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7日发(作者:iphone4s电信版无服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一、原创试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于)
.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
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
D.请循其本(追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鲦鱼出游从容(游玩) B.是鱼之乐也(这)
..
C.子固非鱼也(顽固) D.请循其本(请允许我)
..
3、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D)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C.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D.我知之濠上也
4.下列句中加点“之”字作代词的一项是( D)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一不经意的感叹被惠子抓住不放,引发二人之间的论辩。
B.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C.庄子偷换概念,故意将“安”字理解为“哪里”,巧妙地结束了这场论辩。
D.这是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6.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个故事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这种诗意
的感染。
B.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
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危机”。
C.虽然惠子与庄子的性格、气质不同,但从辩论结果可见,他们对事物的思维方法与认识结论是完全一
致的
D.庄子从鱼儿自由活泼的生命状态中,由衷地感到了愉悦,他坚持认为鱼儿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
情的反映。
7.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开篇点出人物、地点和事件——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文章即由游玩引出辩论。
B.面对惠子的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用了一个反问句从正面给与回答的,暂时化解“危
机”。
C.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
了精彩的论辩艺术。
D.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
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二、试题汇编
第一组: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
.
B.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
.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全面
.
D.请循其本 循:追溯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是鱼之乐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有鱼》)
.
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在选文中,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的快乐。
B.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表现出他
顺应自然、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对此,我们要全面肯定。
C.选文中,庄子和惠子的思想和立场是不相同的:庄子是道家,重视主观;惠子是名家,重视客
观实际。两人一个超然物外,一个固守现实。
D.选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之外,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第二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5079384a2562716.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