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5日发(作者:三星gw3)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台湾自古属于中国,中国人最早开发了台湾。1700年前的中国历史文献《临海
水土志》对此就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文字。文中阐述了公元3世纪和7
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从17世纪开始,中国人民开发台
湾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元朝(1206-1368)开始,中国历代政府先后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
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
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895年,中国清朝政府因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在日本的胁迫
下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了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中外,废止与日本签订的一切
不平等条约,并宣布将收复台湾和澎湖。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
告》和《开罗宣言》,把台湾交还给中国。至此,台湾重入中国版图,重归于中国的主权管
辖之下。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状态,但这
并未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其次,在国际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历史事实,也已被国际社会
所公认。1895年至1945年,台湾、澎湖被日本强行占领。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抗日
战争。这场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
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
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
英三国签署、后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声明,“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
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月25日,同盟
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
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
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即为全中国的
惟一合法政府,迄今已与166个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
通过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惟一合法代表,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并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
法权利”。同时,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联合国和全世界已公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最后,台湾问题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中美关系上,台湾问题
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问题。台
湾问题之所以成为中美之间的问题,其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0年代美国介入中国内战,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用武力阻止中国统一。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中国政府即根据1943年12月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
于1945年9月4日宣告:中国政府按照相关国际协议,接受治理台湾和澎湖列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从此
美国改变了“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的途径”,公开以武力阻止中国大陆与
台湾统一的局势。
1954年12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从而奠定了美台军事安全关系的
基础。这项条约无疑也包含着使台湾与大陆永久分离的企图。在条约中,美国承诺继续向台
湾提供军事装备和其他援助,并在必要时使用美国的武装力量,阻止大陆解放台湾。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是美国转向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转折点。从中美缓和
开始之日起,中国政府便一再申明:台湾是中国领土,因此必须商定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
一切美国武装力量,才能改善中美关系,并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其中明载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
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经过艰难的谈判,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
国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承诺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
建交后几年供应的水平,并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销售,经过一段时间导致这一问题的
最后解决。
1993年克林顿内入主白宫后,美国对台政策出现大幅度摆动,大致地说经历了三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克林顿执政初期中美关系迅速严重恶化。要指出的是,在中美关系持续
严重恶化的背景下,克林顿政府决定将布什政府后期处理美台关系方面采取的某些措施正式
确定为美国的政策。其次是正式调整对台政策。1994年9月7日,克林顿政府正式公布“调
整对台政策的解释”。其中包含的内容反映了自布什政府后期开始,美国政策调整的实质和
方向,即通过加强美台政治关系,提升美台关系的交往级别,支持台湾加入某些国际组织等
等。第二阶段从克林顿第二任期开始。1999年春季以来,美国对台政策出现了新的调整,
其突出特点是从所谓“有条件的不介入”转变为“有限度的介入”, 目的是通过推动两岸双
方的对话来达成某种协议,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局面。第三阶段是陈水
扁上台后。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为台湾新领导人后,克林顿政府的对
台政策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其特点是进一步加大了防止台海军事冲突的力度。
布什入主白宫以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其突出的特点是企图将所谓
的“战略模糊”明确地改变为“战略清晰”。
总的来说美国对台湾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历次变化调整都是与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联系在一起的,不论美国政策的制订过程有多么复杂,中美关系的状况
始终是美国制订政策的首要考虑。美国一直认为加强台湾的防卫能力,向中国大陆施加军事
压力,可以阻止中国大陆对台湾使用武力,从而避免两岸冲突造成整个亚太地区不稳定。不
过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决策动机远不是那么无私的,美国相信加强与台湾的政治和军事关
系,可以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它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如通过武器销售可以获得经济上的巨大好
处,1992年,美国政府决定售台150架F-16战斗机;1994年,又宣布所谓“对台政策调
整”,就是其中两例。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868806a2530199.html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