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中微VS北方华创VS泛林半导体VS应用材料

半导体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中微VS北方华创VS泛林半导体VS应用材料


2024年5月5日发(作者:暴风魔镜app最新版)

中微VS北方华创VS泛林半导体VS应用材料

半导体设备产业链深度梳理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半导体产能紧缺的问题就开始发酵,从手机

电源管理芯片→汽车芯片→存储芯片,挨个开始涨价,德国整车厂甚

至写联名信,向台积电要产能。

晶圆厂扩产能,核心就是要做设备采购。半导体设备行业,可分为六

大主要设备,按投资额占比由大到小,分别为:光刻机(30%)、刻

蚀机(20%)、镀膜设备(15%)、清洗设备(10%)、测量设备

(10%)、离子注入设备(5%)。本文,重点研究刻蚀设备。

刻蚀设备所在的半导体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为:

上游——为设备和原材料供应商。国内设备代表公司有,刻蚀机: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镀膜设备:北方华创、芯微源;清洗设备:北

方华创、盛美股份、至纯科技;测量设备:长川科技、精测电子、华

峰测控;

中游——为晶圆制造厂。全球产能排名前五的晶圆厂依次是:三星

电子、台积电、美光科技、SK海力士、铠侠,其合计产能占全球晶

圆厂总产能的50%,是半导体设备的主要采购方;

下游——为半导体应用领域。主要分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

分立器件、传感器等四大类终端应用,其中,集成电路为主要应用终

端,占比为84%,其次为光电子器件,占比9%。

图:半导体产业链

来源:塔坚研究

对于这条产业链,有几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1)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其长期增长驱动力是什么?短期受什么因

子扰动?

2)中微公司VS北方华创,它们的竞争力差异究竟在哪里?竞争

力的核心指标,到底该看什么?

(壹)

本报告,我们选取应用材料VS北方华创VS泛林半导体VS中微公

司VS盛美股份VS芯源微,作为刻蚀设备代表性公司进行对比。

从收入结构来看,五家公司均以半导体设备为主,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图:收入结构

来源:塔坚研究

单从收入规模维度:泛林半导体(1033.5亿元人民币)>应用材料

(663.65亿元人民币)>北方华创(40.58亿元)>中微公司(19.47

亿元)>盛美股份(7.56亿元)>芯源微(2.12亿元)。其中:

北方华创VS中微公司——均以半导体设备为主,前者产品覆盖面

广,后者专注IC刻蚀设备。

北方华创——2019年收入40.58亿元,60%以上的收入来自泛半导

体设备,覆盖半导体IC、LED、光伏三大领域。其半导体设备产品众

多,包括刻蚀机、PVD、CVD、ALD、氧化/扩散炉、清洗机、外延

设备等。

中微公司——2019年收入19.47亿元,81%收入来自半导体设备,

其余为半导体设备配件。其以半导体IC刻蚀设备起家,由于单一半

导体产品周期波动大,而后拓展MOCVD设备(用于LED外延片生

长)。

应用材料VS泛林半导体——前者产品,基本覆盖晶圆制造过程中除

光刻机外的所有设备;后者以刻蚀设备为主。

应用材料(AMAT)——2019财年收入146.08亿美元,以泛半导

体设备为主(包括:芯片、光伏、LED),共有四大事业部门:半导

体设备(占比62%)、面板显示设备(11%)、服务(26%)、其

他(1%)。

泛林半导体(LRCX)——2019财年收入96.54亿美元,100%来

自半导体IC设备,未披露产品收入结构,根据其市占率,我们倒推

出其主营业务为刻蚀设备,占营收比重在50%以上,其余为半导体

清洗设备、薄膜沉积设备等。

芯源微VS盛美股份——两家刻蚀设备专用于先进封装(后道)。

盛美股份——产品以半导体清洗设备为主(占比84%),10.6%来

自半导体电镀设备,5.3%来自现金封装刻蚀设备(封装用湿法刻蚀,

晶圆制造用干法刻蚀,其中技术差异,详见我们之前在科技版报告库

中的“刻蚀设备”一篇,此处不详述)。

芯源微——产品以光刻工序中的涂胶显影设备为主(占比64%),

12.26%来自封装用湿法刻蚀设备,11%来自清洗机。

从半导体IC制造前道设备来看,应用材料、北方华创基本覆盖除光

刻机之外的所有前道设备;泛林半导体、中微主攻刻蚀设备。盛美以

清洗机为主,芯源微以涂胶设备为主,两家公司刻蚀设备主要用于后

段封测。

接下来,我们从2020年3季报数据,分别对比一下四家公司的增长

情况:

