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常识整理

航天常识整理


2024年5月5日发(作者:三星note8参数详细参数)

一、中国航天的开端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

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

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

业创业的开始。

二、中国航天发展战略(三步走)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

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

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

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

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发射神舟六号,即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2019年7月19日

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球指定位置,第二步任务已经

完成。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

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完成后,

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

下坚实基础。

三、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

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

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

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

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深空探测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

程。

四、重点工程:

1. 载人航天,神舟系列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

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

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

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 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

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

余、飞船应急救生、 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

宇航员绝对安全, 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

十四圈。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

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 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翟志刚成功完成首次出舱进行太

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

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

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

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

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

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

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2016年九、十月间,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接连发

射升空,之后结成组合体进行了长达30天的载人飞行,中国由此突破了航天员中期在轨驻

留技术。

2017年实施的天舟一号任务使中国掌握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至此,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宣告完成。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

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

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1]

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

场点火发射,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7月25日3时13分,问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

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神

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2. 探月工程

1、嫦娥一号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

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后,将用8天至9天时间完成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

和环月轨道段飞行。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11月18日卫星转

为对月定向姿态,11月20日开始传回探测数据。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839330a2525672.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