用品,无处不在。

③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目前的主流光刻机可以分为接近接触式、投影式、直写式三类。

④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影”游戏。它利用已有的图形,阻挡

光线的传播,从而形成明暗相间的图形分布,结合待加工表面感光胶的感光特性,记录

下所需要的图形。这种光刻机具有设备结构相对简单、工作效率高、工艺适应性强等优

点,但也存在分辨力低、曝光图形质量差、工艺一致性差等缺点。接近接触式光刻是目

前器件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复制型光刻方法,在光刻分辨力相对要求低、芯片面

积大、厚胶和非标基片等场景,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以外的各种器件基本以该种光刻方

法为主。

⑤投影式光刻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照相机。它采用投影式的工作方式,掩模与基片不再

相互接触,极大地避免了对掩模或基片的损伤,而且可以加工出比掩模版图形更细小的

结构。除此以外,投影式光刻机具有扫描成像的曝光能力,工作效率极高。由于卓越的

性能优势,投影式光刻机自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光刻机领域的主流光刻设备。目前,很多

高端芯片均采用投影式光刻机进行加工。

⑥与上面两种采用“复制”工作模式不同的光刻机是直写式光刻机。它的工作原理类似

于我们写字,可以完成任意图形的加工、且加工精度极高,加工的最细线条可以达到纳

米量级,不过,在图形的加工过程中,直写式光刻机是以点的方式进行加工的,工作效

率极低,且难以实现大面积直写,不适合大批量结构的制备,所以目前主要用于掩模版

的加工。

⑦一直以来,光刻机都在追求更高的信息容量。高分辨力、大面积、三维是其未来发展

的主要方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未来会有更多新型的光刻机应运而生。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几年,“芯片危机”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芯片危机?主要原因之

一是芯片制造太难,而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是光刻机,因此芯片制造之难,实则是光刻

机制造之难。

②光刻机以“光”为刀进行雕刻,精度极高。以光刻机领域的主流设备投影式光刻机为

例,目前的7nm(纳米)精度,相当于把一根头发丝劈成几方份。再者,光刻机的结构

极其复杂。有资料显示,一台投影式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0000个机械件,200多

个传感器。制造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

功率都要高于99.99%。

③光刻机不仅制造技术壁垒高,还是全球集中度最高的产业。目前,全球仅有极少数企

业具备量产投影式光刻机的能力。荷兰一家公司就独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精度在7nm

及以下的投影式光刻机也只有这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由于产能有限,每年也只能生产20

余台。物以稀“更贵”,每出厂一台,都被全球芯片制造商虎视眈眈,谁“抢”得到最新

的光刻机,谁就造得出更高端的芯片。

(摘编自《芯片制造为什么这么难》)

【材料三】

①我国对芯片的需求量世界第一。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一年需要制造11.8亿部手机,3.5

亿台计算机,1.3亿台电视,有全球1/3的芯片市场需求。我国每年在进口芯片的费用上

就超过2000亿美元。2002年,中国将光刻机列入863重大科技攻关计划。2008年,国

家层面专门成立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简称02专项),以建

立自主的高端光刻技术和产业发展能力作为重大、核心的战略目标。经过了20年的研发,

已逐渐取得可喜的成就。目前中国自主研制的90nm光刻机已经商用,并且已经成功攻

克DUV浸润式光刻机的主要技术。

②目前中国光刻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高端光刻机全部依赖进口。光刻机严

重制约了我国半导体的发展。

(摘编自《中国电子报》)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第④段加点的“相对”表程度加强,旨在突出接近接触式光刻机结构简单。

B.光刻机以“光”为媒介,可在待加工表面刻画出各种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图形。

C.直写式光刻机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极低,难以实现大面积直写,适用范围窄于“复制”

型光刻机。

D.我国由于芯片需求大,一直重视对光刻机的研发,目前取得重大成就,打破了市场垄

断。

(2)根据材料一,填写结构图。

(3)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一系列数字,有何表达效果?

有资料显示,一台投影式光刻机包含13个分系统,30000个机械件,200多个传

感器。制造一枚芯片大概需要3000道工序,要想保证光刻机完美运转,每一步的成功率

都要高于99.99%。

(4)华为手机因芯片受限,发展受到制约。请结合以上材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其

困境,并就我国光刻机研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荷兰ASML在高端光刻机市场的‘一马当先’,主要源于其长期的技术积累和

与台积电、三星等厂商的合作联盟关系。其他国家的厂商若想打破其垄断,必须要有新

一代技术的突破,且对市场要持续投入。”

——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

9.(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

霍丘知县阳湖

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

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

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自耶

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

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

“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

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

“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

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

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注释】①霍丘:县名,今属安徽。阳湖,地名,今属江苏。②年:年景;收成。③

耶:同“爷”。④尔:如此,这样。

(1)根据表格提示,填写出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字词

治霍丘既一载

造于县门

百姓所以厚我

释义方法(供参考)

课内迁移:既出,得其船。

成语解词:登峰造极

词类活用:互相轩邈

释义

① 

② 

③ 

 

 

 

(2)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

(3)读完这篇文章,班级准备举行新闻采访模拟活动。请根据原文理解,补充采访记录

表。

采访记录表

采访目的

采访地点

采访实录

了解霍丘县“丰年”背后的原因

霍丘县街头、县衙

采访对象一:霍丘父老

问题A:听闻左君治理霍丘前后的变化极大,您能说

说吗?