图:2020年三季度数据(单位:亿元人民币、%),

来源:塔坚研究

从增速来看,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盛美股

份还未上市,无三季度数据。

泛林半导体——其收入负增长是由于统计的财务年份差异导致

(2020财年三季报的报告期为2019/12/29-2020/03/29),2019

年为半导体周期低点,晶圆厂扩产需求较低。

单看2021财年1季报(报告期2020/6/30-2021/9/30),其营业

收入同比增长46.7%,净利润同比增长76.79%。其增长主要来自于

中国晶圆厂设备订单大幅增加,中国订单占比从27%提升至37%,

成为其设备收入的主要来源。

应用材料——截至2020年7月,营业收入约813.4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29%,净利润16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

其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韩国晶圆厂的大规模扩产带来的设备采购需

求提升,分地域来看,中国占其收入比重提升至33%,为其主要收

入来源。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为业绩增长主要贡献,LED设备拉低增速。

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83%、

105.26%。其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

长16.8%,净利润同比增长同比增加133.34%到175.77%。

其中,刻蚀设备收入增长约58.5%,但MOCVD设备收入下降约

38.5%,刻蚀设备与MOCVD设备占比从2019年的48%/52%变

为2020年的70%/30%。整体来看,半导体设备成长性更强。

北方华创——光伏及半导体行业的双重景气度拉动其业绩增长。

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0.31%、48.86%。

3季度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光伏设备占比增高。

分业务来看,光伏及锂电设备增速居首(75%以上),其次是半导体

设备(28.77%),再次是电子元件(12.31%)。

由于泛林半导体报告期比其他公司早半年,我们将其季度增速前置调

整2个季度,能够发现,几家设备公司的季度增速存在一定规律性,

与半导体行业周期波动较为一致。

图:季度收入增速(单位:%)

来源:塔坚研究

(贰)

好,增长看完后,我们再来看回报对比:

从回报水平(ROIC)来看,泛林半导体>应用材料>盛美股份>中

微公司>北方华创。海外龙头回报水平基本在国内两大设备公司的

5-6倍。

图:回报数据(单位:%)

来源:塔坚研究

回报的差异,来自两方面:1)销售净利率;2)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北方华创的净利率为9.17%,低于中微公司的

9.69%、芯源微的13.73%、盛美股份的17.83%、应用材料的

18.52%、阿斯麦的21.93%、泛林半导体的22.7%、科天半导体的

25.72%。

单看各家半导体芯片设备业务的毛利率,6家公司基本都在45%左

右(半导体设备行业基本毛利率),导致综合净利率有差异,主要来

自两方面:

1)半导体设备公司,除了芯片设备外,普遍存在部分泛半导体设备

拉低整体毛利率的情况,包括光伏、LED、面板设备等,毛利率基本

在35%左右。涉及以上设备业务的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毛利率会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收入体量较小,但研发其实是刚性的,导致研发费用率波动较高,

如中微公司,研发费用率近年来持续提升,从5.8%上升至2020年

三季度的14%,海外半导体公司稳定在10%左右。

总资产周转率——北方华创的总资产周转率为0.34次,低于中微公

司的0.47次、应用材料的0.79次、泛林半导体的0.79次。总资产

周转率国内公司远低于海外同行,主要原因是存货周转率较低。

国内设备厂商会通过放宽设备使用验证期来吸引客户,导致其大量销

售设备在客户验证阶段,这类机器作为存货占比较高,拉低了周转率。

但是北方华创与应用材料相比,二者净利率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差距

较大,由于应用材料的总资产周转率几乎是北方华创的3倍,所

以二者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有较大差距。

图:杜邦因素拆分(单位:%、次)

来源:塔坚研究

(叁)

半导体设备行业,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下游产能的扩张。其公式

可以表达为:

刻蚀设备市场规模=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刻蚀设备占比;

核心因子一:全球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

2018年-2020年Q3,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分别为572.2亿美

元、503.1亿美元,同比增速为-5.4%、26%。中国大陆、中国台湾、

韩国地区成为全球半导体设备采购主力,分别占比27%、24%、24%,

合计占比达到75%,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

从前三季度设备采购同比增速来看,中国、韩国同比增速达到50%、

57%,而北美、欧洲增速分别为-16%、-7%。从上述趋势来看,未

来东亚地区,是半导体设备的主要市场。

图: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

来源:WIND

半导体设备的销售规模,其核心驱动因素是晶圆加工厂的资本开支,

而晶圆加工厂的资本开支规划,有两个因素决定:

1)管理层对半导体行业周期景气度的判断;

2)产业转移带来的机会。

首先,半导体周期景气度,目前到了什么位置?

