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4年5月4日发(作者:联想笔记本y450系统)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如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创造新构想并转化为新的商业价值的过程。

十八大提出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

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

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

为了深度解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探索中国创新

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笔者走访了北京经济管理职业

学院周景勤副院长和美国创新学会的创始人兰登・莫里斯。

笔者提出中国创新存在哪些问题时,周景勤表示目前

最大的问题还是很多企业的领导人没有认识到创新的紧要

性。中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定位没有建立起来。创新的主体应

该是企业,但是现在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很多企业总

是希望政府的政策来推动。跑项目,争资金,争优惠政策。

国家总的创新机制的缺乏,企业缺乏对创新实施管理的专业

化体系。

很多人认为创新是不可管理的,包括我们国家很多

人。美国人把创意、创新区分开了。他们认为,创意就是花

钱买创新。而创新是把创意转化成产业、产品和市场竞争力。

所以创新不是胡思乱想,不是撞大运。在一定条件下,创新

是可以管理的,是可以规划的,是可以考核的,是可以组织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的。

熊彼特在1920年写了一本书叫《经济发展》,里面就

提出了创新有五个方面:创造一个新产品、创造一个创新的

组织、创造一个市场、创造或者达到一种垄断,还有创造一

个管理体系。我们国家很缺乏,应该像首席财务师、首席执

行官一样,设立一个首席创新官。中国很多企业的创新是想

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被外界市场逼急了才会做,快

垮台了才会做。IBM有人研究10到15年以后谁需要IBM的

产品,还有人是专门研究8到10年的,还有专门研究1到3

年的。他们的调研包括出生率、教育程度、就业取向、就业

程度。我们这方面差多了,未来市场的需要不可能反映到现

实生活中来,你看不到。所以我们市场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一出来就很快过时,一出来就拼价格,很快就降价。

莫里斯认为中国的最大问题在于比较缺乏对创新的

系统性学习。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需要有一个系统性

的结构,是一个发散性的思维。中国的企业开放度不够,参

与企业数量太少,参与度远远不够。尽管像海尔、阿里巴巴

这样的企业在做创新,但总体来说还是数量太少。创新是需

要领导体系来承担、促进的。领导者要重视这些问题。

美国企业和中国不太相同,美国的技术革新速度比较

快,比较重视这方面。例如,年轻人接手技术的成功率很高。

在美国,由技术专家向年轻人传授技术,速度很快。中国的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一些文化也会减缓创新,比如中国人的中庸气质和企业性

格。创新要从战略开始,而不是从创意开始。创新是一种有

目的的达到一种目标的过程和行为。创新什么、如何创新、

谁创新、在哪里创新、如何支持创新、如何评估创新、如何

转换成竞争力?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一个创新的管理体系.

周景勤认为目前中国的创新是高层驱动。所以,首先

企业高层应该建立一个创新的领导体系;其次要建立一个创

新型的专业化的领导体系,或者叫资源体系,要建立一个创

新管理部;第三要建立创新团队;第四要落实创新待遇,落

实保障。

我们经常把研发当作创新,其实研发和创新是不一样

的。研发是在再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价值,把它做了一

定要成功的。创新允许失败,研发不允许失败。创新的原理

搞清楚了,市场调查搞清楚了,人员也配备好了,所以一定

要成功。而研发如果失败,那就是创新没研究好。投资也投

了、地也耕了、工厂也改好了,失败了?那这工作是怎么做

的?

国家对创新的鼓励政策落实得还不够,政策还不完

善。我们国家有一个税收政策,创新产生的成果可以免交所

得税。这个创新成功了,赚了钱可以不交税。但是如果失败

了,谁承担?实际上,这个政策相当于没用。必须要鼓励人

们去创新、宽容失败。所谓的宽容失败就是积极地失败。什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么叫积极地失败?就是失败了,它同样为成功做了贡献。还

有我们要开展创新教育,特别是给在校的一些学生。听话、

好好学习对不对呢?也没错。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鼓励人们去

创新、去大胆的设想。所以我们中国还欠缺很多方面。

周景勤表示,企业要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现在的问

题,还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要把握趋势、发展机会、找到途

径,还要变为现实。

企业有4种产品,一种就是现在市场上已经有的,管

3年的,利用率已经不高。第二种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产品,

管5到8年的。例如IPHONE 5S和iPhone6,一拿出来就卖

6000多。第三种产品是正在研发还没有投入市场的产品,管

10年左右的。可能十几种最后只能成功一两种。第四种是概

念性产品,管15年左右的。例如车展上的概念车,最后都

没投入市场。我们的企业大多就做到第一种,很缺乏后面几

种。经常是看到流行,就开始批量地做,做完流行也过了。

浙江人很聪明,小批量的做,模仿成本很低。雷军也很聪明,

弄个小米,但这不是创新,他是一个模仿者。从商业上来说,

他很聪明,他不搞科研、不搞创新。他搞不起来,因为他没

有真正创新的人。中国企业家搞创新风险很大,常常是把家

底都赔上也没能弄出个东西。还是应该落实国家的政策支

持,让科学家进行原理性的发明, 然后企业再开展。


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yc00.com/num/1714831315a2524356.html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评论列表(0条)

  • 暂无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