霍丘父老:治理前,① 

治理后,②   。

 。

问题B:您觉得霍丘迎来“丰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霍丘父老:③ 

采访对象二:知县左君

问题:您觉得霍丘的“丰年”主要原因是什么?

知县左君:④ 

(4)请你从下列角度选择其一,给知县左君撰写人物评论。

A.廉政建设

B.官民关系

C.君子品格

 。

 。

四、写作•表达自我

10.(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主角,不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不只是纵横赛场的体育明星,不只是改革

大潮里的风云人物。一张过去的照片、一段温馨的视频、一个难忘的生日、一次有趣的

活动、一场激烈的比赛……你都可能是当中的“主角”。

请以“这一次,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学习•丰盈自我

1.(5分)【学习强国时文,积累字词】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相应题目。

无(yín) 的沙海,似峰峦起伏。中亚商人骑着骆驼,满载而归。骆

驼背负的行囊里瓷器偶尔相碰,“咚”的一声,清亮悠长,脆响如孤烟般升腾。一千多年

前的丝路古道上,这样的场景屡见不①鲜。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qìng)

的景德镇瓷器承载着西域各国人民心中最温柔浪漫的期待。

瓷器不语,韵泽千年。灵者的巧思,工匠的神技,以及② 海桑田的

时代变迁,都凝聚在一件件温婉 ③ 的瓷器里,化作古丝路上延绵万里的文明

印记。跨越山海的瓷器浪漫曲,正奏响新时代的华章。

(摘自2023年4月28日《学习强国》中《一瓷越千年——丝绸之路上的景德浪漫曲》

一文)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无(yín)  垠 

②声如(qìng)  磬 

(2)文段中①处加点字“鲜”读音应是  xiān ,②处的汉字应是  沧 。

(3)下列填入文中序号③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

A.优雅

B.幽雅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题目中的汉字分别是:垠、磬。

(2)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字形。“屡见不鲜”的“鲜”应读作“xiān”。

(3)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优雅”意思是优美高雅。“幽雅”意思是清静而风景优美。句

中值得是瓷器,所以使用“优雅”。

故选:A。

【解答】答案:

(1)①垠 ②磬

(2)①xiān ②沧

(3)A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

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

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6分)【学习古代文化,理解诗词内涵】

小语想在班级古诗词鉴赏交流会上推荐《晚秋夜坐》一诗,请你协助完成问题。

晚秋夜坐

[唐]王绩

园亭物候奇,舒啸乐无为。芰荷高出岸,杨柳下敧池。

蝉噪黏

远举,鱼惊钩暂移。萧萧怀抱足,何藉世人知?

【注释】①黏:一种捕蝉的工具。

(1)下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此诗最相近的一项是  D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王绩《野望》)

C.《诗经》《蒹葭》

D.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小语对尾联中“萧萧”不甚理解,他查到“萧萧”有两种解释,一是“凄清寒冷的

样子”,另一是“潇洒的样子”。请你帮他判别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诗内容阐述

理由。

【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晚秋园亭物候的喜爱之情,对园亭幽居的自得其乐、对当下

生活状态的满足;不求为世人所知的隐逸、旷达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晚秋园亭物候的喜爱之情,

对园亭幽居的自作重得之乐,不为世人所知的隐逸旷达之情。

A.常建用小鸟自由欢唱,来倾诉自己的隐逸情趣。

B.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

C.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

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D.苏轼借大雁飞过天穹,来寄寓自己的孤高脱俗。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首联中一个“奇”字总写园亭中“物候”的特点,“乐无

为”点出作者的生活状态是清静无为,一个“乐”字点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意。

颔联具体描绘园亭中的景物。颈联写作者悠闲的生活,作者乐于做粘知了、钓鱼这样的

闲事,表现了他的自得其乐。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心里感到满足,并不想为世人所知,

表现出一种超然、旷达的情怀。

答案:

(1)D

(2)从“蝉噪黏远举,鱼惊钩暂移”可以读出诗人并不急于赶走鸣蝉,也不急于钓起惊

走的池鱼,表现其随性潇洒,同时,全诗表现的也是诗人深夜赏秋的轻松满足,没有“凄

清寒冷”的感受,所以“萧萧”解释为“潇洒的样子”更合理。

译文:

园亭里的物候很奇特,我幽居在此感觉很是快乐逍遥。荷花高高的长出了水面,杨柳

垂下柳枝伸到了弯曲的池塘里。蝉声很躁,我高高举着捕蝉的工具想要把蝉赶走,结果

把鱼惊动了,智能暂时把鱼钩移走。我在这里感到很是满足,不求为世人所知。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二、活动•充实自我

3.(10分)八年级开展了“阅读研学,充实自我”等一系列活动,邀请你完成下面四项任

务。

小文制作了古诗文整理单,请根据积累,帮助他完成下面填空。

辑录诗文阅读意义

读风景:小石潭中有“青树翠蔓,① 蒙络摇缀 ,② 参差风景不同,情感各异,

披拂 ”(《小石潭记》)的幽静美丽,洞庭湖有“③ 气蒸云梦浸润于古诗文,我们渐

渐学了观物、观人、观泽 ,④ 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汹涌澎湃,

桃花源呈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⑤ 阡陌交通 ,⑥ 

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的安宁祥和。

读情感:通过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我们读出了王勃离别时的宽慰与达观;通过“⑦ 安得

广厦千万间 ,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

世界。

破歌》),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悲悯与赤忱;通

过诗句“⑨ 拣尽寒枝不肯栖 ,⑩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我们读出了苏轼的孤独心境和高洁志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题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①蒙络摇缀

②参差披拂(注意“缀”的书写)

③气蒸云梦泽

④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⑤阡陌交通

⑥鸡犬相闻

⑦安得广厦千万间

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⑨拣尽寒枝不肯栖(注意“栖”的书写)

⑩寂寞沙洲冷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4.(3分)下面是八年级开展的研学活动,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地是李渔故里——兰溪

夏李村,请你一起参与吧!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称,

是中国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研学活动中,你需要在夏李村拍摄一段短视频作为诵读背景,请完善拍摄脚本。

诵读内容画面内容画面意境背景音乐

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

A  小村的一间茅屋前,B  凄清孤寂 凄凉、低沉的音乐

韵;鸡鸣声起,皎洁的月亮

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坠入山林,清冷的白霜

踪。

(李渔《笠翁对韵》)

铺满道路,板桥路上,

不见人踪。 

【分析】A.本题考查诗句内容与含义。

根据诵读内容“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可知,画面

内容是:小村的一间茅屋前,鸡鸣声起,皎洁的月亮坠入山林,清冷的白霜铺满道路,

板桥路上,不见人踪。

B.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根据画面内容可知,月坠山林、白霜铺地,一幅凄清寂静的景象,因此,画面意境是凄

清孤寂。

【解答】答案:

A.小村的一间茅屋前,鸡鸣声起,皎洁的月亮坠入山林,清冷的白霜铺满道路,板桥路

上,不见人踪。

B.凄清孤寂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

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

文素养。

5.(3分)班级将开展“历经磨难,超越自我”的演讲比赛,你撰写演讲稿时,会从下列名

著材料中选哪一个作为阐述的材料?请说明理由。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

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

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

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

字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

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

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

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题目中给出的两个人物,都具有“历经磨难,超越自我”

的性格特点,结合人物的经历加以具体阐述即可。

答案:

示例一:我选择保尔,保尔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艰难曲折,12岁时,因得罪神甫而被学

校开除;参加苏俄红军,在战斗中受重伤;在修筑铁路快要完成之时,又患上伤寒引发

了肺炎;面对这些磨难,保尔没有泄气,没有放弃自己,始终在找寻人生的意义。直到

最后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仍然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他历经磨难,不

屈不挠,英勇顽强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他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示例二:我选择孙少平,孙少平是陕北农家的一个穷小子,他在追求奋进人生的路途中

也充满了坎坷,由于家境贫寒,吃穿都特别简陋,他因此充满了自卑,之后他成为煤矿

工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矿工组长。他的爱人田晓霞的意外死亡又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他又因矿难而毁容。但最后他拒绝了留在省城的机会,毅然留在了苦难的矿区。孙少平

在磨难面前始终 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历经磨难,最终也成就了坚韧不拔的自己。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

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

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4分)推荐名著,制作腰封。

ㅤㅤ腰封,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书籍的外部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

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请你从书的内容、影响、读者反映等方面,为《经典

常谈》写一段腰封推荐词,80字左右。

【分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

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解答】本题考查推荐词。《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

典的启蒙读物,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

《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全书见解精辟,文

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答案:

示例:如何阅读国学经典?朱自清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经典一一解读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316054a2599209.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