半导体当前出现紧缺严重,主要是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导致。其传导

路径如下: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利润率提升→加大资本开支→设备

采购额提升:

图:半导体周期传导图

来源:塔坚研究

需求端——回顾2020年,整个半导体需求端(除LED外)开始回

暖,全球半导体销量同比增长6.2%,需求增速排名前三的依次是,

存储芯片同比增长12.2%、传感器同比7.4%、逻辑电路6.5%。

图: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

来源:WIND

半导体集成电路下游需求主要有四大类:消费电子、服务器、个人电

脑、汽车及工业。需求端景气度如下:

1)智能手机,中等景气。2020年全球共销售13.4亿部,同比下降

2.28%,5G手机销量3.26亿部,渗透率24%。注意,虽然智能手

机销量在下降,5G手机的硅含量相比4G增加35%,若按此计算,

智能手机对半导体需求为正向拉动。

2)服务器及PC,高景气。卫生事件导致在家办公及宅家游戏风潮,

拉动笔记本电脑及服务器需求增长,分别同比增加15%、3.8%。

3)汽车,高景气。全球共销售汽车7680万辆,同比下降15%,电

动车销量324万辆,同比增长50%。与智能手机情况相近,虽然汽

车销量在下降,但新能源车芯片用量是燃油车的3倍,电动化和智

能化带来的芯片用来大幅提升。

供给端——2019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资本支出为946亿美元,同比

下降11.7%。2019年全球晶圆厂扩产并不积极,导致2020年半导

体行业整体产能出现下滑。

结合供需来看,问题来了——需求高景气,供给却没有恢复,因此,

半导体景气度上升有迹可循。那么,未来两年,管理层资本支出预算

是否会增加?

我们重点来看全球晶圆厂产能排名前8(合计占全球总产能60%以

上)的厂商:

1)中国台积电。2021年资本支出预计250亿美元至280亿美元,

同比增加38%-54%,其中80%用于3nm、5nm、7nm先进制程,

10%将投向特殊制程工艺,10%将投向先进封装等领域。

2)三星电子。2021年计划资本支出增加20%,金额约296亿美元,

其中68%用来投资存储芯片,32%用来逻辑芯片代工。预计到2021

年NAND增加月产能达7.3-8.5万片,DRAM增加3万片产能。

3)美光/海力士。美光2021年资本支出预计82亿美元,同比增加

10%至9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DRAM同比增长15%~19%,

NAND同比增长30%。海力士由于利润下滑,预计下修资本支出,

2021年投资主要用来技术升级。

4)铠侠(原东芝存储器)。存储器IC供应商以前是,计划扩大生产

规模,重点在3DNAND闪存。

5)英特尔/台联电/格芯(GlobalFoundry)。联电格芯均上修资

本支出,重点在先进制程扩产,英特尔资本支出与2020年相近,用

于突破先进制程,其3nm预计转单台积电。

结合以上信息,可以推断,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已经位于较高水平,管

理层基本都采取了积极的扩产态度。从前五大厂商来看,未来1年

扩产重点在两方面:1)先进制程;2)3DNAND。

我们预计,2020年-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

23%、12%,预计从2022年开始,随着供应爬坡,景气度开始下降。

图: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额

来源:塔坚研究

具体来看国内半导体产业,由于国内晶圆厂的产能和资本支出规划主

要受到政策、产业转移的影响。我们分开测算。

根据广发证券,国内晶圆厂近三年建设带来的设备需求预计约为180

亿美元、264亿美元、353亿美元,增速分别为33.7%、47.0%、

33.6%。

短期内,晶圆厂扩张仍以存储芯片、低端制程逻辑芯片为主。在建项

目中,产能扩张幅度有大至下依次是:3DNAND>DRAM>逻辑芯

片。

其中,长江存储(以3DNAND为主)、合肥长鑫(3DNAND为

主)、中芯国际(低端制程为主)、紫光存储(3DNAND为主),

士兰微、华润微、中车时代等主要以功率半导体、传统制程为主。

图:国内已建已规划12英寸产能格局

来源:浙商证券

图:国内已建已规划8英寸产能格局

来源:浙商证券

综上,未来两年的设备支出,海外重点看先进制程、存储带来的设备

投入,国内重点存储芯片厂扩张带来的设备投入。

图:国内半导体市场规模测算

来源:塔坚研究

看完半导体设备整体投资额的增速后,我们再细分来看刻蚀设备。

(肆)

核心因子二:刻蚀设备占设备投资额比重。

一般情况下,新晶圆投建或老厂房的CAPEX,绝大部分是设备采购,

约占总投入的70-80%。其中,光刻(20%)>刻蚀(20%)>薄膜

沉积(15%)>前道检测(10%)>清洗(7%)。

根据上文结论,未来1-2年晶圆厂CAPEX重点在:

1)先进制程;

2)存储。

我们一一来分析。

先进制程方面,在EUV光刻机市场化前,由于DUV光刻机的光源

精度不足,想要继续提升制程,需要采用“多次曝光”技术,导致刻蚀

设备、薄膜沉积设备使用量大幅增加。

从具体数据来看,刻蚀设备在晶圆产线的价值占比,从2011年大约

13%上升到2017年的24%左右,而光刻机的价值占比从大约33%

下滑到21%左右,薄膜沉积(CVD)设备从11%提升至16%左右。

图:各类设备占晶圆厂价值占比

来源:华创证券

从半导体全行业维度来看,随着阿斯麦的EUV光刻机突破现有的技

术瓶颈后,对刻蚀设备的要求会有所下降,因此,理论上需求也会有

所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刻蚀设备的逻辑相反。

国内方面,受制于宏观情况,大陆晶圆厂较难采购EUV光刻机,因

此,逻辑芯片领域,对刻蚀设备的需求量仍较大。

国内刻蚀设备占比的提升的驱动,主要来自于存储制造,国内存储扩

产主要为NAND,其中3DNAND随着层数翻倍,导致刻蚀设备占

比存在向上的可能性。

在闪存制造工艺中,晶圆厂通过增加叠堆层数,来提升提高性能。从

2DNAND→3DNAND,再从32层3DNAND→64层→

128层过渡过程中,每增加一层,都需要增加刻蚀步骤。

根据东京电子,2DNAND刻蚀设备占设备成本比重为16%,而到

了3DNAND,刻蚀设备占比达到49%。

全球第二大NAND制造商KIOXIA(铠侠)指出:“3DNANDisetch

driven”,即3DNAND受刻蚀驱动。

来源:东京电子、国融证券

综上,全球刻蚀设备市场规模,未来五年从119亿美元增长至211

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速12%,其中3DNAND刻蚀设备复合增速

18%,DRAM刻蚀设备复合增速12%,逻辑芯片刻蚀设备2%。

图:刻蚀设备市场规模

来源:塔坚研究

国内刻蚀设备市场规模,未来五年从25亿美元增长至66亿美元,

五年复合增速21%,其中存储刻蚀设备复合增速25%,逻辑设备增

速19%。

图:国内刻蚀设备市场规模

来源:塔坚研究

研究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因此,国内刻蚀设备,远期总体增速能够

达到21%,其中,存储客户的增速更快,因此,在刻蚀设备中,得

存储客户者得天下。

(伍)

短期高频指标,我们分别采用DXI指数、NAND现货价格、半导体

设备出货量、下游景气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追踪。

……………………

以上,仅为本报告部分内容,仅供试读。

如需获取本报告全文及其他更多内容,请订阅科技版报告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厚积薄发的硬核分析,才能在关键时刻洞见

未来。

·订阅方法·

长按下方二维码,一键订阅

1)版权声明:版权所有,违者必究,未经许可

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拷贝、复制、传播。2)尊重原创声明:如报

告内容有引用但未标注来源,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删除、更正

相关内容。3)内容声明:我们只负责财务分析、产业研究,内容不

支持任何形式决策依据,也不支撑任何形式投资建议。本文是基于

公众公司属性,根据其法定义务内向公众公开披露的财报、审计、

公告等信息整理,不为未来变化做背书,未来发生任何变化均与本

文无关。我们力求信息准确,但不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所有内容仅服务于行业研究、学术讨论需求,如为股市相关人士,

请务必取消对本号的关注。4)阅读权限声明:我们仅在公众平台仅

呈现部分报告内容,标题内容格式均自主决定,如有异议,请取消

对本号的关注。5)主题声明:鉴于工作量巨大,仅覆盖部分重点行

业及案例,不保证您需要的行业都能覆盖,也不接受私人咨询和问

答,请谅解。6)平台声明:所有内容以微信平台为唯一出口,不为

任何其他平台内容负责,对仿冒、侵权平台,我们保留法律追诉权

力。

部分数据,由以下机构提供支持,特此鸣谢——国

内市场:Wind数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理杏仁;海外市场:

CapitalIQ、Bloomberg、路透,排名不分先后。想做海内外研

究,以上几家必不可少。如大家对以上数据终端有意向,欢迎和我

们联系,我们可代为联络相关负责人。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913134a2537001.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